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ufu
查看: 3435
回復: 0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AMSUNG T7 Shield 移動固態硬碟

    [*]超快的移動固態硬碟,比傳統外接 HDD 快 9.5 倍 [*]堅固的儲存 ...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小而巧!散熱沒煩惱~」Lian-Li LanCool 207 中塔機殼開箱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ufu 發表於 2024-12-13 12:34: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ufu 於 2024-12-13 13:43 編輯


    【前言】

    如果你需要一台比較小的 ATX 機殼,這咖或許就會是你的首選!這款聯力 LanCool 207 主打的就是一個 M-ATX 的尺寸卻能塞 ATX 主機板的特色~

    由於他足夠便宜,並且設計上相當有特色,即便沒辦法直接白嫖一咖衝首發,詩人還是願意當個舔到最後一無所有的舔狗,自掏腰包地買回來開箱評測!

    價格不貴,黑色 $2199,白色 $2349 (+150),出廠預先對應顏色安裝了四個風扇,前方 14、底下 12 公分各兩個,後方則無~

    嘿嘿!想不到吧~居然 Lancool 207 還有第二篇關於黑色款式的開箱文!我自己也是嚇了七跳,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跟聯力有過直接的合作關係,多半都是自費開箱,也嘗試寫信問過,可惜多半都被忽略了,在臉皮夠厚的情況下不斷追求,總算有了上一篇 Lancool 白色款式的開箱文能寫了~

    這次是為了幫同事組建一台新桌機,順便清一點點周邊零件,但考慮到實際使用的需求以及未來的妥善率,有不少東西還是採用選購新品的方式來組裝! 畢竟已經先買了黑色款,其實也已經籌備了差不多準備寫文了,不過還是中途跑去先弄好白色款,那這篇文我想說沒發也可惜,畢竟胎死腹中的文案實在太多,不想再多一件了,不過可能還是有不少重複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就當作是多個案例參考,順便看看能不能把上一篇沒提到的地方再把它給補齊!大家不用擔心,這兩篇文都是基於個人觀點來描寫,觀點並無受到任何外在因素干擾,敬請安心服用~


    ▲令人熟悉的外箱,由於擺放位置想放在桌下,所以選擇了這咖 IO 朝上的類型~


    ▲另一面的標示上還是一樣有小小誤植,不過其實 456 跟 465 差不多啦,實際高度為 456 mm,官方網頁上的資訊是正確的!


    ▲其實 PPLP 實驗室不只是有製作相關的電源數據測試,關於機殼的散熱性能他們也有研究,Lancool 207 被排名在 S 級的散熱水平,不過關於 PPLP CHASSIS 更多其他機殼的數據測試等級還找不到太多的資料,我想大家還是當個參考吧!


    ▲兩千塊左右的機殼,包材採用的是最基礎的保麗龍,想要求是珍珠棉還是有點太難了,只能說是正常發揮吧~


    ▲過往說明書放在機殼內會遇到一個世紀難題,想拿說明書來看就得先拆機殼,但沒有說明書又要怎麼拆機殼?聯力很貼心的沒放在裡面,雖然大家都不太會去翻,但還是建議大家多看幾眼吧~


    ▲黑色看起來就是要大方俐落一些,根據詩人的觀察,即便是黑白同價格的情況,通常大家還是都會選擇黑色,最安全、最不用顧慮日後的保養維護~


    ▲其實底部不放這個 LIAN LI 的 Logo,在整體外觀的辨識度上來說也很聯力,Lancool 系列的外觀實在是太好認了~


    ▲為了達到最好的散熱表現,負責主要進風的前面板僅採用最單純的 Mesh 網板,沒有額外多一層防塵濾網,對於細微灰塵特別在意的用戶來說,這可能是不願選購的一大原因!


