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モデル登場!!
世界一番軽くて、薄くて 13型 ノートPC TOSHIBA R700…
對TOSHIBA而言,今年屬於很特別的一年,因為是第 25週年紀念。
猶記當初20週年的時候,推出的20週年紀念機種。
有Portege R200與Libretto U100,對於當時那個年代,都是屬於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
R200夾帶著R100的輕薄設計,以及新添加上的科技感配色。
令機器呈現出,與當時其他廠牌不同的質感,只能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當然,在之後的日子,我也有幸收藏了一部。
只能說,用過TOSHIBA R系列就完全的跌入這無底的深淵呀!!!
R系列家族裡面,當然還有後來的R500與R600兩款更為經典的機器。
當初的1.09公斤是不含光碟機的重量,而到了R500與R600的時代。
已經可以將重量一樣壓在1.09公斤重,卻內建光碟機,這樣令人驚訝的產品。
今年度,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此機器了。
由網路上公布機器的第一刻開始,就開始有網友們在注意以及討論這款機器。
美國,算是最早發售此款機器的國家,在美國的購物網站上,也有一小度呈現缺貨狀態。
原因在於,此機器的整體架構與規格上,都是讓人覺得值得購入的一台機器。
在Mobile01的網站上,也應該有看過一些網友購買美版的開箱文了。
那時候真是看得我好心動阿,因為我在購買Macbook pro之前,我就意屬要購買這台電腦。
但是,那時候被MAC OSX給完全的迷惑住了,就不知不覺地買入MBP。
其實,我的內心一直存在著”TOSHBIA魂” 阿!!!
尤其,當我拿到R700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該等它的。
MBP對我使用而言,其實並無甚麼大礙,實際上我也頗喜歡MAC的那種直覺式操作。
尤其,我也是花了一點心思與做功課才決定入手MAC,它並無讓我太多嫌棄的地方。
只有一點,如果我會把機器換成R700,應該就只有重量了。
沒錯,就是重量這一點,一樣是13吋的機型,MBP重達2公斤…
反觀R700的重量,我手上這台測試機只有1.37公斤,
似乎因為不同的規格,機器重量上會有著小差異,如果是搭配SSD版本應該會更輕巧一些。
而在我使用測試機的這段期間裡,每天帶著它上下班,只能說”爽” !!!!!
因為,回到了當初那種輕輕的,放在包包裡面,沒有甚麼太大負擔的感覺。
在它要被取回的時候,我還很捨不得的將它打包完整,讓人收走。
心中暗自的告訴自己,等上市,我一定要買一台回去。
沒錯,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我已經愛上這台機器了,效能與輕薄兼具的一台經典機器。
我想,大家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窺R700的真面貌了,雖然已經有人開箱過了。
不過就煩請大家,再多花點時間看看熊寶貝替大家推薦的這台極致的經典系列機種。
這次大家看到拍照與測試的機器為日本來的”測試機”,所以可能跟實際上市的機器會有小差異。
低調、沉穩的黑色系。
在Portege 的系列中,R系列一直給人一種極致的輕薄商務機印象。
所使用的族群,大多數為公司的主管或是老闆等人物。
相對的,在外型的設計上就較屬於中規中矩低調沉穩的設計。
對於使用者的身分來說,更能互相匹配。
以往在機器都是使用較淺色系的顏色,而這次採用黑色系的配色,在質感上有另一種的提升。
有人跟我說,他不喜歡大大的TOSHIBA logo。
但是很久以前小小的logo也有人說,這麼小怎麼會知道這是什麼機器?
