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3403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NZXT H700i 個性中塔機殼開箱測試 / 外觀俐落大器 縝密內在細節 [XF]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NZXT 一直以來在機殼、散熱、電供等產品設計上,都有著獨到的見解,亦是 DIY 周邊中以設計、質感、高顏值所打造的品牌。亦是筆者機殼開箱測試中,首次玩到有著智慧功能 CAM 監控軟體的機殼,NZXT 主打的 H 系列高質感機殼,有著完整的前面板、頂部外觀設計,內在更具備理線檔板、獨家理線溝槽與智慧裝置,連接 FAN、RGB LED 與噪音偵測功能,智慧機殼非它莫屬。

規格
材質:鍍鋅冷軋鋼板 (SECC) 及強化玻璃
尺寸 (長x寬x高):494mm x 230mm x 516mm
淨重:12.27 kg
主機板相容性:Mini-ITX、Micro-ATX、ATX、E-ATX
PCI 擴充槽:7
硬碟架:2 x 3.5" / 2.5" 複合式、5 x 2.5” SSD
前 I/O 連接埠:USB 3.0 x 2、USB 2.0 x 2、音訊輸入 / 輸出
預裝風扇:前 120mm x 3 風扇、後 120mm 風扇
風扇:上 120mm x 3 或 140mm x 2、前 120mm x 3 或 140mm x 2
水冷:上方與前方 360mm(含)以下冷排皆可、前方冷排厚度 60mm、上方冷排厚度 30mm
CPU 散熱器高度:< 185mm
顯示卡長度:413mm
電源供應器:下置 ATX PS2
智慧裝置:3 x FAN 插座 10W 輸出、1 x RGB LED 連接埠可支持 4 組 HUE+ LED 燈條或 5 組 Aer RGB 風扇、內建噪音偵測模組
官方規格說明: https://www.nzxt.com/products/h700i-matte-white

NZXT H700i 開箱 / 俐落外觀 縝密細節

NZXT 所打造的 H 系列中塔形式機殼,有著完整的前面板與機頂設計,整機採用鋼板與強化玻璃側透打造,整體金屬質感冷冽、玻璃通透更顯得好看;H700i 為該系列中最大的機殼,可容納 Mini-ITX、Micro-ATX、ATX 與 E-ATX 主機板,仔細比較機殼尺寸,不難發現長 x 高是 494 x 494mm 正方形體積,再加入腳座之後高度則增加至 516mm。

正方形的 H700i 給人更穩重、沈穩的觀感,而內部為了有更佳的硬體安裝空間,因此機殼本體較寬,寬度為 230mm 比起一般中塔機殼還要在寬個幾毫米;安裝相容性方面,提供 7 組 PCI 擴充槽,以及 2 組複合式 3.5" / 2.5" 安裝托架,以及 5 組 2.5” SSD 安裝空間。

機殼前面板,則為於機頂前方偏右處,有著各 2 組 USB 3.0 與 USB 2.0,共 4 組 USB 連接埠,以及 3.5mm 耳機、麥克風連接孔與電源開關,只可惜為提供重開機按鈕;散熱系統,機殼前方預裝 3 顆 Aer F120 風扇,機殼後方同樣有安裝一顆 Aer F120 風扇,除此之外機頂還可在安裝 3 顆 120mm 風扇或 2 顆 140mm 風扇。

水冷支援則在機頂、前方各可安裝 360mm 的冷排,厚度上機頂可安裝 30mm 厚度、前方可安裝 60mm 厚度,整體支援性足夠玩家進行兩套水路改裝;其餘相容性方面,CPU 塔扇最高 185mm、顯示卡長 143mm,採用下置 ATX PS2 電源,長度可達 200mm。

外觀與規格上,NZXT H700i 可謂面面俱到,但不在規格上的理線檔板、理線溝槽,以及智慧裝置功能,更是 H700i 讓人喜歡的所在,接著便透過開箱來一一檢視 H700i 的獨到之處。


