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XF-Team
查看: 32543
回復: 18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SUS 華碩] ASUS H170 Pro Gaming 評測:五年保固、功能一次滿足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XF-Team 發表於 2015-9-23 17:38:4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Skylake 平台由 Z170 搭配 K 系列處理器作為上市開端,在經歷近月餘後,Intel 也開始啟動第二波上市計畫,將由不可超頻的 H170、B150 補上中階市場的空缺。低階市場則將在之後推出 H110 與 Core i3 以降處理器,屆此替代已經存在市場許久的 H81 等入門產品線。

    福利不再,非 K 非 Z 沒有超頻特權
    隨著 Skylake 登場,市場中也劃分為兩派人馬,其一為嘗鮮族,即便價格略高於舊平台也在所不惜。另一派則為保守派,除了等待價格合理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等待次階晶片組上市搭配 K 處理器,以維持性價比高點。

    不過相當可惜,本次 Intel 在產品界線中分外鮮明,想超頻?惟有按照遊戲規則,K 處理器與 Z 晶片組缺一不可,這點著實給了許多消費者莫大的失望。主要原因其實該歸咎於 Haswell 平台中的 bug,導致了原先的規則發生了錯位,不局限於 Z 系晶片,進而讓消費者與廠商一窩蜂的崇尚 H + K 甚至 B + K 的性價比組合。

    不能超頻確實讓人失望,不過消費者倒也不用因此沮喪,畢竟上個世代的 bug 也不是在推出之際就發現,而是在產品推出市場後才陸續推出解鎖 BIOS。現在的 H170 只是尚未找到漏洞,不過可以發現有些廠商在部分產品中留下了許多後路。例如本次評測的 ASUS H170 Pro Gaming,等級定位都比照 Z 系列辦理,並不局限於不可超頻這個框架中做小自身產品。

    介於之間的選擇,Pro Gaming
    ASUS 在去年即開始著手產品線的重新定位,在 Channel、ROG 間推出 Gamer 系列產品,主要市場對象為目前打的正火熱的 Gaming。在今年則更進一步將 Channel 產品線重命名為 Signature,Gamer 產品線轉型為 Pro Gaming,ROG 則是確立旗下 5 款型號的策略。

    那麼介於這之間的 Pro Gaming,有什麼吸引人之處呢?對一般人影響處較多部分為功能強化與主機板 Layout 面,導入原先 Deluxe 與 ROG 才具備的部份功能,用料、Layout 方面則兼顧方便性,降低不同配備間干涉問題。

    真假難辨,小細節處才有差異化
    若把型號遮住,你可能分辨不出 Pro Gaming 套用在 H170 與 Z170 中差在哪兒,兩款產品雖相當相似,但不同於一片 PCB 料,套在兩個型號分開銷售的作法。ASUS 選擇重新設計,將產品功能調整至合適的定位,不過分不誇張。畢竟兩款晶片功能雖相似,但硬體面還是存在部分差異,直接套用可能產生部分問題。



    兩款型號差異部分最明顯處為 PCIe Slot 的配置,最後一根從實體 x16 轉為 x1。多出來的冗餘空間,則是放了一顆 AS342M-E1 搭配周邊電路給 Chassis Fan Power 使用,與 Z170 Pro Gaming 略為不同。因應 H170 無法超頻的問題,也只採用 Internal Clock Generator,並未如 Z170 般導入 IDT External Clock Generator 來強化 BCLK 超頻功能。

    另 H170 不同於 Z170 具有處理器拆分功能,主機板上兩根 PCIe 3.0 x16 插槽分別由處理器端拉出與 H170 中拉出,不過因通道數量不足的問題,第 2 條 PCIe 3.0 x16(x4 max)與上下 2 條 PCIe 3.0 x1 切換頻寬。



