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和平之月
查看: 30311
回復: 6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MSI首款WiFi 7 Mesh系統登場-Roamii BE Lite Mesh System。Roamii ...

LANCOOL 207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LANCOOL 207重新構想了傳統的ATX佈局,將強大的兼容性和卓越的冷卻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固態硬碟 SSD] 入門級定位SSD新生力軍,OCZ ARC 100系列240GB開箱測試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ocz_arc_100_0.jpg

今年被Toshiba併購的OCZ Technology(已經改名為OCZ Storage Solutions),在併購的同時,也針對了旗下的固態硬碟產品線做了很大幅度的調整,以前那種多到爆炸但產品差異度低的系列全部通通砍掉重練,也只保留了PCIe介面的Revo、SATA旗艦系列的Vector跟Vertex系列,而這些分類的等級通通屬於中高階產品,入門的產品線卻從缺,這也代表著OCZ並沒有馬上跟著其他廠商一起殺入這片入門級紅海的市場。我們都知道今年年中開始,固態硬碟的價格好像溜滑梯一樣急速下降,目前看起來256GB很有可能逼近3000元台幣大關,先不談用料跟規格,這個價錢據我所知已經相當的吸引人去購買了,畢竟120GB不太夠用,而256GB剛好,所以這個價格區塊,也是目前兵家必爭之地。
在OCZ SATA產品線中,可以看到三款產品,扣掉Vertex 450準備進入EOL期而不算入的話,那麼產品其實只剩下旗艦級的Vector 150跟效能級的Vertex 460而已。ARC 100系列就是要填補這塊入門級的空虛。
我們本來以為遠離這塊戰場的OCZ,可能不會發表入門級的產品,不過現在還是給了我們一個意外驚喜,推出了名為ARC 100系列的入門級產品。OCZ以自己有主控制器跟韌體這兩大武器來與INTEL等這些大廠對抗,現在又有了Toshiba快閃記憶體的加持,因此不免相當期待這樣的組合可以為這個市場提供些不同的聲音。接下來我們就以這顆ARC 100系列240GB為主角進行開箱測試囉。
產品外盒重新設計,開始與過去作區別
ARC 100系列的產品配色是深藍色為底,不過包裝盒的尺寸跟以前的任何系列相比都不同,看來全新的OCZ現在連產品外盒的包裝都重新設計過了。
不過背面的文字介紹排版還是一樣字很小,但是基本上沒有太多幫助的訊息,只要看淺藍色那塊就好,上面有產品的特色介紹。
拿一款目前是OCZ中階主力的Vertex 460的外盒來比較一下,可以看到外盒在高度上有比較小一些。
抱歉桌面不太平整,不過還是可以看出來,ARC 100系列的包裝盒厚度比較厚一些,看來OCZ也注意到之前的包裝盒若是塞了轉接架、小手冊等等一堆東西,基本上很容易爆出來,在比較注重外觀印象的客戶來說不是個好現象。而現在厚度提升後,相信這些問題就解決了。
內盒也改為透明泡殼了,這也是其他家廠商目前的趨勢。以前是一塊黑色的發泡棉盒,看起來質感上差異滿多的,現在包裝質感比較好。
ARC 100系列本身沒有3.5吋的轉接架,也沒有提供Acronis的備份軟體,畢竟是入門款的考量,因此的說明只有安裝跟注意事項的部分而沒有序號。
ARC 100系列的本體,一樣是鋁合金材質的外殼,不過摸起來的手感很明顯的也與之前的鋁合金不太一樣,重量也覺得比較輕一點了。
翻到背面來看,ARC 100系列的產品標籤也有很大的不同,外殼的固定方式也都不一樣了。
