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嚴格來說,太極系列不算是第一次露臉,在新的 Z270 Killer SLI 登場前就已經有 X99 Taichi
相較於 Killer 系列定位在 Entry Level,本次的 Taichi 屬於較高階的產品
HEDT 以外的晶片組自然也就只有採用 Z270 與 X370 的型號
某種程度上補足了這次沒有出現 OC Formula 系列所缺乏的高階空缺
![]()
外盒正面一覽,採用象徵太極的黑白雙色與齒輪圖案
盒子也少見的加上了提把設計,雖然跟內容物無關但拿起來感覺比較良好
![]()
背面不免俗放了不少特色介紹,包含兩組 Intel Gigabit 網路、內建 802.11ac 無線網卡
提供 3 組 Ultra M.2 插槽、12 相供電設計以及 RGB 燈光效果
![]()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本體、SATA 線材、M.2 螺絲、wifi 天線、SLI HB Bridge、I/O 擋板、軟體光碟跟說明書
![]()
主機板正面一覽,採用黑色 PCB 搭配白色齒輪圖案塑造出太極形象
供電區塊加上散熱片與熱導管強化整體散熱效果
![]()
左側部分與其他高階產品一樣加入了上蓋設計
![]()
在擴充能力部分,Z270 Taichi 提供 4 組 PCI-E x16 (x16, x4, x8, x4) 以及 1 組 PCI-E x1
PCI-E x16 部分選用了帶有金屬框體的插槽來增加耐用度
微妙的是唯獨有一隻 x16 沒有加上
而 PCI-E x1 同樣具備尾段切割的設計來提升使用彈性
![]()
供電區塊採 12 相配置,用料選擇 Nichicon 12K 黑金電容搭配 60A Premium 電感
![]()
PWM 控制方案採用 IR35201,上方可以看到 CPU 風扇插槽
![]()
EPS 12V 8pin 插槽位於主機板左上角,旁邊可以看到第二組 CPU 風扇插槽
風扇插槽可在 BIOS 指定為水冷幫浦用
![]()
記憶體提供 4 條 DDR4 DIMM 並採用單邊扣具設計
USB 3.0 提供兩組內置 19pin header,另外可以看到在 OC Formula 上會出現的額外 USB 插槽
![]()
header 部分採用一顆 ASMedia ASM1074 USB 3.0 hub 分出
![]()
在儲存裝置方面提供 10 組 SATA3 插槽,其中 6 組為原生,同時在 SATA 0-4 保留 SATA Express 相容設計
![]()
多出來的 4 組 SATA 由正反兩面各一顆 ASMedia ASM1061 提供
![]()
板子上的 3 組 M.2 插槽可安裝 type 2230, 2242, 2260, 2280 這幾種長度規格,支援一般 SATA 與 PCIe 通道 SSD
三組 M.2 插槽分別與 SATA 0,1、SATA 4,5、SATA 3 共用
底下可以看到 Dr.Debug 除錯燈號、雙 BIOS 設計以及預留的 4pin RGB 燈條 header
比較可惜的是 Z270 Taichi 並沒有提供主機板上的開關機按鈕
![]()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1120 搭配 Nichicon 音效電容,並加上 TI NE5532 放大晶片供耳機使用
PCB 具備基本的切割設計,降低雜訊干擾,同時將左右聲道分層布線
![]()
環境監控選擇 nuvoton NCT6791D 這個常見的方案
![]()
![]()
gigabit 網路選用 Intel I219-V 以及 I211AT
![]()
在背板 I/O 部分,擁有 PS/2 x1、USB 3.0 x4、USB 3.1 (Type-C + Type-A)
並放置一組 clear CMOS 按鈕在上側
顯示輸出方面提供 HDMI 1.4 及 DisplayPort 共 2 組數位介面,具備基本的 4K 輸出能力
![]()
USB 3.1 Gen2 由 ASMedia ASM2142 提供
![]()
USB 3.1 Type-C 偵測透過 ASMedia ASM1543 來實作
![]()
無線網路部分採用一張直立安裝的 M.2 子卡,並加上金屬外殼遮蔽
![]()
採用 Intel Dual Band Wireless AC3160 (3160NGW),支援 a/b/g/n/ac,2T2R 配置
![]()
![]()
內建燈光部分跟 Z270 Killer SLI 採用同樣的機制,除了額外安裝 AURA RGB LED 軟體來調整之外
BIOS 的工具選單中也有選項可直接進行設定
效果提供 static、breathing、strobe、cycling、random、music 以及 wave 這幾種選項
同時可獨立或是同步散熱片的 RGB LED 與燈條的顯示方式
如果比較想要純粹的燈色表現可能要考慮把 Dr. Debug 的除錯燈關閉
接著跑些基本的測試
![]()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7600K @ 4.8G (107 x 45)
MB:ASRock Z270 Taichi
RAM:Crucial Ballistix Sport LT DDR4-2400 8G x 2
VGA:EVGA GeForce GTX 750 Ti 1G
HDD:Micron MX100 256G
PSU:FSP Hydro X 550w
Cooler:Cryorig H5 Universal
Chasis:Lubic Stage Layout Case v3
OS:Windows 10 Pro x64
======================================
![]()
CPUMark 99,Score 865
![]()
Super PI 1M,7.657s
![]()
AIDA 64 記憶體頻寬測試
![]()
Cinebench R11.5
![]()
Cinebench R15
![]()
PCMark 7,Score 7315
![]()
PCMark 8 Home Converntional,Score 4579
![]()
PCMark 8 Work Converntional,Score 3953
![]()
PCMark 8 Creative Converntional,Score 4622
![]()
HWBOT x265 Benchmark (1080p),29.46 FPS
![]()
一方面受惠於 Z270 晶片組可用的 PCIe 通道數量增加
Z270 Taichi 提供了 3 組 Ultra M.2 插槽、10 組 SATA3、雙 I 網搭配內建 11ac 無線網卡
至於目前越來越普遍的 RGB 燈光設計以及燈條針腳在這裡也是少不了
整體價格與配置對照起他牌同級產品來看算是落在合理範圍
真要說比較可惜的大概就是少了裸測開關以及 HDMI 2.0 的支援
不過對於主機板會買到這個等級的使用者來說,搭張顯示卡來用應該也是常態
整體來看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