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Dufu
查看: 28964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O11 VISION COMPACT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迷你身形 三面透視打造精緻PC視野新境界O11 VISION COMPACT 強強聯合 ...

2024 三星SD記憶卡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2024 PRO Plus SD 記憶卡 [*]為專業人士打造 [*]釋放極限速度 [*]多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暮光朦影」InWin 迎廣 A3 M-ATX 垂直風道機殼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Dufu 發表於 2022-10-9 03:45:3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言】

  •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興起了一波垂直風道機殼的熱潮,似乎是因為電源製造工藝越來越進步,長度可以越來越短小精悍吧?以我接觸過的機殼來說,在全漢推出了CST 350/351之後,不久華碩也跟上推出了AP201,但這兩款比較大的缺點則是側面網板設計,沒辦法滿足那些喜歡看著機殼裡面的零件發光發呆的玩家們!
  • 就在最近,迎廣推出了這咖「A3」,擁有著垂直風道的特色,有M-ATX主機板+ATX電源的兼容性,且在塔散的支援高度上也很不錯,可支援240水冷,有Type-C接口,甚至內附了一顆12公分PWM的ARGB風扇!
  • 同樣是垂直風道也有玻璃測透的話,還有喬思伯的D30可以參考看看,但這款我並沒有實際接觸過,今天就先來一起看看迎廣推出的A3,在細節層面表現如何吧~


▲直接先給大家機殼資訊!


▲簡潔的外箱包裝,迷你塔~


▲在側面也有詳細的規格資訊可以參考,比較好奇的是未來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顏色可供選擇~


▲打開後發現是傳統的保麗龍包材,個人比較偏愛EPE珍珠棉,但成本較高,這也沒辦法~


▲如果是用抽的取出機殼,可別忘了箱底還有一包配件嘿!但如果是用倒的就會直接在最上層,這個小巧思挺妙的~


▲是可重複性實用度高的透明夾鏈袋,感受上還算挺舒服的~


▲首先刷看看上頭給的QR扣會出現什麼,左邊會直接連接到迎廣官網,右邊則是微信!直接不給說明書,挺環保的,官網上也有使用手冊可供安裝參考~


▲配件內容物有螺絲三組套包、束帶、顯卡支撐架、PWM延長線、5V 3Pin ARGB延長線!


▲持續養成好習慣!還是再拿阿嬤藥盒來用,好好將螺絲分類安放好,待會兒裝機才順暢~


▲把焦點轉回機殼本體來看看吧!前面板上面有個鍍銀會反光的迎廣Logo標誌,我第一眼以為是塑膠,但其實應該是鋁製材質才是,但整體簡約的有點過頭了顯得單調一些,個人認為如果搭配個髮絲紋點綴一下應該會更不錯!


▲無打孔且免螺絲拆裝的側透玻璃,用手指憑藉著上方中間凹槽即可取下~


▲燻黑處理過的低調玻璃側板,搭配整體黑色外觀更為內斂~但也因為燻黑設計,在指紋沾黏上會更加顯眼一些!


▲取下後感覺特別輕盈,不禁讓我想先測量一下玻璃厚度,僅約 3mm


▲上下邊框為塑料卡榫,可以稍微起到一點防護作用,但左右兩邊並無其他加固,需要特別小心注意了!另外還發現玻璃內外皆無防刮保護膜,想體驗一點點ASMR小樂趣的人就比較抱歉囉~


▲預裝的AM120S在線材設計上有子母延長線,方便安裝,這款風扇也是迎廣在之前新發售的一款薄扇,相較於常見的風扇縮小了一點厚度,僅 20mm,在性能部分相信已經有不少開箱文可以參考了,這邊就不再多做詳細測試囉!


▲暫且先不論性能表現如何,但至少至少還是個PWM風扇!光是這一點就好過許多機殼內的預裝風扇了,對於我這種轉速控制狂來說再好不過!


▲比較可惜的是線材長度較短了一些,這也難怪配件包裡有內附相關的延長線材,廠商有考慮到這一點給予相關後續配套措施,值得鼓勵!


▲靠近前臉的側板,在中下方有PSU與VGA的標示,下方的VGA位置則需要用到配件包內的顯示卡支撐架搭配著軟墊做調整使用~


▲已經預裝了一個小L鐵用來協助支撐一下電源供應器,減輕了一些電源固定螺絲的壓力,在搬運過程中能大幅度防止崩牙的現象,算是挺貼心的~


▲前面板完全沒有開孔,所以電源供應器的風扇開口必須要朝內!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要是裝錯了可能後果是會很嚴重的!
(這個設計是直接否決掉了安裝ROG雷神電源的可能性,不過我想應該也沒有人會想要選擇在這咖機殼上使用雷神電源就是了)



▲右側鋼板設計與左側玻璃側板相同,都是中間上方內凹施力卸下~如果你想要的話,兩邊側板也能交換使用沒問題!


