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770前言:
如果你對於今年ATI的HD 4800系列顯示卡的效能展現感到驚豔,那麼你一定更期待接下來的大作-4870X2。雙A社的CPU與顯示卡向來就不是I社以及N社的敵人,這印象似乎從478腳位的3.0EG以及AGP6600GT後就一直是這樣的形態,從原本的互有領先局面變成一面倒的挨打狀態,甚至有網民以及A社忠實FANS不禁在各大討論區大聲疾呼:「和平、奮鬥、ATI」。別讓一黨獨大的政治基本理念,也衍生到產業的顯示卡生態。原因我們現在都看到了,要不是ATI的HD4800系列出現,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買到萬元以下的GTX260,也許消滅了A社,就真的只能任N社宰割。
ATI HD 4870,的確投下了一顆市場震撼彈,讓NVIDIA震驚不已,消費者則興奮雀躍,因為它真的符合C/P值理論,從之前各國媒體所發表的測試結果來看,光是單卡執行一些效能測試就已經與GTX260不相上下,甚至很多遊戲方面的性能表現還超越GTX260,目前看來比較弱一點的地方在於反鋸齒的表現(也就是所謂的AA,AntiAlias),以及公板可怕的待機高溫而已,現在這些問題也早就透過BIOS解決,原來只是因為怕風扇聲音惱人,所以索性讓風扇慢慢轉,因此手動調整CatalystControlCenter裡面的風扇轉速以及MOD VGA BIOS把轉速提升就可以讓待機馬上下降20到30度,所以也不成問題了。而如今,就在GTX280的寶座如履薄冰之際,ATI現在更放出了HD 4870X2這隻性能猛獸,大家都說把GTX280拉下來是一定、必然、可預見的結果了,但問題是在於怎麼拉、爽度如何提升?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個狩獵的過程吧。
規格:
關於這份規格還有Shaders:1600SP沒有納入,原因是截自截稿為止[NDA為8月12號結束],AMD/ATI這邊都還未有任何規格技術文件可供參考,這次4870X2的發表真可說是保密到了家。
所以以下照片介紹將以小弟所懂的先行做規格認識,待AMD這邊有任何技術規格文件流出,再來作文章修改了..。
我們以4850、4870、4870X2的基本規格來作個比較,與4870最大的差別在於電晶體數量以及浮點運算速度的大幅提升,畢竟他等於是兩個4870核心黏在同一塊PCB上,最簡單的數學告訴我們1+1=2,所以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可能會將近兩倍的可怕效能吧!!??。
ATI 4870X2的外觀!! 你沒看錯~就跟3870X2長的一樣!!
4870X2的OS : 喂!3870X2 見到我不會叫聲老大嗎~
3870X2: 是的~現在你是老大了..ˊˋ
4870X2: 爽~
看到下面AMD這3字A社粉絲是不是感覺很親切呢 =.=+
這次的風扇BIOS有特別改過,溫度變高時風扇的轉速就會變身吸塵器..我沒說錯,你沒看錯~
還因為這樣再第一次"她"抓狂時..小弟還被嚇到呢!! lol
MSI的封面...恩~不予置評 V.V
電源也是6 Pin+8 Pin
這張照片訴說的是...我~~很燙!!! 別亂摸我!!
排風口與DVI接口X2
背面-背版與散熱器固定夾
嘿嘿~驗明正身,我是從ATI原廠加拿大過來的,我的名子叫--Engineering Sample
出生日期:2008年6月18號 (真的發現我真能掰!!) =..=
扣具
CF金手指
背版拆解-可以看到背後也有Hynix的GDDR5記憶體,當然背版也都有導熱膠貼布以利導熱。
Hynix的GDDR5記憶體,後面那張比較清楚!!
這是Hynix的GDDR5記憶體,GDDR5的時脈比較特別,在Catalyst看的時候是900MHz,但它的Data Clock是Address Clock的四倍,Catalyst只會秀Address Clock,實際資料傳輸時脈是3600MHz..
拆解3三部曲-卡本體~本體風扇-本體背版!
AMD這3個字 最近真是火紅阿~~~~!! =0=+
在兩顆4870 (RV770) GPU中間,有一顆PLX橋接晶片,這是一顆3向48 lanes的PCI-Express Switch,三個方向各自連接兩顆GPU與下面的PCI-E金手指。
這顆Switch可讓兩個GPU快速交換所需要資料(畫面資料則透過CrossFire Port),而且讓4870X2可相容於所有主機板。之前3870X2就有這顆晶片,4870X2則是升級版,現在已經支援PCI-E 2.0了。
它是兩顆GPU附近各有一個電源模組
「4870X2應該是八相電源,兩個六相各自給兩顆GPU,電源模組都在GPU附近,另外各一相給記憶體」
詳細資料待查~
這張是左邊GPU的數位電源
2008年第18周就已經製作完成的Sample
整張裸卡照
4870拆解下的風扇,RV770核心用的是銅製導熱模組*2
正面8顆Hynix的GDDR5記憶體
背面一樣8顆Hynix的GDDR5記憶體
遊戲專用!
目前的性能真主~ATI 4870X2
GPU-Z 規格
這版還是未能完全辨認出正確數據,所以目前此張圖只能當做參考!!
CCC介面數據一覽給各位參考!
測試硬體:
主機板: ASUS P5Q-D
CPU:QX9650 @ 3.6G
RAM:威鋼 DDRII 800@1000
HDD : WD 250G AAKS
OS: WIN XP 32 SP3
3D Mark06測試
雖然不太想跑3D Mark06,還是貼出來給各位參考好了。
1280*1024 NOAA 分數20690~
1280*1024 2AA 分數19632
可以看到下降幅度真的很低..
1280*1024 4AA 分數19140
2AA~4AA效能差距更小
1280*1024 8AA 分數17971 [8AA下效能下降較多,這邊猜測應該是驅動程式還未成熟的緣故。]
真實遊戲測試 By Crysis~
可以看到憑藉著雙顆RV770在高解析度上的效能與開啟AA下,Shaders:1600SP的實力也一併的發揮出來。
或許再過一些日子,等待ATI這邊的驅動程式對於雙4870支援度更加成熟之後,效能的提升能更加狂暴也說不定!!
請各位一起拭目以待囉!!
Run #1- DX9 800x600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70.79
Run #2- DX9 800x600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8.69
Run #3- DX9 800x600 AA=4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7.825
Run #4- DX9 800x600 AA=8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8.72
Run #5- DX9 1280x1024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67.45
Run #6- DX9 1280x1024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1.52
Run #7- DX9 1280x1024 AA=4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0.055
Run #8- DX9 1280x1024 AA=8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1.5
Run #9- DX9 1680x1050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7.56
Run #10- DX9 1680x1050 AA=2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42.455
Run #11- DX9 1680x1050 AA=4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41.025
Run #12- DX9 1680x1050 AA=8x,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42.445
Run #13- DX9 1900x1200 AA=No AA, 32 bit test, Quality: High ~~ Overall Average FPS: 51.005
結論:
先行寫這樣了...
晚點再補上其他測試給各位
如果需要看任何遊戲數據請回在版上,小弟手邊有的Game會盡力配合。
當然此篇內容會隨時更新。
謝謝今天各位的收看!!
感謝硬體協力廠商:
微星科技-MSI
AMD/ATI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