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耳機到底該看廠牌?看價格?入耳式好呢?還是耳罩式才比較不傷耳?說法百百種,但你真的挑對嗎?筆者玩耳機資歷不深,大品牌高單價的耳機也沒有用過,不過千元等級的耳機倒是入手過不少,經典的 JVC XX 系列、ROG STRIX 系列、Razer MEKA D.Va 耳機、AXENT WEAR 貓耳耳機...列出來通通都是耳罩式耳機,其中一個原因,不外乎就是入耳式雖然方便,但平價的款式總覺得戴起來不是太鬆或太緊,不然就是太容易被扯掉,因此每每讓我避之唯恐不及。
而這次開箱的這款 ROCCAT Score 雙單體耳道式電競耳機,則十分令我感到驚艷,有別於常見的入耳式耳機,ROCCAT Score 採用耳掛設計,透過調整有記憶型態纜線,讓它可以服服貼貼,完美呈現出人機一體的美妙感受,而且雖然體積小,但其中雙驅動單元設計,也令其低、中、高音皆可以有不錯的的表現,是款令筆者覺得可以跟同價位耳罩式耳機並駕齊驅的一款耳機。
產品規格:
>驅動單元
頻率響應:20~20.000Hz 1kHz
靈敏度:108dB 中/高頻率
驅動單元直徑:6.8mm(12 ohm 阻抗)
低頻率驅動單元直徑:10mm(16 ohm 阻抗)
線材長度: 1.4m
>麥克風
1kHz 靈敏度:-42dB
阻抗:2.2kΩ
訊號雜訊比:>55分貝
頻率響應:50~12.000Hz
方向性:全方位指向性
開箱去囉!6 6 6 SKR~
ROCCAT Score 雙單體耳道式電競耳機包裝走的是十分低調的設計,整個沉穩的黑色系也為耳機質感及專業度加分不少,廢話不多說,還是趕緊切入正題吧!
→包裝正面。
→包裝背面。
→耳機及配件。
說老實話,筆者本身沒有買過千元以上的入耳式耳機,其實對配件也是蠻好奇的,開箱後首先可以看到的是耳機本體及硬殼收納包,硬殼收納包方便玩家外出使用時,可以收納耳機,不讓耳機線材因為意外而受損。
→硬殼收納包。
→內部有一側有網袋可以放配件。
ROCCAT Score 外型上採用入耳式專業監聽耳機常見的倒掛式設計,在外殼形狀設計及出線位置都設計得很到位,搭配上可調整的記憶型態纜線,耳機可以輕輕鬆鬆地調整到最舒適、服貼的狀態,不需要擔心會有容易鬆脫的情況產生。
→耳機外型十分洗鍊低調。
→可調整的記憶型態纜線可以依需求彎曲或拉直。
驅動單體的部分採用的是雙驅動單元設計,將高低頻分別由不同驅動單元做輸出,加上獨特的大共鳴艙體,讓整體音質可以更為如實的呈現,整體均衡度佳,擺脫以往單驅動單元的入耳式耳機無法在低、中、高頻都有不錯表現的特性。
→雙驅動單元特寫。
→官方的雙驅動單元爆炸圖。
而在耳塞的選擇上則是有高達 8 個,除了常見的類型之外,還有雙層及海綿兩種,透過不同類型、大小的選擇,能夠讓多數玩家在使用上達到最佳的氣密效果。而配件中也附上一條 3 環轉 2 個 2 環的音源轉接線,方便玩家接電腦使用。
→7 個不同的耳塞,有另一組預裝在耳機上。
→3 環轉 2 個 2 環的音源轉接線。
心得總結
首先外觀設計上,可以看到專業監聽耳機的樣貌,而這部分並不是純粹有外形而已,在使用上從單體外殼的形狀及可調式記憶型態纜線設計,都可以感受到其專業度,使用起來十分服貼,令筆者覺得十分有安心感,即便走在路上使用,或是筆者騎車要穿脫全罩安全帽,耳機都可以安安穩穩的黏在耳朵上。
遊戲體驗部分,空間感上前後可以做一個區分,但並不會到特別明顯,不過由於雙驅動單元設計,在射擊遊戲中要聆聽腳步聲,或是在一些 AAA 大作中,不論下雨、爆破等場面,都可以有身歷其境的音效體驗,在低、中、高頻都有均衡的表現。
影音娛樂上,聽無損音樂可以發現,與一般平價入門款單驅動單元的耳機相比,整體的層次感更為豐富,不同樂器聲的音色、位置更為鮮明,可以與筆者曾用過 3 千元~ 5 千元的耳罩式耳機有著不相上下的表現。
整體而言,ROCCAT Score 雙單體耳道式電競耳機是款會令玩家感到驚艷的入耳式耳機,不論在外型設計或是專業的雙驅動單元設計,都讓整體使用上有著不錯的體驗,如果玩家近期想購買耳機,在入耳式及耳罩式之間糾結不停,那不妨參考看看這款不錯的 ROCCAT Score 雙單體耳道式電競耳機,絕對在娛樂、電競兩方面都能滿足你。 |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