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觀點:小農也要高科技輔助,不論栽種成本、收成估算、…等等,都更可以量化管理,對於市場價格也能有更好的掌控!
====================
我參加了一場農業智慧產品的發布會,會上他們還邀請到了試點田的小哥,他輕描淡寫地說了下現在自己的地有多少畝、收成多少斤、每斤多少錢。台下的我掏出手機計算器,算了一下種田小哥的年收入,實不相瞞有點想辭職去跟他學種黃皮。
當天舉辦發布會的是廣州的大氣候農業科技,他們發布了一款農業硬體“農眼”。
創立這家公司的易丙洪先生,在之前是一家無人機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從普通人看來,就是易先生的畫風一下子就從玩無人機變成了教你如何科學種田。
不過這對他本人來說並不是事兒,因為他覺得後者才能更好地解決他想解決的問題、更好地服務他想服務的人。用無人機撒藥確實能省下很多事兒,可藥該怎麼撒,土地、空氣這些外部因素怎麼樣,無人機不知道,也幫不上忙。
無人機能幫的,是“手”的忙,而他現在想幫的,是“腦”的忙。能夠通過監測和數據分析,來製定出科學的生產決策,是比單純撒藥更有價值的事情。
2015年11月,他創辦了現在這家大氣候農業科技,在今年的3月開始組建團隊,現在終於拿出了他們的產品,農業智慧硬體“農眼”。
取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和團隊覺得這款產品就像是田間的一雙眼睛。一方面,它可以監測到土壤和氣象信息,通過數據分析來製定科學的施藥方案;另一方面,它可以採集實時圖像,方便種植者來監管自己的農田,還能把這部分圖像開放出來,讓其他人欣賞一下以便放心購買。
具體來說,農眼主體部分包括了高效太陽能電板、實時圖像採集器、溫濕度傳感器、風速風向傳感器,和雨量計。
除了硬體部分,農眼還有自己的雲平台和APP。
他們想要通過對傳感器上收集到的信息把過去模糊的種植經驗數據化,最終通過分析實現智慧化,開放給農業科學專家和政府部門來作為決策依據。
傳感器上的所有監測數據和分析,都可以在農眼APP 上查看。所以就算坐家裡不出門,也可以從手機上看看田裡的情況、周圍的環境。唔,感覺就像在玩一個植物養成遊戲,但是又可以賺到真的錢。
農眼已經在廣東省的郁南縣進行了試點,種黃皮。
農眼的這次試驗,是想用直觀的數據說明它的效果:農業專家依據數據分析制定的科學種植方案,幫這裡的黃皮產量相比去年增長了三成;農眼提供的溯源信息,也讓“綠色有機”的說法更加可信,黃皮的價格由此翻了一倍,購買的人也能更加放心。
上圖中被我圈出來的那位,就是黃皮小哥謝杰輝了。他現在有自己的網店,還在台上提到了自己家的收成情況:一共種了175 畝黃皮,去年收穫12 萬斤,每斤價格8 元到10 元;今年試點的情況是,收穫16 萬斤,每斤價格15 元到20元。台下的我掏出手機計算器,算了一下這個收入,少說也有240 萬,實不相瞞有點想辭職去跟他學種黃皮。
除了幫助生產,農眼提供的數據也有助於謝杰輝銷售自己種的黃皮,消費者和採購方都能通過掃描產品的溯源二維碼得到更多信息,確保安全性。下面是我在現場吃黃皮時掃描二維碼得到的結果,非常詳細了。
這款產品的售價並沒有具體透露,據說只有成本價格的20%。因為他們認為這款產品的更大價值,是對數據的挖掘和對農業產業鏈的數據服務。
祝天下有田人都有自己的手機。
消息/圖片來源: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