再來,對於行銷而言,人,就是一個最好的幫手。
當你在星巴克,或是戶外使用,或是去公司見客戶的時候。
當你拿出一台機器,大家不免都會看一下是甚麼牌子的機器。
如果你拿出來是一台夠炫的電腦,我想更是能吸引大家的目光,也會讓大家對於這品牌更有印象。
而今,TOSHIBA也使用了這一套的行銷方式,我個人並不排斥這樣的設計就是了。
這張照片,還可以隱約地看到天線的位置。
通常一些機器,在最前端的地方會用不一樣的材質,相對地就會有個斷層的感覺。
R700在這方面也盡力去做到隱藏的部分。
機器打開後,正面的感覺。
其實跟當初有一台A600有幾分相似度,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
當初我也有寫過A600這台機器喔,但是時代總是會進步的。
R700做到了螢幕更大,重量更輕,厚度更薄,這都是一群人心血的結晶。
機器在C面的整體感覺就像這樣。
簡單,並不像自家多媒體機種,有一堆的按鍵,畢竟在商務機種上無太大的用意。
左上方的按鍵為電源開關,右邊的小孔是喇叭。
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問喇叭效果如何,對吧!!!
我可以跟大家說,完全不必有任何期待,就是這樣的一個喇叭…
算了,反正它的重點也不會式喇叭這些東西就是了。
右上方的兩顆按鍵,分別是ECO的省電模式快捷鍵,與快速切換螢幕的快捷鍵。
這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算是最常用到的兩個按鍵。
ECO省電模式,可以切換到較省電的狀態,連待機的需求瓦數也會相對的減少。
快速切換螢幕的按鍵,讓你在接上投影機或是第二顆螢幕,能更快速的切換你要的畫面。
不需要再透過FN+快捷鍵的方式來切換,降低使用的不方便。
這張照片,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機器上有著類似金屬髮絲紋的紋路。
實際上,機器的材質屬於”鎂合金”,這種材質是與R600為相同的東西。
所以它並不是一邊大家常看見的鋁合金或是鋁鎂合金之類的材質。
鎂合金,這種材質作為外殼的時候,可以讓重量上更是減輕,而在耐用上TOSHIBA也有獨特的一套。
讓機器有著不同的設計與強化,只是鎂合金的製作上似乎有一定的困難度,相對的產能可能大不了。
另外對於人常接觸的扶手處,採用了蜂巢結構設計強化的外殼,這部分是在你看不見的那一面。
使用這樣的設計來增加機殼的耐用度,以及確保不易變形的狀況。
這張照片, 就是延續上一張的話題,"蜂巢式設計"。
看了這樣實際拍攝的照片,不難想像到,TOSHIBA這次為了R700所下的苦心。
除了輕薄之外,堅固也是一台行動商務機種所必備的元素。
蜂巢式的設計,除了可以強化結構之外,對於機身抗壓的部分也會有所幫助。
也預測使用時所可能產生的問題來做強化,提高機器對”堅固”這兩個字的標準。
右側有一個SD卡的插槽,這地方我個人覺得真的很有質感。
設計的時候將C面弄了一個切角出來,給予機器整體方面有了一個不同的地方。
有種不平衡的美感,不免會讓人去特別注意一番,而麥克風也在下方的位置。
有些人可能會顧慮到,這樣用SKYPE之類的通訊軟體,是否會有障礙。
我實際使用的情況下,其實還好,並無太多的問題,至少對方跟我說聽起來還蠻清晰的。
C面,扶手處的這一整塊,屬於一體成型的設計。
可以看到角落這,也是有做了一點角度上的設計,照片拍起來很難看清楚,看實機會明白很多。
