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24414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桌機筆電 Desktop & Notebook] 中階主流!MSI Pulse 17 B13V 電競筆電開箱測試 / 中高配置 i7-13700H x RTX 4070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鎖定中階主流玩家的 MSI Pulse 系列,隨著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與 NVIDIA RTX 40 顯示晶片大更新,新款「Pulse 17 B13V」不僅採用 i7-13700H、RTX 4070,更換上新的線條外觀塗裝與動態散熱技術,並有著 MUX 獨顯直連的硬技術並標榜 GPU 140W 的動態功耗,究竟這台中高配置新機種的效能、續航表現能否滿足玩家的期待,就讓我們透過 20+ 幾款遊戲來實際測試便知。

MSI Pulse 17 B13VGK-057TW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Intel Core i7-13700H 6P+8E 14C20T 5.0GHz 45-115W
記憶體:8GBx2、DDR5-5200、SO-DIMM x 2、雙通道
繪圖晶片:獨顯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140W Dynamic Boost、內顯 Intel Iris Xe
主螢幕:17.3\" FHD(1920x1080) 144Hz IPS、MUX Switch + Optimus
儲存空間:1TB PCIe 4.0 NVMe M.2 SSD
鍵盤:4-Zone RGB、100% 含數字鍵
I/O 連接埠:RJ-45、3.5mm 耳機 / 麥克風、1 x USB 3.2 Gen1 Type-C (DP)、2 x USB 3.2 Gen1、1 x USB2.0、1 x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音效:2x 2W Audio Speaker、Nahimic 3 Audio Enhancer, Hi-Res Audio Ready
網路:1GbE LAN、Wi-Fi 6 AX 201 802.11ax 2*2 + Bluetooth 5.2
電池:90WHrs、4 芯鋰離子電池
變壓器:20V 12A 240W
尺寸:398 x 273 x 27.2mm
重量:2.7 Kg
視訊鏡頭:HD type 720p30fps


新造型!MSI Pulse 17 B13V 電競筆電開箱測試 / i7-13700H 配 RTX 4070 也很行

新款 MSI Pulse 17 B13V 電競筆電換裝新造型,有著早些年大哥 GE Raider 的樣子,筆電表面俐落的線條勾勒出 MSI 字樣與龍魂信仰標誌,搭配 17.3 吋 FHD 大螢幕與包含數字鍵的 4 區 RGB 背光鍵盤,以及主流配置的 i7-13700H 與 RTX 4070 等規格。

新機種更新至第 13 代 Intel Core i7-13700H 處理器,同樣 6P+8E 的 14 核心、20 執行緒,但最大超頻時脈一舉提升至 5.0GHz,基礎功率 45W 最高 115W 的功耗表現;而 NVIDIA RTX 4070 筆電 GPU,則有著 4608 個 CUDA、144 個 Tensor、36 個 RT 核心,支援著 DLSS 3 AI 補幀加速技術,搭配 Dynamic Boost 技術可給予 140W TGP 功耗。

此外,17.3 吋 FHD 144Hz IPS 螢幕並支援 MUX Switch 獨顯直連與 Optimus 內顯混合模式,讓玩家可自行切換驅動筆電螢幕的 GPU 配置;而其餘規格像是雙通道 16GB DDR5-5200 記憶體、1TB PCIe 4.0 NVMe M.2 SSD、1GbE LAN、Wi-Fi 6、90WHrs 電池等配置也相當齊全。


↑ MSI Pulse 17 B13V 外盒。


↑ 俐落線條刻畫出的 MSI 字樣與龍魂標誌,後方則有著帥氣造型的雙出風孔。


↑ 掀開筆電 17.3 吋窄邊大畫面,搭配著 100%、4 區 RGB 背光鍵盤。


17.3 吋 FHD 1080p 144Hz 玩遊戲大舒適

Pulse 17 B13V 採用 17.3 吋窄邊框 FHD 1920x1080 解析度、144Hz 更新率電競面板,給予玩家舒適的行動大畫面,同時支援著 NVIDIA Optimus 內顯、獨顯混合模式,以及 MUX 硬體切換獨顯直連的功能。