↑ 機殼外紙箱,有著相當漂亮的 H700i 照片。


↑ 外盒側面則有標示 H700i 規格。


↑ 另一側不僅主打 CAM 監控軟體,以及內部弓型理線檔板、背面的理線溝槽設計。


而機殼內部則有螺絲、說明文件,以及附贈的 NZXT 燈條與 RGB 延長線,說明書內則有提到「智慧裝置」控制盒的針腳功能。


↑ 說明文件、各式螺絲、NZXT 燈條、燈條延長線。


↑ 說明書內提到的「智慧裝置」控制盒的針腳,提供 3 組 FAN 插座,每組可串接 3 顆風扇,並有 LED 燈條連接,而控制盒採用 SATA 電源供電,並使用內接 USB 與電腦連接。


↑ 機殼本身與內部上方已有一組數位燈條,另一組燈條則建議黏貼至機殼右側或下側。


此次開箱測試的 H700i 是黑、白兩色款,此外還有全黑、黑紅、黑藍配色可選擇;外觀上俐落大器,完整無開孔的前面板與機頂設計;機殼的面板除左側玻璃側透之外,都採用鋼板材質,整體質感一致相當耐看。


↑ 黑白兩色混搭的 H700i,也是少見白機殼能這麼美觀。


↑ 完整的前面板,下方則有著白同刻的 NZXT 字樣。


↑ 機頂則是圓形的電源開關、4 組 USB 與 3.5mm 耳機、麥克風連接孔。


機殼的前面板與機頂都可在安裝時先移除,機殼前方已先安裝 3 顆 NZXT Aer F120 風扇,並有著整面磁吸式濾網;而機頂的安裝空間,則有專屬的冷排托架,施工時可先將冷排或風扇固定於托架上,接著在裝回機殼頂部,讓安裝水冷設備時更便利的機頂設計。


↑ 機殼前面板、機頂都可在施工時先移除再安裝。


↑ 前面板備有 3 顆風扇與防塵濾網。


↑ 機頂則有水冷排安裝托架。


分艙設計 弓形理線檔板 風扇 LED 集線器一套搞定

打造出完美的前面板與機頂,則要在側面加入開孔,才可讓機殼友好的散熱與對流。H700i 於前面板與機頂的兩側,都有著內切斜面網孔,可讓前面板與機頂的風扇吸進冷空氣,讓機殼內部有著相當好的對流。

而 H700i 強化玻璃安裝,則是在玻璃上開了 4 個固定孔,並於機殼固定柱包覆橡膠材質,而在玻璃的固定螺絲內側同樣有著橡膠材質,因此玻璃安裝、移除時需要扶穩玻璃,以免摔落等問題出現。


↑ 機殼側面,H700i 強化玻璃並非燻黑處理,因此本身有相當好的透光性。


↑ 機殼前面板、機頂的側面,都有著內切斜面網孔,可讓機殼有著不錯的散熱效果。


↑ 玻璃採用開孔固定式,安裝時需要扶穩玻璃以免摔落。


新款機殼內部空間設計,省去了 5.25 吋安裝空間,頓時讓內部空間加大,並採用「分艙式」設計,區隔出主要零組件空間,另一方面為了讓玩家再安裝時好繞線、理線,因此加大了主機板右側的開孔,讓玩家在繞線、走線時更便利,並透過理線檔板設計,讓機殼不僅好裝好理也好看。


↑ H700i 內部空間寬敞,並有著弓型理線檔板,讓玩家再安裝時更容易、機殼更美觀。


↑ 內部使用的 NZXT Aer F120 風扇,採用來福軸承有著 1200 + 200 RPM 轉速、50.42 CFM 氣流以及 28 dBA 運作噪音。


↑ 主機板安裝空間,上方有著一整條的走線開孔。


↑ 分艙上方,可置放 2 組 2.5” SSD 安裝托架。


↑ 分艙側面亦可再安裝 1 組 2.5” SSD 安裝托架,若喜愛改裝玩家,可自行 DIY 名牌掛在這位置。


H700i 使用的「弓型檔板」,一路從機頂延伸至主機板背板與底部的分艙處,共有三顆螺絲固定;理線檔板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擋住主機板右側的開孔,讓機殼顯得更美觀;因此主機板右側的開孔得以加大,讓玩家組裝時更便利,裝機後更美觀。