    ▲前面板的構造簡單,透過底部兩個凸起卡榫以及上方的磁鐵固定,整個鐵網可以拿去水洗,稍微甩一甩再用抹布擦乾就可以再裝回去了,清潔維護算是相當方便~


    ▲前面兩個大大的燈光風扇,中間有無限鏡效果,最高轉速達 1900 RPM,尺寸為 14 公分,厚度 30 mm,是個性能相當出色的特殊規格,所以我說為什麼不叫做 Lancool 214 呢 XD


    ▲在頂蓋後方這部分有個小耳朵,是用於直接拆起頂蓋面板,一定務必要注意!不要當作搬動機殼時的施力點!曾有群友分享這部分的經驗,非常危險!


    ▲上方能夠支援 280 / 360 水冷與其對應的風扇尺寸,頂蓋採用球型卡扣設計,與前面板一樣是單純的 Mesh 網板,此處作為主要排氣用途,較不易堆積落塵,沒有再額外多一層濾網可以理解~


    ▲玻璃上方一樣採用球型卡扣設計,厚度為標準的 4mm,除了上下兩邊有鐵條加固外,左右兩側貼有減震泡棉這點相當貼心,不過並沒有額外設計後方用手轉螺絲進一步固定,在裸機搬運時需要特別留意!


    ▲玻璃下方的網孔面板能夠拆卸下來,在後方的手轉螺絲上配有墊片來防刮,這點細節也非常貼心~


    ▲底部風扇進氣的主要位置,一樣是單純的 Mesh 網板,沒有額外的防塵濾網,同樣好清潔~


    ▲那我們先來看另一面的側板,同樣採用免工具的球型卡扣設計,在下方一樣有開孔並做了網板,不僅讓底下風扇有更充裕的進氣空間,也讓硬碟有更好的散熱表現~


    ▲還是一樣,單純的 Mesh 網板,在清潔上 … 欸~不對喔!這個內嵌的鐵網看起來就很不好拆,不過面積不大,拿刷子稍微刷一刷應該就可以了~


    ▲整咖機殼唯一有濾網的地方就在於底部的電源進氣口了!底部四個腳座都貼有止滑腳墊,還是一如既往那樣的不高~


    ▲不過有一點很不錯的是,將電源位置設計在前方,底部濾網就能夠採用前抽的方式,對於日後的清潔維護上超級方便,再也不用把後面的線全部拔掉,把機殼搬出來才能清潔電源風扇濾網了,這點好評!


    ▲背後理線結構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將電源位置從後方改到了前方,這麼做最大的用意在於強化散熱性能!大家所熟識的 Lancool 216,雖然底部也能夠裝風扇,但因為風扇底下就是電源本體,所以阻礙了不少進氣空間,甚至成為了沒有實質散熱效益還額外增加噪音的小丑~


    ▲雖然有易清潔濾網、強化散熱的好處,缺點也是很明顯,除了需要額外一條電源延長線來延伸接口外,電源本體的長度與理線方式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在電源上方配置了三條魔鬼氈來協助整線,由於主機板是下沉式的設計,背後的理線深度短了許多,這一區成為了最主要的線材收納區,在主機板 24-Pin 的穿線孔上也有附了一個橡膠理線圈~


    ▲下方兩個硬碟安裝位,可以安裝 2.5” SSD 或 3.5” HDD,對於目前主流都裝在板上的 M.2 SSD 來說,雖然只有兩個但也算是夠用了~


    ▲在右下的小角落中預先拉好了底部風扇轉速線以及音頻線,剛好落在主機板下方的接口處,配合上設計的理線橋位置也能輕鬆將線材整理好看~


    ▲機殼上方 IO 配置給到了標準的 2A 1C,獨立的音頻孔,中間的開機鍵由整合型的 F_PANEL 接口連接,前方的兩個風扇在燈光以及轉速上也都預先串接好整合成一個接口


    ▲風扇空間位置正好切齊平面,看上去很是療癒,風扇其實並非反向而是常見的正向風扇,由底部進風往上排風,若是預裝的是反向風扇應該會看上去更協調一些,朝下的扇框也多少能減少線材捲入的風險


    ▲鎖點是固定的兩個 12 公分風扇,支架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座,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是做個可拆卸的支架,或許對於多硬碟需求的用戶有更多選擇與幫助!