透過 MUX 硬體切換將筆電螢幕改由 RTX 4070 筆電 GPU 輸出,能夠降低畫面更新的延遲時間,並相較於 Optimus 模式有著更好的效能;換句話說,平時玩遊戲時可切換至獨顯模式最佳效能、低延遲,而外出使用筆電時則改回 Optimus 模式,內顯獨顯混合模式最大化續航能力。


↑ 17.3 吋窄邊框大畫面。


↑ 螢幕上方則有 HD type 720p30fps 視訊鏡頭與麥克風。


↑ 螢幕為 1920 x 1080、144Hz、8-bit、RGB。


4 區 RGB 背光、1.7mm 按鍵行程、緊湊數字鍵區

大機身的 Pulse 17 B13V 具備 4 區 RGB 背光、WASD 半透明鍵帽、1.7mm 按鍵行程的鍵盤,以及緊湊配置的數字鍵盤,讓玩家在遊戲、打字時有著明確的段落手感;而筆電觸控板位置則稍微偏左為下壓式左右鍵,尺寸相對小了一些,建議還是隨身帶著無線滑鼠會比較好操作。


↑ 4 區 RGB 背光鍵盤,有著 1.7mm 按鍵行程,整體手感、段落相當明確。


↑ 緊湊的數字鍵,以及整合在鍵盤的電源鍵。


↑ 鍵盤燈效,可藉由 MSI Center 的 Mystic Light 功能來調整,包含 3 組設定與 5 種燈效可自行調整。


I/O 配置:1GbE LAN、USB 3.2 Gen1 DP、HDMI 2.1 支援 2 螢幕輸出

筆電的 I/O 配置則相對基本但也夠用,有著 1GbE RJ-45 有線網路、USB 3.2 Gen1 Type-C(DP 輸出)、2 個 USB 3.2 Gen1、USB2.0、3.5mm 耳機 / 麥克風與 HDMI 2.1(8K @ 60Hz / 4K @ 120Hz)等連接埠。

最多可有著 2 個外接螢幕輸出,需使用 USB Type-C DP 或 HDMI 2.1 連接埠即可擴充;但是 USB 最高僅只有 USB 3.2 Gen1 5Gbps 傳輸能力,倘若能有一個 USB 3.2 Gen2 那就更完美了,畢竟筆電儲存空間有限,若能外接 USB SSD 則可有著高速的外接儲存擴充功能。


↑ 筆電左側 I/O:USB 3.2 Gen1 與 USB 2.0。


↑ 筆電右側 I/O:RJ-45、HDMI 2.1、USB 3.2 Gen1 Type C、USB 3.2 Gen1 與 3.5mm 耳機 / 麥克風。


↑ 筆電變壓器 20V 12A 240W。


筆電的 USB Type-C DP 與 HDMI 2.1 連接埠都是使用 RTX 4070 筆電 GPU 輸出,可支援 G-Sync 外接螢幕。


↑ 筆電最多 3 螢幕使用。


↑ USB Type-C DP 與 HDMI 2.1 連接至 RTX 4070。


Cooler Boost 5 動態散熱配置:5 熱管、大小雙風扇、3 鰭片出風

Pulse 17 B13V 採用 Cooler Boost 5 動態散熱配置,主要以 4 根熱導管平衡 CPU 與 GPU 的散熱,並額外多增加 1 根熱管替供電模組、記憶體散熱,並且配置大小雙風扇、3 鰭片出風的散熱設計。筆電底部也有著蜂巢網孔並透過腳墊撐起底部散熱空間。


↑ 筆電底部的蜂巢散熱開孔。


↑ 5 熱管、大小雙風扇、3 鰭片出風。


動態散熱配置下右手邊 GPU 散熱風扇較大且有著 2 組鰭片出風孔,能有效壓制 GPU 的溫度提升時脈與功耗;左手邊的 CPU 散熱風扇則相對小了一些僅只有 1 個鰭片出風孔。