▲整體鋼板強度扎實,除了上方塑料卡扣外,左右下方均多做了兩個直角彎折來增加剛性,並且貼有緩衝墊片,感受很棒!


▲主板後方有大面積鏤空設計,對於ITX主機板要安裝背面的M.2 SSD也很友善,後方中間可以安裝HDD,下方可以安裝SDD,電源供應器下方也能安裝HDD,總計三個硬碟安裝位


▲硬碟架的固定螺絲有防脫落設計,貼心好評~


▲機殼的IO排線採用整合型的F_Panel,Type-C有附贈保護套,與USB 3.0都選用扁線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常見的Type-C都是採用10Gpbs,而迎廣選擇超前部屬使用20Gpbs,就怕你的主機板Type-E不夠力而已!


▲理線深度接近2.5公分


▲電源延長線的主要規格為10A/125V/18AWG/3Cx0.824mm² 要乘載千瓦電源也可以,但其實電源長度才是主要考量!自己私心認為後方延長線插座可以轉個九十度直立著,能再略為增加一點內部空間的彈性~


▲上方IO部分較為簡潔一點,沒有重開機鍵、燈控鍵,僅有開機鍵、兩個USB 3.0、音源複合孔、Type-C,有養貓的就要小心可愛的小肉球壓到開機鍵囉!


▲前面板上方有金黃香檳色的飾條搭配白色InWin字樣,圓弧修飾邊角畫龍點睛,整體質感相當不賴~


▲上方蓋板須先將左邊玻璃側板卸下後,往玻璃側板方向滑推出來~


▲防塵濾網內鑲在上方蓋板,可直接拿去水洗清潔~


▲上方水冷/風扇安裝位為固定式開孔,雖然沒有太多可調整的位置,但我還是比較希望採用可調整式的鎖孔設計!


▲後方的PCIe擋板為四槽,安裝前須先拆除小檔片


▲上方兩個常用的PCIe檔板為重複式,下方兩個則是一次性,槽與槽之間有橫桿,不支援直立顯卡安裝方式!


▲底部大面積的六角蜂巢造型進封口搭配抽取式防塵濾網,稍微特別的一點是,採用前方抽取式的,更加直覺便利!


▲銅柱的形式挺特別的,主要的螺絲柱都由機殼內的圓錐點所替代了,僅需要自行補上右下方這顆銅柱!很多M-ATX主機板在右下這邊兩個位置不一定,所以保留給玩家們自己選擇~


▲測試平台與使用零件我就簡單列在這邊提供參考,組裝開始!


▲使用的主機板剛好顯卡佔據了第一二槽,讓顯卡的厚度能夠更加寬裕,也讓底部風扇厚度的兼容度也更高一些,如果是顯卡占用位置是第二三槽的話,顯卡厚度與底部風扇就會受到一些限制了,能選擇PCIe槽在較高位置的M-ATX主機板這很重要!


▲底部風扇僅給兩個12公分風扇的鎖孔,從俯瞰圖可以知道,若是使用14公分風扇也不是不行,但真的太極限了!


▲雖然是適合安裝12公分風扇,但還是希望能給到安裝14公分風扇的選擇!有個小小缺憾是,靠近後方的風扇的一個鎖點被腳座給檔到了!(圖片左上處)需要先將左右兩邊腳墊取下,拆開螺絲,再鎖上風扇螺絲,再依序裝回,為了鎖一個風扇螺絲有必要這麼累嗎QQ,索性我就懶得理它了!


▲正準備要將濾網塞回去時發現,欸~阿是卡到陰逆?怎麼塞不回去!?才發現濾網與風扇螺絲卡到了!明明已經鎖到底了,那一點螺帽高度還是卡到了,不過稍微用手伸進去按壓調整一下就可以了,不管是在塞入或是抽出都會卡到,雖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還是蠻影響使用體驗與心情就是了!


▲顯卡離底部較為貼近,能配合用的顯卡支撐架並不多,而且也可能與機殼底部風扇有所衝突!這個顯卡支撐架我認為還是挺實用的~


▲在安裝上方水冷時,有點卡到CPU供電線以及電源延長線,稍微調整擠壓後總算是順利鎖上!預裝的後方 20mm的風扇並沒有遮蔽太多到太多散熱裝甲LOGO


▲並不推薦搭配使用有小螢幕的AORUS Master顯卡,在展示部分被遮擋了許多,哭啊!




