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AllenWang
查看: 93205
回復: 3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Intel] 淺談 Intel Xeon Core 產品的市場重疊與差異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llenWang 發表於 2014-12-14 09:43:0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I .前言
       前些日子,Xeon E3-1230 受到許多 DIY 玩家的愛戴,因為其不但兼容市場主流腳位與晶片組,且更新時程以只比主流 CPU 延遲約 2~3 個月,更擁有接近 Core I7 的效能,但是價格卻比其便宜許多,雖然在 DIY 市場吹起的 E3 旋風一直延續至今,可是仍有許多玩家不明白 Xeon E3 的產品定位,而一味的陷入盲目的比較與簇擁,持續比較 I5 I7 與E3 等 CPU 的效能、CP 值,這樣的比較意義並不大,也不需去爭執 E3 與 I7 究竟誰才比較好,因為三者的設計概念完全不同,所以本篇將會簡單分析 Core 全系列與 Xeon 全系列產品設計與 E3 I7 的市場重疊與差異。

intel_tick_tock_skylake.jpg

備註:本文討論之架構以 Intel Tick-Tock 為主,故在此 Haswell Refresh、Devil's Canyon
皆不在討論範圍中,且討論桌上型 CPU 為主。




II.Core I系列,Intel的消費級市場主力
索引.jpg

      自從 2006 年起,Intel 創造了 Core 系列來取代了過去的奔騰,成為消費、玩家級 CPU 的主力,也同時啟用了 Tick-Tock 架構更新策略,至於奔騰與賽揚則轉戰入門、文書級 CPU 市場,而到了 2008 年,Core系列在經歷了 Core 與 Core 2 幾個世代後,Intel 正式將其分拆成三個子系列,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 I3 I5 I7 系列。
      
     而要注意的一件事是整個 Core I 系列整體架構與腳位是一樣的,也就是每更新一次製程或是架構,同世代的 Core I 全系列都是一樣的,只是完整核心會經過刪減、調整後,劃分出其市場區隔,被歸為 I7、I5與 I3,三系列架構開發代號皆不後綴,如:I3-4150、I5-4670K、I7-4770K 等處理器開發代號皆為 Haswell。
      以 I7 而言,屬於該代的完整架構,通常會設一到兩款的 K 級處理器,整體架構完全不刪減,設計給中高階主流消費者,次一階的 I5,將整體架構的 HT 技術刪減了,使整體得核心數來到了 4C4T,針對主流消費級客戶,也是價格範圍最廣的一系列,且設K級一至兩款,屬入門級的 I3,設計給中低階玩家,全系列不設 K 級處理器,將核心再度刪減為2C4T,並有 3M L3 cache 的 4100 系列與 4M L3 cache 的 4300 系列,而上述系列都會設 1~4款不等的T級、U級以及S級省電版處理器,且全系列皆帶內顯,除了部分P級省電版處理器。
       Core 系列整體的價格帶,落在 4~10K 之間,使整體平台組建價格約落在 10K~40K 之間,也是屬於一般大眾能負擔的合理價位,提供相當的彈性,供一般使用者做選擇,而競爭對手以價位而論,I3 針對 FX-6x00 跟 A10系列,I5 則是 FX-8x00與FX-9xx0,在I7的部分,則是沒有任何非自家廠牌的競爭對手。

III.I7 Extreme金字塔高層玩家的旗艦級商品
索引1.jpg

     在 I7 之上,其實還有另外一系列 CPU,雖然也是歸為 Core I 系列,但是因為特性相較於前篇討論到的 I3 I5 I7 截然不同,故在此獨立討論,在第一代 I7 推出後,市場便依照Intel過去的產品於 2006 年推出的 Core 2 Extreme 系列推測:將會再推出比 I7 更加強大的子系列,甚至有人預測將會命名為 I9,而到了 2009 年 intel 真的推出了高於I7的CPU子系列,稱為I7 Extreme。
       I7 Extreme 為另外設計之獨立架構,架構名後綴為 E,全系列不設內顯,更新週期約延遲消費級 CPU 一世代,與 Xeon E5 系列共用腳位,但是擁有獨立晶片組且全系列不允許單主機多CPU同時存在。

