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9194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主機板區 MOBOs]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開箱測試 / 智慧超頻 2DIMM 64GB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Z390 這一代最有誠意的 Micro-ATX 主機板。ROG 自 Z170 推出第一張 VIII GENE 之後就消失匿跡,一次跨越 3 代更新隨著 Z390 發表「ROG MAXIMUS XI GENE」,這張更是當代誠意最足的一張,解禁時更是囊括超頻榜單的多項第一,不僅有著 EXTREME 等級的供電,以及 HERO 所沒有的 DIMM.2 設計,更支持 Double Capacity DRAM 佈線,2 DIMM 記憶體即可達到 64GB,並有著 4 組 M.2、2 組 PCIe 與 4 SATA 可供擴充。

規格
尺寸:M-ATX(24.4cm x 22.6cm)
處理器:Intel 9th / 8th Gen Core 處理器
處理器腳位:LGA 1151
晶片組:Intel Z390
記憶體:2 x DIMM, MAX 32GB, DDR4 4600+(OC)/2666 MHz, Double Capacity DRAM 支援
擴充插槽:1 x PCIe 3.0 x16、1 x PCIe 3.0 x4
儲存埠:4 x SATA 6Gb/s、1 x DIMM.2(2 x M.2 22110 PCIe x4, CPU)、2 x M.2 Socket 3(PCIe 3.0 x4)
網路:Intel I219-V Gigabit LAN w/ LANGuard
無線:Intel Wireless-AC 9560 Wi-Fi 802.11a/b/g/n/ac、BT 5.0
音訊:ROG SupremeFX S1220A
USB埠:1 x USB 3.1 Gen2 前置插座、4 x USB 3.1 Gen2 (3 Type-A、1 Type-C)、8 x USB 3.1 Gen1(2個需擴充)、6 x USB 2.0(4個需擴充)
影像輸出:HDMI 1.4b


2 DIMM DC 特殊佈線上至雙通道 64GB 記憶體

這代 ROG 針對 2 DIMM 記憶體插槽的板子,包含 GENE、APEX 與 ROG STRIX Z390I,都有針對 Double Capacity DRAM 進行特殊佈線,讓 2 根插槽的主機板,也可達到雙通道 64GB 記憶體的容量。

本次搭配測試的是 ZADAK SHIELD DC RGB DDR4 記憶體模組,為 2 Kit 32GB 3200 CL 14-14-14-34,記憶體高度約 7cm,相當於兩組記憶體高度堆堆疊;外觀,有著金屬散熱片包覆,並有著髮絲紋與銀黑兩色的搭配,於記憶體上方更有著 ARGB 燈效。


↑ ZADAK SHIELD DC RGB DDR4 記憶體。


↑ 記憶體有著高質感的金屬散熱片包覆。


↑ 記憶體上方有著 ARGB 燈效。


↑ 32GB 3200 CL 14-14-14-34。


ROG 與記憶體廠商合作,主機板通過特殊佈線,支援 Double Capacity DRAM,而系統會認到 4 組記憶體模組,但在主機板上卻只安裝了 2 根記憶體。如此一來,讓 2 DIMM 主機板也可享有 64GB 的高容量記憶體,但相對的測試這一組就要價 $1,199 美金。


↑ 記憶體資訊。


↑ 記憶體燈效。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主機板開箱

雖說 DC 記憶體很貴,但 GENE 還是有他美好的地方。ROG MAXIMUS XI GENE 採用 M-ATX 的尺寸,但實際長寬還是減了 2cm,這也說明了為何只給 2 PCIe 插槽的原因。GENE 支持 Intel 9th / 8th Gen Core 處理器、LGA 1151 腳位與 Z390 晶片組。

記憶體為 2 DIMM DDR4 插槽,支援到 DDR4 4600 超頻時脈,標準是最大 32GB 記憶體,但因為支援 Double Capacity DRAM 所以可達到 64GB 之容量;PCIe 插槽則給予 1 組 PCIe x16,以及 1 組 PCIe x4。