↑ GPU 散熱風扇。


↑ CPU 散熱風扇。


筆電僅提供 1 個 M.2 插槽已安裝 1TB PCIe 4.0 NVMe M.2 SSD,但另一個 M.2 插槽似乎與電池相互干涉也無法使用。


↑ 1TB PCIe 4.0 NVMe M.2 SSD。


↑ 90.0Wh 鋰電池。


MSI Center 筆電總管:監控、效能設定與 MUX 獨顯直連切換

軟體方面則都交給 MSI Center 來處理,包含著硬體資訊監控功能,像是 CPU、GPU、Disk、Memory 使用率、風扇轉速、網路、溫度等資訊都可在硬體監控中檢視,而主要的功能設定則在 Features 中可以找到。


↑ MSI Center 監控。


首先 Features 當中的 User Scenario 可以切換筆電的工作模式,預設有 Smart Auto、Extreme Performance、Balanced、Silent 與 Super Battery,這幾個模式一般建議使用 Balanced 即可,而當需要最強筆電效能時可以切換至 Extreme Performance。

此外,下方的 GPU Switch 即是上述所提的 MUX 硬體切換、顯卡直連的功能,一般預設匯市 MSHybrid 模式內顯、獨顯混合使用,而在連接電源玩遊戲時則可切換至 Discrete Graphics Mode,讓筆電螢幕由獨顯負責輸出。


↑ User Scenario 模式切換與 GPU Switch。


而在 General Setting 當中則可找到筆電的一些基本功能的設定與開關。


↑ General Setting。


↑ Support 中也提供 Live Update、系統資訊與回復等功能。


MSI Pulse 17 B13V 創作 PR、Blender、V-Ray 測試

Pulse 17 B13V 效能測試,設定為 Balanced 模式、Discrete Graphics Mode 獨顯模式。筆電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i7-13700H、16GB DDR5-5200 雙通道、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140W Dynamic Boost。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7-13700H 處理器資訊,代號  Raptor Lake、10nm 製程 6P+8E 核心 20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最高 Boost 時脈 5.0GHz、熱功耗為 45W TDP;記憶體為雙通道 16GB DDR5-5200。


↑ CPU-Z。


GPU-Z 檢視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資訊,有著 4608 個渲染核心、8GB GDDR6 記憶體、GPU Boost 時脈 2175 MHz,並啟用 Resizable BAR,測試時驅動版本為 NVIDIA 531.18。內顯則是 Intel Iris Xe Graphics。


↑ GPU-Z。


針對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的轉檔輸出測試,這邊使用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情境為使用 2160p 30/60 FPS 的影片,分別輸出為 H.264 – YouTube 1080p Full HD 與 HEVC (H.265) – 4K UHD 格式,並且比較單純 CPU 輸出與加入 GPU 加速的輸出效能。

Pulse 17 B13V 在這項目獲得 5,778 分,藉由 RTX 4070 GPU 加速,讓 H.264 1080p FHD 輸出 34.25 秒、H.265 4K UHD 僅 71.9 秒完成輸出,可給與影音創作玩家最強悍的行動創作能力。


↑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通過 Blender Benchmark 3.1.0 測試,RTX 4070 可達到 monster 場景 1951.4、junkshop 場景 903.2、classroom 場景 990.2 的每分鐘 Sample 數量,大幅提升 3D 渲染、創作的速度,更稍比 CPU 渲染來的快速許多。


↑ Blender GPU。


↑ Blender CPU。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分別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測試。

