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實測
這次我們採用AMD的平台進行性能測試,如果使用APU(例如R3 2200G、R5 2400G)之類了話。高頻記憶體可以帶來不錯的性能增長(尤其是內顯),相信這點大家應該從第一代APU FM1時代開始就知道了。當然縱使是一般沒有內顯的Summit Ridge、Pinnacle Ridge 這些、甚至乃至旗艦平台Threanruipper。在這一代中幾乎都是採用(IF)來實現各單元的相連,因此IF匯流排的時脈所綁定的速度與記憶體所運行的速度是一樣的,如果選用高頻記憶體自然能夠讓IF的傳輸速度增加,當然也伴隨性能的增長。
![]()
圖中為在同一個CPU中跨晶粒採用Infinity Fabric On-Package (IFOP) 傳輸資料的模型,其中 Coherent AMD socKet Extender (CAKE) 模塊以DRAM的時脈為基礎運行。這張圖以DDR4-2666 DIMM做為示範。(來源:WikiChip)
另外順便補充。前述提到的APU在內顯方面當然也是藉由IF相連。當然內顯方面還牽扯到顯示單元的VRAM時脈問題,大多數獨顯幾乎都是採用諸如GDDR5這種獨立的顯存晶片,甚至Vega56或64採用了HBM。因此在沒有搭配專屬記憶體顆粒的情況下,APU當然在顯示方面就更加依賴高頻率的記憶體。
以下我們將會使用MSI主機板中BIOS內建的Memory Tryit!功能來針對記憶體時脈高低進行簡單的測試。這樣的測試可以讓各位玩家更加的感覺到。花多一點錢投資高時脈的記憶體其實是有它的價值在的。
![]()
MSI Memory Tryit!提供許多中已經設定好的時序讓使用者輕鬆針對記憶體超頻。
測試配備一覽:
CPU: AMD Ryzen 3 2200G
RAM: Team T-FORCE XCALIBUR RGB Special Edition DDR4 3600 8Gx2
MB: MSI B350M MORTAR
VGA: AMD R3 2200G 內顯
SSD: ADATA SU650 480G
PSU: FSP GOLD AU-400 400W
OS: Win10 x64 Pro 1809
MONITOR: DELL U2711
CASE: ACER套裝機機殼
AC input: 110V@60Hz
我們分別採用以下幾種時脈進行測試,另外或許會有讀者認為為何性能測試僅止於到3466MHz的時脈。由於筆者將這條RAM以X.M.P Profile 2 : 3600的設定檔直接載入後,在這套平台上是開起來很不穩定的。也嘗試各種手動調整的方式,包括使用Ryzen DRAM Calculator給出的數值等等,基本上都還是沒辦法在這套平台成功穩定跑到3600。
畢竟這個數值其實也是根據Intel平台所進行測試的,基本上在Intel跑3600,在其他零件也一並配合之下,這款記憶體是不應該有任何問題。實際上來說,以AMD平台上能夠穩定跑到3600這個數字的,確實幾乎都得使用特挑的記憶體。
![]()
在ASUS STRIX B350-F GAMING的設定中,D.O.C.P也是僅有給出DDR4 3200的速度。
![]()
另外根據QVL,縱使是記憶體廠商標註高達4400時脈的記憶體,在這張主板與Raven Ridge CPU上,華碩也僅完成到3200MHz的驗證。
![]()
AIDA64判讀一覽。
在DDR4 2133~3200、3466都是使用MSI Memory Tryit!直接點下去進行測試,3333則是使用內部XMP Profile 1的設定檔直接載入進行測試。
![]()
AIDA64 快取和記憶體效能測試,讀取、寫入、copy的測試結果如上。
![]()
AIDA64 快取和記憶體效能,延遲的測試結果如上。
![]()
3DMark Time Spy不同記憶體時脈的效能測試如上。如同前述所說,高時脈的RAM對於APU內顯性能提升程度來說,明顯程度算是遠比單純測試CPU高不少。可以看到2133與3333兩項成績,就差了13.3%。另外DDR4 3466的設定在運行到一半會被強制跳出或藍屏,因此這部分的測試分數就從缺。
![]()
表格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