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潘正磊訪台 開放與敏捷思維邁向創新變革
啟動三大變革 改變團隊開發進程 從軟體公司轉型雲端服務
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潘正磊女士(Julia Liuson)今(19)日訪台,分享微軟公司推動轉型的進程中,以「開放」及「敏捷思維」為主軸,在三個方向的企業文化上徹底進行改造:1. 挑戰者的心態;2. 永遠不斷的學習;3. 極致專注客戶的需求。在微軟公司執行長薩帝亞‧ 納德拉先生的新願景帶領之下,已經提供Microsoft Azure 雲服務平台,以及Office 365、Visual Studio Online了多項基於雲端的服務產品,並且打破成見,積極與Apple、Google等公司合作,將微軟業界領先的軟體產品,發佈在不同平台的版本,展現「擁抱開放、擁抱客戶」的新面目,具體落實「行動優先、雲端至上」的公司策略主軸,再現微軟公司持續創新與成功轉型的競爭力,為客戶及使用者創造最大的價值。
微軟完成雲端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一:開放
當前,全球商業環境都處在高速變革之中,移動設備和雲服務成為創新中心,這種改變正在影響各行各業的運營模式,使用者選擇以及下一代的場景應用。
面對互聯網時代百家爭鳴的高度競爭環境,微軟公司執行長薩帝亞‧ 納德拉先生提出了新的願景:「在這個行動優先、雲端至上的世界裡,微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成為一個提供生產力與平台的公司,幫助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到每一個組織,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
「我們必須接受並理解,互聯網時代,就是客戶選擇的時代。」身為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帶領開發平台事業部,並主導 .NET,Visual Studio開發工具產品開發與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等計畫的潘正磊說:「擁抱開放,實際上就是擁抱客戶的需求。從消費者到企業、政府,使用多種不同的設備,運行多種不同的系統,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所以與各種不同系統的兼容,提供跨平台的開發與運行的能力,成為微軟必須要走的方向。」
去年的11月,微軟面向全球宣布,將其供軟體運行的核心.NET Framework伺服器端的原始碼全部開放,引起業界高度矚目。在此之前,微軟還與蘋果公司聯合發表在iPAD上運行的Office版本;與三星公司合作將在三星的安卓手機上提供微軟的各種行動與雲端服務;最近在3月5日,微軟更與Google聯合宣布將基於微軟的TypeScript程式語言製作Google下一代的網頁應用程式框架Angular 2。這些令人目不暇給的合縱連橫,不斷的引起全球高度矚目。「微軟的開放與跨平台戰略是玩真的,」潘正磊說:「以我的團隊所負責的.NET開放原始碼計劃為例,對於軟體開發者來說, 只用寫一次程式碼, 其核心不用做重大修改就能運行在Windows、Linux、Android、 Windows Phone等多種平臺上運行, 這是每個開發者夢寐以求的! 一門程式語言既能做桌面APP開發,能做網站開發,又能做移動開發,對於開發者來說,降低了在各個不同平臺和語言上的遷移成本, 從而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創造性的設計工作中。我們從發佈以來,全球媒體與分析師都給了我們相當正面的評價,特別是我們的客戶與軟體開發商,迫不及待的希望我們趕快推出正式的版本。儘管各個開發者所從事的領域不盡相同,但是我們在整個行業中看到了一致的動機。開發者希望有能力去構建豐富多樣化的應用程式,他們希望能夠更快速地開發,接觸更多的消費者,他們希望更高效地實現盈利。微軟能夠理解這種動機同時會重點做三件事來幫助開發者獲得成功:提供多樣化的平臺(跨設備和雲服務),使在微軟平臺開發更加容易,為創造贏利提供更多機會。」
