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ay_Night
查看: 4497
回復: 0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碟盤硬碟 HDD] 【開箱簡測】Seagate NAS (那嘶狼) IronWolf Pro 24TB ST24000NT002 硬碟效能簡測 (圖多)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ay_Night 發表於 2024-12-6 21:25: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ay_Night 於 2024-12-6 22:24 編輯

    還記得把玩IronWolf Pro 22TB的時光猶未遠,硬碟廠技術更新轉眼
    間推出了24TB容量產品。目前仍以Seagate及WD兩廠推出對應的24TB
    產品,僅Toshiba未見推出。Seagate目前在24TB容量這個級距的新產
    品均多陸續上市,包括Exos、SkyHawk AI及IronWolf Pro。



    現階段在Seagate的NAS解決方案中以IronWolf及Exos兩系列為主,從
    比較表中乍看之下IronWolf Pro與Exos規格幾乎差不多,實際上的
    細節差異不在此討論。



    目前國內電商可購得的IronWolf Pro的容量還是為從4TB到24TB都有,
    24TB容量維持五年保固,延續採用CMR磁記錄技術,是不愛用SMR技術
    硬碟的使用者可以考慮選購的產品之一。



    IronWolf Pro在10TB以上容量全都採用氦氣封裝以降低運轉功耗,針
    對NAS環境提供了獨家AgileArray技術,在效能及穩定性取得平衡並
    搭配獨特RV旋轉震動感應技術,降低多碟同時使用的共振。與Seagate
    其它產品線或其它競爭品牌相比,提供IronWolf HealthManagement
    (健康管理系統)及Rescue Data Recovery Services (資料救援服務)
    是其專屬的特色。透過與其它廠商的協作,讓IronWolf Pro在NAS外
    接盒搭配使用時,很多NAS外接盒品牌的廠商可以直接監控硬碟的健康
    度,方便消費者提早因應。


    IronWolf Pro的三年資料救援服務,其實是個很棒的額外服務。一般
    市面上的硬碟救援費用隨著容量愈大而所費不貲,原廠直接提供這方
    面的服務又不額外收費。





    官方使用手冊對於IronWolf Pro 24TB的規格敘述礽採取512E標準檔案
    格式以維持最大的相容性;24TB容量採用10碟片封裝、20組讀寫頭的
    設計,單碟密度2552 KBPI,對於讀/寫頭數及單碟密度說明,官方版
    本似乎還是舊版22TB規格,未進一步更新。



    官方規格比較表就已更新完成,維持支援PowerChoice省電的功能,
    也維持快取記憶體512MB及工作負載550TB、MTBF時數於250萬小時。
    與22TB版不同的是耗電量的變動,待機模式較22TB版略省電,但是平
    均閒置耗電量略增。




    感謝Seagate提供試用機會。因是試用品,寄來無彩盒只有靜電包裝
    及透明膠盒,省下外盒說明。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硬碟正面標籤採用IronWolf系列的黑紅色底,搭配Seagate IronWolf
    LOGO。產品型號為ST24000NT002,泰國廠製造,資料救援服務的標示
    印在上面,載明為AF SATA格式。



    與Seagate大容量的IronWolf PRO或是Exos X系列的氦氣碟一樣,
    正面四角採圓弧設計,下方仍維持四角的傳統設計。



    硬碟底部十分的平整,說真的,這是Seagate的強項,電路控制板
    下方還包覆著緩衝設計,整個電路板比較迷你。




    接頭處是標準的SATA電源及資料接頭,旁邊應該是工程用PIN腳。
    因為不想破壞保固,就不拆下電路板研究。



    這次仍然借測兩顆IronWolf Pro,順便作RAID0 (Stripe 128K)及
    RAID1(Stripe 64K)的測試,以便於模擬接外接NAS環境的效能。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OG MAXIMUS Z890 HERO BIOS 0902
    CPU: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RAM: G.Skill DDR5-8000 Trident Z5 Royal 24GBx2
    OS SSD: Samsung 990 PRO 4TB
    測試HDD: Seagate IronWolf Pro ST24000NT002 7200轉 SATA 6Gb/s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3H2 64-bit
    Driver: 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v20.0.1019.0



    CrystalDiskinfo確認硬碟型號,除支援NCQ外,支援Streaming、
    GPL,真的是為了NAS應用所需,剛上機溫度為攝氏28度。



    Intel IRST 單碟SATA AHCI主畫面,顯示格式化後可用實際容量為22352GB。





    Intel IRST RAID0主畫面設定參數,顯示格式化後可用實際容量為44704GB。





    Intel IRST RAID1主畫面設定參數,顯示格式化後可用實際容量為22352GB。





    室溫環境僅靠機殼風扇提供對流,連續高負載測試的單碟最高
    溫度為攝氏38度,明顯比之前同環境測試22TB來得降溫不少。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AHCI模式:




    RAID0模式:




    RAID1模式: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100%(Incompressible
    模式),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AHCI模式:




    RAID0模式:




    RAID1模式: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Benchmark。

    AHCI模式:循序讀/寫速率分別約266/262 MB/s,總得分78分。




    RAID0模式:循序讀寫速率約516/470 MB/s,總得分146分。




    RAID1模式:循序讀寫速率約250/237 MB/s,總得分77分。





    Copy Benchmark 測試
    AHCI模式:ISO讀取速率393MB/s、程式載入速率約1816MB/s。


    RAID0模式:ISO讀取速率1192MB/s、程式載入速率約1688MB/s。


    RAID1模式:ISO讀取速率702MB/s、程式載入速率約1602MB/s。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進行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測試。

