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盒包裝,採用仿金屬表面印刷,增加產品質感。
外盒各側面就是POWER規格、特色簡介,以及照片說明,以英文為主,較不平易近人。
外盒的輸出規格貼紙是額外貼上去的,是外盒上唯一有中文的地方,從這裡可以知道這款電源的型號是ST-500EAZ。
電源供應器外觀,全部為銀白色的鋁合金,側面有大大的MAGNUM字樣。
說明書、保卡、電源線以及模組化線材放置在另一個盒子中,全部的線材都使用銀色鋁箔和透明套管來包覆,有別於常見的隔離網。
因為此顆電源採用靜音設計,所以外殼開有大量散熱孔來協助散熱,最顯眼之處就是左方突出的區塊,裡面放置被動式散熱片。
POWER後方電源插座處設計有發光電源開關,除可以確認有沒有通電外,需要時可以切斷輸入電源,中間黑色方形區域是液晶顯示幕,可以顯示內部溫度、12V輸出電壓以及瓦特數。
輸出規格標籤,貼在電源的底部,與外盒上的相同。左上的標籤則標出了產地為中國大陸。
模組化接線端,不用時可以用其附贈的防塵蓋蓋住,避免灰塵、異物以及氧化的問題,左方溝槽內則是各電壓輸出指示燈。
模組化線材,連接主機板的線組為ATX20+4P的活動設計,EPS12V 8P與ATX12V 4P則是相互並聯,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要的接頭來接。
PCIE 6P電源線提供兩條,但受限電源供應器輸出接頭種類,是使用4P母頭轉PCIE 6P的設計,與週邊裝置的接頭共用。
週邊裝置部份,三組線組提供六個大4P以及兩個小4P。
SATA電源連接頭只提供一組線組,兩個接頭而已,以500W機種來說數目算是少了許多。
所有的線組接上以後的樣子。
接下來是內裝介紹:
打開鋁合金上蓋後,銅原色大型化散熱片佔滿電源的空間,來協助電源供應器零組件的散熱。
大型散熱片與電路板上功率元件散熱片間以螺絲結合,其中功率級一次端用散熱片為了提升散熱性能,還加上熱導管,並將散熱片延伸至外側。
鬆開螺絲後就可以將散熱片卸下,左方的散熱片還有打孔以協助氣流流動。拆下時發現相接處並未塗抹散熱膏,也沒有加上任何介質,可能在熱傳導上會因為未完全結合而有阻礙。
雖是靜音設計,但內部仍有一個散熱風扇,當POWER內部溫度高到一定程度後,才會開始運轉。使用的風扇是ADDA八公分12V 0.24A油封軸承風扇。
交流電源輸入以及電源開關,因為受限於內部空間,僅在電路板上裝上Cx、Cy電容以及線路上套磁芯,並未安裝交連電感,經過電源開關後便通至主電路板。
顯示內部溫度、12V輸出電壓以及瓦特數的液晶顯示電路板。
電源供應器主電路板,大部分面積被銅質散熱板覆蓋住。
交流電源輸入端,通過板上第二級EMI濾波電路,經橋式整流後進入功率因數修正電路。功率因數修正電路為充分利用空間,以獨立電路子板來安裝。
功率因數修正電路輸出電容器使用Rubycon USC 400V 470uF 85度大功率電解電容。
主要變壓器以及輔助電源變壓器放置於銅質散熱片間,高度與其切平,可以看出內部擁擠的程度。
功率級二次側輸出端,同樣也被大型銅質散熱片覆蓋住,電源管理以及保護電路同樣也以單獨的直立電路板來安裝。
由主電路板的輸出端接至模組化輸出板,左方的紅色LED是輸出指示,但是這裡比較奇怪的地方,是電源輸出規格標示為兩路輸出,主電路板上也有12V1以及12V2的輸出,但是這裡的12V端點是接在一起的。
使用的電容器,除了PFC輸出電容外,其他皆為Capxon 105度電解電容。
接下來是上機測試:
樣本系統硬體配備:
處理器:Intel Xeon 3.4G * 2
主機板:艾威DH800 Server board
記憶體:創見1GB DDR400 TCCC * 2
顯示卡:ATI 9800XT 256M AGP
硬碟機:Seagate Cheetah 36G * 2、WD 80G * 2
其他:風扇8個(12公分5個、9公分1個、8公分2個),直流水冷幫浦1個。
測試配備:
SANWA PC5000數位電表,以PC-LINK軟體跟電腦連線紀錄電壓歷程。
海韻POWER ANGEL簡易型電力品質測量器,測試待測電源供應器交流輸入實功率、總功率以及功率因數。
PROVA CM-01交直流勾表,測試樣本系統直流各路耗用功率。
測試項目:
1.未開機前樣本系統待機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待命耗用功率為1.5W。
2.開機進入作業系統後五分鐘,量測樣本系統輸入交流功率以及從主機板測試點量測各路電壓數值,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185.91W。
3.以Everest Ultimate系統穩定性,勾選所有裝置測試,運行十分鐘,量測樣本系統最高交流輸入功率,並從主機板測試點量測各路電壓,紀錄各路電壓變化圖表,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功率為307.7W。
測試結果如下:
當電源插上電源,打開開關後,液晶顯示面板就會點亮藍色背光,並顯示目前狀態。
power於作業系統下待機的溫度表現,右方溫度計是一次端散熱片溫度,左方溫度計為二次端散熱片溫度。
跑40分鐘的測試,在結束前溫度上升至圖中數值。
3.3V電壓紀錄圖。
5V電壓紀錄圖。
主機板12V電壓紀錄圖。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結論:
於185.91W輸出下,轉換效率僅有73%,較為偏低,當輸出至307.7W時,轉換效率上升至77%,高輸出下會有較好的轉換效率。輸出水準方面,3.3V輸出變化量在10mV以內,5V變化量在20mV左右,週邊裝置12V壓降在25mV之間,供應CPU的12V壓降則是在50mV上下,以全模組化機種,輸出表現算是不錯。
噪音及溫度方面,因為屬於靜音電源,內部風扇在測試過程中都沒有啟動,POWER沒有聲音,只有在耳朵貼近時會有相當微小的高頻工作音,但是需要注意週遭環境通風,因為放置於外面測試,沒有氣流流通,POWER溫度會漸漸上升。
另外就是突出的散熱區塊,對於機殼後方電源安裝孔是圓孔的,會不能裝,只有方孔才可以裝,所以選購之前請注意外殼安裝電源供應器的位置。
優點:
1.線材包覆精緻度佳。
2.外殼質感優。
3.以模組化來說輸出表現不錯。
4.接頭有保護蓋,沒有用到的接頭可以蓋起來。
缺點:
1.突出的散熱區塊會挑機殼的電源安裝位置。
2.接頭數目以500W來說偏少。
3.低瓦數下效率偏低。
4.散熱片結合處沒有任何導熱介質補平空隙。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