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 LI 的全塔新型號 V3000 PLUS 為舊款 V3000 的衍生產品,比起舊款單純的大空間,V3000 PLUS 將整個空間使用的更加完善,除了支援 EEB+ITX 雙系統安裝,支援十六顆風扇以及 3x 480mm+1x 360mm 水冷排,十六個 2.5 吋硬碟擴充以及三種安裝模式等誇張設計,V3000 PLUS 機殼內容納超多模組化設計,但你的腦袋裡裝的下嗎?
LIAN LI V3000 PLUS 機殼規格:
尺寸:(D_長) 678.5mm x (W_寬) 279mm x (H_高) 674mm
顏色:黑
材質:鋁、鋼材、雙面 4mm 鋼化玻璃
主機板:標準/旋轉模式:EEB、E-ATX、ATX、Micro-ATX、Mini-ITX。雙系統模式:系統 1 EEB、E-ATX、ATX、Micro-ATX、Mini-ITX / 系統 2 Mini-ITXs
CPU風冷:系統 1 198mm / 系統 2 80mm
顯示卡:標準模式 589mm、旋轉模式 358mm、雙系統模式 系統 1 589m / 系統 2 320mm (寬度限制 125mm 以內)
電源供應器:系統 1 ATX 220mm / 系統 2 SFX-L/SFX
風扇安裝位:
正面:4 x 120mm 或 3 x 140mm
上方:4 x 120mm 或 3 x 140mm 或 2 x 200mm
電源艙上方:3 x 120mm或3 x 140mm
底部:4 x 120mm 或 3 x 140mm
後方:1 x 120mm 或 1 x 140mm
正面:4 x 120mm 或 3 x 140mm
上方:4 x 120mm 或 3 x 140mm 或 2 x 200mm
底部:4 x 120mm 或 3 x 140mm
後方:3 x 120mm 或 2 x 140mm
電源艙上方:1 x 120mm 或 1 x 140mm
正面:4 x 120mm 或 3 x 140mm
上方:4 x 120mm 或 3 x 140mm 或 2 x 200mm
電源艙上方:2 x 120mm或2 x 140mm
底部:4 x 120mm 或 3 x 140mm(系統 2 未安裝顯示卡)
後方:1 x 120mm 或 1 x 140mm
水冷排支援性:
正面:480mm或420mm
上方:480mm或420mm
電源艙上方:360mm或420mm
底邊:480mm或420mm
正面:480mm或420mm
上方:480mm或420mm
底邊:480mm或420mm
後方:360mm 或 280mm
正面:480mm或420mm
上方:480mm
電源艙上方:240mm或280mm
底部:480mm 或 420mm(系統 2 未安裝顯示卡)
上方 I/O 埠:系統 1 USB 3.0 x2、USB 3.2 Type-C x1、HD_AUDIO、燈效顏色、燈效模式 / 系統 2 USB 3.0 x2、USB 3.2 Type-C x1、HD_AUDIO
硬碟與儲存槽:八個 2.5/3.5 吋、八個 2.5 吋
LIAN LI V3000 PLUS 全塔機殼開箱
毫無疑問 V3000 PLUS 絕對屬於全塔式機殼,長寬高 678.5 x 279 x 674mm 的超大體積,同時帶來超重的重量在搬運時強烈建議兩個人一起,即便是還未裝機空殼同樣如此,畢竟還是安全第一最重要!