IV.Xeon x86架構伺服器級CPU產品線
索引3.jpg


       在 1998 年時,intel 終於從奔騰中衍生出 Xeon 產品為奔騰一後綴,為得是取代奔騰 PRO,成為針對伺服器的專門產品,主要特點為支援多路處理器同時運作,直到 2001年,才終於從奔騰的一個後綴代號,成為一完整獨立品牌產品線,而到了 2011 年,Intel 更改了以往的命名方式,針對了不同的伺服器或是工作站應用推出了 E3 E5 E7,而與Core 系列有非常大的不同是 Xeon 系列的每一個子產品線的CPU架構都不盡相同,當然更新時間與腳位也是不同的。
       以 E3 而言,其 CPU 架構的開發代號往往會後綴上-WS,如本篇主角:E3-1230 v3,開發代號便為 Haswell-WS,其架構與 Core 系列的 I7 完全相同,只是會為了做出市場區隔,而有尾數為 0 不帶內顯的版本,以即尾數為 5 帶內顯的版本,內顯為 P 級省電板,除部分入門型號為 4C4T 的設計,或是入門省電板為2C4T的設計外,其他硬體架構都與完整消費級架構相差無幾,其針對的市場是中低階的單路伺服器,而其腳位剛好是跟 Core 系列相同,而更新時程也與 Core 系列相近。
       高上一階的 E5,使用的架構開發代號會綴上 -EP,如:E5-2699 v3 等處理器,便為 Haswell-EP,全系列不帶內顯,針對單~四路伺服器而設計,在命名上以首位數字表示單一主機板上最高支援的 CPU 數,E5-1600 系列便是代表最高只支援單一 CPU 在單一主機板上,而目前設有 E5-1600 與 E5-2600 系列以及 4600 系列分別代表允許最高兩顆與四顆 CPU 在單一主機板上,而其腳位通常都與 I7 Extreme 共用,擁有獨立的伺服器晶片組,而更新時程與 I7 Extreme 相同,都是約晚消費級 CPU 一個世代。
      最高階的 E7,使用的架構開發代號會綴上 -EX,如:E7-8870 v2 等處理器,便為 Ivybridge-EX,全系列也不帶內顯,針對雙、四或八路伺服器作設計,與 E5 使用不同腳位而與 E5 擁有相同的命名規則,目前設有 E7-2800與E7-4800系列以及E7-8800 系列,在更新時程上約晚消費級 CPU 兩個世代。
     整體而言,由於 Xeon 的市場區隔相當明確,所以常常只是相隔一個型號,價格便是三級跳,不如 Core 系列,約每 5%~10% 的價格級距就設有產品,所以除了 E3 外的兩個子系列,因為價格過高,所以鮮在 DIY 市場中出現,而在競爭對手的部分便是 AMD Opteron 與其他廠商的非 x86 架構 CPU。
V.伺服器與消費級處理器的市場重疊
       伺服器與消費級處理器的市場重疊其實是必然的,尤其是在高端消費級處理器價格級距越差越大時候,有些低階的伺服器級 CPU 的價格帶就剛好嵌在這逐漸加大的價格差中,這也是 E3-1230 這系列型號會如此搶手的遠因。
         在前文中分析了  Core  系列與  Xeon  系列的概況,可以知道 Core I7 系列與 Xeon E3 系列在硬體架構上相差無幾,腳位也可以共用,雖然 Intel 有位 E3 設計專門晶片組,但是因為實測後能夠相容,所以 Xeon E3 幾乎可以說是無內顯或是內顯較弱的 I7,而其價格又剛好落在 I5 K 級處理器與 I7 處理器之間的空缺,這也是普遍玩家認為其CP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而在效能實測中為何架構相雷同I7依然能領先 E3 呢?因為 E3-1230 屬該系列之初階處理器,為了做出市場區隔,因此主頻偏低,才會使 I7 的效能與他會有相當的差距,而E3-1230 的不可超頻性除了賦予其穩定性,也使其能與高階型號有著不可縮減的市場區隔。
       至於 E3 跟 I5 呢?在此引用電腦王的評測推論結果,若是單一核心的效能為100%,單核心雙線程的效能便是130%,根據這個結果 E3 與 I5 在同樣頻率下整體效能會有 120%的效能落差,意即 I5 必須將每核心頻率提升30%以上才能達到E3預設頻率的整體效能,以 E3 預設頻率為3.3Ghz推論,I5 需要將頻率提高到 4.6Ghz 才能追平,從以上理論推論 I5 跟 E3 之間的整體效能仍存在一道不易跨越的鴻溝。
     整體小結,E3-1230 這個型號,非常剛好的落在消費級處理器的中高階價格空缺中,並且也擁有與價格銷對應的效能,高於 I5 卻也低於 I7。在市場區隔上,E3-1230 會吸收一些購買 I5 預算卻較充裕的客群,也會吸引欲購買 I7 卻沒有相當預算或是不須超頻的客群,雖然效能並未重疊,但是因為其也十分有效的瓜分掉了 I5 I7 的部分客群,也算是 I5 I7 另類的競爭對手。

