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在半導體晶片產業的威力正在顯現。過去幾十年的“死對頭”英特爾和AMD正式宣佈合作,在移動端個人電腦的“發燒友社群”(enthusiast community)組隊對抗更大的對手:英偉達。這款英特爾計畫於2018年一季度交付的新款晶片,整合了英特爾酷睿H系列移動處理器和AMD半定制的Radeon顯卡(GPU),並且在移動個人電腦(mobile PC)史上首次將第二代高頻寬顯存(HBM2)融合成一款多晶片處理器包。
英特爾用戶端計算事業部副總裁兼移動用戶端集團總經理Chris Walker表示,與AMD聯手目的是為了推出更輕、更薄和性能更強大的移動平臺,將筆記型電腦厚度從傳統的26mm降至11-16mm,同時也是業內競爭與合作的範式,最終交付對消費者利好的創新產品。
AMD主管Radeon技術事業部副總裁Scott Herkelman也表示,與英特爾的合作將拓展AMD Radeon顯卡的裝機基數,力爭為遊戲玩家和多媒體內容生產商提供有區別化的高性能GPU解決方案。
AMD特別強調,這一產品不會影響AMD計畫年底推出的銳龍移動端處理器(Ryzen Mobile),因為與英特爾合作的晶片主要針對高端遊戲玩家,兩者在完全不同市場競爭,銳龍主打普通個人電腦使用者。
受利好消息推動,AMD週一高開8%,收漲7.28%,報11.93美元,創10月27日以來收盤最高。不過AMD今年累跌2%,同期的標普500大盤累漲了16%。
(上圖來自investing.com)
英特爾高開1.1%,收漲1.37%,報46.70美元,接近11月2日所創47.10美元的2000年互聯網泡沫崩盤以來最高。
(上圖來自investing.com)
英偉達盤前跌超1%,週一低開0.7%,但在開盤一小時後止跌轉漲,站上209美元。最終收漲0.45%,報209.63美元的上市以來新高,年內累漲96%。
(上圖來自investing.com)
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師Patrick Moorhead表示,這是英特爾和AMD在1980年代以來的首次合作,也反映出整個半導體產業動態的日趨複雜和“戰場”轉移。從戰略上說,英特爾繼續狙擊AMD更為得心應手,但也正是雙方明悉具體對抗的流域,才達成了合作的基礎。
Mercury Research表示,過去幾十年,英特爾和AMD在個人電腦晶片市場各自為戰,英特爾基本握有處理器晶片98%的市場份額,AMD則專攻GPU顯卡領域。但AMD近來發力,5月推出了首款與英特爾晶片形成真正競爭關係的銳龍桌上型電腦處理器(Ryzen),也計畫爭奪英偉達在GPU市場的份額,後者握有該行業總收入的80%。
不過與AMD vs 英偉達相比,英特爾與英偉達的對抗已從勢微的個人電腦領域,轉戰到企業用資料中心和為大型互聯網公司提供AI算力支援。為此,英特爾分別在2015和2016年收購了Altera、Nervana和Movidius等公司,斥資數百億美元,為人工智慧領域的深度學習提供晶片支援。
英特爾還曾宣佈將在2018年推出新一代Xeon Phi處理器Knights Hill,為包括美國能源部Aurora超級電腦提供人工智慧算力支持,被媒體視為直接挑戰英偉達的行業地位。但近期據稱英特爾疑似放棄了Xeon Phi產品線,Kinghts Hill將取消推出。
華爾街見聞主編精選《讀要聞 | 一周慘跌近25%,剛發了新品又業績良好的AMD怎麼了?》提到,摩根士丹利認為若AMD在2018年展現增長動力,股價在樂觀情形下有望回升至16美元,但具體走向“要看英特爾面對競爭作何反應”。照目前來看,英特爾對AMD態度較為溫和,是否意味AMD今年的“水逆”走到了盡頭呢?
財經媒體CNBC名嘴Jim Cramer並不認為英偉達在遊戲顯卡領域的地位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在英偉達11月9日發佈財報前公佈這一消息非常“有勇氣”(gutsy),但AMD的高端遊戲顯卡性能趕不上英偉達。這項合作更大的利好是對英特爾,幫助英特爾進軍早該入駐的遊戲晶片市場。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