    ▲深度上剛好是 25mm,對於正常厚度的風扇來說會剛好切齊平面,想自己額外替換加裝更厚的風扇也並非不可,但要注意有沒有額外的長螺絲能夠鎖固!


    ▲底下這兩個風扇採用短短的特殊接口串接在一起,如果想要把其中一個改裝到後方當作排氣風扇,另外一個就沒辦法轉,這部分其實蠻可惜的!


    ▲對,沒錯!原廠只有給前二下二的四個預裝風扇,後方的排氣風扇是沒有的!相信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後面這個排氣扇對於散熱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部分,但聯力很邱,就算沒有後排氣扇,散熱效果依然頂呱呱~


    ▲其中有項細節我後來才注意到,底部這兩個風扇的進氣雖然設計在左右兩側,不過後方靠下的這部分有如此大的開孔,可能會導致氣流主要從阻抗更低的這一處來進氣,在長時間的使用下,內部進灰塵的影響應該會不少!


    ▲其實我還是不太能理解,後方為何不再多附一個風扇,成本我想應該不會增加太多才是,畢竟主機板後方 IO 有內縮設計,後方的風扇其實也不太會去遮擋到主機板護罩處的造型設計,加上有了內縮設計,塔散上的風扇與後方的空間又會再拉開一小段距離,不至於會產生嚴重的風切聲才是!


    ▲整塊主機板的安裝位往內凹的設計架構,注定了他只能夠最大相容於 ATX 主機板,雖然 E-ATX 裝不進去,但從它的售價與定位來看完全合理!不過因此也有了一個很致命的缺點,後續安裝時再來談~


    ▲如果特別在意內部積塵問題的話,其實 Lancool 是有額外販售尼龍防塵網的,型號為 LAN207-1X / LAN207-1W,他的安裝位置在於內部,這意味著雖然能夠阻擋內部細塵,但風扇依然受到嚴重汙染!


    ▲其實會發這篇文,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告訴大家這個啦!其實早在 Lancool 九月就已經在對岸開始鋪貨販售了,不過後續的 DLC 濾網卻鴿到雙 12 才在自家蝦皮賣場中上架,黑白同價 $130 + 宅配運費 $65,這情況跟當初 Lancool 216 很像,DLC 的濾網一開始要額外買,後來直接是加價然後預裝在裡面了,該說聯力是沒記取到教訓呢?還是這部分有他們的堅持!?


    ▲在電源艙的小平台上,開了一半的開孔,用來相容於自家特規的 EDGE 電源,挺聰明的!還知道要相容於自家產品,不像是 … 不過說也奇怪,怎麼做事做一半,開孔開一半!?


    ▲在前方風扇旁邊還有一個存在感很低的顯示卡支撐架,顯卡長度至少得要 28.5 公分才撐得到,其實目前已經有一些較短的三風扇顯卡了,長度只有 26 或 27 公分,這個設計感覺可惜了點!


    ▲接下來準備開始進行組裝,首先整理好附件的螺絲分類盒,對照一下說明書看看數量有沒有少!詩人特別喜歡聯力給的螺絲分類盒,特別好用,質感也很不錯~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8 度,濕度 50% 左右
    開箱主角:Lian Li Lancool 207 黑色
    散熱器:SilverStone 銀欣 Argon V140 ARGB
    處理器:AMD Ryzen 7 - 7700
    主機板:GIGABYTE 技嘉 X670 AORUS ELITE AX
    散熱膏:Arctic MX-6
    記憶體:美光 Micron Crucial Pro DDR5-5600 CL46 16G x2
    顯示卡:華碩 PRIME-RTX4060TI-O8G
    電源供應器:海韻 VERTEX GX 850w



    ▲首先來試裝一下聯力自家為海景房專用的特規電源 EDGE,在電源本體的長度上可以說是不多不少剛剛好!但由於專為海景房量身訂製,在 CPU EPS 的長度上比起常規電源還要短了一點,所以在安裝上會遇到一個困難!


