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P第一次使用隨身碟就是將報告丟進裡面, 當面交給我高中的老師. 老師開口第一句就是問: “這是什麼東西, 要怎麼用阿!” 還好當時候沒有因為這樣而被當掉.
想一下, 這一轉眼已經10年了.
10年間, 當時候的16Mb到現在的16GB、32GB甚至是64GB, 再從USB1.1、USB2.0到現在的USB3.0的時代, 原來我們已經變老…但科技依舊那麼的新…跟上去的聲音也一直在耳邊徘徊, 就因為這樣, 最近又入手了一組USB3.0的隨身碟 – KINGSTON DataTravel Ultimate 3.0 16GB.
外包裝, 很簡約的風格, 跟一般的隨身碟包裝沒有多大的差異.
![]()
KINGSTON DataTravel Ultimate 3.0, 這次入手的是16GB的規格, 基本上已經夠用了, 畢竟手上還有CORSAIR SURVIVOR 32GB和OCZ的16GB, 全部加起來…64GB…夠用了.
![]()
DT Ultimate 3.0提供5年的保固, 在讀寫部分為80MB/s和60MB/s, 是否真的如此, 下面的實際測試就能夠見真章了.
![]()
附贈的USB接頭. USB3.0的電壓需求比較大, 若是碰到不能否正常讀取, 可以考慮利用USB2.0供電給USB3.0裝置使用.
![]()
帶有金屬質感的DT Ultimate 3.0 16GB隨身碟.
![]()
![]()
尾端部分提供USB3.0的型號供辨識.
![]()
有種跟塗改液長得很像的感覺.
![]()
藍色, 專屬於USB3.0使用.
![]()
請出USB2.0中, 速度較快的OCZ RALLY2 16GB來跟DT310 Ultimate 16GB來場PK.
![]()
Flash Memory ToolKit.
DT310 Ultimate平均維持在583X, 最高可以到626X, 最低則是352X.
![]()
至於USB2.0的OCZ RALLY2則是維持在211X. 最高為213X, 最低為201X.
![]()
File Benchmark部分, 很簡單的就看出兩者間的差距.
![]()
![]()
ATTO BENCHMARK.
![]()
![]()
HD TUNE部分, 讀取部分USB2.0的極限大約就在31 ~ 33 MB/s左右, 而USB3.0則是到達91.8 MB/s.
![]()
![]()
CRYSTALDISKMARK 3.0
![]()
![]()
最後實際用FASTCOPY來測試一下, 兩者實際傳輸所需要的時間以及速度. 檔案大小共為4GB.
DT310 Ultimate. 傳輸速率平均在29.96MB/s, 所需時間為133.41s.
![]()
RALLY2. 傳輸速率平均在9.15MB/s, 所需時間為436.60s.
![]()
簡單的利用幾個數據提供大家參考.
KINGSTON DT310 Ultimate 16GB, 相較於原廠提供的數據, 實際上能夠表現得更好. 特別是傳輸大檔的時候, USB3.0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
眼前USB3.0使用第三方晶片組來使用, 相較於NATIVE USB2.0的環境下, 不少使用者都在抱持觀望的角度對待, 也可能覺得LIGHT PEAK說不定會突然異軍突起.
就眼前的情況, 單是INTEL推廣是沒有意義的, 周邊廠的加入才能夠帶動規格的產生. 特別是在USB3.0能夠相容USB2.0的情況下, 何必管晶片組是否是原生呢?
速度說明了一切, USB3.0以及USB2.0的差異, 很明顯了. 希望周邊產品的價格能夠更低, 這樣跟朋友間相互的COPY高畫質的測試影片就會更為方便.
針對USB 3.0隨身碟 – KINGSTON DT310 Ultimate 16GB簡單測試到這裡告一個段落, 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