我們來直接做個對比,左邊是OCZ ARC 100系列,右邊是OCZ舊款的Vertex 460,標籤部分由直的方向印刷改為橫向印刷,CE/FCC等認證標籤集中在一塊了,而且也有標明目前的韌體版本號碼。而外殼的部分原本四個角落的螺絲設計不見了,也因此不需要在另外貼保固貼而惹爭議,因為那個保固貼也有可能不小心碰到而脆裂尚失保固,這一點小地方的改良都讓人覺得很棒,只是針對那些愛拆外殼的玩家來說就不是那麼的友善了。
內部用料一探究竟
它的螺絲改為在正面的貼紙之下了,而這個貼紙因為是多層次印刷,拆一下就有痕跡出現,而且黏性馬上就尚失,還是奉勸各位不要亂拆了。
四顆螺絲順利轉下後,上蓋就可取下了。不過它的PCB是反過來裝,因為這樣子在插上SATA排線跟電源時,會看到的是正面的產品貼紙,這一點也是有研究過的,因此首先看到的是PCB板子的背面。
正面PCB上面,將OCZ主控制器配置於中央,然後八顆快閃記憶體於側邊,是為了讓傳輸速度盡量平均化,而緩衝記憶體的部分可以看到還有一顆空焊的空間保留。而前端看起來很像另外一組SATA接口的部分,則是OCZ廠內快速自檢的工程模式專用接口。主控採用Barefoot 3 M10,這一點與Vertex 460相同,然後快閃記憶體是Toshiba新一代配方的A19晶圓,Toshiba的快閃記憶體品質部分是相當值得信賴的,所以也造就了這顆ARC 100系列雖然為平價入門款式,卻同樣有高水準的耐寫表現。
實測重量在102克,比以前的鋁合金殼要輕一點。
2分半裝系統,9秒內開機到桌面的驚人效能
接下來的測試部分,因為它並非以最高性能為主打,而是一款考量價格成本與效能平衡的入門款式SSD,相信許多人衝著入門款式SSD的目的都是要當作開機啟動碟,所以我想進行的測試項目也偏向這些方面,而不是裝到空盤測試最高效能就結束了。首先平台部分的列表如下:
主機板:MSI Z97 Gaming 3
CPU: INTEL G3258
顯示卡:MSI GTX 660 Ti
記憶體: Panram Lightsword DDR3-2800 16GB
SSD: OCZ ARC 100 240GB
OS: Windows 7 64bit Ultimate
基本上是這樣的配置來進行安裝且測試,我想Windows 8大家都不愛用,包括我也是,雖然它是新一代作業系統支援UEFI,且啟動方式大幅改進,速度比Windows 7更快,但我就是不愛,因此以Windows 7作為安裝測試比較符合大家的需求。
安裝是從USB 2.0的Windows 7正版ISO來源安裝,時間測定用手動碼表計時,所以會有1秒左右誤差,當確認分割區的下一步按下時,也盡量同步的按下碼表計時來觀測整個安裝過程需時多少?
請原諒我有點迷焦,因為它快到我差點來不及拍照了,這是安裝過程完了之後第一次開機啟動的畫面,只要2分54秒完成。如果你是計算到安裝完倒數十秒的畫面算結束,那麼我相信大概只要2分30秒就搞定了,這樣子就已經完成Windows 7的安裝,與硬碟安裝時間相比真的是非常非常有感覺。
接下來,把該裝的驅動都裝完後,就來進行基本測試,這些測試是把ssd當作主硬碟的參考值,會比空碟的參考值更具貼近實際使用狀況。
以ATTO為例,全預設值狀況,得到最高的讀取效能是500MB/s於256KB樣品長度下出現,寫入最高效能是447MB/s,於32KB樣品長度下出現。
接下來是什麼都不能調整的AS-SSD,相信這個測試對許多人來比較準確一些,它基本上樣本是測試在非壓縮的樣本,所以以往Sandforce主控的SSD在這邊都討不了好去。而這裡可以看到它ARC 100的最高讀取可達427MB/s,最高寫入可達417MB/s,重點是4K部分寫入可達107MB/s,64執行緒也有283MB/s的不錯表現。而即使當作主硬碟,已經有資料在SSD內的狀態下,它的寫入曲線也算是相當平穩。
接下來,則是另外一個使用者會非常有感覺的測試,也就是開機速度的部分,安裝BootRacer最新版來進行測試,測試方法是測三次取最高值,畢竟windows每次開機的速度都有點或多或少不一樣,更何況還要經過主機板post檢測過程,所以每次都有差異值。
新版的BootRacer,會提供表格分析計算開機所花費的時間到底花在哪?第一次開機為12.682秒,可看到Windows起動7秒,桌面準備5秒。