VI.E3-1230系列的未來趨勢

         Intel 絕對不會希望自家處理器竟然自相殘殺,但是他也默許了這一切,因為發現了 E3-1230 剛好能夠填補這個市場空缺,或許會瓜分掉 I5跟I7 部份舊有客群,但是其產品卻更符合市場需求,甚至能進一步提高原本這個價位預算客群購買欲望,反而整體而言銷售量會是提升的,只是不再侷限於 Core I 系列而是也帶起了 Xeon E3 系列的整體銷量。
        基於上述原因,intel 繼續保存 Xeon E3 系列與消費級處理器的相容性,但是為了做出區隔,不讓其市場高度重疊,也默默的提升其價格,從首代 E3-1230 時的 230 美元提升到了現在 E3-1230 v3 的 250 美金,雖然這樣 20 美金的提升幅度可能不大,但是其意義非同小可。   
        在首代 E3 時,其價格剛好就落在 I5-2500K與I5-2550K 之間,若撇去超頻性而言,E3 直接攻擊了 I5 K 級處理器的市場,吸收了無超頻需求的玩家,而在這時候 DIY 玩家也開始發現了 E3 的價格優勢,到了二代 E3 價格依舊維持著 230 美金,也是依然低於該代的 I5 K 級處理器,且相當貼近 I5 頂級 non-K 級處理器,而這時候 E3 的比較文也開始大肆飛揚,DIY 市場開始大量使用 E3,而至今的三代 E3,或許intel也意識到了其市場與 I5 的高度重疊,將其價格調高至 250 美金,略為高於 I5 K 級處理器,也與 I5 頂級
non-K 級處理器有一定的價格級距。
       整體而言,現在的 E3-1230 v3 在消費級 DIY 市場才真正擁有獨立的市場區隔與定位,尤其是三代 E3 推出初期,由於其價格的上升,甚至有二三代 E3 的比較文,不過到了二代E3在市場上消失後,玩家們並沒有因為這價格的調升,而降低購買的慾望,因為其價格的確符合其效能定位,成為了 non-K 級處理器中,填補 I5 與 I7 中大幅價差的重要角色。

VII.結語-E3不是CP高只是被放在對的市場定位

       本文分析了Intel目前主要兩大產品線的市場區位跟架構,也希望大家能藉由本文能更加了解Intel的處理器,而本文另一個重點:E3-1230系列處理器,對於無超頻需求的一般使用者的確是一大福音,也算是入門I7系列的一個方便途徑,可能intel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XD
      本文是本人首次編撰intel的整理性專題,如有訛誤還請指教,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分享,趕謝您的閱讀。

    By Efficacy Unlimited
    本文之轉載皆已經作者同意

    文章圖片引自網路
2#
admin 發表於 2014-12-18 05:42:30 | 只看該作者
XFastest FB粉絲贈獎活動你報名了沒?免費大獎等你拚人品帶回家 https://xfun.cc/ng8wh
3#
XF-Staff 發表於 2014-12-18 06:24:41 | 只看該作者
XFastest現在活動好康連發,快去活動專區報名參加!優質好禮等你來拿~
4#
XF-Team 發表於 2014-12-18 07:08:00 | 只看該作者
感謝玩家熱情發帖,XFastest的成長有勞各位一齊努力打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2 10:11 , Processed in 0.207685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