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圖中充滿時代感的船嗎?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它是是第一艘、也是現時世界上最大型的全太陽能遠洋船 - MS TÛRANOR PlanetSolar。這個名字的後半部 -- PlanetSolar 同時是計劃的名稱,該團隊的目標就是成為第一艘單靠太陽能環遊世界的船,期望藉此向人們展示現時的太陽能技術其實是可靠並有效率的;其次就是要藉此機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同時以推廣太陽能來保護地球為使命。
來自瑞士的它曾經在 8 月 15 日至 22 日期間到訪香港,並停泊在尖沙咀海港城的遊輪碼頭,現在已經駛離香港往新加坡出發了!不過我們很榮幸地有機會訪問了船長 Erwann L. Rouzic 先生,對 PlanetSolar 作出了深入的認識,立即閱讀全文吧!
MS TÛRANOR PlanetSolar 計劃基本介紹
如上文所提到,PlanetSolar 計劃的理念就是建造一艘能單靠太陽能遊遍世界各地的船。整個計劃之始可以追溯回 2004 年,當時來自瑞士的創辦人 Immo Stroeher 跟他的朋友意識到他們不能繼續破壞地球,所以希望為後代做一些事情,好讓他們得以在地球上繼續安居樂業;而且,海事和太陽能應用一直是他的興趣,所以便萌生了建造這艘船的念頭。後來他跟 Raphael Domjan 先生(即現在的船主)提到上述概念時,兩人便一拍即合。而 PlanetSolar 的設計則是出自紐西蘭設計師 Craig Loomes 的手筆,製造地點則是在德國;所以它的背景是非常國際化的!
在環遊世界的路線中,目的地包括:美國邁阿密、墨西哥的坎昆、哥倫比亞的卡塔赫納、巴拿馬、澳大利亞的布里斯本及凱恩斯、菲律賓的馬尼拉、香港、新加坡、孟買、阿布達比和同為起點及最終站的摩納哥。另外,這艘船在完成環遊世界的創舉後,並不會像其他「實驗品」一樣被放到博物館去供人觀賞;反而,它將會擁有「第二生命」- 用作商業用途,接載乘客往返各地。
另一方面,PlanetSolar 的船員在到訪各地時不單會進行補給等指定動作,而且還會在當地不同的地點推廣環保。就以香港為例,船員不單在停靠的海港城內設置「太陽能村」展示各種有關可再生能源的資料、為小孩子舉辦畫畫活動和向公眾示範太陽能技術,而且還到了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可持續發展體驗日」(沒錯,是整艘駛到科大的碼頭),實是非常有意義。
硬體
在計劃之初,船舶模型在設計完成後便立即送到水池和風洞進行流體力學的測試;工程師也有透過電腦程式去模擬船舶在海上航行的效果。在最終的設計中,船的長度為 31 米、闊 15 米、高 6.1 米、重 95 噸、太陽能板總面積約為 536 平方米。不過要留意的是,在停泊狀態下,部份太陽能板是會收回船身互相重疊;而在航行狀態時,上層的板是可以向外伸展以吸收更多的陽光。在展開後,船的長度便會變成 35 米,闊度則變成 23 米;整個展開的過程都是通過人手去攪動滑輪上的繩索來進行,完全沒有耗能的機器輔助喔。
另外,船上有兩個 10 千瓦的電動引擎,平均能提供 26.8 匹馬力。最高的航速約為每小時 8.5 海里(約每小時 16 公里);巡航的速度則為約每小時 5 海里(約每小時 9 公里)。其次,船上備有的 6 顆蓄電池在香港等陽光充沛的地方時只要約兩天便可以充滿,在滿電的情況下可以提供足夠航行約三天的能量,整個充電的過程都是全自動;而且太陽能板不僅在猛烈的陽光下才會為電池充電,只要有一丁點陽光,仍是會繼續採集和轉化能量的。
在中午時,電池充電的速度會比引擎的耗電速度快一倍以上,到入黑的時候一般都會仍然有約 45% 的電量,足以讓引擎支撐到明早的日出時間;所以他們在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擔心「入不敷支」的情況發生呢。不過上述當然只是理論而已,電池的續航力就如手機一樣,還是要視乎實際的天氣/使用狀況而定。至於還有什麼是讓人驚喜的呢?就是引擎以外的器材耗能只佔了整體的 1% 而已,例如電腦、測風計、GPS、儀表和燈泡(是省電燈泡吧?)等。
設計
毫無疑問,PlanetSolar 之所以採用雙體船而非傳統的單體船設計,是為了將水中和空氣中的阻力減到最低,是航行效率最高的方案。如上文提到,船身的設計是經過多重的水池和風洞測試,確保每部分都符合「流體動力學」。據船長所說,引擎和螺旋槳的設計都使到航行的過程非常寧靜,完全不會產生噪音。而且,它是以重量比較輕的複合物料製成,因此耗能會較低。
可能會有讀者問:太陽能板要時常清潔的嗎?船長告訴我們的答案是不用的。他說那些板就算在不清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持著原有的能原轉換效率;就算是清洗,也只是他們自發的,因為他們視這件為快樂的事呢!
