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ohmybear
查看: 24582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ANTEC 旗艦機殼 Performance 1 FT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今天開箱一個不算太新,但也算是Antec 2023年度的旗艦機殼產品:隸屬於Performance機殼系列的Performance 1 FT。

Performance 1 FT為ANTEC 旗下Performance系列機殼第一款產品,主打便利安裝及散熱設備擴充性,且身為旗艦款機殼,Performance 1 FT也結合了溫度顯示面板、雙面玻璃側板及背部遮線蓋等特色功能,絲毫不愧對旗艦機殼的名稱(?)

採用牛皮色單色包裝,依包裝標示判斷Performance 1 FT還有ARGB版,先前Computex時ANTEC還有展示白色版的Performance 1 FT,再加ARGB版就有4種規格,但...目前只能等待上市。



ANTEC將Performance 1 FT定位為全塔機殼,但整體尺寸為長52.2cm、寬23cm、高52.2cm,在一票巨塔機殼中身形還算小咖。



背面則是幾項特色簡介,包括溫度顯示面板、可拆式上蓋及背後遮線護蓋。



Performance 1 FT大致上繼承ANTEC機殼P系列線條沉穩、低調內斂及用料扎實的風格,但加入了特色鮮明的銀色進氣前格柵設計,是否好看依個人喜好,但..真的特色鮮明。





雙面側板皆採用4mm厚度的淺灰色玻璃透也是特色之一。



頂蓋前方一角為溫度顯示面板,使用膠膜保護,IO埠則設置於上蓋側邊。



IO處共設有開機、重啟及溫度顯示面板切換等3顆按鍵,接口則有3.5mm複合音訊、USB TYPE-A 5Gbps 2個、TYPE-C 10Gbps 1個,其中TYPE-A USB及音訊埠預裝有矽膠防塵塞(奇怪怎麼獨漏TYPE-C?)



後側則以Performance 1 圖案及字樣點綴。



底部是整片的尼龍濾網,由機殼前方抽出。



機殼前面板各部零件與底部濾網。



銀色進氣柵欄的外框及飾條為塑膠材質,邊緣有一小片金屬材質的ANTEC LOGO。



進氣格柵以磁吸方式固定在前面板外框上,內部為整片金屬材質沖網孔濾網,兼具強化格柵結構及防塵/通風功能。(依ANTEC資料前面板採用精鋼(不鏽鋼)材質,網孔直徑則為1.2mm。)





頂部的溫度顯示面板固定於機殼側,不影響拆裝前面板。採用LED Digital Tube方式,能顯示CPU及GPU溫度功能。

正面支持3顆14cm風扇或420mm水冷排,且出廠時已預裝3顆14cm、厚度30mm的Storm T3 PWM 風扇。

這顆30mm厚的Storm T3 PWM 風扇台灣似乎還沒有單獨販售,不過依美亞的產品資訊,風扇採用FDB軸承,採用4Pin PWM接口,最高轉速1500 rpm,可提供最高112.72CFM的風量及2.29 mmH2O的風壓,比一般機殼預附風扇更為高級。



4mm厚的玻璃側板相當有份量,邊緣設有金屬強化條,以碰珠卡扣、防脫落鉤槽及手轉螺絲等機構固定於機殼上,盡力減少拆裝時的破裂可能。





Performance 1 FT後方排風採用12cm規格風扇、8個PCI檔板、下置電源且採用後抽拆裝設計。



底部一樣採用大範圍開孔,前方為底部硬碟架安裝位置,有前後兩段調整位置。



內部空間可安裝285mm寬度內的E-ATX主機板及最長40cm的顯示卡,足以應對多數高階設備。



背面設有兩截式金屬材質遮線蓋板,並分別標上編號。



遮線蓋板透過卡扣及一顆手轉螺絲固定於機殼上,上下兩片蓋板則透過兩顆螺絲固定彼此。




不拆除中間螺絲也能將蓋板整片取下,適合懶惰的我。但因為前後都有卡榫,取下的角度要稍微注意。



拆下後可看到快滿溢出來的IO線材,但因為理線區左右寬度充足,且具有約3cm的深度,之後經實際裝機驗證也的確幾乎能容納所有線材。



底部的硬碟架最多可安裝2個3.5吋裝置,如果是2.5吋則加上主機板背面3個支架,最多可安裝5個2.5吋裝置。



前方理線區採用粗勇的束線帶,依官方資料共有10處安裝魔鬼氈束線帶的位置,其中6條已預先裝上,剩下4個位置的束線帶則放置於配件盒內,由使用者自行選擇是否安裝。



IO線材一覽,其中面板開關線經過整合,USB2.0線則是溫度顯示面板使用。



主機板上方出線孔設有彎折構造,開孔朝下,個人認為優點是線材比較有地方藏也比較美觀。



頂蓋能拆除是否快成為旗艦機殼必備元素呢?這增加裝機便利性100%的設計用過就回不去啦。



Performance 1 FT頂蓋為3層構造,包括最多能支援3顆12cm風扇或是360mm水冷排的風扇架、磁吸式PVC濾網及大面積開孔頂蓋,但個人覺得旗艦機殼配PVC材質濾網還是有些落漆...如果使用尼龍濾網會顯高貴。