RTX 4070 採用 CUDA 運算可達到 1196 vpaths 的效能,改用 RTX 運算則可達到 1628 vrays 的能力。


↑ V-Ray Benchmark CUDA。


↑ V-Ray Benchmark RTX。


MSI Pulse 17 B13V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0 與 R23,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這也是目前可快速評比 CPU 多核心運算性能的可靠測試軟體。

i7-13700H 在 CINEBENCH R20 有著 CPU 7122 pts、單核 722 pts 的性能,而在 R23 版本則有著 CPU 18812 pts、單核 1885 pts 的運算效能。


↑ CINEBENCH R20 與 R23。


AIDA64 記憶體測試,Pulse 17 B13V 採用雙通道 DDR5-5200 16GB 記憶體,記憶體讀寫 72697 MB/s、62217 MB/s、記憶體延遲 85.9ns。


↑ AIDA64 記憶體。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Pulse 17 B13V 可有著 8184 分的成績,這效能無疑能滿足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基本使用需求,一般電腦工作 10749 分、生產力 10742 分、數位內容創作 12884 分的成績。


↑ PCMark 10。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則是以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電腦生產力效能測試。

Pulse 17 B13V 達到 13910 分的成績,各項程式開啟、運行都可在 1 秒左右完成,肯定能做為文書工作之用。


↑ PCMark 10 Application。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Pulse 17 B13V 達到 1909 分的總成績,Productivity 生產力 1759 分、Creativity 創作 2177 分、Responsiveness 反應 1646 分。


↑ CrossMark。


Pulse 17 B13V 筆電使用 1TB PCIe 4.0 NVMe M.2 SSD,效能上 CrystalDiskMark 可達到循序讀寫 3659 MB/s、2990 MB/s 的效能。


↑ CrystalDiskMark。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快速測試筆電對於舊款 DX11 API、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Pulse 17 B13V 獲得 26,730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13,558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6,803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Pulse 17 B13V 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獲得 12,370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5,750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Mark NVIDIA DLSS 測試使用 Port Royal 光追測試場景,並分別測試開啟 DLSS 前後的效能差距,通過 DLSS 3 Performance 補幀加速可讓光追效能從 14.82 FPS 提升到 69.96 FPS,約有 4.7x 倍效能升級。


↑ Port Royal DLSS。


MSI Pulse 17 B13V - 4 款電競遊戲效能測試

首先 4 款入門的電競遊戲《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英雄聯盟》、《APEX 英雄》與《CS:GO》等遊戲,肯定是不少玩家都玩過、電腦有裝過的基本遊戲,測試為 1080p 解析度、特效最高設定。

Pulse 17 B13V 於射擊始祖的《CS:GO》平均 465.18 FPS、《英雄聯盟》平均 310 FPS、《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平均 405 FPS 等表現,若喜愛電競遊戲的玩家都有著平均百幀以上的效能。


↑ 電競遊戲效能測試。


MSI Pulse 17 B13V - 11 款遊戲效能測試

11 款 AAA 遊戲效能測試,則以 1080p 解析度、特效全開進行測試,包含賽車遊戲《F1® 22》與《極限競速 地平線 5》,冒險遊戲《古墓奇兵:暗影》、《全境封鎖 2》、《地平線:期待黎明》《死亡擱淺》,當然也包含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與《戰神》,以及首圖的《臥龍:蒼天隕落》等遊戲測試。

上述 11 款遊戲 Pulse 17 B13V 平均達到 117.4 FPS 的效能,《臥龍:蒼天隕落》平均 114 FPS、《地平線:期待黎明》平均 118 FPS,吃資源的大作《碧血狂殺 2》開啟 DLSS 平均達 88.7 FPS、《戰神》通過 DLSS 畫質加速達到 89 FPS。


↑ AAA 遊戲效能測試。


MSI Pulse 17 B13V - 9 款光追 DXR 遊戲測試

9 款光追遊戲測試,則使用最熱門的《電馭叛客 2077》、《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極地戰嚎 6》與《惡靈古堡 村莊》,以及《控制》、《看門狗 2》、《漫威星際異攻隊》與《戰慄深隧:流亡》等遊戲,測試以 1080p 解析度、特效最高並開啟 DLSS / FSR 加速。

