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被稱為經合組織經濟體中無與倫比的工具箱中,中國正在迅速展示其力量,以防止本土資本、技術和人才外流,從而導致全球經濟不可避免的分裂。
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中幾乎沒有任何創新,任何進展都是藉用或竊取西方技術的結果。雖然這種說法在中國最近崛起為主要經濟體的過程中可能是正確的,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它不再成立。
首先中國在2022年擊敗美國,成為發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論文的國家,這是衡量論文品質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另一項針對不同國家研究人員進行分數計數的衡量標準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發表的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中,中國佔27.2%,超過了美國(佔24.9%) 。
現在根據Merics的一份新報告中國似乎正在迅速加強自己的出口管制,以防止其本土資本和智慧財產權外流。為了因應西方集團對中國的出口限制,中國近年來對鎵、鍺和石墨實施了自己的出口管制制度,並限制了稀土磁體的智慧財產權轉讓,這使得中國的稀土磁鐵出口受到限制。汽車馬達和風力渦輪發電機。當然鎵和鍺對於全球電子產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金屬,中國透過控制其約90%的供應量來維持壟斷地位。
但是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正在從技術尋求者經濟向技術提供者經濟轉型。同時北京似乎有意限制外國企業獲得其本土創新:
雖然其積極盜用外國技術的行為長期以來一直是令人擔憂的主要原因,但外國政府和企業現在面臨著額外的挑戰:隨著中國企業登上關鍵技術價值鏈,北京似乎有意監控和限制外國企業獲取這些技術。
報告關切地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總體政策,其核心是透過獲得技術優勢來阻止外國出口管制。
上面的片段總結了中國限制外國取得其本土技術的工具。該劇本不僅包括明確的出口許可要求,還利用黑名單、資料在地化要求、對本土人才流動的限制以及中共對敏感研發活動的強制性控制。中國經常試圖透過使用委婉的說法或故意使用無害的術語來混淆其出口管制。
當然中國意識到出口管制是一把雙面刃,它為競爭對手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大的動力。然而中共的長期目標是顯而易見的。儘管該報告承認中國並不具備無懈可擊的領先地位,無法使其工具箱有與美國同等的份量,但它仍然讓北京對其本土技術格局有了最前端的了解,從而使中共能夠快速部署其龐大的財政資源用於培育關鍵戰略產業,並在技術領先的領域制定保護措施。
消息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