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的逐漸上漲(? 越來越多ITX小機殼從過往橫躺的格式開始轉型成直立式的模樣問世,主要就是為了節省占地面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今的顯卡越做越大張,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或許維持基本的平面面積,往上堆疊是目前的最佳解答;
海盜船在今年也更新了他們全新設計的2000D系列小機殼,除了新機殼之外,也一同補上了支援最新ATX3.0的SFX-L小電源;
這次就來開箱和組裝看看他們最新推出的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機殼以及CORSAIR SF850L電源(這也是小弟首次組裝ITX小主機,希望過程一切順利)。
=====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
先從機殼外觀開始,光從外箱就感覺得出來這咖2000D RGB AIRFLOW採用直立式的規格;
正面中間印上大大的CORSAIR LOGO下方放上2000D AIRFLOW型號字樣。
側面有貼上機殼為白色版本,有MESH網版以及內附3顆CORSAIR AF120 RGB SLIM WHITE FANS薄型風扇的標籤。
紙箱打開後,CORSAIR原廠有印上2000D AIRFLOW和2000D RGB AIRFLOW說明書的QRCODE,如有需要可以掃描進去查看。
裡面除了機殼本體之外,還有一個配件盒。
配件盒裡面有3種尺寸的螺絲、主機板支柱以及一些一次性固定條。
接下來我將主體的4面分別以A、B、C和D為編號來說明,主要會對應不同零件的進氣或散熱的面向來說明;
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的4面皆為網孔設計,整體的尺寸為200mm * 271mm * 458mm;
A面為主要進氣區,也同時是上面有提到內附3顆薄型風扇的位置(後續會補上風扇說明)。
B面下半部為主板背面區域,上方則是提供電源做進氣使用。
C面則為水冷和顯卡散熱面,D面則為顯卡進氣使用。
D面有額外掛上一片磁吸式的防塵濾網,左右還有額外設計軌道可以增加穩固性;
防塵網右邊還有加上幾個魔鬼氈固定電源線使用。
機殼頂部一樣為網孔面板,採用卡扣的模式固定在上方;
這個頂部主要是設計給電源用的出線口,可搭配機殼內附的轉接線轉接。
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機殼裡面內附的電源轉接線。
機殼底部4個角落有增加墊高的防滑腳架來給底部的線材有走線的空間。
如果要整線或插上任何周邊線材或螢幕的線材可以將右半邊的網孔卡扣拆開。
機殼的A、B、C以及頂部皆採用網孔設計以增加進氣量,各自都有內掛防塵濾網,不過很難拆卸,如果要清理,可以整片直接拿去水洗即可。
B、C兩面後半部上下個採用球型卡扣跟螺絲做固定。
A面右上角一樣有海盜船產品的標誌性LOGO://2000D。
機殼I/O部分提供了1個開機鍵、2個USB 3.2 Gen1 Type-A、1個USB 3.2 Gen2 Type-C、1個3.5mm音頻複合孔和1個重開機鍵。
所有面板拆開之後,就可以看到整體機殼的架構,大致上就是電源在上方,主機板在下方,I/O朝下,顯卡是直立的型態。
另外C面的水冷支架最長可支援到360mm的水冷。
老實說一開始我也有點搞不懂直立的格式是怎麼搞,但如果把機殼用橫躺的,就一目了然了XD
這邊也放上簡單的外框示意圖給大家參考。
上面有說到, 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正面原廠有裝上3顆薄型的AF120 RGB SLIM WHITE FANS,主要也是因為機身的空間問題,所以才特別用這種薄型風扇。
3顆風扇內側皆有裝上鐵網,以防止線材被捲進去造成損壞。
在機殼頂部,電源艙的隔壁也有附上PWM轉速跟RGB控制器各一個,兩個控制器皆支援6顆風扇,剛好對應進氣的3顆以及360水冷的3顆風扇做使用。
線材部分則分別有一個USB2.0、一個轉速控制和兩條SATA供電線需要連接。
電源艙的內部還有額外設計一個槽位可以安裝SATA SSD。
=====CORSAIR SF850L=====
機殼整體外觀架構介紹到這邊,接下來先來簡單開箱一下小電源,待會一併做組裝的展示;
隨著NVIDIA的40顯卡採用新的接口,所有電源廠也開始陸續針對不同尺寸、瓦數規格的電源開始進行更新,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支援12VHPWR;
