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XF-Team
查看: 30822
回復: 26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SUS 華碩] ASUS Z170-A,Skylake 平台入門款評測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XF-Team 發表於 2015-10-6 14:35:5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脈相承,沿用白系主幹
除了 Pro Gaming 系列之外,接下來針對 ASUS 主題線將會著重於 Signature 與 ROG 兩個主線,其一為目前產品銷量結構中的主流中堅,另一為頂尖金字塔客群,兩者面對的客群並不太一樣。相較於以 Gaming 為主打的產品線,Signature 更著重於基本功能面,較少導入過多花俏外表型工設。

白色系視覺由 ASUS 在 X99 晶片組中首先啟用,到了 Skylake 平台,理所當然的承先啟後,整體外型設計面均維持那典雅的珍珠白色系。為了求得一致性,散熱片方面全面更改為鈦色系,搭配主機板上鐵灰色連接器點綴,整體視覺質感更勝前代作品。



Skylake 入門款,著重相容性與共通規格
對於相容性面,分為幾種對象,其一為追心求快,舊介面需求較少。其二則是遊戲玩家,大多擁有一定程度的新穎裝備,雖有部分相容性問題,但總結來看仍然是較易解決的一群。

最後則是 Signature 所面對的龍蛇雜處對象,除了一般新購入的消費者之外,還涵蓋了相當高比例的升級戶,不單擁有一大舊品包袱之外,對於數量提供方面也要求甚多。造就了 Signature 內建的東西相當多元,除了基本該有的 PCI Slot 之外,COM Port 等不常見,甚至是未內建,但卻擁有相當廣的第三方硬體相容性列表,都是 Signature 所訴求的重點。

也因此,我們在入門款 Z170-A,可以看到 PCI、PCIe x1 甚至是 COM、TPM 與較多的 USB Port 在其中。其中又可以發現針對 ROM 損壞覆寫的問題,刻意放了專用 Header 在旁邊,提供故障後更簡單的排除方式。



CPU VRM,則又是另一種風格設計,可以發現近期介紹的 ASUS 主機板,每一張在 VRM 方面均有微小差異。除了主要的 Vcore、Vgt 之外,其餘如 Vsa、Vccio 等幾個小電壓都曾以不同樣貌出現在主機板上,位置一樣略有不同,並沒有確切的固定佈局。

因此在本篇,將會針對 CPU VRM 附近所有電壓進行分類介紹,透過直接在圖片中繪畫的方式,給予讀者們更直觀的位置分析。

ASUS Z170-A 一樣是採用 4+2+1+1 相配置,與其它產品並沒有太多的不同處,唯一較不同的地方在於 Vsa 的配置並不跟隨主電路,而是下推至 Socket 下方待命。因此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簡單畫出 Vcore 與 Vgt 的對應位置,分別為左半部的 4 相 Core VRM 與上半部的 2 相 Vgt VRM,兩者均由位於一旁的 EPU PWM 控制電壓鉗位。

針對 Vcore 相位,ASUS 選擇以並聯方式,所以可以發現所有元件都是 2 的倍數,但 PWM 訊號只有 1,以虛 2 相的方式分擔各相位負責電流。Vgt 部分則是 2 相電路搭配 1H2L 組成,為何不做虛 2 相呢?沒必要且 Graphics 在 Z170 本來就不屬於常態性高電流使用,不需要將之電路規模做大增加成本。







Socket 底下的兩個電路,則分別為 Vsa 與 Vccio,分別負責處理器 uncore 的部份,這部份主要因應 Intel 在 Bloomfield 將北橋功能整合後所做的改變。這兩個電路在 Z170-A 上面的設計其實是屬於較複雜的一類,在 GIGABYTE Z170X-Gaming 7 時,我們有做過同樣的介紹,當時 GIGABYTE 採用的方式為串聯式穩壓,屬於結構相當簡單的一種電路設計。在其它廠牌中則可以看到單晶片 Linear 的方式,各種類型均有其優缺點,但由於這幾個電壓並不算敏感且對於一般超頻並沒有太大差別,廠商怎麼做,消費者也就怎麼接收。會對這塊相當吃重的應用,大概就只剩下極限超頻,主因在於分毫電壓準度與切換頻率快慢,均為超頻成功與否的關鍵因子。



RAM VRM,毫無疑問的在 Z170-A 上面只有 1+1 相,其中在畫面中相當明顯的左上電路為 DDR4 1.2V 的 Vdimm 電壓,這部份大多數人都知道,在 DDR3 時代也相當熟悉。較少人知道的部份則是 DDR4 2.5V Vpp 電壓位置,會有這個電壓主要原因在於 DDR3 時代 Vpp 為內建,在 DDR4 則是拉至主機板端,因此在主機板上,我們還可以再看到一組比較小的電路。X99 由於佈線問題經常性跟在 Vdimm 旁,到了 Z170 則是放到了 DIMM 之下,位置位於 DIMM A1、A2 之下,目前各大廠牌也大多選擇在這個位置放 Vpp 2.5V,除了 EVGA 刻意採用 IR 方案,其餘廠商大多選擇採單晶片方案。



