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ROG STRIX 750W 電源本體拆解與用料解析
這次評測我們將這款 ASUS ROG STRIX 750W 的電源進行拆解,以解析內部用料細節給各位玩家看。
外殼拆解一覽,風扇外框與模組接線板採一體式設計。內部採用高度客製化的海韻 FOCUS+ 架構。可以看到正面採用 ROG Thermal Solution 的大型散熱片協助散熱。背面焊錫做工方面相當不錯,PCB 底部與外殼有以塑膠片隔開。另外在 PCB 板更採用了正面黑色背面紅色的 ROG 象徵性配色,無論內外任何一處均不放過 ROG 的元素。
![]()
![]()
![]()
↑ 外殼拆解一覽。
![]()
↑ PCB 背面,採用紅色的 Solder Mask,焊點做工也十分優秀。
Axial-tech 風扇是最新一代的設計,擁有較小的軸心並搭配較長的扇葉,並具備阻隔環可增加向下的氣壓,另外 IP5X 防塵功能更可延長使用壽命,低負載停轉的功能當然也具備,並且在電源後方也具備手動開關可選擇是否要啟動該功能。
![]()
↑ 在風扇方面採用具備 Axial-tech 技術的 EVERFLOW FB14025BH DC 12V/0.6A 雙滾珠軸承扇。並且貼有塑膠導風板將氣流導向電源內部發熱量較大的部件。
一次側 EMI 方面具備 Champion CM02X X 電容放電 IC,相較於一般使用放電電阻並聯在 X 電容上的設計,能夠減少電力必須通過電阻而造成的功率損失。這也是許多高階高轉換效率所必備的料件之一。AC 輸入端 (一階 EMI) 方面具備 1 個 Cx 與 2 個 Cy 電容,實體開關僅切斷棕色 L 線。
![]()
![]()
↑ 電源輸入端一覽,背面可見 Champion CM02X X 電容放電 IC。
二階 EMI 位於 PCB 板上,包含 1 個 Cx 電容,兩個共模電感,2 個 Cy 電容。保險絲採用直立式安裝並加上熱縮套,MOV 湧浪保護元件也位於此處。
![]()
↑ 二階 EMI 一覽。
橋式整流器部分採用兩枚 LITEON GBU1508,並鎖在與兩枚全橋主開關晶體一體式的 ROG 特製散熱片上加強散熱。
![]()
↑ 橋式整流器元件一覽
APFC Boost 電感採用封閉式 PQ 型磁芯元件形式,另一旁可見用於 PFC Pi-type filter 的藍色 MPE 電容。
![]()
↑ APFC Boost 電路相關元件一覽,橘框處為上述所提及的 MPE 電容。
APFC 開關晶體與升壓二極體均鎖在散熱片上加強散熱。APFC 開關晶體型號為兩枚英飛凌 IPP50R140CP,APFC 升壓二極體則為意法半導體 STTH8S06D。此處另可見 NTC 與繼電器,NTC 用以抑制 Inrush Current,而繼電器 (Relay) 會將 NTC 短路,去除 NTC 作用所造成的轉換功率損失,同樣是為了增進轉換效率而設計的。
![]()
↑ 一次側 APFC 與 NTC、Relay 相關元件一覽。APFC 開關晶體在 Gate 極上有額外套上磁珠,抑制寄生震盪。
![]()
↑ BULK 電容 (APFC 主電容) 採用日立 Hitachi HU 系列 400V 560μF、耐溫 105°C。
![]()
↑ APFC 控制器採用虹冠 CM6500UNX,算是十分常見的 APFC 方案。
ASUS ROG STRIX 750W 採全橋 (Full-Bridge) 架構,因此主具備四枚開關晶體,均採用虹冠 GPT10N50ADG,具全絕緣封裝設計可避免灰塵或濕氣累積造成打火或短路的狀況,同樣皆在 Gate 極上有額外套上磁珠。
![]()
↑ 主開關晶體一覽,其中兩枚 MOSFET 與前述所說的橋式整流器接觸於同一散熱片上散熱。
電源中間的部分為 LLC 電路區,可見 LLC 諧振電感、諧振電容、一次側電流 CT (比流器),一旁驅動隔離變壓器也位於此處。
![]()
↑ LLC 諧振電感 (白框)、諧振電容 (橘框)、一次側電流 CT 比流器 (綠框)、驅動隔離變壓器 (黃框) 一覽。
![]()
↑ 主變壓器特寫一覽。
二次側採用同步整流 (SR) 與 DC-DC 方案。+12V 採用同步整流控制,+5V 與 +3.3V 則採用位於 Riser Board 上方的元件以從 +12V D2D 轉換出去的方式輸出。LLC 控制器與同步整流均採用 IC 為虹冠 CM6901T6X SLS (SRC/LLC+SR) 方案。
![]()
↑ 虹冠 CM6901T6X SLS (SRC/LLC+SR) IC。
+12V 同步整流晶體為 4 枚 Nexperia PSMN2R6-40YS LFPAK 封裝,位於 PCB 板背面。並且透過正面額外加大的散熱片協助散熱。
![]()
↑ Nexperia PSMN2R6-40YS 同步整流 MOSFET。
![]()
↑ 正面散熱片一覽,各有額外鎖上黑色鰭片增加散熱能力。
+3.3V 與 +5V 採用 Riser Board 上方的元件進行轉換,子板上方均採用固態電容,具體晶體與控制器型號由於被後方散熱片擋住故無法得知。若從 FOCUS+ 相同瓦數的產品推斷,應同樣為 Anpec APW7159C 雙通道 DC-DC 控制器,搭配六枚英飛凌 BSC0906NS ( +3.3V 與 +5V 各使用三枚) 的 MOSFET 達成。
![]()
![]()
↑ DC-DC Riser Board 一覽,後方散熱片具導熱膠接觸相關元件以加強散熱。
+5VSB 直接自 AC 轉換,採用杰力 EM8569C (整合 PWM 待機控制器與內建 MOSFET) 、待機輔助變壓器,並搭配 PFC Device P10V45 進行輸出。
![]()
↑ Excelliance MOS EM8569C IC 與待機輔助變壓器一覽。
![]()
↑ PFC Device P10V45 MOS Schottky Rectifier 位於 PCB 背面。
電源管理監控 IC 與隔離高 / 低壓區的光耦合器皆主要位於 PCB 背面。電源管理監控 IC 採用 Weltrend WT7527V,提供 OVP / UVP / OCP / SCP 等保護,並接受主機板發出的 PS-ON 信號與生成 PG (Power Good) 信號。光耦合器則是隔離高低壓區避免發生故障導致更大損毀的情況。
![]()
↑ Weltrend WT7527V 電源管理監控 IC。
![]()
↑ 三枚光耦合器。
在二次側電容方面也均採用日系電容。固態電容方面採用 FPCAP 的廠牌,部分電路上甚至更進一步使用 FP5K 的高壽命品種。電解電容則為日本化工 KY、Nichcon HE、Rubycon的廠牌與系列。在使用壽命方面提供一等一的保障。
![]()
↑ 電容用料一覽。
電源模組化接線板上方亦放有數枚電容增進輸出品質。
![]()
↑ 電源模組化接線板正面一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