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DIY新手在裝機選購CPU的過程中都容易陷入一些誤區中,比如盲目追求CPU核心數量、認為旗艦產品就一定好於主流產品等。本次,我們就通過十個DIY新手在選購CPU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來為大家普及一下CPU選購的相關知識。
一、買CPU應該選Intel還是AMD?
這可能是絕大多數用戶在裝機選購CPU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目前的產品線佈局來看,無論是Intel還是AMD,都針對不同需求的用戶推出了多款從入門到旗艦的產品。
Inel除了有我們熟悉的酷睿i3/i5/i7系列產品外,還為入門級平臺推出了奔騰及賽揚系列,以及為高端用戶推出了酷睿至尊系列處理器。
而AMD近兩年的產品線也在大幅增加,除了帶有獨顯核心的APU系列產品之外,今年AMD還首次推出了面向主流人群的Ryzen 3/5/7以及面向高端用戶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產品。
也就是說,我們在選購CPU的過程中,無論選擇哪家廠商的產品,都有能夠滿足需求對應型號,不必太過於糾結。
二、核心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這是很多用戶較為普遍的一個想法,認為CPU的核心數量越多,其性能就越強,但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對於一款處理器來說,重要的參數除了核心數量之外,還包括是否支援超執行緒技術、默認主頻、最大睿頻、是否支持超頻等參數。比如同一廠商的一款原生六核六執行緒的處理器,即使是在相同的主頻下,性能並不一定強過同系列四核八執行緒的產品。
因此,在選購處理器的過程中,只通過核心數量來判斷一款CPU的好壞是不科學的。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產品的架構不同,Intel和AMD對於處理器的主頻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直接用於橫向比較。
三、CPU是不是一分錢一分貨?
雖然從整體來說價格越高的CPU,其綜合性能就越好,但因為CPU市場存在著競爭關係,Intel和AMD不斷地針對競品推出相應新品,尤其是對於AMD來說,價格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優勢。
另外,即便是同一品牌的產品,由於產品定位和促銷策略的不同,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價格更低、性能更好的產品。
同時也需要結合使用者需求來決定,比如一些入門級輕度遊戲玩家如果選擇了APU產品,獲得的使用體驗就要比同價位的FX系列產品要好一些。
四、裝機到底要先選CPU還是先選主機板?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答的,總體來說還是要先選CPU,因為不同的CPU需要搭配帶有不同晶片組的主機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大致的預算比例,比如一台8000元的整機,在選購硬體之前要大致規劃好CPU及主機板、顯卡、存儲等設備的預算占比,如果CPU+主機板的預算能夠達到3000元甚至更高,那麼就可以選擇i7+Z270或是Ryzen 5/7搭配X370的組合。
在確認了CPU+主機板的預算之後,在根據具體的產品型號來合理選擇相應的產品。比如CPU+主機板的預算只有2000,那麼選擇i5配B250主機板或是Ryzen 5低端型號搭配B350主機板。
五、只為玩遊戲,所以沒必要選擇帶K的CPU?
很多不瞭解CPU的玩家們都會認為,Intel帶K的CPU型號僅表示該產品支援超頻,而對於一般玩家而言,是不會去折騰CPU超頻的,所以沒必要買帶K的CPU,這種想法是很片面的。熟悉Intel酷睿產品的朋友們都知道,Intel近期的“K”系列產品除了支持超頻外,在默認主頻及睿頻上也比不帶K的產品要高不少。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在CPU執行緒相同的情況下,更高的主頻往往會帶來更高的遊戲幀數,而目前i7-7700和i7-7700K的差價在200元以內,但兩者的最高主頻分別是4.2GHz和4.5GHz,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六、CPU是否要和其他電子產品一樣,買新不買舊?
對於電子產品市場來說,一直有一種“買新不買舊”的說法,因為新品往往代表著更多的技術和功能,從CPU行業來看,雖然一些新的技術不能直接在CPU中體現出來,但卻能在新品對應的主機板中加入一些新的介面和功能,比如USB 3.1、高速M.2,DDR4記憶體等,如果使用的是幾年前的CPU,那麼這些功能是沒辦法在老主機板上實現的。
不過很多功能只是“看起來很美”,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很多新功能根本用不上,而新品CPU往往代表著成倍增長的價格以及不溫不火的性能提升,因此對於預算較為有限的使用者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選擇最新的CPU產品,有時候購買上一代甚至是上兩代CPU依然能夠獲得不錯的使用體驗。但是當CPU廠商架構大幅升級的時候,還是可以考慮在價格穩定之後追一下新品的。
七、Intel至強E3系列的CPU是i5的價格,i7的性能?
在幾年以前,E3 1230-v2及後續幾款產品確實為一些DIY玩家提供了高性價比的遊戲解決方案,但隨著Intel對伺服器CPU的規範化管理,最新的E3系列CPU已經不能用一般的主機板來運行了,必須要搭配特定的幾款產品。
而這些主機板及CPU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同時E3系列處理器的主頻較低,目前已經漸漸無法滿足大型遊戲的高主頻需求,因此昔日E3系列CPU的性價比已經消耗殆盡,因此並不推薦新用戶選擇E3處理器來裝機。
八、AMD Ryzen 7在參數上相比Ryzen 5更好,因此更適合玩遊戲?
目前大多數遊戲並沒有針對八執行緒以上的CPU進行較好的優化,因此很多十六執行緒的CPU在遊戲表現上並不一定比八執行緒的CPU出色。在預算相同的情況下,與其追求更多執行緒的CPU,不如將預算用在提升顯卡性能上。而對於一些較為依賴CPU運算能力的人群,就需要更加看重CPU的核心和執行緒數量了,更多的CPU執行緒在工作中可能讓你事半功倍。
九、現在買一款旗艦CPU,可以堅持5年以上?
有一部分玩家在裝機選擇CPU時喜歡一步到位,比如5年前買了一顆i7-2600K,用到現在依然能夠勝任各類遊戲新作。不過從今年起,我們能夠看到Intel和AMD都加快了新品的研發速度,一款CPU戰5年可能要成為歷史了。
最近一段時間,無論是顯卡還是CPU,更迭的速度明顯加快,新品在性能表現上也要比上代產品強上不少,因此根據現在的DIY市場環境來看,並不建議“選擇旗艦產品更加保值”的做法,一方面由於目前的旗艦產品價格並不低,少則三千多則上萬,對大部分裝機使用者的預算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即便是選擇了旗艦產品,也不一定能夠保用很多年,與其選擇一款旗艦CPU戰五年,可能還不如先選擇一款主流CPU,用上兩三年之後再換一次平臺來的實惠。
十、CPU該買盒裝還是散片?
最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CPU盒裝與散片的選購問題。由於CPU本身的製作難度極高,因此不存在假貨或是高仿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盒裝的散片最大的區別就是質保了,正品盒裝CPU官方質保三年,而散片往往僅由店鋪質保一年。另外,一些型號的盒裝CPU可能還會附帶原裝散熱器,這樣就使同一款產品的盒裝與散片的差價達到了一兩百元,一些熱門高端產品的差價可能會更高。
對於購買舊系列CPU的使用者來說,筆者還是更傾向於購買盒裝,這是因為舊款盒裝的價格已經非常合理,而散片可能會遇到二手U的情況,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喜歡追新同時又對硬體較為瞭解的朋友則可以考慮購買散片,以獲取最大的價格優勢。
怎麼樣?在看完這十個CPU選購的問題之後,您是否對購買CPU有了全新的認識呢?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