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j081257
查看: 9739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REVENGER PRO 4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極致電競滑鼠 體驗無與倫比的精準與操控力,Revenger Pro 4K為追求卓越 ...

FSP MP7 Black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散熱效能 [*]先進的反重力熱管 [*]雙塔風扇,極靜設計 [*] ...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貼心設計強大擴充 NZXT H200i 智慧機殼分享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j081257 發表於 2018-8-9 00:34:2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分享不少機殼組裝,從前陣子的 ATX 的 P110 和 MATX 的 P6 開箱文章,當然還少了 ITX 的機殼。這次不入手 ANTEC 的 ITX 機殼,因為現在台灣也沒有新產品,改為潮牌 NZXT 的 H200i 智慧機殼,老實說這也是第一次使用 NZXT 的產品,印象就是潮而已。 NZXT H200i 含有 CAM 智慧監控的系統,不但潮也夠智能,前言不用太多直接進入開箱主題。


外箱側邊寫 CAM 的優點以及特色,雖然都英文,不過另外一側有中文的簡介。至於下方就是展現 H200i 的工藝、架構以及貼心的線材管理設計。



另外一側的上面就是清楚寫出 H200i 的規格,以及可以支援顯示卡長度和 CPU cooler 高度。



下方就有多國語言特色簡介,主要就是 CAM 技術以及設計上優點。



這次入手的是全黑版本的 H200i ,其實看到實際尺寸有點驚訝, ITX 尺寸的機殼竟然幾乎跟 MATX 差不多,不過仔細想想擴充性和實用性,這是無法避免。



正面就是低調簡約素面設計,只有底部有 NZXT 的字樣,而且還要正確的角度才可以明顯看見。



頂部為平面設計,只有在尾端有 120mm 風扇的出風口。



前端的 I/O 以及指示燈依序為,硬碟燈、音源孔、兩組 USB 3.0 以及電源鈕,並且電源鈕的外圈還會發光。



兩側有設計進風孔,如果不喜歡全黑的設計,也有其他顏色進風口的選擇。



令人感到又愛又恨的玻璃側板設計,總是會有提醒的警語,反正就是要小心安裝啦。



從後側來看,會搭配一組 120mm 的出風風扇,而擴充卡的支援就是 ITX 的極限了。



另外一側就是沒什麼特別造型的側板,由於有針對線材管理的設計,側板很輕鬆就可以安裝,並不會需要側板外突的設計。



剛剛提到線材管理設計,從 CAM 智慧控制器下方可以清楚且明顯的看到,安裝 PSU 的 24pin 就不會折來折去彎來彎去。



CAM 智慧控制器雖然只有三個風扇的接頭,兩組已經被預設的 120mm 吃掉,但是最後一組有分接三組風扇出來可以應用,當然還有時下最流行的 LED 也可以擴充。



H200i 底部一覽,不難看出電源遮罩內前側有安裝硬碟的空間,至於 PSU 進風口也有快拆的濾網設計,未來清潔方面也是方便達成。



機殼內部的架構一覽,充裕的 ITX 機殼擴充空間,至於那個支架飾板可以在安裝的時候拆除,如此在安裝上會方便許多。



H200i 會預設兩組 120mm 的出風扇,若是可以將一組風扇移至前方做為進風扇,應該會讓機殼不會積灰塵才是。



至於電源遮罩外側有個 2.5” 硬碟的快拆托盤,如此設計可以將所使用的硬碟 show 出來。



從托盤的側邊按一下,就可以將其拆下,是不是很簡單?



接著拆卸前面板,前面板並沒有線材連接,可以無後之憂直接拆了。



前方的濾網雖然是使用卡榫式的設計,但是並不會太難拆卸。



配件盒的內容物,除了螺絲以及說明書外,還有附上束帶,不過其實用到的機會並不會太大。



一個直拳將 B360N AORUS GAMING WIFI 安裝上去, H200i 內部空間還是非常充裕,畢竟是大一號的 ITX 機殼設計。



順便看一下另外一側,此處的硬碟支架可以安裝兩組 2.5” 的硬碟。



先前有提到電源遮罩前側可以安裝硬碟,而且也可以針對位置前後做更改。



至於安裝電源時,發現一般尺寸 PSU 並沒有鎖點可以安裝。



這時候就必須將 SFX 電源規格的擋板拆下才能安裝一般尺寸的 PSU 。



安裝到一半真的覺得信仰飾板支架真的很麻煩,誠心建議真的要先卸下。



電源遮罩旁邊硬碟快卸托盤安裝 SSD ,不過這邊看有些人的文章分享, SSD 的圖樣可能會是上下顛倒,算是蠻可惜的部分。至於硬碟托盤右側也有開孔可以連接電源以及 SATA 線材。