∆ V3000 PLUS 全塔機殼的重量沒有在開玩笑,強烈建議兩個人一起搬運。
67.4cm 的高度讓前面板也拉長了不少,拉絲鋁質的前面板由中心線的 RGB 燈條切分兩半,並且搭配沖孔網版提供充足的進氣空間給內部。
∆ 前面板由 RGB 燈條分割為二。
∆ 鋁質拉絲表面處理前面板搭配沖孔網板更有質感。
前面板底部在通電之後會投影出 LIAN LI 標誌,投影燈由前面板背面的金屬接點供電,在移除前面板時無須擔心扯到線材,反之玩家需要注意到針腳以及接點的防護問題。
∆ 前面板拆除背面,沒有額外的防塵濾網。
∆ 投影燈供電接觸點。
∆ 機殼架構上的接點針腳。
∆ LIAN LI 標誌投影燈在全黑環境下會比較明顯。
可拆式風扇支架除了由上半部左右兩顆螺絲固定外,在正上方還有一個內壓式卡榫結構穩固風扇安裝支架,卸除螺絲後再按壓開關解開卡榫,就可以往前上方提起整個安裝支架,卸除整個風扇安裝支架來安裝風扇與水冷。
V3000 PLUS 前方可以安裝最大 480/420mm 水冷排,以及四顆 12cm 與三顆 14cm 風扇,搭配可拆式的風扇支架整線以及固定會更加方便。
∆ 超長的風扇安裝支架可以搭配 480/420mm 水冷使用。
∆ 左右兩旁各一顆螺絲固定支架。
∆ 支架上方有固定結構,往內按壓後即可將支架向前上方抽出。
4mm 厚度的霧黑鋼化玻璃透過側開式開啟,使用上更加安全也更輕鬆,使用過程中不再需要擔心鎖破玻璃了!由後方轉軸旋轉的玻璃側透開啟方式比較特別,在靠近前面板的玻璃中心處按壓,玻璃側透就會由彈簧機構自動推起,如果使用上遇到開合不順暢或是沒有正常彈起與固定,就要手動去按壓兩個彈簧機構矯正。
如果發現玻璃側透都按不開的話,在前方風扇安裝支架的中段旁,有兩顆手轉螺絲固定玻璃側透,這兩顆螺絲可以幫助機殼在運送的過程中,不會因為衝擊導致玻璃自己打開來,但裝完桌機之後日常使用就不需要鎖上這兩個螺絲了。
∆ 4mm 厚的霧黑玻璃側透,沒有通電的話內部視覺比較低調些。
∆ 硬體 RGB 燈效。
∆ 側開掀門式玻璃由後方轉軸支撐。
∆ 在前方風扇安裝支架的中段旁,有兩顆手轉螺絲固定玻璃側透。
∆ 玻璃側板的彈簧結構。
在電源艙的兩邊側面設置了通風網孔面板,兩個面板皆由卡榫固定著,使用者可以使用後方突出區塊幫助開啟,在主機板的正面這一邊,也設置了風扇安裝支架可以擴充風扇與水冷排,支援 480/420mm 水冷排,以及四顆 12cm 與三顆 14cm 風扇安裝,與前方風扇支架是相同擴充規格。
∆ 電源艙側面兩邊皆設置網孔通風側板。
∆ 主機板正面處那面設置了風扇安裝支架,可以安裝 480/420 水冷與風扇。
∆ 同樣是可拆式設計由六顆螺絲固定。
V3000 PLUS 後方支援一顆 12/14cm 風扇安裝,以及八槽的 PCIe 裝置擴充插槽,雖然原生沒有額外設置顯示卡直立安裝位置,但插槽設計使用模組化可拆卸結構,只要移除 PCIe 插槽附近固定的螺絲後,就能夠直接將整個 PCIe 模組區塊轉換成顯示卡直立模式,玩家們如果想將顯示卡直立展示不再需要額外購買直立轉接架,只要另外購買顯示卡延長線來加裝,並將延長線固定在配件底座上即可使用,在顯示卡直立上的花費能夠降低一些預算。
∆ 標準模式下的 V3000 PLUS 機殼後方一覽。
∆ 顯示卡直立與直插的模式變換,需要將整個安裝區域卸下來調整。
∆ 使用配件中的顯示卡直立底座來固定延長線。
∆ 顯卡直立插槽一覽。
∆ 底部電源安裝位置,上方走線孔用於翻轉模式時,後方 I/O 與螢幕線材走線用。
主機板背面同樣也設置一塊深黑色的 4mm 厚玻璃側板,這對於玩家們的整線技術又是一次放大檢視了!背面的理線空間有著約 4cm 的藏線深度,搭配背後的多條魔鬼氈束線帶來使用,整線過程應該是輕輕鬆鬆沒問題。
上方的系統 I/O 線材會看到有藍色標籤,有著藍色標籤的線材為系統 1 的 I/O 線材,藉此區分出差別在整線規劃更方便。
∆ 4mm 厚的深黑色玻璃側透。
∆ 七條魔鬼氈束線帶幫助整線。
∆ 後方整線空間有 4cm。
後方理線空間的設置四個壁掛式 2.5 吋硬碟安裝支架,免工具的卡榫夾式固定方案可以更快速拆裝硬碟。
更靠近前面板的遮線板其實也能夠安裝四顆 2.5 吋硬碟,需要注意的是遮線板安裝硬碟的位置其實是背面,也就是我們從理線空間往正面看才是硬碟安裝面。
∆ 遮線板安裝位加上壁掛式安裝支架,能夠安裝八顆 2.5 吋硬碟。
∆ 遮線板可以安裝四顆 2.5 吋硬碟。
∆ 壁掛式安裝支架為免螺絲設計,拆裝方便更快速。
