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MD發布Ryzen 7以及Ryzen 5之後不知不覺滿兩個月
也不斷帶動DIY的升級換機潮,畢竟AMD有先天價格優勢
以及跟競爭對手比較之下,無條件奉送兩倍的核心數
這樣使得多核心走入一般使用者或玩家的門檻大幅度降低
通常R7的售價大約都在台幣破萬左右,對於預算有限的人來說可能誘因不那麼大
加上R7全線都為8核16T較偏向於需要多核心的用戶需求
所以AMD規劃了R5系列,普遍坐落在6000-9000之間核心數為4C8T~6C12T
但已足夠滿足一般主流使用者或者中間玩家的需求
本次分享測試主角群(3A)+2A(在後面)
AMD Ryzen 5 1600 / ASUS B350M-A / ASUS RX570 O4G / CM Hyper TX3
B350M-A 主板配件︰裝機定位一條SATA排線+擋板+驅動光碟
目前AMD Ryzen全系列因不具備內顯功能,所以必須要額外插顯卡
而已AMD的RX系列來說,RX570 為 RX470 優化製程而來
最符合1080P的入門遊戲最佳性價卡仍為RX570首選
因RX470正式停產,加上目前面臨挖礦熱潮一卡難求
所以,目前這個價位帶常態供應自然由RX570接棒
ROG-STRIX-RX570-O4G-GAMING 採用9公分PWM雙風扇
外觀無太大變化但跟ROG-STRIX-RX470-O4G-GAMING 相比之下
原本的6Pin → 增加為6+2Pin 帶來更進一步的超頻空間
ROG-STRIX-RX570-O4G-GAMING 背則無太大改變,無強化背板
顯示端子提供兩組DVI以及HDMI 2.0 + DP 1.2
AMD Ryzen 裝機首選之一 ASUS PRIME B350M-A 主板
可超頻的B350晶片組,該有的基本擴充都具備了,4組DDR4記憶體擴充
目前的BIOS更新履歷維護進程快,更新勤還算穩定,沒有什麼大問題
6相DIGI + VRM 數位供電供電配置︰
6組 SATA3 擴充
慢速IO擴充 USB2.0跟USB3.0 19Pin前置,以及一組TPM
PCI-E 插槽︰X16 3.0 一組以及 x1 2.0 兩組 以及M.2 x4 一組
後I/O 保留PS/2兩組跟以及USB3.0x4 + USB3.1
顯示端子VGA+DVI+HDMI當使用APU推土機8th可以派上用場
或者是預留到 2018 年即將發布的 Ryzen APU 顯示之用
同場加映5A全員到齊︰
5A定義︰AMD CPU / AMD SSD / AMD RAM / AMD VGA / AMD MB
額外談論一下其實5A中的另外2A (AMD DDR4 RAM 跟 AMD R7 SSD)
都是AMD先前推出的計畫假於他人之手代工之產物,以Radeon為主的品牌
但只能在某些區域國家通路取得,先前因緣際會從eBay跟Amazon收回來的
台灣只有賣過 AMD 的 RAM (DDR3) 後面DDR4版本就沒有了
最高CP的入門單機遊戲或VR等級獨顯 ROG-STRIX-RX570-O4G-GAMING
顯卡設定參數︰遊戲模式
待機溫度風扇停轉約 49 滿載最高約 73 度
最高CP的入門單機遊戲或VR等級的獨顯
AMD Radeon R7 DDR4 預設時脈2133也能小幅度OC至2400
平台實測效能 OC + 遊戲+影片撥放串流 + 多核心轉檔進程測試比較
全平台基礎性能測試
CPU-Z Bench 對比 Core i5 7600K
3DMark
PCMark 8
換成小塔散透過 AMD Ryzen Master 直接進行3.8Ghz
超頻前3.4Ghz Cinebench R15 成績 VS 超頻至3.8Ghz Cinebench R15 成績對比(數字愈高愈好)
酷碼 Hyper 散熱器 TX3 待機溫度︰38度上下 全速滿載上升至62左右
入門等級的小型塔散,足以取代原廠風扇不論是在散熱跟噪音方面
實際應用多核數圈圈6C12T的加持
同時開遊戲+串流影片+本機影片,Ryzen 5 1600 負載仍不到一半,游刃有餘
再加上如開實況多核應用面R5 1600跟同價格的i5 7600K多工處理有較大優勢
轉檔測試表現 6C12T
同樣一部影片轉檔所需之時間 R5 還是快了一些
Ryzen 5︰
Core i5︰
在支援多核轉檔的條件下,多工運作下的滿載時 R5仍勝過i5一籌
小小彩蛋 ASUS B350M-A 也有額外提供RGB燈條擴充功能
讓基本入門裝機等級的陽春主板也能有GAMING的RGB發光功能
AMD Ryzen 5 暨5A平台組成測試心得︰
久違的重返榮耀從R7一路到R5經過3個月發售後的市場考驗
AMD Ryzen 可以很大聲的說帶動了 DIY 換機升級潮,並具重返榮耀之姿
加上 Ryzen 5 系列目前有4個型號分別對上 Intel 的 Core i5 全系列規格比一比
可以看到不論在售價或者是核心數的對比上 AMD 所佔的優勢居多,甚至上打至i7
雖然頻率較Intel低,但諸多方實測在各應用領域則互有勝負
最大的優勢仍然是Unlocked不鎖倍頻可以在各方主板各憑本事任意超頻
以及在多工應用方面,加上多工應用化的需求不斷在增加
而 Ryzen 5 系列,性價比最高的莫過於1600這顆 (6C+可超+附原廠散熱器)
首次將6C12T打破萬元以下售價,並且帶入6C的入門最低門檻處理器
以及AMD陣營優勢能提供低階晶片組,搭配所有處理器進行超頻行為
也讓4C8T盤據已久的長期消費帶,開始易主成為6C12T的領域正式告別4C8T的時代
樂見A+I兩造雙方激烈競爭,造福使用者的規格硬體升級體驗,同樣預算換來更高CP的硬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