    CPU VRM 與 Z170 一樣採 4+2+1 相,雖然維持了一樣的規模,但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因此 H170 在 iGPU 的 2 相部分做了些微調,從原先的 1H2L 更改為 1H1L,Vccio 簡化為 Linear,除此之外,兩者差距並不算明顯。對於電路比較迷濛的玩家,可以參考之前 Z170 Pro Gaming 所下的解釋,或許會對 Skylake 世代的 CPU VRM 能夠有所認識。

    CPU VRM,採 4+2+1 相配置,其中 Vcore 採兩兩並聯的方式,Vgt 則是獨立兩相,兩者 PWM 共用同一顆 PWM。Vcore 方面採 1H1L 配置、Vgt 則因相數較少,採 1H2L,並沒有因低價位而降低至單相設計。Vsa 則是位於處理器下方,並未與兩大 VRM 放於同一處,結構上採 Switching Regulator,電壓精準度在水準之內。整體表現尚可,也可以看到價格因素,刪去了在 Deluxe 等高階產品中所強調的 Dual PWM。一般玩家倒不需要擔心少掉一顆 PWM 會對使用有什麼影響,畢竟電壓仍然可調控,只是在 PWM 控制精準、速度方面,沒有那麼快,而這個影響只會在極限超頻中放大,一般人即便只使用線性電源,不說白也感受不出任何差異。







    RAM VRM 部分則是完全沿用之前 Z170 Pro Gaming 的設計,分毫不差。因此上一張板子所留下的空焊處,在無法超頻的主機板上,當然也沒有因此補足,至於影響幅度?以無法超頻為前提,這個作法實屬正常。另外很多人會有疑惑,是否安裝上 XMP 或者 PnP 記憶體就可以突破無法超頻的宿命,經過實測後,這兩種記憶體均無法突破 DDR4-2133 這個限制。

    另外我們發現主機板並沒有將記憶體 ratio 上限鎖定,這點似乎給予了突破口。經由實測驗證,即便安裝的記憶體與相關零組件均為可超頻版本,仍然無法有效超頻。Ratio 參數只要超過 DDR4-2133,所得到的結果均為開機失敗或死機等狀況。



    SATA I/O 處,ASUS 在 H170 Pro Gaming 並沒有導入第三方晶片,一切配置從簡,僅支援最高 6 埠 SATA 6Gb/s(2 share w/ SATA Express)。針對不提供第三方晶片與 M.2 必定佔用頻寬等問題,ASUS 做了相當巧妙的錯位手法,在前篇 ASUS Z170 Pro Gaming 即已經提及過,這邊只簡略概述之。

    ASUS 在 M.2 插槽的處理方式其實相當高竿且堪稱完美無缺,其一為使用 PCIe 模式時不會造成關閉其餘 SATA 埠,其二則是使用 SATA 模式佔用通道數量僅為 1。相較於其它競品選擇使用外部電路簡單解決之,ASUS 對於 Intel 晶片所下的功夫不僅相當深入之外,而能達到這些功能主要歸功於 Flexible I/O。

    Intel Flexible I/O 其實分為 1、2 代,Z97/X99 所用為初代目,到了 Z170 則更強化為二代目,除了提供原先 USB 3.0/PCIe 或 SATA 3/PCIe 切換之外,進一步建立起 SATA 6Gb/s 可選通道功能。將原先固定不變的 SATA 訊號在內部 reconfig 至不同實體線路上,這點給廠商相當方便的功能定義,外部電路相對簡化許多,達到以往的頻寬切換目的。





    主機板下緣前、後段,其實與 Z170 大同小異,基本的 USB、COM、TPM Header 均為座上賓。對於附加功能方面,則提供了 Ext Fan function 與 ROG EXT 這兩個選購品,其一為 Deluxe 才有的功能,其二則是 ROG 專屬功能,在 Pro Gaming 上同時混合兩者的精華功能。

    與 Z170 Pro Gaming 唯一不同處,在於 H170 Pro Gaming 增加了 USB 3.0 Header,除了在 ATX 24pin 之下,你也可以選擇安裝在主機板下緣。ASUS 選擇將兩埠分離,提供使用者選擇,避免部分機殼因設計問題可能產生的干涉問題。