儲存面則是有著 4 組 SATA,以及 1 組採用 CPU 通道的 DIMM.2 子卡,可安裝 2 組 M.2 22110 PCIe SSD,而主機板上還有 2 組 M.2 同樣只支援 PCIe x4 SSD;網路則是 Intel I219-V GbE LAN 與 Intel Wireless-AC 9560 Wi-Fi 802.11ac 的組合。

音效同樣使用 ROG SupremeFX S1220A 晶片,但就不具備 ESS 的 DAC 晶片;USB 受惠原生支援,因此有著 1 組 USB 3.1 Gen2 前置插座,以及 4 組 USB 3.1 Gen2、8 組 USB 3.1 Gen1 與 6 組 USB 2.0,給予玩家足夠的 DIY 擴充與使用的便利。


↑ 主機板外盒。


↑ 背面則有主機板的規格與特色說明。


回歸的 ROG MAXIMUS XI GENE,一樣有著帥氣的外觀,散熱片的造型更是搶眼。主機板上長條的 M.2 散熱片,以及 L 形的 VRM 散熱片,而 I/O 外殼上更有著 ROG Logo,至於 PCH 散熱片也延伸到主機板中央,更具備 AURA 燈效。

雖說主機板尺寸比一般 M-ATX 在小一些,使得僅有 2 組 PCIe 插槽,而餘下的空間則將邊緣的插座通通轉了 90°,讓連接針角與主機板平行,讓玩家在 DIY 組裝時更容易。


↑ ROG MAXIMUS XI GENE 主機板外觀。


↑ 主機板背面。


主機板右手邊,有著 ATX 24-pin 供電,以及電源、Safe Boot、ReTry、Slow Mode、Pause 開關與 LN2 跳針,並有著 Q-Code 與 Q-LED 的 DeBug 功能,整體規格很偏向超頻專板的 APEX。

GENE 具備 DIMM.2 的擴充,插槽與記憶體插槽相似,但上方有特殊的保護,不可能有誤插的問題。而 M.2 散熱片旁則是 2 DIMM 記憶體插槽。


↑ 主機板右手邊區域。


↑ 位置偏主機板右側中間,則有著前置 USB 3.1 Gen2 與 USB 3.1 Gen1 擴充插座。


↑ M.2 散熱片下已備妥導熱膠。


CPU 插槽與 VRM 供電模組,VRM 上方採用 2 組散熱片,通過熱導管串接,替 VRM 模組進行被動散熱;而 CPU 供電則採用雙 8-pin 規格,供電設計就比 HERO 好,幾乎是 EXTREME 等級。


↑ CPU 插槽與 VRM 供電模組。


↑ 雙 CPU 8-pin 供電設計。


主機板右下角,除了有 4 組 SATA 連接埠之外,更可見前面板針角與 W_PUMP 針角都轉了 90°,變成針角與主機板平行,讓玩家在 DIY 組裝時更容易安裝與整線。

原 PCH 散熱片位置小,因此連帶設計到主機板中央,並採用鏡面外觀,通電後才會顯現出 ROG 的科技圖騰。


↑ 主機板右下角。


↑ PCH 散熱片。


主機板主要提供 1 組 PCIe x16 擴充,這組插槽並有金屬強化,提升插槽的強度,此外還有 1 組 PCIe x4 可擴充。主機板底部還有提供給超頻用的 Probelt 偵測點。


↑ PCIe 插槽。


主機板的後 I/O 檔板已預先安裝,讓玩家在 DIY 組裝時可更快速。後 I/O 有著 Clear CMOS 按鈕,以及 USB BIOS Flashback 按鈕,若玩家升級 CPU 時忘記刷 BIOS,可透過這按鈕免 CPU 開機直接更新 BIOS。

此外,亦提供了 PS/2 滑鼠鍵盤、2 組 USB 2.0、4 組 USB 3.1 Gen 1 與 4 組 USB 3.1 Gen 2(紅色與 Type C);內顯則是 1 組 HDMI 雙輸出。