主機板、 PSU 以及硬碟安裝玩就是要連接線材了, CAM 的智能控制器是需要 SATA 接頭的電源輸入。如果這個忘記安裝,其實可以直接買 H200 沒有 i 的版本就好了。



USB 2.0 也是必須要安裝的,這是系統資訊來源的路徑,另外還貼心將杜邦端子整合成一個接頭,不常安裝系統的使用者,就可以直接插上主機板了。



當然 USB 3.0 接頭也是必備的,但是這邊必須要抱怨一下, USB 3.0 的線材跟接頭又硬又大,安裝上都會覺得很反感。



先前提到的三組風扇擴充插頭,如果是安裝 RGB 的風扇就能透過 CAM 去做調整和變化。



將線材以及顯示卡都安裝上去,可以發現即便是安裝 GTX 1080 FE 之後,前側的空間還很大,甚至安裝水冷排也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安裝顯示卡後才發現還有一個小配件,就是顯示卡的小 holder ,由於電源遮罩上有不少孔洞可以安裝喜歡的位置,另外它其實可以調整高度,在頂部轉動就可以伸長或縮短。



即便是安裝重量不輕的顯示卡,有顯示卡 holder 也不用怕彎卡了。



另外在邊邊也有一個 LED 的延長線,可以安裝 RGB 燈條去做連動,當然也是需要透過 CAM 的智能系統。



透過線材管理的分槽,又粗又硬的線也只能乖乖固定好,另外可以看到右上角的 CPU 8pin 線材也有設計小巧思可以固定線材。



整體安裝後的一覽, H200i 的空間還是相當的充裕,若是高端的玩家還可以將水冷排安裝上去也輕輕鬆鬆。



深刻覺得 H200i 與 B360N AORUS GAMING WIFI 的 IO 擋板很相配。



將玻璃側板安裝上去,將主機電源打開,不用太多 RGB 配件擴充,光預設配置的間接照明就覺得非常有感覺。



再來就是電源打開時,電源按鍵一圈的指示燈也很有品味。



最後越想越不對勁,才發現忘記將信仰飾板的遮罩安裝上去,如果將飾板也安裝上去,可以巧妙將不少線材都遮起來,整體美觀上又更加分。



最後上機還是將 GTX 1080 換下來,畢竟拿這台 i3 玩遊戲還不夠力,換成 GT 740 。透過 NZXT 的官方網站可以下載 CAM 的軟體使用,畢竟都買到 H200i ,當然要透過軟體發揮 CAM 智能控制器的效果,不過使用 CAM 必須要有帳號,但使用社群網站就可以登入。打開 CAM 就可以將系統資訊讀取出來,溫度狀態以及頻率都可以透過連接的 USB 2.0 得知。



主要的 LED 顏色控制是少不了,並且還有燈光效果的調整,例如呼吸效果之類。



如果只有基本的功能是稱不上智慧, CAM 的功能就是能透過時間去紀錄機殼內的環境,進而調整至最佳的風扇轉速,達到溫度以及噪音的平衡點。



NZXT H200i 主打的是 CAM 的智能監控以及調整,另外還有貼心設計以及扎實的擴充能力,雖然犧牲 ITX 該有的體積優勢,但比起 H500i 甚至是 H700i 來說,這體積已經算是可以接受的大小了。 CAM 軟體的實際應用上而言,算是一套可以智能控制風扇轉速抑制噪音,並且也不會有 ITX 機殼過熱的詬病,當然還有 RGB 連動的功能,都可以透過 CAM 去達成。
最後還是說一下 NZXT 真的蠻潮且又有設計巧思,算是用過機殼中有許多便利的安裝設計,尤其是線材管理的分槽,搭配旁邊的魔鬼氈可以牢固的將線材固定。 H200i 算是一款犧牲體積優勢,而換取效能、散熱以及強大擴充性的 ITX 機殼。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5-1-9 13:18 , Processed in 0.120331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