SATA I/O 設計,並沒有多放入第三方晶片提昇 SATA 6Gb/s 埠數,另外 Z170-A 的配置方式也相當特別,與其它級別產品有著相當迥異的落差。主要差異在於 SATA Express(SATA6G_34)部分將會與 PCIe 3.0 x4 插槽切換、M.2 則是與 SATA6G_56 切換,這部份造成若全數使用,將會僅剩下 SATA6G_12 可用,間接導致 SATA 埠數不足的問題,相反地在 ASUS 其餘產品中則沒有這個隱性困擾。對此,我們並無法參透 ASUS 何以在 Z170-A 上做出此決定,不過這種極端狀況在此板上發生機率應不致於造成太大問題。



主機板前後緣,功能相當全面,除了基本該有的 USB I/O 之外,COM Port、TPM 等不常用介面也一應俱全。不算主流的 Thunderbolt Header 也名列其中,另外 EXT_FAN Header 與部分硬體 Switch 與 Power Button 放置的位置均相當到位。並沒有因噎廢食,何謂廢食?很多廠商習慣將介面做的相當齊全,雖是好事一樁,不過卻常常因此造成難以安裝甚至干涉的困擾,這點實則可惜。



Back I/O 常見的 USB 三代同堂已經是目前的標準配備,較特別處在刻意支援 D-Sub。PS/2 則為了對應機械式 N-Key 鍵盤,USB 3.1 GEN2 刻意以 Type-A 與 Type-C 各一組成,整體配置相當到位。



翻到後面電路部分,基本該有的 PPTC、ESD 均為標配,大多以 2 埠為一對,透過 2 顆小 ESD 搭配 1 顆大 ESD 與 PPTC 組成一單位。透過這些元件,提供靜電保護甚至是防雷擊突波等,降低周遭易造成電子元件損壞的因子。

另外可以看到 Type-C 埠搭配了一顆 EtronTech EJ179V 控制晶片,Host 由 ASMedia 1142 提供,Port Controller 則是交由 EJ179V 處理,整合度並不算高,或許在未來 ASMedia 會正式跟進 Intel Thunderbolt 高整合度優良傳統。



音效電路,處理方式只有一半,前後 Audio Output 只有針對前置的部份做處理,位於 Back I/O 的 Audio Jack 則全數使用 mlcc 處理之。因此若想要有較好的效果,建議將耳機等周邊裝於前置 Audio,如此才有機會享受到比較良好的音質。



針對板載 Fan Port,ASUS Z170-A 給了高達 7 埠的豪華規格,相較於普通低價產品,Z170-A 的數量可謂超前許多。另外為了趕搭水冷熱潮,Z170-A 上頭放了 1 埠專供水泵專屬埠。為了更高電流的供應能力,則是透過一旁的 P-MOSFET 輔助,搭配一旁的運算放大器處理風扇運作,並沒有採用高整合晶片,而是用了離散元件來組合該功能。



散熱片,相較於 Pro Gaming 系列,做了更多的開口,主要用途為增加接觸面積,增加解熱能力。針對 PCH 方面則是透過裝飾片底下對整片鋁塊開口,藉此維持美觀一致的外型設計,同時保有相當不錯的解熱效果。



效能測試數據
CPU:Intel Core i5-6600K @Default
Motherboard:ASUS Z170-A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4GB @2133
SSD:OCZ Trion 100 240GB、Intel 750 Series 400GB

PCMARK 8






上為 OCZ Trion 100 240GB、下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CrystalDisk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TTO Disk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S SSD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D Tach 8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D Tach 32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SUS Z170-A
Cinebench
CPU
R10 1CPU
8126
R10 xCPU
27497

R11.5
6.96

R15
607

OpenGL
R10
10288

R11.5
45.77

R15
49.17

SiSoftware Sandra 2015
算數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本地功效 (GOPS)
23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
35.8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
17.67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
12.5

算數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本地功效 (GOPS)
85.62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
128.31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
66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
49.45

.NET 算數-單線程
總計.NET功效 (GOPS)
4.84
Dhrystone整數.NET (GIPS)
2.84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
7.38
Whetstone.NET (GFLOPS)
9.26

.NET 算數-多執行緒
總計.NET功效 (GOPS)
17.72
Dhrystone整數.NET (GIPS)
10.37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
27.3
Whetstone.NET (GFLOPS)
33.54