    Back I/O 提供相當豐富的各式介面種類,常見的 USB 2.0/3.0/3.1 與 USB 3.1 Type-C 一應俱全。但可以發現 USB 3.0 僅為 2 埠,主因在改為板載 Header,且 ASUS 未加入第三方晶片擴充,造成 Back I/O USB 3.0 埠數較少的狀況。

    針對影像輸出,ASUS 提供了 4 選 3 功能,支援常見所有端子,另可以看到不再 Intel 原生支援的 D-Sub 也赫然在其中,主要為 ASUS 透過第三方晶片轉譯,才得以支援這個消費帶中仍為大宗的 D-Sub 介面。



    USB 3.1 Type-C 則是透過 ASM1142 搭配 ASM1542,前者為 Host Controller,後者為 Type-C 正反皆可插的 Port Signal Controller。並未導入 Power Delivery 2.0,不過 ASUS 對於 Type-C 埠,還是有導入基本的 Current 3.0A 電流輸出,仍然可應付目前智慧型手機等裝置高電流需求。

    針對各功能埠背面的電路保護,則是 ASUS 一直以來逐年強調的重點,均配備了 ESD、PPTC、TVS 等保護元件,避免常見的靜電、突波等環境因素造成故障損壞等問題。



    音效電路,與 Z170 Pro Gaming 完全一樣,ASUS 並未做出任何修改或調整,仍為前後 Audio 均給了各 2 顆交連電容,小電容則用於 Codec 輸入端的交連電容。



    板載 Fan Port,一樣透過 Super I/O 統一管理,並未如其餘業者採分離作法,兩種作法都可以達到同一目的,不過 ASUS 為了避免成為模仿對象,經常會選擇高整合甚至客製化晶片,自行築高模仿門檻。



    散熱片採普通塑料卡榫固定之,體積雖小,不過為了強化解熱能力,上頭開了數道開口,增加散熱表面積。PCH 散熱片則靠 2 顆螺絲固定之,為免重蹈晶片毀損的問題,透過兩粒泡綿支撐無螺絲的兩端,分化晶片壓力。



    結論
    ASUS H170 Pro Gaming 身上帶著許多 Z170 Pro Gaming 的影子,因此評價方面遠遠高於其餘 H170 對手。雖然表現可圈可點,但價格方面則略微高了一小節,均價來到 4,000 元大關。這部份與上位者 Z170 有著部分重疊,產生消費取捨問題。畢竟 H170 尚未完成解鎖的情況下,無法超頻的狀況連帶也有可能影響到消費者採購的考量點,但H170 Pro Gaming仍就有著更豐富更好的用料優勢,以及ASUS設計上的強項,還有五年產品保固服務,怎樣取捨就得端看消費者的想法了。

    CPU:Intel Core i5-6600K @Default
    Motherboard:ASUS H170 Pro Gaming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4GB @2133
    SSD:OCZ Trion 100 240GB、Intel 750 Series 400GB

    PCMARK 8






    上為 OCZ Trion 100 240GB、下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CrystalDisk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TTO Disk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S SSD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D Tach 8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D Tach 32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SUS H170 Pro Gaming
    Cinebench
    CPU
    R10 1CPU
    7761
    R10 xCPU
    26899

    R11.5
    6.94

    R15
    603

    OpenGL
    R10
    9972

    R11.5
    45.66

    R15
    50.81

    SiSoftware Sandra 2015
    算數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本地功效 (GOPS)
    21.68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
    32.73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
    16.57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
    12.44

    算數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本地功效 (GOPS)
    84.8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
    128.31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
    65.7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
    47.8

    .NET 算數-單線程
    總計.NET功效 (GOPS)
    4.85
    Dhrystone整數.NET (GIPS)
    2.81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
    7.29
    Whetstone.NET (GFLOPS)
    9.6

    .NET 算數-多執行緒
    總計.NET功效 (GOPS)
    17.64
    Dhrystone整數.NET (GIPS)
    10.34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
    28
    Whetstone.NET (GFLOPS)
    32.41