    AHCI模式:循序讀取速率最快約266MB/s、循序寫入速率最快266MB/s。


    RAID0模式:循序讀取速率最快約528MB/s、循序寫入速率最快525MB/s。


    RAID1模式:循序讀取速率最快約278MB/s、循序寫入速率最快260MB/s。



    CrystalDisk v8.0.5選取Default,測試64MiB、512MiB、1GiB、
    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AHCI模式:Seq Q1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269~288MB/s、寫入速率256~280MB/s。


    RAID0模式:Seq Q1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505~550MB/s、寫入速率440~542MB/s。


    RAID1模式:Seq Q1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278~1033MB/s、寫入速率239~272MB/s。



    混合讀寫(讀取70%/寫入30%)效能模式的結果。

    AHCI模式:混合模式同時進行下的循序速率(Q8T1)為176MB/s。


    RAID0模式:混合模式同時進行下的循序速率(Q8T1)為285MB/s。


    RAID1模式:混合模式同時進行下的循序速率為221MB/s。



    真實世界環境的混合讀寫(讀取70%/寫入30%)測試結果。

    AHCI模式:循序讀寫速率154MB/s。


    RAID0模式:循序讀寫速率212MB/s。


    RAID1模式:循序讀寫速率120MB/s。



    ezIOmeter測試空碟環境的結果

    AHCI模式:循序讀/寫平均速率約為259/260MB/s。


    RAID0模式:循序讀/寫平均速率約為520/517MB/s。


    RAID1模式:循序讀/寫平均速率約為264/255MB/s。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AHCI模式:讀取曲線由外圈最高速的282MB/s一路降到內圈的
    130MB/s,平均讀取速率224MB/s;寫入曲線由外圈最高速284MB/s
    一路降到內圈的110MB/s,平均寫入速率208MB/s。




    RAID0模式:讀取曲線由外圈最高速的559MB/s一路降到內圈的
    258MB/s,平均讀取速率439MB/s;寫入曲線由外圈最高速560MB/s
    一路降到內圈的211MB/s,平均寫入速率393MB/s。




    RAID1模式:讀取曲線由外圈最高速的279MB/s一路降到內圈的
    69MB/s,平均讀取速率216MB/s;寫入曲線由外圈最高速282MB/s
    一路降到內圈的25MB/s,平均寫入速率181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AHCI模式:




    RAID0模式:




    RAID1模式: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AHCI模式:




    RAID0模式:




    RAID1模式: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

    AHCI模式:平均讀取速率286MB/s、平均寫入速率102MB/s。


    RAID0模式:平均讀取速率418MB/s、平均寫入速率158B/s。


    RAID1模式:平均讀取速率286MB/s、平均寫入速率98MB/s。



    32mb(Long Zone):

    AHCI模式:平均讀取速率283MB/s、平均寫入速率191MB/s。


    RAID0模式:平均讀取速率427MB/s、平均寫入速率244MB/s。


    RAID1模式:平均讀取速率285MB/s、平均寫入速率187MB/s。



    PCMark 10資料碟模式測試

    AHCI模式:得分數為868,頻寬為132MB/s。


    RAID0模式:得分數為834,頻寬為127MB/s。


    RAID1模式:得分數為756,頻寬為113MB/s。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AHCI模式:得分266,平均傳輸頻寬為48.60MB/s。


    RAID0模式:得分254,平均傳輸頻寬為45.83MB/s。


    RAID1模式:得分195,平均傳輸頻寬為34.58MB/s。



    TxBench設為Random模式,測試64MB、512MB、4GB及32GB,僅抓幾項測試圖。

    AHCI模式:





    RAID0模式:





    RAID1模式: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壓縮模擬檔案,從Gen4 SSD系統碟寫入IronWolf Pro

    AHCI模式:扣除快取峰值,寫入速率最快約270MB/s。






    RAID0模式:扣除快取峰值,寫入速率最快約600MB/s。






    RAID1模式:扣除快取峰值,寫入速率最快約270MB/s。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隨機檔案,從Gen4 SSD系統碟寫入IronWolf Pro

    AHCI模式:扣除快取峰值,寫入速率最快約285MB/s。






    RAID0模式:扣除快取峰值,寫入速率最快約540MB/s。






    RAID1模式:扣除快取峰值,寫入速率最快約275MB/s。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採用CMR技術外還提供健康監控功能,維持NAS的穩定使用效能。
    2. 韌體似乎有針對以往較弱隨機寫入調校,隨機寫入的效能似乎比前一代進步。
    3. 快取記憶體維持512MB、工作負載維持550TB,有助於應用於NAS環境,原廠維持五年保固期。
    4. 提供3年的資料救援服務,這是它牌NAS硬碟所沒有的。
    5. 最高運作溫度還算可以接受,多碟環境(即使是疊在一起)的溫度實測也沒飆太高。
    6. 循序讀寫時的讀寫臂運轉聲音還算小聲(個人感受)。


    缺點
    1. 或許因為單碟密度加大,隨機讀取的速率略較前代下滑。
    2. 密集的4K讀寫聲音雖比前代小聲,還是可聽到稍吵雜的讀寫臂運作聲音,音量感受因人而異。
    3. 少數寫入確實因為HDD的Cache效果帶來低延遲,但多數情況多是偏高。
    4. 若能將資料救援服務提升至與保固期同等的5年,感覺對於購買來當NAS更有保障。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2 20:57 , Processed in 0.099239 second(s), 31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