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異的價格及效能比總是能激起玩家的升級需求及粉絲討論熱度,AMD Ryzen 7系列處理器不俗的效能表現、合理定位及價格,在2017上半年中高階裝機市場掀起一場風潮,多少也連帶影響Intel系列處理器買氣及價格,個人認為也觀察近期對二手市場中Intel處理器影響尤深,Intel處理器已不若以往的好價位及好脫手,只能說AMD這次真的幹得不錯,讓個人電腦中高階處理器市場,不再是惟Intel獨尊,讓消費者有著更多且更具能效競爭力的產品可以選擇。
2017下半年個人電腦高階處理器產品市場熱度更是比起上半年度有增無減,AMD推出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讓8核心以上處理器產品更為平價,效能也再次躍升,同時搭配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的X399晶片組也代表新世代HEDT等級主機板的到來,ASRock Taichi系列主機板推出以來主打功能完善且擴充介面眾多,並保有用料高規、價位平實的特點,吸引不少使用者的目光,主要是目前主機板的功能已高度整合,使用者只要購買CPU、RAM、SSD或HD、POWER加上CASE就能組成一台個人電腦,對於主機板擴充性要求已不若以往為高境況下,大多數都是喜歡依據自己需求而選用相關零組件,讓自己的個人電腦能顯得與眾不同,如多彩的燈光變化、針對電競的軟硬體功能、主機板裝甲、優化網路訊號傳輸等功能,可有效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也同時滿足使用者電競主機板的需求。
1950X、1920X處理器特點
![]()
![]()
![]()
![]()
AMD在2017年下半年2大重點產品就是在Computex揭露的Ryzen Threadripper及Radeon RX Vega,其中Ryzen Threadripper相當引起玩家注目,其運算核心數是主要突破特點,首發3款處理器中,Ryzen Threadripper 1950X為具有16C32T的運算核心的桌上型處理器,Ryzen Threadripper 1920X則為12C24T的運算核心相同,Ryzen Threadripper 1900X則與R7系列相同均為8C16T的處理器產品,但是PCIe通道數、記憶體通道數及運作時脈則略增,全系列處理器均支援超頻功能及XFR技術,採用TR4接腳,3款Ryzen Threadripper TDP均為180W,支援HyperThreading、內建4通道DDR4記憶體控制器及多達64 條 PCIe 通道,支援3x16+1x8、2x16+3x8或者1x16+5x8配置,支援4通道DDR4 2666MHz記憶體,L3快取為32MB,採用14nm製程,將是目前AMD桌上型CPU產品的運算效能及頂尖之作。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為16C32T的運算核心的桌上型處理器,基本時脈為3.4GHz,全部核心Boost為3.7GHz,最高可Boost至4GHz(4 Cores),在XFR技術下最高至4.2GHz(4 Cores),採用TR4接腳,TDP為180W,支援4通道DDR4 2666MHz記憶體,L3快取為32MB,採用14nm製程。
Ryzen Threadripper X399平台架構
![]()
X399晶片組功能及規格
![]()
![]()
其中X399提供4通道DDR4記憶體、64 PCI-E 3.0通道、8 PCI-E 2.0通道、2組USB3.1、14組USB3.0及6組USB2.0、最多12組SATA 6G及支援超頻。
ASRock X399 Taichi
主機板大廠-ASRock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打造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推出具備價位實在、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高度競爭力的ATX主機板產品 ASRock X399 Taichi,其支援 AMD TR4腳位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產品線,ASRock並持續針對之前相當受到好評的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據以強化的軟硬體技術如超合金等級用料、Purity Sound 天籟美聲 4、AURA RGB LED、Intel Lan網路晶片、Ultra M.2 插槽、PCIe合金插槽、USB Type-C 介面、超合金用料設計、電競盔甲及802.11ac WiFi等,整體介面更為簡潔直覺實用,透過軟硬體的搭配以期將AMD Ryzen Threadripper產品效能完美結合並完整發揮,以下介紹ASRock X399 Taichi 的效能及面貌。
主機板包裝及配件
外盒正面
![]()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屬於ASRock Taichi 產品線的一貫產品設計風格,主打太極意象風格。
原廠技術特點
![]()
採用X399晶片組,支援14nm製程Socket TR4腳位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處理器,支援RGB LED技術、AMD 4-Way CrossFireX, NVIDIA 4-Way SLI等技術。
ASRock X399 Taichi
![]()
盒裝出貨版,即將正式上市,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持續關注主機板開賣的消息。
外盒背面及掀頁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
![]()
![]()
提供11相數位供電設計、8層板設計、BIOS Flashback、Hyper BCLK Engine III、RGB LED、雙Intel Lan網路晶片、三組 Ultra M.2 插槽、PCIe合金插槽、雙USB3.1(含1組USB Type-C)、超合金用料設計、電競盔甲及802.11 AC WiFi等功能。
配件
![]()
配件包含SLI橋接器、WiFi天線、SATA排線4組、後檔板、說明書、標籤貼紙、M.2固定螺絲及驅動光碟等。
主機板內部保護
![]()
主機板
主機板正面
![]()
![]()
![]()
![]()