V3000 PLUS 在加上電源艙內的兩組複合式硬碟支架,總共有八個 2.5 吋硬碟安裝位置以及八個 2.5/3.5 複合式安裝位,也就是最多十六個硬碟擴充安裝,底部複合式硬碟架可以根據使用情境調整位置,讓出更多理線空間又或是給水冷與風扇使用,靈活變動性相當的自由。
∆ 前後兩組總計八個 2.5/3.5 吋硬碟複合式安裝托盤。
∆ 搭配底下鎖孔可以更換硬碟支架位置。
機殼頂部上蓋的設計語言跟前面板相似,同樣是兩片式沖孔網板提供足夠的散熱性能,但中心線就沒有搭載 RGB 燈條了。
上方的風扇安裝支架理所當然也是模組化可拆結構,在移除五顆螺絲後就可以將風扇支架整個卸除下來,安裝上置水冷與風扇時可以更加方便整線,機殼上方支援 480/420mm 長的水冷排,風扇部分則支援四顆 12cm / 三顆 14cm / 兩顆 20cm 安裝,是整咖機殼散熱裝置擴充性最強的地方。
∆ 大面積散熱網孔幫助散熱。
∆ 可拆式的支架相容 480/420 mm水冷,以及最大兩顆 20cm 風扇。
設置在上蓋前方的系統 I/O 比較特別一些,中心處標誌著 S1 的開機鍵與左側各項 I/O 都屬於系統 1 (system 1) 的介面,右半部則屬於系統 2 (system 2) 的 I/O 介面,I/O 線材屬於系統 1 的線材會用藍色熱縮套管標示,在雙系統模式安裝時千萬不要搞混了!
兩個 I/O 介面連接埠提供相同設置,兩個 USB 3.0、USB 3.2 Type-C、Microphone Combo Jack、開機鍵、重啟按鍵,也就是說兩個系統能各自獨立使用,也沒有強制綁定兩個系統要共用一個電源。
但系統 1 有額外的前置 ARGB 燈條控制按鍵,除了可以使用 Mode (模式)與 Color (顏色)來設定外,也可以經由 5V 3-Pin ARGB 接頭連接主板 ARGB 插槽,由主機板或是系統內的燈控軟體進行燈效設定。
∆ 上方 I/O 有雙系統介面,在整線過程中可以藉由藍色熱縮管來辨識。
核心硬體安裝空間、標準/翻轉/雙系統安裝示範
V3000 PLUS 在出廠時是標準安裝模式,也就是平常的單主機板安裝設置,在標準模式下 V3000 PLUS 支援 EEB、E-ATX、ATX、Micro-ATX、Mini-ITX 規格主機板安裝,在主機板安裝位置的上/右/下等方向,皆設置了走線用孔位給各項供電與連接線材通過。
核心硬體安裝空間支援最高 198mm 高度的風冷塔散,以及最長 589mm 的顯示卡安裝長度,旗艦型號的塔散與顯示卡都能安裝完全不用擔心。
更誇張的主機板安裝位置整片也可以單獨拆卸下來,在安裝風冷塔散抑或是水冷頭時能更方便不卡手,但要拆卸該區塊的順序建議在整線動作之前,否則供電線材要重新走線一次。
∆ 標準模式安裝空間展示。
∆ 主板上方水冷預留安裝空間。
∆ 主機板安裝區塊可以整片拆下來。
電源艙上方除了顯示卡供電走線孔以外,還設置了風扇鎖孔用於安裝水冷排以及風扇,最大支援 420/360mm 水冷排與風扇安裝。
∆ 電源艙上可以安裝 420/360mm 規格的水冷排與風扇。
電源艙前方除了預留前置水冷安裝空間外,其實電源艙前段是水泵安裝支架,使用分體式水冷裝機時可以將水泵固定在該支架,當支架設置在電源艙時限高為 275mm,若想安裝更高尺寸的水泵,可以將下方硬碟支架移除後,使用底部水泵支架安裝在電源艙下方,就可以安裝到最高 345mm 的水泵。
∆ 水泵安裝支架在電源艙上方時,可安裝最高 275mm 的水泵。
除了標準模式外 V3000 PLUS 還有翻轉模式可以變化安裝,翻轉模式後主機板後方 I/O 與顯示卡的螢幕線材等,要從電源供應器上方的走線孔穿出機殼外,另外翻轉模式雖然同樣支援 EEB 主機板與 198mm 風冷,但顯示卡則限制到 390mm 長而已,但對於現在的 40系列與 RX 7900 系列顯卡來說,仍然是綽綽有餘。
∆ 翻裝模式展示。
∆ 搭配 E-ATX 尺寸的 ASRock B650E Taichi 主機板安裝。
V3000 PLUS 產品特色中最有亮點的肯定是雙系統支援,雙系統能同時相容 EEB 主機板與 Mini ITX 主機板兩個平台安裝,系統 1 在安裝過程中只需要往上提高,就能讓下方電源艙更換成 ITX 的系統 2 安裝板。
安裝上需要注意的是系統 2 的顯示卡必須透過專用 PW-PCI-4-24X 延長線,將顯示卡安裝在電源艙內,無法以直插模式直接安裝在 ITX 主機板上。
硬體支援性的空間則略有不同,系統 1 維持與標準模式相同的規格,而系統 2 支援79mm 高的風冷塔散,以及 400mm 長 140mm 寬的顯示卡直立安裝。