    ▲那就是沒有辦法照著原本預設的理線槽順利地走,需要一點偷吃步!這邊聯力自家官網上也有教你怎麼偷吃步,除了面對 EDGE 之外,其他家 CPU EPS 較短的情況也能夠學以致用~


    ▲而海韻的 VERTEX GX 850w 電源本體長度為 16 公分,距離側板還有大約一個館長的長度,這大概已經是極限了,電源再更長或是線材更粗的就會影響到側板的蓋合!


    ▲用盡畢生的經驗來整理線材後的成果,由於側板僅採用球型卡扣做固定,若是線材沒有整理好或是太粗,很有可能會蓋不上甚至自己彈開,建議還是採用主流的 14 公分電源或是挑選柔軟的壓紋線或是扁線,不然整線這一塊挺難受的!


    ▲剛剛有提到主機板安裝位往內凹的設計架構,會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當你遇到主機板 USB 3.0 接口轉了 90 度,採用側插的方式,很有可能會有所干涉!聯力有提供了解決方式,把固定魔鬼氈的底座先拆掉就可以,但很可惜我遇到的情況更糟,是直接與切口發生干涉


    ▲有相同問題的話可以聯絡一下聯力小編,向他們索取很細的 USB 3.0 延長線來解決!並且聯力承諾這第一批的問題後續將會獲得改善~


    ▲好在這張主機板運氣不錯,提供了兩組的 USB 3.0 接口可供使用,索性就換到了底下的接口來用,只不過這樣可能就難逃塑膠座連根拔起的命運了~


    ▲誠如各位所見,安裝了 27 公分長的三風扇短顯卡,沒有辦法被撐起,有疑慮的話建議可以自己加個高科技竹筷來撐,這個支架設計你就當沒有吧 XD


    ▲老樣子還是來測一下風扇的噪音表現,在塔散以及底部風扇都調整到最低的 500 RPM 左右,前風扇的滿速噪音約為 51 分貝


    ▲每遞減 10% 轉速紀錄該噪音表現與轉速關係,以便於大家根據自身需求來調整風扇轉速曲線,在 1200 RPM 左右時是個不錯的甜蜜點~


    ▲底部兩個 12 公分的風扇噪音比較沒那麼大,在塔散以及前方風扇都調整到最低的 500 RPM 左右,下方風扇的滿速噪音約為 48 分貝


    ▲在風扇曲線中沒有特別明顯的甜蜜點,在 1600 RPM 之前都還算是能夠接受的噪音表現,在 1000 RPM 之下都很安靜~


    ▲將機殼內所有風扇,包含塔散以及顯卡的風扇均調整為固定 60% 的轉速下進行溫度實測,此時的噪音約為 43.2 分貝,放在桌下基本上感受不到聲音~


    ▲散熱特別優秀的 Lancool 207,對於些零件自然不在話下,7700 不到 50 度,4060Ti 平均也僅有 65 度而已


    ▲在 Cinebench R23 + FurMark 2 的雙烤測試中,7700 最高不到 80 度,顯卡熱點最高約 80 度,整體來說完全不用擔心散熱問題~


    ▲只單純看我的散熱測試還不夠,想參考更多的話,我會推薦這部影片,在 Lancool 207 與 216 出廠的風扇狀態下,207 能比 216 在顯卡溫度上略好一度,把 207 的下方風扇改裝到 216 上,顯卡會降兩度,比 207 略好一度,後風扇加不加裝其實並不影響溫度!