這張定位在X399中高階ATX的產品,提供4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8X、16X、8X@Gen3)、1組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8DIMM四通道DDR4、8CH的音效輸出、雙Intel I211AT Gigabit雙網路晶片、除了音效採用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長效電解電容外,均為黑金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CPU供電設計採用11相數位供電設計,MOS區加以大面積鋁合金熱導管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8+4Pin,並提供5組風扇電源端子(支援Smart Fan Speed Control),主機板上提供3組M.2及8組SATA3(8組原生)傳輸介面,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灰色做為混成太極意象,產品質感相當不錯。
主機板背面
![]()
![]()
CPU插槽底部使用金屬底板,減少板彎狀況,MOS區及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螺絲鎖固,也用上大量的鉭質電容。
PCB Isolate Shielding 技術
![]()
隔絕類比與數位訊號,可有效減少噪音干擾。
主機板IO區
![]()
如圖,有1組PS2鍵盤滑鼠共用端子、2組Gb級網路、8組USB3.0、2組USB3.1 (含1組Type C)、WiFi天線、BIOS Flashback開關、光纖輸出端子及音效輸出端子(鍍金處理)。
CPU附近用料
![]()
![]()
![]()
屬於11相數位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採用長效黑金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大面積散熱片設計加強散熱,CPU側 12V採用8+4Pin輸入及5組PWM風扇端子。支援8DIMM的DDR4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PCB也採用消光黑設計,讓整體質感更為提升。
主機板介面卡區
![]()
![]()
提供4組 PCI-E 16X(實際最高傳輸頻寬依序為16X、8X、16X、8X@Gen3)及1組PCI-E 1X插槽供擴充使用,這樣配置對ATX主機板使用者來說屬於常見也夠用的設計,PCIe 16X插槽採用合金插槽設計,增加更多焊點,讓主機板承載力更佳,減少插上重量較重顯示卡時可能造成的撕裂狀況,插槽也採用頗受好評的海豚尾式卡榫,PCH散熱片質感相當不錯,PCH區藉由加大散熱片的面積,強化主機板上熱源的控制能力。
IO裝置區
![]()
![]()
![]()
主機板上提供8組SATA3(8組原生)、3組M.2、1組U.2、內部提供2組USB3.0 19Pin內接擴充埠,總計USB3.1有2組(含1組Type C)、USB3.0有12組,2.0有4組,USB相關介面可擴充至18組,RGB LED連接埠及機殼前置面板開關端子也位於此區。另外也提供1組PCI-E 6Pin供電,增加對GPU供電能力。
PCH散熱片設計
![]()
一樣展露ASRock Taichi 系列熱血電競風格,也具有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
MOS散熱片設計
![]()
超大型鋁合金熱導管散熱片提供超強散熱能力,完整保護 MOSFET 與內建晶片區域,讓 MOSFET 和晶片都能在較低溫的環境工作,系統運作也更加穩定可靠。
裝甲
![]()
主機板上控制晶片
X399 PCH晶片
![]()
供電設計
![]()
![]()
![]()
![]()
![]()
![]()
採用IR Digital PWM控制晶片,11相數位供電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搭配IR3555M Dr.MOS、Nichicon 12K 黑電容、消光黑 8層板PCB及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提供使用者更佳的超合金等級的用料設計。
USB Type-C控制晶片
![]()
透過ASMedia ASM1543控制晶片提供1組USB Type-C支援能力。
網路晶片
![]()
![]()
網路晶片採用Intel Gbps級網路晶片I211AT控制晶片,實測優異的傳輸效能,是ASRock持續使用的原因。
環控晶片
![]()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
天籟美聲4代音效技術
![]()
![]()
![]()
![]()
採用7.1 聲道高傳真音效 (Realtek ALC1220 音源編碼解碼器),採用Nichicon音效專用電解電容及EMI防護罩,運算擴大器採用TI NE5532,提供使用者更佳的音效體驗。
PCIe頻寬控制晶片
![]()
採用NXP L04083B控制晶片。
M.2插槽
![]()
新世代儲存裝置主推的高速傳輸介面,主機板上共有3組M.2,採用M.2 Socket 3 Type M接口,3者都支援2242、2260、2280長度的裝置及最右邊則是額外增加支援2230長度的裝置。頻寬則是支援到PCIe Gen 3.0 x4 及SATA3,當然如果插槽上安裝裝置則會分別讓相關SATA連接埠失效,支援Intel IRST技術。
RGB LED燈及RGB燈光外接控制端子
![]()
![]()
![]()
可讓使用者安裝RGB LED燈條,並可透過獨家的RGB LED軟體控制燈光顏色。
Hyper BCLK Engine III
![]()
附加的外部基準時鐘生成器,提供更寬範圍的頻率與更精准的時鐘波形,超頻玩家能更加精準的控制系統。
處理器安裝
Ryzen Threadripper
![]()
Ryzen Threadripper盒裝處理器包裝內附扭力板手,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安裝處理器。
拆裝螺絲順序
![]()
![]()
![]()
扣具旁明確標示拆的順序為3→2→1,裝的順序為1→2→3。
鬆開螺絲之後
![]()
扣具會彈升。
保護蓋
![]()
![]()
CPU插槽上還有一個透明保護蓋板,記得安裝時要移除。
Socket TR4
![]()
密密麻麻共有4094根針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數看看(我是不想數,光看眼睛都花掉了)!!
