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面對 AI 浪潮時,卻不知如何投資與進入,Red Hat 特別建議企業可以從在一般電腦運作的小型 AI 模型開始運作及測試,再隨著需求逐漸擴大規模採用 AI 應用。
隨著生成式 AI 崛起帶來的熱潮,許多人都想利用 AI,企業更是想要利用 AI 來提升效率與創新。然而企業如何引進 AI 應用卻也是個大問題,看到市場上不少 AI 解決方案都需要極具運算能力的基礎設施,包括高性能伺服器加上數量不一的 GPU、雲端服務等投資,可能就讓企業主望之卻步。
(左起)Red Hat 台灣區總經理孫媛音、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曹衡康、首席資深解決方案架構經理游政杰
以 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開源) 相關產品著稱的 Red Hat,在面對 AI 浪潮下,特別宣布支援開源 AI,因為使用開源的 AI 即是運用開放生態,在眾多人的審視之下反而更為安全,而且在眾人合作之下更能加速創新。更重要是其技術也不是私有或是鎖定特定用途,擁有更低的技術門檻以及成本。
企業傾向使用更具成本效益並適合特定目的 AI 模型
由於較大規模的 AI 應用除了地端本地的運算系統之外,當然也得利用雲端服務來強化。Red Hat 認為未來的 AI 模型及運用需要部署橫跨雲、地及端點,包括行動裝置及邊緣運算等,AI 的應用當然也得在這種混合架構中運作才行。
混合雲和 AI 可共同造更多價值
在混合雲運作 AI 有多種優勢,尤其混合雲架構能夠結合各種技術,擁有更高效的資源調度和更靈活的部署加速創新。在混合架構之下,可依照需要在地端或裝置執行 AI 而不一定要全部上雲以擁有最佳的運作效率。
根據調查,目前企業雖然開始使用生成式 AI,但絕大部分的企業仍在探索與測試,僅有部分企業在生產環境中部署生成式 AI,而且大部分管理階層認為還需要數年才能從生成式 AI 獲得回報。在成本與性能考量之下,企業通常選擇特定用途的 AI 模型加上開源做為創新平台,也加速創新速度。
想要引進 AI 應用的企業可以參考三步驟逐步使用
因此 Red Hat 認為開放混合 AI 模式將成為下一步 AI 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對於想要引進 AI 應用的企業,Red Hat 也提供建議以開源的方法將 AI 帶進企業。首先初步引進時,建議開發人員可以用小型系統上使用小資料集進行實驗性訓練,並可透過容器化在筆記型電腦上開發 AI 應用,並可使用 Red Hat 的 InstructLab 工具進行模型創建和微調。
InstructLab 是 Red Hat 和 IBM 推出的免費社群開源專案,因為考量到基礎模型來源眾多,但使用者不一定能提供意見,也無法貢獻訓練資源,但透過 InstructLab 工具便能貢獻知識並上傳至 GitHub 服務,使用者的資料就有機會變成訓練資源,而這些資源並不用於重建和重新訓練整個模型,而是加入新功能和知識來強化模型。
建議企業可使用 InstructLab 進行學習與實驗
使用 InstructLab 最大的好處是隨著演算法改進,使用者可透過簡化的工具進行模型微調,不需要昂貴的 GPU 即可在一般筆記型電腦執行,並完成基礎 Chatbot 等應用的初步驗證。
當建置的模型在地端裝置上通過驗證,開發人員便能將它送到較大的伺服器上運作,如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I(RHEL AI)。RHEL AI 平台透過完整的資料生成技術以及相對複雜的「教師模型、學生模型」訓練方法,可以針對已經完成的基礎模型,接著進行生產化的模型訓練。
接下來便可在更龐大的分散式叢集環境中繼續生產級的模型訓練,透過 Red Hat OpenShift AI 實施,將模型訓練環境擴大至叢集,充分利用 Kubernetes 擴展、自動化和 MLOps 服務的功能。OpenShift AI 是通用 的 AI 應用 DevOps 平台,使用者可在平台上開發、測試、調整、上線與執行 AI 應用程式,讓企業可完成包括模型、應用和資源控制等所有內容。
Red Hat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 讓虛擬化應用更為現代化
Red Hat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 是 Red Hat OpenShift 的其中一個功能,無需額外購買即可使用,利用 Red Hat OpenShift Virtualization 其一致的管理工具與使用方式,效態與穩定性兼具,加上含有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與支援 Windows等特性,可讓虛擬化應用更為現代化。
事件驅動的 Ansible 強化自動化能力
此外,事件驅動的 Ansible 強化自動化能力,讓過去需要先用應用程式或人為判斷,等待使用者呼叫執行與修復的情況,現在只要透過 Event-Driven Ansible 便可讓使用者事先定義來源和決策,一但符合條件就自動執行。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且支援程度廣,搭配 Ansible Automation Platform,就能具有更廣泛的自動化能力且安全可控,縮短人為判斷時間差,使系統更具有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