「散熱測試」

在接下來進行基本的散熱測試之前,先稍微說明一下設定參數
AIDA64 FPU + FurMark 雙烤極限測試 HWiNFO64 擷取數據
冷氣房環境約27度 / 濕度50%,散熱膏非原廠,改測試用的 Y-500
CPU固定電壓與全核頻率,功耗約 170w
RX 6900 XT MASTER 全預設 功耗約 280W
雙烤測試二十分鐘,擷取後面十分鐘的平均溫度



▲CPU平均為「86.5」度,顯卡平均為「69.2」度,顯存平均「74」度,熱點最高「86」度


▲在內部風扇都是滿轉狀態下,噪音高達約66分貝左右,相當有精神!


▲使用3DMARK進行20輪的Time Spy Extreme壓力測試來模擬遊戲場景, CPU約在60度左右,顯卡約在69度附近!


▲在Time Spy Extreme壓力測試過程中,噪音約在53分貝左右,並不算太安靜!只能怪 TF 120 脾氣不太好了~


▲整體組裝體驗來說,真的是很緊湊的一咖機殼!在組裝上的思路與順序以及走線位置都需要花點心思想一下!


▲燻黑測透玻璃的效果更容易像是鏡子容易反射,也能壓低許多內部零件的發光效果!


▲我挺滿意剛剛的燻黑側透玻璃的效果,若是全透度的玻璃則可能較為適合白色機殼~



「總結」

  • 整體來說,是個適合放在桌面上欣賞的小型機殼,沒有什麼太嚴重的致命缺點,但還是有一些可以進步的空間~
  • 在包材部分,個人還是會比較希望用的是EPE珍珠棉,配件包的位置設計巧妙,內含銅柱套筒,在主機板右下角的部分自己補鎖即可~
  • 側板與上蓋的免螺絲拆裝相當方便,燻黑的側透玻璃讓整體更顯得低調內斂,不過我認為右側鋼板若能開個網孔會對於散熱增加一些幫助!
  • 底部的進氣風扇我認為對於垂直風道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散熱位,但容易受到顯卡厚度與主機板PCIe第一槽的位置而限制厚度,如果顯卡太厚的話可以將預裝的後方20mm厚的風扇移至下方安裝,或是額外選購15mm也都會對於散熱有所改善!
  • 非常適合使用240水冷,對於下吹式或塔散的話,對於電源供應器的散熱壓力就不太友善了!
  • 在螺絲的鎖點上都是採用單點設計,我更傾向於採用可調整的螺絲鎖點會更好一些!
  • 在小體積與緊湊的空間中,其實真的很難再額外加入千斤頂,況且底部還有風扇容易產生干涉!所以我尤其喜歡顯卡支撐架的設計,並且電源供應器也有輔助支撐,在長期使用下非常安心~
  • 底部的防塵濾網採用前面抽取的方式,更加直觀方便許多,但在與風扇螺絲的距離上可能需要再重新設計一下避免衝突!
  • 在安裝過程上,雖然官網上有提供裝機順序,但我認為有些細節部分還是比較需要特別注意的!這邊就提供一下我的裝機順序: 首先將主機板上的M.2 SSD、記憶體、水冷背板裝好後就先將主機板鎖上機殼,接著安裝底部風扇位,將主板上相關線材插上,往後拉整理好;主機板左上的供電線先插好往後拉!水冷的風扇先裝、線材預先整理好,鎖上冷排後再裝冷頭,再將電源準備好接上線材,稍微估算一下走線長度,裝好電源供應器後,預先鎖上顯卡支撐架但別鎖死,最後裝入顯卡,接上線材,整理線材,蓋上側邊飾蓋,調整好支撐架,鎖好,整體大功告成!簡單來說,就是要先想好在做這一步的時候,下一步會不會順利~
  • 散熱的表現部分還可以,即便是16公分電源也能塞入旗艦級的 RX 6900 XT 三風扇顯卡搭配 5900x 用240水冷去壓,溫度比我想像的還要好很多!底部的風扇對於顯卡散熱幫助較大,CPU溫度較不受影響,很適合重度遊戲玩家!
  • 售價$2690的玻璃測透M-ATX垂直風道機殼,能支援ATX電源且有Type-C接口,僅有黑色款式有點可惜!競爭款式有銀色的Jonsbo D30,沒有測透的FSP CST350,能支援360水冷的AP201,我覺得各有優缺啦,就看玩家們的自身需求符不符合機殼的設計囉~





以上就是我對
【「暮光朦影」InWin 迎廣 A3 M-ATX 垂直風道機殼】
的開箱心得,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全台最大3C發燒友聚集地

https://discord.com/invite/jing

歡迎對科技充滿好奇心的玩家加入」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15 02:03 , Processed in 0.080241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