而海盜船今年也針對他們旗下的RM系列以及這次要開箱的SFX-L小電源進行更新,目前據我所知,SFX-L目前有850W和1000W兩個版本。
CORSAIR SF850L有符合Intel ATX 3.0 標準,獲得 80 PLUS 金牌認證和 CYBENETICS 白金認證,並提供7年保固;
背面也一樣有附上電源相關的轉換率參數表格跟相關的認證標籤。
CORSAIR SF850L本身是SFX-L規格,所以長度部分又會比SFX電源長一點點,
風扇尺寸為12公分,並且支援0轉速模式,在低於340W的情況下為停轉狀態。
在電源的側面分別有型號字樣以及相關的規格跟認證章。
電源的背面一樣也有海盜船自家的型號標籤、電源開關按鍵和交流電插口。
CORSAIR SF850L為全模組設計,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接線;
接口分別有1組24-PIN、5組CPU和PCIE設備用以及4個提供給SATA或PATA用;
而接頭為了節省空間使用比較少見的Type 5規格,比常規接頭小了一點。
線材分別有1條24PIN、2條CPU 4+4 pin、1條 12VHPWR、2條PCIe 6+2 pin、1條 PCIe 6+2 pin 一分二、2條SATA和1條大 4 pin,全部皆採用黑扁線的設計。
比較特別的是,他的12VHPWR並非雙頭都是12VHPWR直出,他是採用2個8PIN組合而成,總共有16條供電線。
另外CORSAIR SF850L還有額外附上一個小電源鎖孔轉換框架,可以相容於一般的ATX電源孔位。
=====組裝與測試=====
接下來就開始進行組裝,過程中也會用一些圖片來進行示意;
電源艙基本上就是對照他的框框組裝進去,不過要注意的是風扇要朝外進氣。
主機板這次跟友人借了一張ROG的H470-i來組裝,也是對照鎖孔鎖上即可。
顯卡部分,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支援3槽顯卡,長度部分最長可以到365mm;
這次也特別借了一張ZOTAC的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AMP AIRO來做展示。
簡單的組裝後,直接直立起來,就可以很快速的搞懂他整體的結構了。
整體的安裝步驟,大致上為主機板、記憶體、電源、顯卡,最後才會是水冷的部分;
水冷這次我就用之前開箱過的CORSAIR iCUE H100i ELITE LCD XT來展示(此時內部以凌亂不堪了XD)。
最後整個安裝好的樣子,從外面看起來似乎很平凡,但實際上…
內部早已凌亂不堪,我連整線的動力都沒了,只想直接把水冷蓋上去,一切眼不見為淨,哈哈!!
最後也簡單的跑兩項壓力測試來看看溫度表現,在TIME SPY和FIRE STRIKE的壓力測試中,i9-10900K和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70 Ti AMP AIRO分別以98.2%和99.3%通過壓力測試。
溫度部分,在兩項測試中,CPU部分大概就是60至70度之間徘徊,顯卡相對較高,大概會落在80到85度之間,不過因為最近台灣也進入夏天了,所以整體測試溫度相對較高,因此也僅供參考。
=====總結=====
以上就是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以及CORSAIR SF850L的開箱與組裝測試~~
先從組裝開始說起,由於這是我第一次組裝ITX主機,在組裝的過程中也是不斷的在腦海中描繪整體的走線跟布局,相較於常規ATX中塔機殼,ITX主機真的非常需要耐心一步一步慢慢組裝,在安裝順序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旦錯一步,後續就很容易變得很複雜;
整線部分,隨著越來越多積木風扇的問世,海盜船在舊版的RGB風扇還是維持兩條線的設計,真的相對複雜許多,本身風扇就6條線,如果真的裝上360水冷,就12條線,再外加控制器需要的線,零零總總加起來就至少要整理20條線,好在2000D內部空間相比於其他ITX機殼稍微寬裕一些,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就是了…(好險前陣子在海盜船的COMPUTEX上看到他們即將推出的串接風扇,可以大幅改善整線的難度。
但撇除組裝上的難度,整個組完之後的外觀是真的相當好看,外加他表面積不大,所以也可以擺放在桌上當展示,然後再開個白光,對硬體人來說,也是一種浪漫的表現,哈哈~~
最後也放上海盜船在5月底的COMPUTEX上展示的CORSAIR 2000D RGB AIRFLOW完全體,個人私心覺得真的非常漂亮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