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了高畫質影音及遊戲需求,GIGABYTE 推出了這款同時擁有較罕見 Display Port、HDMI 及 DVI 的 ATI Radeon HD 4870 顯示卡,並且搭載了 1GB 的 GDDR5 顯示記憶體,型號 GV-R487D5-1GD,屬於高階顯卡的定位,用料上也更為講究。
像是 30 吋液晶螢幕的 2,560 x 1,600 超高解析度,過去傳統 DVI 得要透過 Dual-Link 才能推起來,而頻寬更大的 Display Port 則只要一條就足以搭載,並且還可同時承載 8 聲道無失真 192kHz 24Bit 音效輸出,支援頻寬達到 10Gbps,雖然目前支援的螢幕仍然很少,目前應該只有像 Dell 30 吋 3008WFP 及 Eizo 一些高階螢幕有搭載,但也因為 Displayport 免授權金的利多,未來勢必會越來越多產品支援這個新介面,有可能逐漸取代 HDMI。
▽ 女神再度降臨,這回是 ATI 的 Radeon HD 4870
▽ 科科,跟公板卡搭載的 512MB 不同,這張可是有 1GB 的 DDR5 顯示記憶體
▽ 一張小小的貼紙,宣誓 Display Port 準備好了!雖然這種介面目前仍不普及,但是開放的誘因加上規格上可單條推動超高解析度的誘因,未來應該會被顯示器廠商更廣為使用
▽ 不同於中階甚至更便宜的顯示卡,可能每年都得更新汰換一下,免得新遊戲跑不動了;購買高階卡當然考量的也是更長遠的規劃,如此一來用料及產品的耐久度也更為重要,GIGABYTE GV-R487D5-1GD 顯示卡採用了 Ultra Durable 2 設計、內建超低 ESR 固態電容、亞鐵鹽芯電感及超低電阻式電晶體等
▽ 全黑的內盒透露出了這張卡不凡的魅力,畢竟也是張要走失許多小朋友的高階卡
▽ 映入眼簾的是產品手冊,顯卡本體可還埋藏在下層呢
▽ 配件一覽,手冊、驅動程式光碟,另外還有 CrossFire 橋接器、6 pin 電源線,以及 DVI 轉 D-Sub、Display Port 轉 DVI 接頭,如此一來即使要接 DVI 雙螢幕也不成問題
▽ 藍色的 PCB 板搭上金色且沒有巨大到嚇人的散熱器,這張卡外觀看起來絲毫沒有高階卡的「氣勢」,但強悍的內在絕對不容小覷
▽ 用來玩雙卡的 CrossFire 橋接金手指,還特別做了保護套防止氧化,在小細節上相當用心。尤其像我住在北投,後山上的硫磺氣總是對於電器用品或金屬傷害很大,所以這些貼心的保護對我來說相當有用
▽ 這張卡的輸出介面包含了 Display Port、HDMI 及 DVI
▽ HDMI 跟 Display Port 接頭其實有點像,相較於過去 DVI、D-Sub 的接頭可是相當容易插拔,體積也小
▽ 包裝內附了兩組轉接頭,像是 Display Port 也可轉成 DVI,方便雙螢幕的使用者,以我目前來說是使用 DVI 的 DELL 2007WFP、及另外一台較舊的 LG 螢幕透過 D-Sub 連接,這時內附的轉接頭就派上用場啦!