Pulse 17 B13V 在這 9 款光追遊戲中平均達到 103.6 FPS,對於光追效能要求較高的遊戲《電馭叛客 2077》平均 114.3 FPS、《控制》平均 101 FPS、《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平均 129 FPS,隨著 DLSS 3 的 AI 補幀技術,讓光追遊戲有著更出色的畫質表現與高效能。


↑ 光追遊戲效能測試。


MSI Pulse 17 B13V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同樣設定為 Balanced 模式分別測試待機、AIDA64 CPU、Cinebench R23 與模擬遊戲的Time Spy Stress test(GPU)壓力測試,以及《電馭叛客 2077》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Pulse 17 B13V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在 53°C、49.4°C,而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10 分鐘溫度來到 92°C,而 Cinebench R23 CPU 10 分鐘測試 CPU 溫度最高來到 95°C;一開始測試都有遇到降頻的狀況,CPU 功耗最高維持在 104W,但後續就降至 80W 左右。

模擬遊戲的 Time Spy Stress test 測試下 CPU 76°C、GPU 74.6°C 的溫度,至於光追遊戲的測試《電馭叛客 2077》遊玩時 CPU 84°C、GPU 72°C。

整體來看,筆電還是有著較好的 GPU 散熱表現,而 CPU 則是壓在 95°C 的降頻臨界點,測試時風扇噪音約在 55 dBA 左右,倘若配戴耳機後噪音可忽略的狀況。


↑ 溫度測試。


遊戲時使用熱像儀拍攝筆電鍵盤表面,中央最熱點達到 46.5°C,鍵盤區的 QWER 溫度僅 33.1°C,至於手托區域則相當接近環境溫度,散熱表現可圈可點。


↑ 熱像儀鍵盤表面。


MSI Pulse 17 B13V 續航力測試

筆電續航測試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m Office 情境,Modem Office 測試包含:輸入、網頁瀏覽、視訊會議等,並在中間加入閒置時間,用來模擬一般使用筆電時的工作情境;Pulse 17 B13V 設定為 50% 螢幕亮度、Wi-Fi On、RGB Off、MSHybrid。

筆電在 Balanced 模式可達到 7 時 27 分的續航表現,接著改為 Windows Best Power、MSI Center Silent 可達到  7 時 15 分的時間。

這續航表現可說是電競筆電的標竿,出門一整天使用下也相當夠用的續航表現,倘若外出只會操作文書軟體、瀏覽器的狀況下,是可以少帶一顆變壓器出門,但若要玩遊戲、輸出效能還是要帶著 AC 變壓器才行。


↑ 續航測試。


總結

MSI Pulse 17 B13V 的中高配置 i7-13700H x RTX 4070,確實能有著足夠的電腦效能,滿足玩家 AAA、光追遊戲 1080p 的效能需求,但從測試來看即便上到 2K、1440p 這效能也能守在 60 FPS 以上的表現,玩家可利用 USB C、HDMI 輸出外接 G-Sync 相容的電競螢幕,獲得更爽快的電競體驗。

只不過撰文時 Pulse 17 B13V 還未公布價格,但從規格來看需要注意的不外乎即是 SSD 容量,畢竟只有 1 個 M.2 可用的狀況下,購買時建議至少選擇 1TB 以上的規格,此外 USB 僅只有 5Gbps 的傳輸能力,倘若要搭配 USB SSD 速度則會稍受限制。

新一代 Pulse 17 B13V 不僅有著 i7-13700H 強勁效能,以及 RTX 4070 帶來的 DLSS 3 AI 補幀加速,讓光追遊戲可以調高特效設定,還能保證順暢穩定的 FPS 表現,給予玩家當代最強的中階主流遊戲體驗。

來源: 中階主流!MSI Pulse 17 B13V 電競筆電開箱測試 / 中高配置 i7-13700H x RTX 4070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15 02:23 , Processed in 0.114660 second(s), 51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