除了.NET的開放原始碼計劃,將於稍後正式發佈的微軟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2015產品系列,也以「更開放、更敏捷、更高效」為目標,進一步提供跨平台開發的能力,讓開發者和合作夥伴能夠在微軟的開發工具上,開發Windows Phone、Android與iOS的Apps,也支援更多不同的程式語言,讓不同語言所開發的專案,都能夠在微軟的軟體專案管理平台上進行集中式、穿透式的敏捷管理。
微軟大力擁抱開源,除了.NET開源與跨平台的開發工具是其中一個重頭戲,微軟的公有雲Azure也積極擁抱開源。 潘正磊也提到:「在Azure上, 不僅支援微軟的產品,也支援非微軟各種開源項目。 例如在支持微軟SQL的同時,也對MySQL開來源資料庫大力支持; 微軟已經發佈了支持Apache Cordova的Visual Studio預覽版本。 這些都代表著微軟開始將自己的服務推到全平臺,不再局限於微軟的平臺,微軟也開始為Android 和 iOS 陣營的開發者提供服務,」潘正磊總結了一點她的期望:「藉由這種更開放的態度,我希望,有一天,每一個程式開發者都能使用我們所開發的工具;每一個應用程式或App,都能採用到我們團隊所貢獻的技術。」
微軟完成雲端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二:敏捷思維
談到微軟轉型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敏捷思維」,潘正磊提到,互聯網競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速度。她說:「我們除了要去擁抱客戶真實的需求,我們也必須更快速的提供服務去滿足他們的需求。過去我們開發軟體,一個版本動輒要花上三年五載,但是互聯網的雲端服務是7x24不能中斷的,你完全不能用過去開發軟體的節奏,去應付雲端與互聯網的競爭、壓力與客戶的期待,那是爭分奪秒的,我們的開發團隊必須要往敏捷方向轉型,沒有退路。」
潘正磊的團隊遍佈全球,在她主導之下的敏捷轉型工程,將以往各自為政的程式管理、開發與測試人員,重新編組成一個個8-12人的小團隊一起工作,打破專業與溝通的藩籬,讓規劃、開發與測試、發布上市等環節可以透過緊密溝通,簡化原本的繁複流程並確保計畫執行落實,成功縮短產品更新與上市速度。現在,她更打破傳統的思維,進一步將開發與測試兩種不同的職務合而為一,更能夠加速測試的過程,提昇程式碼的安全性與質量。此外,微軟的開發工具現在也有了雲端服務的產品Visual Studio Online,對於她的開發團隊更是一項巨大的考驗。「過去我們的軟體工程師只需要專注在開發與測試工作,現在還要去管運營維護了,」潘正磊說:「所以我們必須打破開發與系統運維團隊之間的『柏林圍牆』,以最新的DevOps觀念,推動『開發運維一體化』,讓運維階段所發生的問題,能夠快速的、自動的反饋到開發團隊,而開發團隊在迅速修改之後,以自動化的方式進行測試與發佈。我們採用高度自動化的方式,去打破不同團隊、不同職務、不同部門之間的隔閡,提高溝通效率,才能加速整個開發流程的推進。有錯趕快改,客戶有好的意見趕快做,我們才能在雲端贏得客戶的信任與滿意。」
藉由「開放」與「敏捷思維」,微軟確實在這一年來,堆起千疊浪,讓人耳目一新,而世人的肯定也反映在持續走高的股價上。除了正確的策略與技術方向,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微軟在短期內進行如此脫胎換骨的改變?身為微軟公司技術決策核心之一的潘正磊談到,企業文化的力量,絕對是驅動變革的最重要因素。她將這段期間內,微軟內部的企業文化革新,歸納成三大方向:1. 挑戰者的心態;2. 永不停止的學習;3. 極致專注客戶的需求。
微軟企業文化的改造之一:挑戰者的心態