安裝CPU
![]()
順著扣具旁小滑軌將處理器放入,並推到底,完成處理器初步固定。
完成安裝CPU
![]()
![]()
將處理器固定扣具壓回插槽,並依序鎖上固定螺絲,完成處理器的安裝。
驗明正身
![]()
這次搭配測試的處理器為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搭配的散熱器
![]()
Thermaltake Riing 3.0 RGB 360
安裝水冷頭
![]()
使用附贈的Socket TR4專用扣具安裝。
未完整接觸上蓋
![]()
![]()
Ryzen Threadripper上蓋面積相當大,目前散熱器並無法完全覆蓋,但水冷頭銅底覆蓋區塊約略是CPU核心區域,加上AMD採用錫焊封裝,CPU Die熱量傳導應該尚不是太大問題,當然目前也有廠商即將推出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專用的散熱器。
UEFI BIOS
![]()
![]()
![]()
![]()
![]()
![]()
![]()
![]()
![]()
![]()
![]()
![]()
![]()
![]()
![]()
![]()
![]()
![]()
這次ASRock一樣將原本的介面作優化,也加入使用者建議的個人化介面設計,使用上更為簡便,維持近期清爽UEFI BIOS介面設計,使用起來也相當順手,相關的設定也幾乎開放給使用者設定,讓富有DIY精神玩家等使用者有更大的調教空間,設定成自己獨有的使用模式。這張主機板採用X399晶片,支援倍頻調整、電壓、記憶體工作時脈等功能開放給使用者調整使用!!使用者可以透過BIOS或AURA RGB LED軟體調整自己喜歡的燈光效果及顏色,分別為恆亮、呼吸、閃爍、循環、隨機、隨機循環、波浪、音樂等模式,部分模式也可調整等燈光效果速度。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RAM:AVEXIR DDR4 4000 16GB(4GBX4) @ 2666 18-19-19-45
MB:ASRock X399 Taichi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 Samsung PM961 M.2 NVMe SSD 256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mark、Super PI 1M、wPrime 32M&1024M效能測試
![]()
CrystalMark2004R7
![]()
AIDA記憶體頻寬
![]()
CPU-Z效能測試
![]()
WinRAR效能測試
![]()
7-Zip效能測試
![]()
CINEBENCH R15 X64
![]()
PCMARK 10
![]()
PCMARK 8
![]()
PCMARK 7
![]()
3DMARK
Time Spy
![]()
Fire Strike Ultra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
Sky Diver
![]()
Cloud Gate
![]()
Ice Storm Extreme
![]()
Ice Storm
![]()
3DMARK 03
![]()
3DMARK 06
![]()
3DMARK VANTAGE
![]()
3DMARK 11
![]()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1080P
![]()
4K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1080P
![]()
4K
![]()
超頻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 4.0GHz
RAM:AVEXIR DDR4 4000 16GB(4GBX4) @ 3200 18-19-19-45
MB:ASRock X399 Taichi
VGA:GALAX GeForce GTX 1070 EXOC 8GB
HD: Samsung PM961 M.2 NVMe SSD 256GB
POWER:Antec HIGH CURRENT PRO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10 X64
效能測試
CPUmark、Super PI 1M、wPrime 32M&1024M效能測試
![]()
CrystalMark2004R7
![]()
AIDA記憶體頻寬
![]()
CPU-Z效能測試
![]()
WinRAR效能測試
![]()
7-Zip效能測試
![]()
CINEBENCH R15 X64
![]()
PCMARK 10
![]()
PCMARK 8
![]()
PCMARK 7
![]()
3DMARK
Time Spy
![]()
Fire Strike Ultra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