↑ 弓型檔板,亦是 H700i 的特色之一。


↑ 一整塊弓型鋼板。


拆下弓型檔板之後,可見到上方有著「智慧裝置」控制盒,並連同 FAN、LED、USB、POWER 等線材都做好理線動作,玩家無須再自行連接,只要將各式接頭連接即可;而在控制盒下方,則有著長條狀的開孔,讓諸多線材可直接通過。

此外,H700i 內部上方有著一組 RGB 燈條,這組燈條電路板,已經固定於機殼上方,並讓線材走著機殼骨架,連接至智慧裝置控制盒,在機殼內部右上的角落,還貼心的預留一組 RGB 針腳,讓玩家可輕易擴充燈條,無須自行拉線、理線。


↑ 智慧裝置控制盒,所有連接線都以連接好,並將線材做好理線、整線的動作。


↑ 控制盒下方,則是長條狀的大開孔,讓 ATX 24-pin、PCIe 8-pin、SATA 等線材容易通過。


↑ 機殼內部上方,已經預裝一組 RGB 燈條,同樣做好整線、理線的動作。


↑ 並於機殼內部右上方,留有一組擴充用 RGB 針腳。


機殼後方,設計則相當規矩,特別的是於最上方還有著網狀開孔,而後方主要的出風扇這處,螺絲固定孔是開長條行,讓玩家可在微調後方出風扇位置;而機殼的 7 組 PCI 插槽檔板則可重複使用;H700i 由於機殼內部空間緊湊,因此電源採用框架安裝,直接從後方推進機殼當中。


↑ 機殼後方設計相當規矩。


↑ 最上方留有網狀開孔;而後方的散熱風扇可微調位置。


↑ 7 組可重複使用的 PCI 插槽檔板。


↑ 電源採用外框安裝,直接從後方推進機殼當中。


較特別的機殼左側鋼板,採用卡扣式固定,開關位於機殼後方左上角,這個按鈕按下後側板就會自行打開;而左側面板,同樣是相當完整的全白鋼板,本身就帶有 10mm 的深度可容納線材。


↑ 左側板的卡扣開關,按下後即可打開側板。


↑ H700i 左側板,維持著完整的素白鋼板。


接著來看看 H700i 內部的後方空間,第一次把機殼拆開內部線材這麼整齊。H700i 於主機板固定板背面,設有 3 路整線溝槽,並使用魔鬼沾固定線材,機殼出廠已將前面板、智慧控制盒、風扇等線材,都透過後方的整線溝槽固定。

玩家在組裝時,亦可透過這些溝槽,輕鬆固定背面線材,讓整線不再是難事。


↑ 機殼後方,設有整線溝槽,並將前面板、智慧控制盒、風扇等線材整理好。


↑ 整線溝槽有著軌道與魔鬼沾,方便玩家整理線材。


↑ 溝槽側面都有開孔,可讓線材通過。


↑ 機殼後方可掛 2 顆 SSD,這兩個安裝位置下方,亦有整線溝槽讓玩家整線。


↑ 由智慧控制盒提供的 FAN 擴充插座,以及 SATA 電源供電。


↑ 機殼前面板連接介面,包含 USB 3.0、USB 2.0、前音源、前控制面板。


機殼下方分艙處,則有著 2 個硬碟托架,由於分艙處高度相當低,因此要將硬碟托架分開後才可抽出機殼,較可惜的是這硬碟架並沒有拖盤,因此需要先將硬碟架取出機殼,鎖好硬碟後再將架子裝回機殼當中,安裝上有點可惜。


