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560 應該算是這次 Kabylake 推出後蠻熱門的一顆 cpu,便宜高頻有 HT,難得 intel 佛心來著,趁著放假更新一下家裡的 AMD 舊主機。決定 cpu 後剩下就是板子問題了,原本想要用 100 系列不過看售價差不多就直接挑 200 系列的板子。相較於 ASRock 上一代的 B150M-HDV,新的 B250M-HDV 增加了一組 pcie 3.0 x4 的 m.2 插槽,之後想買支 PCIe SSD 來裝也不成問題,同時網卡也升級成 intel 方案。不過換了處理器、板子跟 RAM 也剩沒多少錢,卡就只有收朋友二手的 970 加減用,FHD 解析度下跑跑目前的線上遊戲應該還過得去。
![]()
外盒正面一覽,感覺包裝看起來有點像是以往 core i 的處理器外盒。
![]()
背面則是一些主機板的特色介紹,包含內建 Ultra M.2 插槽,支援 PCIe gen 3 x4 以及一般 SATA 通道的 m.2 SSD,另外板子本身也支援三螢幕輸出。
![]()
配件部分包含說明書、驅動光碟、SATA 線材、M.2 螺絲以及擋板。
![]()
主機板正面一覽,可以看到 PCB 上多了一道從晶片組散熱片延伸出去的白色圖樣。
![]()
M.2 插槽配置在 cpu socket 下方,支援 type 2230、2242、2260 以及 2280 規格。
![]()
PCI-E 擴充槽提供 PCI-E x16 以及 2 組 PCI-E x1 插槽,其中 PCI-E x1 採用 Flexible PCIe 設計,方便安裝 x1 以上長度的介面卡。
![]()
CPU 採用 5 相數位供電,EPS 12v 需要一組 4pin 電源,插槽位於左上角。
![]()
記憶體部分提供 2 組 DDR4 DIMM,插槽採用單邊扣具設計方便拆裝,同時將 USB 3.0 以及 USB 2.0 header 配置於 ATX 24pin 插槽下方,符合大多數機殼會出現的使用情境。
![]()
音效部分採用 Realtek ALC887 搭配 ELNA 音效電容,並加上 PCB 切割隔離處理。
![]()
gigabit lan 則由 intel i219v 負責。
![]()
背面的插槽提供 USB 2.0 x 2、USB 3.0 x 4、顯示介面則有 HDMI、DVI-D 以及 D-Sub。
![]()
裝好系統,2c4t 驗明正身,不過應該不少人會好奇說一顆 G4560 2k 不到,一顆 i5 隨便都要 5k,這樣打遊戲沒問題嗎,底下跑些遊戲以及測試軟體。
![]()
CPU-Z 內建 benchmark,可以看到 G4560 的單核性能跟預設的 i5-2500k 有的比,不過多核自然還是敗下陣來。
![]()
Cinebench R15。
![]()
PCMark 7,拿到 6298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拿到 4665 分。
![]()
3DMark Time Spy,拿到 3209 分。
![]()
The Division 全境封鎖,極高,關閉自動同步,平均 fps 52.1 張。
![]()
Battlefield 1,戰地風雲 1,均採 DX12 模式,地圖選擇 64 人征服的阿爾貢森林,分別測試最高、高、中,三種設定。
![]()
測試數據如上,1080p 解析度下即便開到最高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
對於預算有限的人來說,現階段 B250 搭配 G4560 算是蠻吸引人的組合,不僅在性能方面有一定水平,預留的 M.2 插槽也提供了一定的升級空間,真要說比較可惜的大概是只有提供兩組 DDR4 插槽,但對於 DDR4 有單條 16G,兩條就能輕鬆組成 32G 的情況下似乎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多留點錢升級顯卡可能還比較實在 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