↑ 主機板後 I/O 一覽。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主機板用料

主機板上的功能、I/O 基本介紹的差不多,緊接著便來細看主機板上的 CPU、RAM VRM 與板載晶片等用料。


↑ 主機板完整外觀。


↑ 記憶體採用 DIGI+ ASP1103 兩相數位供電。


↑ CPU 則使用 DIGI+ ASP1405I 數位供電控制器。


↑ CPU 採用 10+2 相供電與 IR3555M MOSFET。


↑ 後 I/O 區使用 ASM1442K 處理視訊訊號、ASM1042A USB 3.0 控制晶片、ASM1543 USB Type C 偵測晶片。


↑ Intel I219-V Gigabit LAN。


↑ ROG SupremeFX S1220A 音效晶片。


↑ IDT 6V41638B 時脈產生器。


↑ TPU 晶片。


↑ Z390 晶片組。


↑ NUVOTON NCT6798D 環控晶片。


↑ AURA 晶片。


↑ 主機板上散熱片、I/O 外殼與檔板。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主機板配件

配件方面,則有著 ROG 感謝卡、貼紙、杯墊、說明書與軟體光碟。還有著 SATA、RGB 等線材,以及 Wi-Fi 天線、Q-Connec 等,以及具備散熱片的 DIMM.2 子卡。


↑ 所有配件。


前幾代 DIMM.2 都僅提供子卡,這次連正反散熱片都準備好,通過螺絲直接固定,內部都貼有導熱膠,讓安裝在 DIMM.2 的 M.2 SSD 有著更好的散熱,當然外觀上更是潮!


↑ DIMM.2 散熱片。


↑ DIMM.2 子卡與散熱片。


AI 智慧超頻 ROG MAXIMUS XI GENE BIOS OC

這代 ROG 主機板,都提供了「AI 智慧超頻」的功能,簡單來說主機板會自動對 CPU、散熱器進行評等,並會給出輕負載、重負載下不同的超頻時脈設定,讓玩家在超頻時有更簡易的選擇。


↑ BIOS 摘要頁面。


Extreme Tweaker 中有所有處理器、記憶體、電壓超頻的設定功能,AI 智慧超頻中可選擇 Manual、XMP I 與 XMP II。XMP I 是不套用記憶體 Profile,而是 ASUS 自行優化的參數設定,而 XMP II 則是套用記憶體的預先設定參數。

若玩家在將 AI 智慧超頻設定為 Manual 之後,在 CPU 核心倍頻設定中即可使用 AI Optimized 設定,會替 i9-9900K 搭配 AIO 水冷散熱器,自動超頻 4.9 GHz(輕負載)、4.8GHz(高負載)的設定。


↑ AI Optimized。


↑ AI 智慧超頻設定。


↑ F11 會有 AI 智慧超頻說明。


↑ 進階頁面。


↑ 內建裝置設定。


↑ 啟動頁面。


Armoury Crate 安裝驅動更便利 ROG 超值軟體

新系列 ROG 主機板都預載前導的安裝程式,主機板預設開機後會詢問:「是否安裝 Armoury Crate 軟體?」,這是放置於 BIOS 的前導程式,若玩家願意安裝會在自動下載。Armoury Crate 可幫忙安裝驅動程式、工具程式,以及獲得 ASUS ROG 相關的資訊、文章等等。

對於 DIY 玩家來說,裝了他就不用拿出光碟機,也不用上去官網下載驅動,省時更省力;當然若玩家不想安裝,也可在 BIOS 中將這功能關閉。


↑ Armoury Crate。


AURA Sync

AURA 軟體不僅有著各式燈光效果,亦有著色彩圈、亮度、RGB、Hue 等顏色調整功能,讓玩家自行調色;另一方面,AURA Sync 亦可與 ROG Claymore 機械式鍵盤、ROG Spatha、Gladius II、Pugio 等電競滑鼠,以及 STRIX 顯示卡、RAM 記憶體等產品同步燈光,打造出最具個人特色的 DIY 電腦。