↑ 底部的硬碟安裝空間。


↑ 需要先將硬碟架分開後才能從機殼內取出。


機殼底部則有著 4 個相當牢固的底座,而在電源供應器下方,則有著可抽取的防塵濾網;此外前方設有溝槽,玩家可移動硬碟架位置或者不安裝硬碟都可自行改變配置。


↑ 機殼底部,電源下方有防塵濾網,前方硬碟架安裝空間可位移。


↑ 可抽取的防塵濾網。


NZXT H700i 安裝空間

行文至此,透過上述開箱各位應該對 NZXT H700i 機殼的外觀、內部細節有所了解,接著便透過實際安裝時的照片,來看一些小細節、走線開孔等設計。

需要注意的地方 官方有說明支援 E-ATX (最大 272mm 或 10.7 吋) ,一開始筆者安裝 E-ATX 主機板超過272mm,會與前方的智慧裝置控制盒衝突,若要使用控制盒操控風扇,就需要選272mm以大小以下 E-ATX 主機板,這點在各位挑選設備時須注意;另一個小細節,固定 ATX 主機板時需要 9 根螺絲銅柱,而 H700i 將中間這點(共用 MATX、iTX)改為凸起固定點。

如此一來,玩家將主機板塞入機殼對位時,可以更容易固定好主機板,接著將其餘 8 顆螺絲給鎖上,即可固定主機板。


↑ 安裝 E-ATX 主機板時,無法使用智慧裝置控制盒的 FAN 插座。


↑ 主機板中央的銅柱,改為凸起固定柱,讓主機板對位更容易。


↑ 裝上主機板,只要對好中間固定好,其餘的位子就會自動對位。


↑ 裝上主機板時,機殼上方有著長條狀開孔,讓各式線材通過更容易。


↑ 主機板右側一樣有著大開孔。


↑ 電源採後方推入。


↑ SSD 托架採用卡扣式,SSD 需於背面鎖上螺絲固定於托架上。


↑ 除分艙處側面之外,分艙上方採用網狀開孔,因此 SSD 托架可自行位移,若擔心 SSD 後方的 SATA 線材、電源線,會與主機板衝突時,亦可將托架前移如此一來就無衝突問題。


↑ 硬碟安裝需將框架取出鎖好硬碟後再裝回去。


↑ 主機板背面可安裝 2 顆 SSD,並有著專屬托架,下方還有著整線溝槽。


↑ 機頂有著冷排支架,讓玩家安裝冷排、風扇時更便利。


CAM 智慧監控機殼 / 搭配 Kraken X62 AIO 散熱器

此次 H700i 的安裝測試中,從一開始規劃的 E-ATX 主機板,換成了 ATX 主機板之後,又因為主機板內建的 USB 2.0 擴充數量不夠,因此最終使用 ROG MAXIMUS X HERO 主機板,搭配 Intel Core i7-8700K,以及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記憶體與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創始版顯示卡。

H700i 那完美的素白鋼板表面,搭配內裝成穩的設計,真的讓人百看不厭,H700i 絕非花枝招展的類型,但那穩重的質感真的讓人喜歡;且 H700i 搭配的是透光玻璃,並非一般機殼搭配燻黑側透玻璃,因此玻璃這側更透亮。


↑ 裝機後 H700i 點亮 RGB 風采。


↑ 即使安裝玻璃,也能完整看透內部零組件,這也要歸功於理線檔板設計,將美留下、藏住線,讓機殼配置的玻璃不用再燻黑。


↑ 機殼上方的 RGB 燈條,以及搭配的 Kraken X62 AIO 散熱器燈光,都可透過 CAM 監控軟體來調整。


↑ 最後完工後機殼後方。


↑ 機殼後方有著近 3mm 的整線空間,側板則有 1mm 空間。


「CAM 電腦監控軟體」,是 NZXT 為玩家所打造的免費軟體,不僅可用來監控電腦資訊,更有著 FPS 顯示與 GPU 超頻等功能;而當各位連接 H700i 智慧裝置、Kraken X62 AIO 散熱器時,亦可透過 CAM 軟體來控制風扇轉速、RGB 燈光效果。