    多媒體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
    59.08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
    76.72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
    33.82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kPixel/s)
    308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
    67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
    40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
    1.65

    多媒體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
    236.55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
    306.91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
    136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MPixel/s)
    1.22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
    268.77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
    160.46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
    6.52

    .NET多媒體-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
    4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
    9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
    8.66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
    159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
    0.5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4.67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kPixel/s)
    335

    .NET多媒體-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
    15.25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
    32.74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
    34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
    624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
    5.9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18.34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1.28

    加密解密性能-單線程 AES256 +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
    2.16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
    3.73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
    1.24

    加密解密性能-多執行緒 AES256 +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
    7.6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
    11.58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
    5

    科學分析-單線程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
    10.2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
    19.45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
    5.35
    N體模擬 FMA (GFLOPS)
    4.28

    科學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
    25.21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
    69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
    9.21
    N體模擬 FMA (GFLOPS)
    17

    財務分析-單線程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
    4.46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
    19.2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
    6.26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
    3.19

    財務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
    17.8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
    76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
    24.79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
    12.78

    多內核效率-多執行緒
    內聯核頻寬 (GB/s)
    11.09
    內聯核延遲 (ns)
    51.8

    記憶體頻寬-單線程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19.08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
    19.23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
    19

    記憶體頻寬-多執行緒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22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
    22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
    22


    緩存與記憶體-單線程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
    50.23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
    167.14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
    73.16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
    49

    緩存與記憶體-多執行緒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
    136.31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
    646.62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
    349.85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
    196.93

    視頻記憶體頻寬 Direct3D 11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14.42
    內部記憶體頻寬 (GB/s)
    29.83
    資料傳輸頻寬 (GB/s)
    7
    時間複製容量 (ms)
    4.19
    時間閱讀容量 (ms)
    30.84
    時間來寫容量 (ms)
    10.42

    視頻渲染 Direct3D 11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
    212.87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
    396.88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
    395.32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
    114.18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
    56.39

    視頻渲染 OpenGL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
    208.7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
    372.89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
    370.53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
    116.81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
    67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硬體加速
    轉碼頻寬 (MB/s)
    8.26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
    8.37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
    8.16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軟體
    轉碼頻寬 (MB/s)
    3.18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
    3.14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
    3.23

    來源: ASUS H170 Pro Gaming 評測:五年保固、功能一次滿足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2#
    白狼騎士 發表於 2015-11-6 15:41:44 | 只看該作者
    小輸Z170 但功能依舊強大阿!!真是入門專用!
    3#
    kenneth97 發表於 2015-11-7 23:37:30 | 只看該作者
    確實小輸z170只能期望再降價讓cp值提高囉,不過五年保就蠻讚的。
    4#
    小鄍 發表於 2015-11-11 10:50:26 | 只看該作者
    什麼都有 什麼都好 什麼都是棒的保固 哈哈
    5#
    rainy健 發表於 2015-11-12 19:23:33 | 只看該作者
    我最期待的還是高CP的同時還有五年保固
    6#
    smile-miss 發表於 2015-11-16 21:26:16 | 只看該作者
    盡情測試~這用料遠高於其他H170了耶
    7#
    stone_rock 發表於 2015-11-17 22:46:11 | 只看該作者
    感謝樓主認真的分析數據,只可惜H板不能超頻啊
    8#
    x-fight 發表於 2015-12-8 22:17:47 | 只看該作者
    雖然很難區分兩種差異 但實際用料跟保固卻假不了
    9#
    Smith.A 發表於 2015-12-17 20:28:58 | 只看該作者
    對於沒有用K系列CPU的人來說,H170也是可以考慮使用的主板之一
    10#
    cynthiaqq6 發表於 2015-12-30 17:04:06 | 只看該作者
    功能強大又有五年保固
    華碩真的好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3 20:18 , Processed in 0.191036 second(s), 66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