機殼後方設置大範圍的三角型通風開孔,後排風則預裝12cm版的Storm T3 PWM風扇,一樣為30mm厚度,採用FDB軸承及4Pin PWM接口,最高轉速2200 rpm,可提供最高80.47CFM的風量及2.95 mmH2O的風壓,個人覺得這幾顆風扇裝在機殼上似乎有點不講武德啊。



底部電源艙也設有大範圍開孔,通風性良好。



硬碟艙上方設有3個12cm風扇安裝位置,整個機殼最多能安裝10顆風扇。



機殼頂部經墊高及彎折,減少冷排加風扇與主機板元件的衝突。



裝機前來看一眼配件盒,配件共有螺絲收納盒、魔鬼氈束線帶及一分三的4P 風扇分接線。越來越多中高階機殼開始採用這種分格收納的硬式螺絲盒,值得給讚。





首先裝上主機板....有點可惜是如果只使用ATX規格主機板,前方空間利用效率不高而顯得有些空曠,如果能增加安裝2.5吋裝置的位置就更好了。



接著插上前面板線、風扇電源線、溫度顯示面板的USB 2.0線及主機板電源線等。Performance 1 FT將面板線材整合成單一端子,安裝便利性upup。





電源艙支援24.5~44cm(拆除底部硬碟架)長度的電源,但本次裝機使用之前開箱過的全漢Hydro PTM X PRO 1000W ATX3.0電源,長度只有13cm,能空出許多放置線材的空間。

經過一番勞動後,完成水冷散熱器及風扇電源線,主機板及顯示卡電源等也就定位,準備裝上遮線蓋板。



不想整線沒關係,蓋板幫你掩飾一切,只有主機板電源線孤單裸露在外。



依官方資料,前方及上方最多可同時安裝2個360mm水冷排,如前方安裝420mm水冷排,則上方只能安裝280或240水冷。



經實際驗證也的確在頂部安裝360一體式水冷的情況下,都需要將冷排向機殼後方靠以避開卡到前風扇,如果前方再加上420冷排的厚度,應該100%會衝突。




最後將ROG 4070Ti顯示卡裝上,至此完成所有零件的安裝。



雖然ROG 4070Ti顯示卡尺寸不如老大哥ROG 4080 或 4090,但也算是身形巨大的顯示卡。不過Performance 1 FT身為旗艦機殼,對於高階硬體的支援性可是不在話下,裝上顯卡後空間仍有相當餘裕。



安裝顯示卡後的背面...沒啥變化,一樣都被遮羞布蓋住。



Performance 1 FT的寬度為23cm,能支援4080或4090這種超寬的顯示卡,本次裝機使用的ROG 4070Ti與80或90的ROG卡相比,只有長度及厚度略減,寬度仍然比肩老大哥來到13cm寬。

使用全漢原廠12VHPWR電源線,插上顯示卡後側邊還有些許空間讓線材伸展。但說真的,機殼廠跟電源廠都在想方設法解決12VHPWR可能的燒毀問題,老黃不該出來負責嗎?





最後一步驟,插上電源線準備開機。



後方排風扇雖然不具備燈效,但軸承處的反光讓風扇看起來有一半的RGB效果。



如果要使用Performance 1 FT的溫度顯示面板,需要下載iUnity監控軟體。



軟體具備基本的硬體監控功能,但也僅限於監控,玩家在這軟體能修改的部分就只剩修改語言及檢查更新了。



溫度顯示面板透過機殼上的按鈕切換顯示CPU、GPU溫度,或是完全不顯示。



最後補兩張機殼內畫面,個人現在還是比較喜歡機殼內只有些許ARGB點綴的低調燈效。





心得

Performance 1 FT身為ANTEC Performance系列首發的旗艦規格機殼,個人認為在架構、用料及設計拿捏得不錯,經過實際裝機體驗後也覺得確實不愧對中高階身價。例如確保散熱性能的4顆預裝高階pwm風扇、雙360mm水冷支援性及大面積的通風開孔;提高安裝及使用便利性的可拆式頂蓋、能輕鬆拆卸及清潔的前面板等;而雙面玻璃側板、遮線蓋板、特色進氣柵欄與溫度顯示面板等,則能提升外觀並做出產品差異化,看得出來ANTEC在這款機殼上的確是花了許多心思。

不過還是有些可惜的地方,例如頂蓋防塵網只使用PVC洞洞板、3.5吋裝置只有2個安裝空間,以及對於對稱幾何控的本人來說,如果前面板柵欄形狀是左右對稱的就更好了!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30 11:42 , Processed in 0.098267 second(s), 3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