接著按下Boot Time Test選項,這個選項其實就是重新開機的選項,沒想到第二次竟然只有8.735秒,Windows Boot只要3秒,桌面一樣5秒,這代表Windows起動的部分有許多耗時的DLL加載程序應該已經被放到SSD系統內的緩衝DDR3內進行加速了。
第三次重開比較慢了些,是9.640秒,Windows Boot一樣3秒,但桌面多了一秒來到6秒,不過不管怎樣都是相當的恐怖且非常有感覺的效能提升啦。
老筆電春天,CPU慢沒關係有SSD挺你
接下來,若是你家裡面有差不多三四年前的筆電,大概都會遇到這樣的升級瓶頸,CPU可能沒得再換,記憶體也許都早就加滿,不過效能還是無法跟現在的筆電相比,這時候你剩下唯一可換的就是SSD了。通常只要具備SATA 2的速度,基本上安裝SATA 3都可以相容,而SATA 2的效能雖比不上SATA 3,但提升開機跟程式執行速度也是相當有感覺的。所以我這次要來把家中這台ACER 5810T來改裝ARC 100 SSD。
其實這種年代的筆記型電腦,滿多都還算友善,可以自行更換硬碟,因此安裝上面也只是把舊的拆下,新的換上就好,加上BIOS沒有甚麼UEFI設定,基本上都可以相容。
裝上之後在BIOS也可以完整辨識到。
裝在舊筆記型電腦後,讀寫受SATA 2的瓶頸限制,因此最高理論值不超過300MB/s,這對於目前的SATA 3任何一款SSD來說都不是太大問題,而ARC 100在這邊也用ATTO測試跑出280MB/s的讀寫效能。
用AS-SSD來測試,讀寫大約是252MB/s以及238MB/s,4K只有36MB/s,但對於使用者來說,這些都已經非常有感覺了。
同樣安裝好系統來測試開機時間,以bootracer第一次開機得到13.523秒,還算相當不錯。
第二次則是13.334秒。
第三次比較慢,得到14.150秒,要低於十秒看來有困難,不過對於原本可能開機要開上一分多鐘的就筆電來說,這已經根本就是上帝的救贖了。
結論: 效能表現不差,希望上市價格平易近人就好
產品本身提供3年保障,也可以在每日寫20GB的情況下持續三年,可以看出OCZ對於Toshiba快閃記憶體體質的信賴程度,但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問題,問題在於其實IT產品的價格部分,有個指標性的關卡就是100美金,也就是台幣3000元的大關,換句話說只要高過3000元可能就只能吸引比較少數真的對產品有需求願意花比較高預算的人,否則的話,就可能只是曲高和寡的產品。因此可以想見要勾起一般非專業用戶的購買慾望,價格不要突破這個關卡是最好的範圍。而這款ARC 100,被定位在新生的OCZ最入門的產品線內,也希望上市後價格上能夠與市場上其他家真正並駕齊驅,那麼相信對於OCZ的品牌形象也會有更好的推廣效果。


2#
rgx520j 發表於 2014-8-15 04:14:06 | 只看該作者
推一個
OCZ 終於有推出一個比較便宜的 SSD 了   其實這樣的性能日常應該也相當夠用了
3#
XF-Team 發表於 2014-8-17 01:23:57 | 只看該作者
發文者的優質好文值得各位XF的網友一起給他鼓勵。
4#
XF-Staff 發表於 2014-8-17 02:16:11 | 只看該作者
發文者骨骼精奇,發文風格特異,敢問有沒有興趣跟著XF團隊深造
5#
admin 發表於 2014-8-17 05:04:36 | 只看該作者
優質好文值得回文鼓勵,更多深度評測看這裡 https://xfun.cc/apx5u
6#
kuifoi 發表於 2014-8-18 22:18:10 | 只看該作者
這顆只能推了 價格對了什麼都對了
7#
shiver 發表於 2014-8-18 22:22:02 | 只看該作者
OCZ終於有出入門級的平價SSD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1 20:26 , Processed in 0.127046 second(s), 6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