觸控板,用慣了MBP的觸控板,我一定會覺得太小。
不過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樣的觸控板應該屬於剛剛好的狀況,大小還頗適中的。
指示燈號,也一併讓它在這地方,可以讓使用者,只需低頭看一下就知道目前的狀況。
觸控板的硬體鎖,也直接在上方一點的位置設置了一個按鍵,只需直接按下,就可以鎖定觸控板。
讓你平常接滑鼠打字的時候,不用擔心觸碰到而讓游標跑走。
機器也搭載了指紋辨識系統,對於這樣高階的產品,這當然是不可以錯失的。
鍵盤,採用了巧克力鍵盤也可以稱為孤島式鍵盤。
當初NB200這款小筆電上使用了冰晶鍵盤,雖然是小筆電,卻擁有100%全尺寸的鍵盤。
加上回饋力道較為剛好的敲擊感,都是令人非常讚賞的。
這次R700也跟以往的R系列有所不同,採用的巧克力鍵盤,粒粒分明的按鍵。
就算美女做了指甲彩繪,也不用擔心不好打字,絕對讓妳可以美美的使用電腦。
另外,這次R700的鍵盤屬於較重手的敲擊感,一開始會覺得不太適應。
但是,當長時間使用後,逐漸可以適應這個較為重手的手感;有點像是黑軸或是青軸的感覺。
螢幕部分,這次在R700上採用的霧面螢幕。
另外美版的R705,是使用鏡面螢幕,這兩種螢幕有好有壞,各有各的優缺點。
不過大多數的商務人士,都喜歡霧面螢幕,理所當然的,台灣上市的R700也將會是霧面螢幕。
在現今的機器上,要找到霧面螢幕的機種真的是越來越少了。
不過至少,大家又多了一個選擇性可以選擇。
螢幕面板的部分,採用高亮度200燭光的LED面板,螢幕的厚度也是薄的可以。
視訊的部分,是30萬畫素。
原因這麼薄的面板,真的裝不下130萬畫素,也許再過一年就有可能了。
不過可以偶爾視訊一下,應該也足夠用了。
緊接著,我們來看看機器的I/O配置。
首先上場的是機器的右側,可以看到光碟機在這個位置,另外還有一個ExpressCard插槽。
有人說R700並無內建USB 3.0的介面,但是現在有外接的方式可以來搭配使用。
有些廠牌的機器都將ExpressCard的插槽給取消,這無疑的是讓機器沒辦法自行做一些小升級。
R700就算機器已經這麼薄了,卻還是依舊將ExpressCard插槽給保留,
就是為了讓USER可以自行做一些升級的動作,至少像現在USB 3.0這麼熱門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我手上的這台測試機,使用的光碟機為世界最薄的光碟機,與R600為同一款7mm的厚度。
而因為能做出這樣光碟機的供應商並不多,相對的在成本上就高上不少。
像這樣的機器,搭配上這樣薄度的光碟機,一整個洽當到不行。
不過台灣上市的時候,會搭載另一款光碟機,是屬於比較正常的版本9.5mm的厚度,美版似乎也是。
耳機、麥克風,這些屬於基本配備的東西,當然不會少。
還有配置了一個USB和網路孔,底下就是ExpressCard的位置。
另外這次在電腦鎖孔上,設計在轉軸的地方,我想也是因為實在是沒地方可以放了吧。
那現在來介紹機器的左側部分。
這次的散熱孔,感覺比較大,我想也是因為採用Core i 系列的處理器。
對於散熱的需求度上升不少,另外也加入了HDMI的影音傳輸介面。
前端位置的配置上,有一個HDMI,這樣要外接螢幕或是液晶電視都顯得簡單多了。
以R700的效能,跑1080P的影片也是OK的,所以如果需要轉換到大螢幕上觀看,
那HDMI在現今的時代是屬於必備的介面了,因為影像與聲音可以透過一個介面傳送,超方便。
另外還有一個USB和eSATA/USB combo的介面,所以機器整體共有三個USB,對於13吋機器而言,