過去,依托著Windows作業系統平台的市場優勢,微軟其他產品在銷售方面並沒有遭遇太大的困難。但在百花齊放的現在,客戶有更多的選擇,而微軟一些新的產品與服務也不再有獨佔的光環,居於市場第二、第三的地位。「我們要把客戶一個個的贏回來,」潘正磊說,這就是現在微軟公司從高層到第一線團隊所必須要有的「挑戰者的心態」:「我們必須更快、更好的提供我們的服務與產品,才有可能重新獲得客戶的肯定,找回『贏』的機會。」潘正磊舉例,在即將發佈的微軟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2015有一個新功能,就是用C++語言來開發Android的App,因此需要開發Android手機系統的模擬器。「我跟團隊說,要做就要做速度最快的,要不然就不做。互聯網的世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潘正磊提到,她的團隊聽到這個「軍令狀」,士氣反而更為高昂。經過一連串的技術突破,在目前所提供的公開預覽版本中,她的團隊所開發的Android模擬器,比市面上一般使用的版本,速度是最快的。這就是「挑戰者心態」的一個具體的例子。作為挑戰者,必須要更積極、更主動、更關注細節。對於微軟研發團隊大部分的資深軟體工程師來說,這種競爭的氛圍,很好的幫助大家從習慣的領先者心態,轉型成為挑戰者,才能激發出更多的創意與潛能,實現不可能的任務。
微軟企業文化的改造之二:永不停止的學習
微軟公司現任CEO薩帝亞‧納德拉先生當初在就任雲端與企業服務器事業部負責人之後不久,就密集拜會美國矽谷的新創公司,向年輕的創業家與技術工作者學習,在新一代互聯網公司的創業過程中,什麼樣的開發技術與開發方法是最有效的?有哪些更令人驚奇的獲利模式?微軟能夠幫助他們些什麼?他們對微軟的批評與看法又是什麼?這種向新創公司學習的過程,相當具有啟發性。典範的力量影響所及,潘正磊也很願意花大量的時間與互聯網公司、遊戲公司與個人開發者請益,從中獲得極大的啟發。「我常常鼓勵我的團隊,不僅僅是要了解我們的客戶的需求,對於那些不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更要去了解,他們真實的商業挑戰、工作方式與眼前的困難,」潘正磊說:「像微軟這樣已經獲致二十幾年成功經驗的公司,此刻更需要謙卑的去面對客戶,尤其是互聯網的新創公司,他們所看到的機會、所面對的困難,很多是我們在過去的環境中,永遠也看不到聽不到的。唯有深刻的去向他們學習,我們才有一些機會得到新的啟發,推動我們的轉型,無論是在產品或平台的功能,甚至是新的合作機會,或是新的商業模式。」
微軟企業文化的改造之三:極致專注客戶的需求
在互聯網時代,另外一個重要的特色與挑戰,就是使用者的需求變化的特別快,而互聯網的服務提供者也都爭相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各種新的需求,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為了打造更好的產品體驗,微軟的開發團隊也隨時了解使用者行為並從中學習與改善問題。潘正磊舉例說明,產品的開發從規劃開始,以開發工具 Visual Studio 產品為例,早期約以 2 ~ 2.5 年為一產品週期,包括程式碼撰寫、測試、發布Beta 、RC、RTM、產品上市、重新規劃新版本,進入下一個產品週期。但是,經過敏捷工程的改造,現在微軟團隊內的開發進程以3周為單位,每3周就會產出Dog food (吃狗食)的新版本,微軟的軟體工程師一方面就用這個版本來進行手邊的開發工作,一方面把這個版本對外發佈出來,成為「技術預覽版本」,讓全球的開發者先賭為快,進行評估與測試。這樣不但可以隨時檢視開發品質,也能夠在產品還未正式發佈之前,就能獲得使用者的回饋及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功能開發的優先順序,並持續更新產品的規劃時程,更快地反應使用者的回饋以持續打造更好的產品。這樣,最終的正式版本,其實是一個經歷內外部大量測試、在功能上與質量上都相當好的版本,同時也是大多數開發者真正想要用的工具。而雲端版的 Visual Studio Online因為已有許多開發者使用中,每3周的更新,讓使用者可以得到更好的體驗及功能的強化。此外,Office 365產品部門,為了因應從過去銷售盒裝軟體到現在轉變為雲端服務的提供方式,特別成立「客戶成功團隊(Customer Success Team)」,快速回應客戶的需求,維護客戶的訂閱權益。就連提供企業後端資訊平台的雲端與企業服務器事業部,也設立的「24小時快速反應」的處理程序,對於公司一線的銷售與市場團隊,所提交的各種有關產品與服務的建議與要求,研發團隊必須於24小時之內回復,大幅加強了微軟對於提昇客戶滿意度的努力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