散熱器方面,GIGABYTE GV-R487D5-1GD 沒有使用原廠散熱器,而是轉而使用了 Zalman 的 VF-830 風扇,這款散熱器利用兩支 HeatPipe 導熱管、配合銅底鋁鰭片設計及散熱風扇,能有效且快速透過散熱器把顯示核心溫度降溫。
▽ Zalman VF-830 風扇相當迷人的金屬顏色
▽ 從側邊來看,兩條 HeatPipe 熱導管清楚可見
▽ 用料上相當講究,電容方面也是全部使用固態電容,不會有爆漿的問題
▽ 散熱器底下默默的躺著八顆 Qimonda 的 GDDR5 記憶體,型號為 IDGV1G- 05A1F1C- 40X
▽ 整張卡的外觀,在供電方面則需要兩條 6pin 電源來供應
測試環境:
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E8400 @ 3.00Ghz
主機板:MSI P45 Neo3-FR
顯示卡:PowerColor ATI Radeon HD 4830 512MB
記憶體:OCZ DDR2 800 2GB + Corsair DDR2 800 1GB
電源供應器:海韻 430W S12 II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硬碟:WD 150GB SATA
螢幕:DELL 2007 WFP
顯示卡驅動程式:ATI Catalyst 8.12
3DMark 03 測試:
Resolution 1024 x 768
Anti-Aliasing None
Texture Filtering Optimal
Max Anisotropy 4
Vertex Shaders Optimal
▽ 結果分數 50,558 3DMarks
3DMark 05 測試:
Resolution:1024 x 768
Anti-Aliasing:None
Texture Filtering:Optimal
HLSL VS Target 3_0
HLSL PS Target 3_0
▽ 結果分數 19,397 3DMarks
3DMark 06 測試:
Resolution:1024 x 768
Anti-Aliasing:None
Texture Filtering:Optimal
HLSL VS Target 3_0
HLSL PS Target 3_0
▽ 總分為 13,210 3DMarks
SM 2.0 分數:5684
HDR / SM3.0 分數:6858
CPU 分數:2793
▽ 最後同場加映《末日之戰》的 DX9 Benchmarking 小測結果
測試 #1- DirectX 9 800x600 反鋸齒:No AA = 平均每秒張數:53.17
測試 #2- DirectX 9 1024x768 反鋸齒:No AA = 平均每秒張數:54.46
測試 #3- DirectX 9 1280x960 反鋸齒:No AA = 平均每秒張數:49.70
測試 #4- DirectX 9 1400x960 反鋸齒:No AA = 平均每秒張數:46.93
測試 #5- DirectX 9 1680x1050 反鋸齒:No AA = 平均每秒張數:44.63
測試 #6- DirectX 9 1900x1200 反鋸齒:No AA = 平均每秒張數:41.20
測試 #7- DirectX 9 800x600 反鋸齒:2x = 平均每秒張數:50.18
測試 #8- DirectX 9 1024x768 反鋸齒:2x = 平均每秒張數:48.13
測試 #9- DirectX 9 1280x960 反鋸齒:2x = 平均每秒張數:42.78
測試 #10- DirectX 9 1400x960 反鋸齒:2x = 平均每秒張數:40.28
測試 #11- DirectX 9 1680x1050 反鋸齒:2x = 平均每秒張數:36.86
測試 #12- DirectX 9 800x600 反鋸齒:4x = 平均每秒張數:49.34
測試 #13- DirectX 9 1024x768 反鋸齒:4x = 平均每秒張數:43.52
測試 #14- DirectX 9 1280x960 反鋸齒:4x = 平均每秒張數:41.61
測試 #15- DirectX 9 1400x960 反鋸齒:4x = 平均每秒張數:39.32
測試 #16- DirectX 9 1680x1050 反鋸齒:4x = 平均每秒張數:35.69
測試 #17- DirectX 9 1900x1200 反鋸齒:4x = 平均每秒張數:33.68
測試 #18- DirectX 9 800x600 反鋸齒:8x = 平均每秒張數:50.02
測試 #19- DirectX 9 1024x768 反鋸齒:8x = 平均每秒張數:48.10
測試 #20- DirectX 9 1280x960 反鋸齒:8x = 平均每秒張數:42.82
測試 #21- DirectX 9 1400x960 反鋸齒:8x = 平均每秒張數:40.39
測試 #22- DirectX 9 1680x1050 反鋸齒:8x = 平均每秒張數:36.77
測試 #23- DirectX 9 1900x1200 反鋸齒:8x = 平均每秒張數:34.68
拿 E8400 來搭配跑 ATI Radeon HD 4870 其實已經有些吃力了,也就是俗稱的「餵不飽」啦,但遊戲上的表現真的相當好,在 DirecrX9 中《末日之戰》要跑到 1680x1050 解析度以上加反鋸齒 8x 才會掉到 40 以下。雖然一張要價萬元、都跟一台家用遊樂器主機差不多價錢了,但是 PC 上仍有許多遊樂器所玩不到的好遊戲、甚至是線上遊戲,或是像《GTA4》一樣在 PC 平台上有著超過遊樂器的畫面與細節表現。
如果電腦不只是拿來工作、拿來看看影片,而要挑戰更多歐美推陳出新、挑戰硬體極限的新遊戲,享受高解析度、反鋸齒拉高的超棒視覺體驗,那這張加大顯示記憶體、換上 Zalman VF-830 散熱器的 GV-R487D5-1GD 絕對是好選擇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