屬於剛剛好的狀態,如果你再插上擴充卡,增加USB 3.0,那就擁有更多囉。
eSATA介面,或許不是很多人使用,但是在USB 3.0出來前,它也算是比USB 2.0速度快的傳輸介面。
碩大的出風孔,這次對於散熱上有了一些特別的設計,這部分後面再來解說。
當然D-SUB是不能缺少的,有些投影機並無HDMI的輸出,所以還是得保留大家最常用的端子。
最後方就是電源的插孔,我手上這台測試機的變壓器,並不大。
只是我不敢確定到時候上市的變壓器,大小是哪一種,所以我也就沒特別拍照讓大家看了。
機器底部的設計,還有一個 Sample的字樣,真的是測試機。
我想大家應該有特別注意到一個地方,就是那個風扇。
下面那張圖在跟大家解說一下。
另外記憶體與硬碟也屬於可以更換的,打開後就可以做更換的動作。
硬碟的部分,既然是商務機種,對於3D硬碟防震的這個功能當然少不了。
這也是TOSHIBA頗為重要的一個措施,畢竟硬碟裡的資料價值,遠比一顆硬碟價值高上不少。
對於硬碟的防護,更顯得重要。要稱為商務機,這些對於商務人士最重要的地方,可馬虎不得。
另外可以看見R700連底部,幾乎全用上鎂合金的材質,對於機器的一體性與質感都可以感受的到。
與部分廠牌的機器有著不同的感覺,那些機器的設計為上下不同材質,對於機器的一體性而言,
總是感覺缺少了什麼?而在R700上,你將會感受到與那些品牌的差異性究竟在哪。
這個風扇,一開始我很納悶,為什麼會有一個大風扇在這邊?這麼的突兀。
當我詢問相關資訊後,才知道原來是有用意的。
這是TOSHIBA與Intel共同開發新的空冷技術,將會產生熱能的零件讓它集中接近風扇。
透過12mm底部的大風扇,強制帶入空氣,吹向產生熱能的零件,使用氣流管理的系統設計,
來達到降溫的手段,這也是因為以往在R系列上,皆採用ULV的處理器。
R700是第一款R系列搭載正常處理的機種,對於散熱更是下了苦心去解決這個問題。
從下面的另一張圖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在前代的設計,與新一代的R700設計上的差別。
這個特殊的插頭,是可以讓你接上底座的設計。
這次搭配R700所生產的底座,將會擁有兩個USB 3.0插槽,
以及像是USB 2.0、HDMI、網路孔、耳機、麥克風這些東西將會一應俱全。
只是在台灣是否會上市就不清楚了,希望台灣屆時也能上市,並且能有搭配機器購買的優惠價格。
底座是一個超方便的東西,在辦公室或是家裡的時候,就可以將機器放在底座上。
當要外出的時候,就直接把機器拔起,不需要在那邊拆線,拿了就走,方便性十足。
電池的部分,跟之前的R600原則上可以說是一樣的東西與設計。
都是在後方採用美背式的設計,讓機器後方可以乾乾淨淨的,
將所有的介面與插頭,都轉移到機器的左右兩側。
而電池的續航力部分,後面將會再提一下。
電池是可以拆卸的,拆起來當然那邊就會空一格。
這樣還蠻醜的,電池使用的規格是6CELL容量。
純待機可以達到8小時,是純待機喔。
一般文書使用,大概可以使用四到五小時不等,看你怎麼去操作電腦。
效能模式跑的話,大概在兩小時多一點的使用時間,算起來就是差不多這樣子。
也許不像雙A目前主打的機種那樣長效的時間,對於一般人使用到還算足夠。
但是比起重量,倒是贏蠻多的就是了,重量與續航力,我會選重量,因為是要每天帶出門使用。
這次R700在轉軸的地方,弄了一個銀色…
雖然我不懂為什麼要用銀色,我個人覺得是有點怪異啦!
說不上來哪裡不協調,也許它有它的堅持吧!