↑ CAM 電腦資訊監控。


↑ 詳細的電腦規格資訊。


↑ FPS 顯示功能。


↑ GPU 超頻功能。


提供給 NZXT 用戶的玩家,可透過軟體調整 Kraken X62 AIO散熱器與風扇轉速曲線;Kraken X62 AIO 可了解目前風扇速度、水溫與水泵轉速,亦可自定水泵曲線;相同的 H700i 智慧控制盒的風扇,亦可自行調整曲線。


↑ 自定 H700i 風扇、Kraken X62 AIO 散熱器曲線。


燈光方面,H700i 有著多種燈光變化,每種模式都可調整顏色、速度、循環等;智能控制中,更可透過 RGB 燈光顯示 CPU、GPU 溫度,亦有自定、音源、遊戲等燈光模式。


↑ 透過 CAM 來控制 NZXT RGB 產品燈光效果。


↑ H700i 燈光控制選項。


CAM 軟體中還有著一頁「Smart Device」頁面,簡單來說透過 H700i 智慧裝置控制盒當中的麥克風,讓 CAM 軟體可監控電腦在待機、全速運轉下的 CPU、GPU 溫度與噪音值,CAM 軟體可根據這些數值,計算出最適合 H700i 安靜又有良好散熱的風扇控制計畫。

下圖是 CAM 軟體已運行完 Preset、Calibration 之後,在 Adaptive 模式中可見到,經過自動調整後,於 CPU、GPU 全速運轉下,CPU 溫度比 Preset 模式低了 2℃,且噪音值亦降低 2DB。


↑ CAM 軟體 Smart Device 優化。


總結

NZXT H700i 完整的前面板、機頂、側板設計,真的讓人百看不厭,外觀沈穩、俐落大器;內裝方面,透過理線檔板與整線溝槽,讓機殼出廠時也能將內部線材整理好,玩家在 DIY 時,亦可輕易打造出美觀的主機,對於喜好機殼內部乾淨整齊的玩家,H700i 的整線溝槽與理線檔板設計,可讓玩家輕鬆組出美觀、好看的電腦主機。

另一方面,H700i 出廠預裝了 4 顆散熱風扇,亦有 RGB 燈條支援,備足玩家所需的改裝項目;且內裝的「智慧裝置」控制盒,亦可額外擴充風扇、RGB LED 燈條,對於想將電腦加入 RGB 燈條、乾淨內裝的玩家,H700i 真的沒什麼好挑剔。


↑ H700i 搭配 Kraken X62 AIO散熱器,裝好就這麼美了。


↑ 這機殼質感真的沒話說。


雖說筆者喜歡 H700i 這機殼,但組裝時還是有些小建議與稍嫌可惜之處。首先,玻璃側透雖厚度足夠,但採用常見的開孔、螺絲固定,倘若玻璃側透可像右側板這樣,利用卡扣固定,如此一來玻璃側透拆裝更容易也更安全。

此外 H700i 硬碟架無拖盤設計,因此安裝硬碟都需將架子一分為二才能取出,倘若日後更換 HDD 時也比較麻煩;而在文中筆者也提到,安裝 E-ATX 主機板會與智慧裝置控制盒的 FAN 插座衝突,這點也相當可惜。

雖然 H700i 本身的 RGB 燈條相當漂亮,但無法與主機板燈光同步,希望 NZXT 之後能提供串接主機板 RGB 燈光的設計;而各位再安裝 H700i 或 Kraken X62 AIO散熱器時,每個裝置都需佔用一個主機板內接 USB 2.0 插座,倘若各位主機板已用盡 USB 2.0,則會遇到無法連接的窘境,雖說 H700i 或 Kraken X62 AIO 沒連接 USB 可正常運作,但唯獨裝置燈效就無法點亮了。

倘若各位玩家在尋覓高階機殼,NZXT H700i 絕對值得各位選擇,俐落大器的設計、內部簡潔的理線檔板與理線溝槽系統,並加入智慧控制盒,讓風扇、RGB 燈光隨玩家而定,以及獨家 CAM 電腦監控軟體,從硬體到軟體一應俱全,面面俱到的 NZXT H700i。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15 07:23 , Processed in 0.106154 second(s), 5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