↑ AURA Sync 軟體。


↑ 主機板燈光效果。


↑ 主機板燈光效果。


↑ 主機板燈光效果。


AI Suite 3

AI Suite 3 軟體本身就提供著主機板 TPU、EPU、DIGI+ 電源控制,以及風扇控制 Fan Xpert 4,讓玩家可以透過這套軟體來控制、微調電腦設定與監控。


↑ AI Suite 3 軟體介面,最上方即有 AI 智慧超頻與 5-Way 優化。


而搭配新的 Z390 主機板,則會有「AI 智慧超頻」的功能,這功能與 BIOS 的相同,就是通過散熱器的評估,推薦更適合的超頻時脈,玩家一樣可透過 AI Suite 3 啟用智慧超頻的功能,當然若想要更全面的超頻測試,則可使用「5-Way 優化」功能,這除了處理器還有 Fan Xpert 4 風扇測試、EPU 自動節能、DIGI+ Power 控制,讓系統可更全面的優化並提升超頻性能。


↑ AI 智慧超頻已預測好可調整的超頻空間,僅需按下 START 即可。


↑ 軟體測試 3 核心以下 5.0 GHz,以上則是全核 4.8 GHz 超頻。


GameFirst V

新版 GameFirst V 變得更智慧,基本上無須任何操作,預設採智慧模式運作,會依據應用優先權來調整封包,並可調整應用使用有線 LAN 或無線 Wi-Fi 連網,以達到順暢網路遊戲體驗,當然亦可手動自行選擇模式或程式優先權。

此外,也提供了網路監控、網路資訊等功能,若搭配 ROG 路由器則有 ROG FIRST 的優先權功能。


↑ GameFirst V。


Sonic Studio III & Sonic Radar III

Sonic Studio III 軟體,除了可透過 Sonic Studio Effects 強化音效與自訂 EQ 之外,更強的是能夠依據不同應用,來指定音效輸出的路徑,例如:用電腦觀看電影時,可以直接透過 HDMI 輸出影音訊號給擴大機,而擴大機再分別將音訊出給音響、影像輸出給電視使用;而當在遊戲時,也可以自動將遊戲音訊,輸出給電競耳機,讓玩家無須手動切換,一切音效管理通通交給 Sonic Studio III 即可。


↑ Sonic Studio III。


Sonic Studio III 會自動偵測應用程式,接著在高級設定當中,將 DEVICE ROUTING 給開啟之後,就能依據不同應用來選擇輸出的音訊裝置;且可以依據不同應用來設定音效與等化器,並可將設定儲存起來進行備份。


↑ 音效輸出路由。


Sonic Radar III 則是分析遊戲音訊,並透過雷達顯示,將聲音的方位給「指示」出來,對於需要聽音辨位的遊戲,這功能對於初學者可以說是相當強大,新版本的 Sonic Radar III 提供了雷達、3D 指針與信號顯示器,讓玩家可以看見聲音方位;Sonic Radar III 在《鬥陣特攻》遊戲當中也相當有效,不論敵友只要聲音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顯示在雷達上,而在軟體的編輯頁面當中,也能設定圖像的透明度與位置,喜愛射擊遊戲的玩家,但又是聽力苦手的玩家,可以試著用這套軟體來試試。




↑ Sonic Radar III。


RAMCache III 與 RAMDisk

可以對電腦中的主要磁碟,進行記憶體快取加速,換句話說就是將一小部分的記憶體,當作磁碟的前級緩衝區,如此一來就能加速磁碟的讀/寫速度;而操作上,只需選擇預加速的硬碟,以及設定快取記憶體容量,容量多寡與各位系統記憶體有關,設定個 1GB 就已相當夠用。


↑ RAMCache III。


RAMDisk 則是將一小塊記憶體當作儲存碟來使用,玩家可建立 32 MB 的記憶體磁碟,用來存放暫存檔之類的資料,開關機時軟體會在將資料搬移到磁碟當中儲存。


↑ RAMDisk。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分別測試處理器、記憶體、SSD 與整台電腦的性能,處理器使用 Intel Core i9-9900K,並採用 AI Optimized 超頻設定與 DDR4 3200 記憶體時脈,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記憶體:ZADAK SHIELD DC RGB DDR4 32GB*2 32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電源供應器:ANTEC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可檢視 Intel Core i9-9900K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Coffee Lake,為 14nm 製程的處理器,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Z390 晶片組;記憶體為雙通道 DDR4 3200MHz。