不過在轉軸部分,可是採用不鏽鋼轉軸,讓轉軸部分更為耐用。
以免造成轉軸斷裂或是破損的情況,TOSHIBA用心的地方總是在很細微的部分。
這張照片,主要是要讓大家看一下螢幕與底部前端的部分。
可以看見螢幕的前端,並沒有與底部呈現平行的狀態,而是螢幕有比較往內縮一些。
這是為了當你使用機器時,如果不小心撞擊到牆壁或是物品,是由比較堅硬的底部去撞擊到。
而不是螢幕直接去撞擊物品,讓螢幕遭受到擠壓而產生破裂或損傷。
這也是TOSHBA在R系列上細微的設計,很多人都不會注意到的地方,TOSHIBA都先幫你想好了。
機器的厚度,我拿了十元做比對,造理講應該拿50元才是。
但是我那天剛好沒有50元了(嗚,我好窮困,沒辦法,要存錢買R700阿),所以就拿10元來比對。
大概就是比10元再厚一點點這樣子,照片應該拍得很清楚吧。
這張照片,是我在家拿電子秤秤的重量。
這是機器本身加上電池的重量,總共1.37公斤重。
但是因為這是測試機,所以有些東西會跟市售版不同。
市售版本,實際重量應該是1.4公斤,就差那麼一點點就是了。
這是機器的WIN7分數,其實這篇文章我沒打算弄甚麼測試的數據。
因為是測試機,所以給的數據也沒用,而且主要該說的都在這次的圖文裡面都說明了。
好啦好啦!其實是我做測試的數據都消失了…,只剩下這張照片,這樣可以了吧>”<
我招了我招了,我怎麼知道會這樣,等我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機器已經還回去了。
真的是豬頭到一個不行,請大家見諒一下嘛。
心得:
在好久好久之前,就有人偷偷跟我說這台機器會上市的訊息。
那時候我心裡就在思考著,我要換這台電腦。
只是前陣子不知道著了什麼魔,瘋狂地看蘋果版的文章,不知不覺就被MAC給洗走了。
但是就如同我開頭講的,我並不後悔買MAC,畢竟大部分給我的使用感受都是美好的。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如果都不要摸到心理原本想的東西,我想也不會這麼難受。
當我摸到R700的第一刻,我就知道完蛋了,那種熟悉的美好,又回來了。
不論是在整體的外觀,材質,與設計上,都是屬於一等一的傑作。
我想過陣子應該就會看見R700在我手上使用了吧。
嗚,用了這麼多台TOSHBIA電腦,買R700有沒有比較便宜阿!!!
好啦,以上是熊寶貝的碎碎念。
那來說說機器本身究竟這次能帶給使用者怎樣的感受。
俗話說的好,國產買CP值,TOSHIBA買使用後的感受。
論CP值,以這樣的規格要跟國產相比,實在是還輸一大截。
當然是以性價比來說,畢竟單價上還是與國產的相類似的產品有一點價差。
但是在互相比較之下,你就能知道TOSHIBA的技術有多厲害。
當然SONY也有相類似的產品,只是入門的門檻似乎高了點。
我一直覺得,要如何讓消費者能使用到好的東西,讓他們明白,原來這就是好機器。
當然就是入門的門檻需要降低一些,不過每個廠牌都有每個廠牌的堅持與理念。
R700能夠在海外打出漂亮的一戰,頓時變成許多人注目的機器。
這也跟進入的門檻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好的產品,是需要更多人來使用的,使用後才能感受到它的好。
就算我寫了一大堆它究竟有多好,不曾使用過的消費者,只是會覺得我在胡說八道。
而親身體驗過的人,就會明白,我所說的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一代的新機器上,使用了Intel最新的Core i 處理器,對於以往在R系列上為了輕薄與續航力,
所必須拋棄的效能,在R700上,全都看不見了,而是讓你三者兼具。
以最低版本的i3 處理器而言,對於一般人文書處裡使用,就算是看1080P的影片,也綽綽有餘。
最後,等待正式鋪貨的時候,大家不妨撥空到賣場去實際看看機器,感受一下。
究竟是不是像我所說的那樣經典,這樣的令人感到心動。
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再也不會去做了。
那個…R700幫我留一台……. 這就是我現在要做的事。 By 熊寶貝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