    ▲從眾多的測試數據參考中,其實後方風扇的去留與否,真的對於溫度表現沒有很明顯的影響!完全可以理解為何聯力會如此設計,如果覺得空一塊憋扭的話,還是自己找個心儀的風扇來裝吧~


    ▲其實以兩千元級距左右的售價定位來看,我想用戶多半還是會以風冷塔散為主,加上目前的新處理器靠著台積電的新製程,在發熱表現上受到了很不錯的控制,那麼選擇散熱特強的機殼還有必要嗎?有!它的優勢就在於能以更低的轉速獲得一樣好的溫度表現,進而獲得更好的靜音體驗~

    ▲老規矩,依照慣例,每次機殼的開箱,詩人都會再次整理出更加詳細的相關規格給大家參考,記得點讚收藏一下,回去慢慢看,希望對大家都能有所「收貨」!


    「總結」



    下沉式的主機板安裝位可以延伸出許多優勢,最明顯的地方在於不增加寬度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塔散高度,多出來的空間也更有利於改善 12VHPWR 接口的彎曲程度,對於主流電源越來越短、線材體驗越來越好的情況下,背後理線的困難點減少許多~

    在維持傳統上下分艙的架構中做出了新改革,將電源位移至前方,顯卡下的風扇不再受到進氣阻礙,搭配上下沉式的主板位,底部進氣更能與顯卡對齊,達到更好的散熱表現!

    不僅僅只是單純將電源移到前方而已,還順帶轉了 90 度,用戶能夠直接面對模組接口,在未來想要進行零件改動,在插拔時更加方便,也因為電源在前方,進氣濾網能夠直接從前面底部抽取,在日後維護清潔上也超級方便!雖然這樣的改變限制了電源的長度以及線材上的選擇,不過對於目前主流的電源設計來說都不是問題~

    Lancool 207 為了在創新架構以及性價比的權衡下,其實犧牲了不少東西,儘管從各項數據來看沒有後風扇也不影響,但大家還是都還蠻希望補上的,出廠沒有給前面濾網也沒有風扇集線器,除了堅持用料水準之外,其實縮減了不少實用性!

    站在散熱表現以及售價來看,確實 Lancool 207 的性價比很不錯,但是我必須說 Lancool 216 當初的設計就沒考慮過擠牙膏,實在太強了!反觀 207 如果想要自己多買個後風扇跟前濾網,其實售價就已經非常接近了,散熱伯仲之間且相容性與可玩性更好的 216 除了體積稍大之外還是更有優勢!

    在主機板選購的部分會建議先盡量避免有側插的接口,像是 USB 3.0 或是 SATA 接口之類的,電源的選購也很重要,在長度以及線材的種類上要盡量找短的、軟的,像我一樣(?)

    主打便宜體積小,散熱也很好,顯卡可以採用直立式安裝,不過通常會因為底部的支架而去阻擋到下方風扇的散熱性能,而且內建的顯卡支架也一定撐不到,只是多花錢買外觀需求而已,反而少了當初原廠設計的用意~

    前面風扇是 RGB 但底下的風扇卻給的是無光風扇,而且還不是反向的,看上去有點怪,但可以理解如果是燈扇的話,硬碟艙的狀態就會從側面鐵網看下去一覽無遺,確實還是無光的看不見,感覺比較好一點~

    腳墊的高度還是一如既往地短,在搬運時也難找一些好的施力點,可惜電源溫度沒辦法直接觀看到數據,不然很想知道這點高度對於電源溫度的影響有多大!

    雖然看似有許多很有意思的功能性設計,但在實際應用的層面上,總有一種顧此失彼的無力感 … 心中有種默默的感覺,似乎還不是完全體,可能是聯力走在時代的尖端再更前面一點,還需要一些時間收集用戶的回饋來加以改進,多少有種付費公測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對
    【「小而巧!散熱沒煩惱~」
    Lian-Li LanCool 207 中塔機殼】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22 23:39 , Processed in 0.105920 second(s), 31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