↑ C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9-9900K 有著 877 分的高單核性能。


↑ CPUmark99。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i9-9900K 採用 16 執行緒進行運算,32M 花費 4.7 秒、1024M 花費 122.1 秒計算。


↑ wPrime。


CINEBENCH R15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XI GENE 搭配 i9-9900K 可達到 CPU 1970 cb 的高成績,單核心亦有著 212 cb 的性能。


↑ CINEBENCH R15。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 花費 102 秒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 僅需 64 秒就完成工作。


↑ V-Ray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9900K 有著平均 4068.2 PPS 的計算速度,僅需 64.4 秒就可以完成 CPU 渲染。


↑ POV-Ray。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ZADAK SHIELD DC RGB DDR4 32GB*2 3200 記憶體。搭配 XI GENE 有著記憶體讀取 46513 MB/s、寫入 49771 MB/s、複製 46139 MB/s、延遲 54.0 ns 的表現。


↑ AIDA64。


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軟體,此測試對於核心數要求不高,但對於高時脈的 i9-9900K 來說,有著 22,710 KB/s 的處理速度。


↑ WinRAR。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i9-9900K 壓縮評等為 60547 MIPS,解壓縮 82192 MIPS。


↑ 7-Zip。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i9-9900K 於 X.264 編碼有著 59.8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更有著 40.6 fps 的表現。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測試系統碟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的讀寫性能,循序讀取 3387 MB/s、寫入 2099 MB/s,4K 亦有著 822 MB/s、179 MB/s 的水準。


↑ CrystalDiskMark。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i9-9900K 搭配 RTX 2080 Ti 獲得了 6,876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也有著 9586 分,生產力則有 8283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1110 分。


↑ PCMark 10。


遊戲效能測試,搭配 RTX 2080 Ti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4712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0960 分的成績,當然 CPU + GPU 的總成績更是相當高。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總結

這代 ROG MAXIMUS XI GENE 主機板於解禁時成為 ROG 超頻用主機板,不僅囊括多項 i9-9900K 榜單第一名的成績,讓人不經猜測這代會不會不見 APEX?但在之後 ASUS 馬來西亞發表會上,也證實了 ROG MAXIMUS XI APEX 超頻主機板,但 GENE 一開始打下的成績,APEX 還有超越的空間嗎?

GENE 有著 EXTREME 的供電設計,10+2 相、雙 8-pin 供電,以及 APEX 超頻所需的控制開關、跳針、Probelt 偵測點,讓這代 GENE 定位上無疑居於 HERO 之上,價位則兩者相近,但可預期 GENE 會在高一些。

效能方面也無須擔心,但由於 AI Optimized 超頻設定,會依據處理器體質與散熱器的綜合評比,來給出建議的超頻設定值,因此上述測試性能比單純使用 XMPII 時再低一些,倘若玩家要在 GENE 超頻,只要處理器夠強也能輕鬆達成。

擴充方面,GENE 也給的相當有誠意,4 組 SATA 與 4 組 M.2 擴充,儲存面是無須擔心,但唯一可惜是 4 M.2 都只支持 PCIe SSD,倘若能有 2 組可切換 SATA 通道的 M.2,則在 SSD 挑選上有更多的彈性。

由於 GENE 的主板長度較短,因此僅給予 1 組 PCIe x16 與 1 組 PCIe x4,就擴充上除了安裝顯卡之外,還可有一張 PCIe 卡的擴充,整體擴充性還是足夠;另一方面,板子只提供 4-pin RGB 針角,因此無法連接 3-pin ARGB 控制。

性能、擴充都足夠,這代最有誠意的 M-ATX 主機板 ROG MAXIMUS XI GENE。

來源: ASUS ROG MAXIMUS XI GENE 開箱測試 / 智慧超頻 2DIMM 64GB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0 23:14 , Processed in 0.134888 second(s), 6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