另外,有趣的是,所有太陽能板的固定方法是非常簡單!就是以膠水來黏合,這個方法不但聰明簡單,而且較用螺絲輕得多;甲板的表面也不會因為有螺絲頭凸出而影響空氣動力和外觀啊。
還有,前文提過這船將會在完成任務後「轉生」作商業用途,接載乘客;因此在甲板的下層其實有一個很大空間,足夠容納 40 人乘坐。
航行路線計劃及操作
船上有一個特製的系統,可以每天透過衛星下載從法國氣象部門 Meteo France 傳來的天氣預報兩次,包括風向、水流、日照和雲層覆蓋率。而船長和船員便會基於這些資訊來計劃出最有利的航道,不過整體上還是會緊貼赤道來航行的;為什麼呢?因為赤道是有著最充沛陽光的範圍啦。
在操作的方面,船長形容操作這艘船的感覺其實跟帆船很相似,因為前者的體積不算大、航行速度較慢,而且引擎也非常寧靜,跟帆船有很多共通之處。不過他也不忘補充說這是一艘完全依靠引擎動力來航行的船,所以還是需要具備操作動力船的技巧喔。另外,我們曾經嘗試問過船長這船能不能在北極等天氣極端的地方運作,不過他說目前太陽能板不能在如此惡劣的天氣下產生足夠的能量供航行,也暫時沒有計劃前往赤道以外的地方。
事故應變
當問到如果電池都用光或壞光的話,他們會有什麼應變計劃時,船長自信地回答說:「我們的船有六顆電池!目前還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但他向我們透露,其實船上是有兩台使用化石燃料的備用引擎,在上述情況作應急之用。同時,他強調為了不破壞計劃的目標,暫時仍然沒有使用此引擎,而在許可的情況下還是會堅持使用太陽能發電的;例如他們會將航速減到最低,在節省電力消耗的同時等待陽光的出現。如果他們是在泊岸後遇上壞天氣的話,便會延遲出海的計劃,等到有陽光的一天出現。
船上的生活
由於 PlanetSolar 的能量生產與天氣(忘掉那兩台備用引擎吧!)有著緊密的關係,所以船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與天氣預報有關的。除了每天接收兩次天氣預報外,四名船員還需要執行兩個三小時的輪班制;所以在駕駛臺裡,二十四小時都會有人在監察著天氣、電力和航道的變化。當然,他們也要留意著船身的狀況,並會為泊岸的事情準備一下。
結語
就在剛剛過去的三月時,日本東北地區海域發生的九級大地震不單引致當地數座核電廠嚴重損毀;更重要的是,事件令到當地,甚至是全世界的人民都在核洩漏的威脅下驚惶地過了三數個月。PlanetSolar 的理念、精神和其實體的出現,正好提醒著我們:「原來潔淨的可再生能原都可以這麼可靠和有效率的。」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認真考慮推廣和採用可再生能源(不只太陽能,還有風能、海浪能和地熱能等),為我們的下一代和世世代代都在孕育著我們的地球伯伯做一點該做的事情呢?最後,謹記要看訪問片段和圖集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