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實體店面裡看到一款還蠻漂亮的機殼「Bitfenix Neos」,有透側版本,也沒有無透側,售價分別為$1390 / $1590,一共有八款顏色組合,可以說是相當豐富,其中又以白紫色 / 白紅色 / 白藍色這三款最中我意,而今天要來試裝的就是白紅色無透側的Bitfenix Noes。
機殼外箱的設計很簡潔,第一眼可馬上看到巨大的Bitfenix Logo以及Neos。
要如何辨別自己機殼是透側還是非透側,以及是什麼樣子的顏色,看旁邊的貼紙就知道,同時在Neos處貼上白色跟紅色就是白紅非透側款式。
取出機殼先來張正面照,前面板為沖孔網設計,可以上2個5.25"的裝置,從沖孔網可隱約觀察的出來底下還可塞2個120mm的系統風扇來進氣散熱。
前面的I/O設置在上方,由左至右分別為Power sw / Reset sw / 前置音源孔 / USB2.0*1 / USB3.0*1。
底下還有一個小LOGO,但這個LOGO若改成鍍鉻材質,質感會在往上提升。
機殼後面一覽圖,從最上面開始看配有兩個水冷孔方便管線進出機殼內部,並用橡圈包覆避免割傷,接著機殼後方配搭1個120mm的後抽風扇,電源供應器的配置為下置設計。
因為是下置電源供應器的設計,在底部增設濾網,避免灰塵等異物進入造成電源供應器造成損壞。 此外機殼底部也有加裝橡膠軟墊,一方面可以防震動,另外一方可墊高使PSU吸入足夠的冷空氣來冷卻。
打開侧板可以看到內部的烤漆全部都白色的,當然黑色款式就是黑化,不會有黑色切開來是粉紅色的..(離題XD), 機構為標準ATX大小,也可以裝M-ATX主機板,為下置電源供應器設計。
5.25"的儲存空間共配置有3組,但受面板設計實際能夠外露的只有2組,若不想浪費空間使用率,最頂方那組可能就拿來裝HDD或是SSD會較適合。另外硬碟空間的配置2.5"及3.5"各有三組可使用,以一般使用者來講可以說相當充裕。
機殼配件包,使用說明書、各種粗細牙螺絲、檔板,以及束線帶。
基本上只要是有品牌的機殼近乎都是採用免螺絲設計的扣具來進行固定,Bitfenix Neos的5.25"擴充架這邊也是使用塑膠扣具,以便設備快速安裝。
2.5" HDD tray, 安裝方式是需要四根螺絲從下方來固定儲存設備。
而在3.5" HDD tray則是使用這種可以左右伸縮的設計來固定住硬碟,當然中間底部一樣有4個孔位可以來固定住2.5"的HDD或是SSD。
把3.5"硬碟放進去的示意圖。
目前電腦主機板的規格絕大部分都配置有前置19針的USB3.0擴充槽,當然也有少部分的主機板依舊只有USB2.0,以Bitfenix Neos這樣子的USB線材配置,1條1 Port的USB3.0以及1條1 Port的USB2.0,在未來可以把2條都改成1條雙port的USB3.0或是U3/U2共線的線材,這樣子使用者可以更充分的來利用。
在機殼後面這裡,這塊PCI-E的檔板是沒辦法免螺絲固定介面卡,初步看來是用來防割手,或是為了機殼本體看起來能夠更一致性的裝置品。
機殼背部一覽照。
給CPU走線的孔位,但開的位置有點不太適合,後面有實際裝機圖在一併說明。
可走背線的空間約有1.1公分以一般裝機用的電源供應器來走背線是相當足夠的,不用擔心側板會蓋不上。 (例如:全漢黑武士 / 黑騎士,酷媽 GX系列)
拆開前面板,前面可以在另外加裝2個120mm的系統風扇來進氣幫助散熱,同時也有快拆濾網的設計。
而風扇安裝的方式是直接安裝在快拆濾網上,並不是安裝在機殼框體上面,這樣子如果要清濾網或是做系統風扇的更換會較傳統固定在框體上還要來的方便。
實際安裝圖,內部空間其實算大,就算裝上GTX480也不會卡到前面的硬碟支架,下方的電源供應器安裝的空間也能夠裝一些比較比較大型的款式。
走背線也相當乾淨。
但也因為剛剛前面所提到的開孔問題,會導致CPU線材無法穿過去,因為會被主機板給檔到,這點比較可惜。
而背板簍空位置也建議可以往左擴張一些,因為每張主機板CPU安裝的位置都不盡相同,使用原廠的風扇是不會有問題,但如果今天使用改裝的散熱器可能還是得拆一下主機板,才會比較好來安裝。
最後到底有哪幾款散熱器可以安裝到Bitfenix Neos上?
以現在市場上比較熱賣的CoolerMaster TX3 / Hyper212,安耐美T40-TB這些都可以正常來安裝,也不會卡側板或是機殼框體,但若是一些比較大體積的散熱器可就會像下面這樣子卡住,無法安裝。 (圖為使用CoolerMaster TPC 812進行試裝)
結論:
以平價市場的機殼來說,NEOS 基本上該有的都沒少,長卡、(部分)走背線的能力、免工具設計都應有盡有,除了前面有提到的線材配置,還有孔位不太理想扣分以外,整體的品質做工都還是有$1390這個價位帶機殼的水準,再加上提供多款不同顏色配置的面板款式,還是能夠吸引到一些朋友來做裝機選擇,因為我也入了這個坑,以上是這次的裝機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