多媒體處理器-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
59.52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
77.08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
34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kPixel/s)
310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
67.83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
40.33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
1.66

多媒體處理器-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
237.86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
309.08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
136.88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MPixel/s)
1.23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
269.88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
161.34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
6.57

.NET多媒體-單線程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
3.92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
8.77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
8.57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
157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
1.49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4.62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kPixel/s)
322

.NET多媒體-多執行緒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
15.32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
33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
34.19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
626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
5.92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18.43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1.25

加密解密性能-單線程 AES256 +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
2.17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
3.76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
1.25

加密解密性能-多執行緒 AES256 +  SHA2-256
密碼學頻寬 (GB/s)
7.65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
11.66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
5

科學分析-單線程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
10.4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
19.86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
5.45
N體模擬 FMA (GFLOPS)
4.39

科學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
25.35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
69.45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
9.25
N體模擬 FMA (GFLOPS)
17

財務分析-單線程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
4.5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
19.23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
6.28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
3.22

財務分析-多執行緒 FP64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
17.83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
76.53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
24.91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
12.75

多內核效率-多執行緒
內聯核頻寬 (GB/s)
11
內聯核延遲 (ns)
52

記憶體頻寬-單線程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18.4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
18.77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
18

記憶體頻寬-多執行緒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21.84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
21.68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
22


緩存與記憶體-單線程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
49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
164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
71.23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
47

緩存與記憶體-多執行緒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
134.52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
665.88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
345.67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
191.54

視頻記憶體頻寬 Direct3D 11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13.93
內部記憶體頻寬 (GB/s)
29
資料傳輸頻寬 (GB/s)
6.7
時間複製容量 (ms)
4.32
時間閱讀容量 (ms)
32.85
時間來寫容量 (ms)
10.61

視頻渲染 Direct3D 11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
179.73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
383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
380.77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
84.33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
59

視頻渲染 OpenGL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
201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
362.08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
360.08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
111.6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
64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硬體加速
轉碼頻寬 (MB/s)
8.38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
8.3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
8.44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軟體
轉碼頻寬 (MB/s)
3.14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
3.09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
3.19



結論
綜觀 ASUS Z170-A,可以發現雖然屬於一款入門產品,但對於一般消費者,卻早已提供物超所值的內容。同時對於台灣終端市場訂價策略,不難看出相較於以往高高在上的 ASUS 近年來已經開始走入百姓間,不再是如此高不可攀。

加上目前 Z170 平台最佳組合為 Z + K,從這片 Z170-A,不難看出 ASUS 不單想要多頭並進的策略,不單是扶植新產品線,對於傳統產品,也加入不少新穎功能。不單是為了產品豐富度之外,同時也給其餘競爭對手不小的壓力,畢竟功能導入越多,在下代產品上市時仍舊得靠著 RD 甚至合作夥伴提供新功能才得以順利創造話題。

那麼 Z170-A 是否應當放入口袋名單內呢?是的,毫無疑問,除了你有兩款以上的高速裝置需求,否則 Z170-A 毫無疑問在各個面向應用中,都是目前參賽者中的佼佼者。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2#
fairybear 發表於 2015-10-7 14:14:57 | 只看該作者
非常詳細的測試!! 即使定位是入門級,外觀也非常美觀哦!
3#
yoyolin 發表於 2015-10-10 23:12:50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做超頻測試
我看華碩官網有提到可超頻
如果一般板也有不錯的超頻效果
那真的很超值
4#
AllenRay 發表於 2015-10-13 15:11:57 | 只看該作者
Z170晶片組當然可以超頻
Z170-A標價4990
划不划算?我覺得CP值頗高
但在訂價上應該不算是入門等級產品吧
5#
白狼騎士 發表於 2015-11-6 15:26:01 | 只看該作者
這雖然是貴了一些 但這整體應用中都超值啊!!
6#
kenneth97 發表於 2015-11-8 17:55:40 | 只看該作者
真不愧是Z170的晶片,不過雖是入門款的超頻,但整體應該算是OK,大大的測項非常詳細阿
7#
rockman11231 發表於 2015-11-8 18:22:16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大大詳細的測試分享,不過以入門為主的Z170來看這應該算是超值了
8#
小鄍 發表於 2015-11-11 10:47:21 | 只看該作者
雪地款的豐富應用 國貨的好代表阿 哈哈
9#
rainy健 發表於 2015-11-12 19:27:43 | 只看該作者
高相容性跟共通,對組裝真的是太貼心了
10#
smile-miss 發表於 2015-11-16 21:22:04 | 只看該作者
雖然說沒有很用心在造型~但是仍然是X99的帥帥白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3 16:57 , Processed in 0.150671 second(s), 6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