Sky Diver
![]()
Cloud Gate
![]()
Ice Storm Extreme
![]()
Ice Storm
![]()
3DMARK 03
![]()
3DMARK 06
![]()
3DMARK VANTAGE
![]()
3DMARK 11
![]()
異形戰場 DX11 Benchmark
![]()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
1080P
![]()
4K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1080P
![]()
4K
![]()
記憶體超頻、待機、燒機功耗測試及結語
DDR4 3600 AIDA記憶體頻寬
![]()
讀寫均突破10萬MB/s大關,顯見記憶體控制器確實不凡,也追上Intel老大腳步。
預設值整機待機功耗
![]()
約略在79.5W。
預設值執行AIDA燒機測試整機功耗
![]()
約略在260.1W。
結語
小結:
這張ASRock X399 Taichi 主打中高階ATX主機板市場,功能相當完整且強悍,提供11相數位供電設計及Dr. MOS用料,讓使用者超頻時能有更好的後勤支援,獲得更好的超頻能力,最高支援DDR4 3200以上的記憶體超頻能力,這次也能看到DDR4 3200通過多項高負載測試軟體的實測表現,當然記憶體超頻仍是需要優越的處理器記憶體控制器、記憶體模組及主機板相輔相成,如有體質更佳的記憶體模組搭配主機板,也許能有更驚人的表現。另外也可以發現,超頻之後的效能確實暴增不少,這次的超頻時脈也較上一代產品高一些,如果能有效解決散熱的問題,時脈應該有向上挑戰的機會,也是這一代處理器的特點之一,另外記憶體頻寬成長也相當驚人,以上都是追求效能極限使用者值得關注這一代處理器的特色,搭配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有機會拿下許多世界紀錄吧!!
今年處理器產品核心數大爆發,主戰場從以往6核心、8核心及最高10核心,一舉突破到16、18核心之譜,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處理器綜合表現確實可圈可點,CINBENCH R15預設值就能擁有接近3000的 效能表現,CPU-Z及7-Zip效能表現也相當突出,4通道記憶體DDR4效能也令人相當驚艷,在DDR4 3600下讀寫能突破10萬MB/s,在美金999元價位帶是值得選用的處理器產品,其透過處理器架構翻新、多核心的運算能力(16C32T)、合理價格定位、不鎖倍頻、搭配新世代X399晶片組主機板等多項特點,成功引爆話題,如果要執著在效能怎麼沒全面壓制Intel的結果上,老實說,AMD處理器如果效能全都贏Intel,AMD也不是慈善事業,屆時價格絕對不如現在漂亮,至少讓使用者在高階處理器市場有更多元且具CP值的選擇,如果要說缺點的話,勉強來說就是處理器及主機板到貨量稍嫌不足,讓使用者要等待一些時間才能入手,另外就是代工廠製程稍稍不給力,處理器超頻能力及幅度不如使用者所夢想的,不過也難怪責於此,畢竟Intel 14nm製程已經玩了Broadwell、Skylake、Kaby lake等幾代的處理器,時脈的調教及掌握絕對比SAMSUNG及AMD的代工廠Global Foundries(GF)好上許多,只能期待AMD在7nm製程能迎頭趕上,提供消費者更具競爭力的處理器產品,以上的測試分享給有興趣朋友參考,預算到位的話可以考慮這顆效能突出、好超好玩的優質處理器。
今年8核以上處理器產品價格也比起以往實惠不少,規劃升級的使用者可以考慮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及X399主機板,ASRock X399 Taichi除了具備上述功能外,也提供USB3.1(含1組USB Type-C)支援能力外,也具有X399的原生M.2、RAID、SATA6G、USB3.0等功能,效能也是相當出色,整體硬體及功能已能基本滿足玩家及電競愛好者的需求,持續提升產品功能及整體用料再升級,提供Purity Sound 天籟美聲 4 & DTS Connect、RGB LED、雙Intel Lan網路晶片、3組 Ultra M.2 插槽、PCIe合金插槽、超合金用料設計、BIOS Flashback、電競盔甲及802.11ac WiFi等等軟體加值技術予以強化,ASRock加入工作團隊努力研發後的技術,相信推出後能獲得更多使用者的迴響,畢竟後PC時代來臨,加入以使用者為考量的技術更多越能取得消費者的好評,推出更具殺手級應用產品,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X399 Taichi主機板對於需要超頻功能的進階玩家來說提供了相對全面的解決方案,擁有不俗的功能設計、價格合理且實惠、高品質的用料水準、保有非常充裕的擴充能力,讓使用者組建功能完善的電競主機可說是絕佳的選擇之一,以上簡單測試提供給有興趣的使用者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