∆ 雙系統安裝展示。
∆ Mini ITX 的系統 2 顯示卡必須安裝在電源艙內,限制長 400mm 與寬 140mm 的體積。
V3000 PLUS 的機殼配件較多一些,從左到右分別是:系統 2 的 ITX 安裝板、顯示卡支撐架、集線器安裝板、水泵電源艙底部安裝板、顯示卡直立底座、雙系統電源與顯卡安裝板、兩片硬碟支架固定強化板。
∆ 重要配件一覽各司其職,裝機前建議先看說明書。
∆ 分裝螺絲以及一次性整線用束線帶。
V3000 PLUS 雙系統實際裝機與散熱性能測試
這次裝機安裝了兩個 Intel 平台,並且皆使用 360mm 一體式水冷為處理提供足夠的散熱配置,散熱測試在主機板無額外設定的狀態下使用 AIDA64 FPU 以及 Furmark 兩款軟體同步測試,來模擬極限雙烤狀態下的溫度數據,而數據收集則使用 HWiFO64 收集並紀錄最高溫度。
測試平台_系統 1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散熱器:360mm AIO
主機板:ASRock Z690 Taichi Razer Edition
記憶體:T-FORCE DELTA RGB DDR5 16GBx2 6200MHz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Ti Founders Edition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21H2
電源供應器:850W PSU
測試平台_系統 2
處理器:Intel Core i7-13700K
散熱器:360mm AIO
主機板:ASRock Z790 PG-ITX/TB4
記憶體:Micron Crucial DDR5 5600MT/s UDIMM 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70 Founders Edition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21H2
電源供應器:LIAN LI SP750 SFX
∆ 實際裝機效果展示。
∆ 雙系統內部安裝配置。
∆ 系統二的顯示卡設置於電源艙內,支援三槽厚度以及最長 32cm 的顯示卡。
∆ 側板蓋上後的視覺效果。
由於特地的搭建了雙系統來裝機,我們肯定是要同時進行壓力測試的吧!來看看 V3000 PLUS 全塔機殼的散熱性能到底如何吧!
從結果來看系統 1 的硬體溫度算是相當涼快,而系統 2 由於搭載 Intel i7 13700K 與 Z790 平台,在預設電壓下十三代處理器都給的偏高一些,而且系統 2 的 360 一體式水冷安裝在機殼上方,擔任整個機殼唯一的排風扇系統,因此不出意料的 13700K 溫度突破了一百度並降頻了。
∆ LIAN LI V3000 PLUS 機殼散熱性能測試圖表。
總結與心得
V3000 PLUS 比起前一代有著更多樣更實用的進步,在碩大的空間與體積下除了有著巨獸級擴充性,同時也把各方面空間使用的淋漓盡致,透過各項模組化設計帶來三種安裝模式給使用者,不管想怎麼裝這咖機殼都能給你用。
最多 16 顆風扇以及 3x480 加上 1x360mm 水冷排等散熱擴充性,以及 E-ATX 與 ITX 雙系統的安裝支援,高端玩家想讓雙系統使用分體式水冷安裝也絕對沒問題!V3000 PLUS 目前訂價為 14500 新台幣,內部的配置與設計對得起這不凡的售價,唯一的問題就是搬運跟組裝優先建議兩個人一起來弄。
如果是同樣使用筆者今天的安裝方案,雙系統加上兩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玩家們要優先確定一體式水冷的水管與風扇線材長度足夠,系統 1 為了提供系統 2 安裝空間,因此整張主機板會向上提高安裝,進而導致電源的 CPU 供電線材長度相當吃緊,而線材不足問題都能透過延長線來解決,但一體式水冷部分則較為尷尬無可奈何。
V3000 PLUS 並沒有在電源艙上提供系統 2 的走線孔,因此 ITX 主機板的 24-Pin 供電等線材,通通要從 ITX 主板上方繞過來,對於走線強迫者患者來說並不是那麼美觀,V3000 PLUS 它很棒有很好的擴充性與結構,但裝機前對於線材走線以及線材長度的規劃問題,是玩家們要有心理準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