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以前,《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對蘋果 Apple Watch 的成功提出了質疑,因為大部分在 iPhone 上非常流行的 App 並未開發出 Apple Watch 版本。除了 Apple Watch 之外,這篇報導還提到了 Android Wear 等智慧手錶產品。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智慧手錶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起跑線
我們在說到智慧手機的時候,可以用一款搭載多工作業系統的手機來作為分界線,比如 2007 年亮相的初代 iPhone,而對於智慧手錶,我們很難給它定義一個起跑線的標準。通常我們認為,智慧手錶要看起來像一塊手錶,同時能夠與智慧手機連接,或者它可以接入互聯網,並且擁有跟智慧手機一樣的功能等等。由此看來,我們可以認為智慧手錶的起跑線是在 2012 年。
2012 年,Pebble 手錶剛剛成為眾籌平臺 Kickstarter 上的眾籌之王,索尼旗下 SmartWatch 也開始正式亮相。在那之後的一到兩年的時間裡,智慧手錶進入了超速發展的時期,一大波智慧手錶產品開始進入市場,比如三星 Galaxy Gear、摩托羅拉 Moto 360 以及 LG G Watch 等等。
沒有想像中美好
從表面上看,一切都那麼美好,但事實上,廠商們再熱情、智慧手錶再多也掩蓋不了其整體發展不盡如人意的事實,消費者對於這種形式的數碼產品的接受程度也沒有想像中高。毫無疑問,一塊高科技手錶會讓你的手腕變得非常酷炫,就像科幻小說和間諜電影中的場景一樣。然而,當消費者失去對智慧手錶的新鮮感之後,其模糊的市場定位會讓人對它的實用性感到擔憂。
智慧手錶廠商們認為,智慧手錶可以作為智慧手機的第二螢幕存在,但是你能找出抬起手腕和掏出手機在本質上的區別嗎?不僅如此,智慧手錶的尺寸使得消費者更加趨向于掏出手機進行更加直觀的查看。另外,如果手機一直推送消息,智慧手錶不斷的震動會讓人感覺很不自在。
而如果我們將智慧手錶作為遠端控制其他設備的控制器,那它最多只是一種有趣的數碼產品而已。
新的挑戰
從上述觀點來看,智能手錶的境況有點尷尬,雖然蘋果發佈的 Watch OS 2 系統將允許 Apple Watch 獨立安裝本地應用,但是短期內我們並不能看到明顯的改變。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 App 都適用于智慧手錶的小螢幕,除了部分消息推送、資訊通知 App 之外,我們很難想像在 Apple Watch 的小螢幕上閱讀一條很長的 Facebook 是怎樣的一種畫面。換句話說,現階段的智慧手錶仍然沒能找到正確呈現圖片、文字等內容的正確方式。換做是你,你會選擇掏出手機來查看一條文字資訊非常多的社交推送,還是在手腕上一直下拉來閱讀呢?
道阻且長
當然,智慧手錶也並非一無是處,一旦廠商們找准產品的真正定位,將會在短期內爆發不容小覷的強大能量。也就是說,智慧手錶的問題不是它沒有未來,而是不知道它的未來在哪兒。
我們也可以認為,相比可穿戴智慧設備領域的其他產品來說,智慧手錶目前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廠商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努力,讓自己的作品更加符合產品的定位,從而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很顯然,這不是一件短期內能完成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