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Flash Storage 正式接軌
近幾年家用電腦發展最快速的元件,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固態硬碟,藉由 NAND Flash 不需碟片詢軌的優勢,讓平台讀寫資料變得異常的快。不單單是大檔傳輸在目前都已可達到 SATA 6Gb/s 近乎滿載的效率,小檔讀寫的表現更是讓傳統硬碟望塵莫及。持續發展的 NAND Flash 一撇初期速度、容量、耐用度上令人質疑的觀點,以非常迅速的腳步陸續取代許多玩家的系統磁碟,甚至是作為遊戲專用。
針對這個新興儲存媒體,Intel 除了推動幾個新介面,e.g. M.2、SATA Express,也陸續針對自家晶片組進行最佳化,諸如強化 DMI 通道頻寬,增加更多 PCIe 通道,用以滿足更多高階玩家的效能需求。除了硬體方面,Intel 也陸續針對軟、韌體功能加入新型態支援,如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所涵蓋的功能從原先僅針對傳統硬碟,新增更多 NAND Flash Storage 應用,近幾年推出的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 或者是支援 SATA 以外的 NAND Flash Storage 都是針對新型儲存媒體所開發的子功能。
首款支援 PCIe SSD RAID 晶片組
在 9 系列中,可能許多人都搞不太清楚「它」到底改了些什麼?這也難怪,畢竟 8、9 系列間的差別,大多只存在於功能面與無關緊要的韌體面較多,對消費者影響甚鉅的硬體面反而是近乎一樣。
9 系列之於 8 系列晶片組,主要新增的功能為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for PCI Express Storage、Device Protection Technology with Boot Guard 這兩項。前者為新增一般 PCIe Based SSD,後者則為開機保護機制,兩者存在感對於一般人恐怕是一點也感受不到。畢竟 PCIe Based SSD 直到 X99 的上市才正式於市場中成為一般店頭會有現貨的商品,且 Intel 所謂的支援,僅只是可以在軟體中見到該 SSD,使用者既無法控制,效能還因此折損。加上並不是因為加入這個功能才得以支援 PCIe SSD,早在 9 系列晶片組問世前,廠商早已解決許多相容性問題,即便是在 8 系列上也可以使用,也造就該功能無法成為左右消費者升級的利基點。
不過在 100 系列晶片組,可就完完全全的改變了之前跛腳的狀況,因應 20 條 PCIe 3.0 通道,Intel 開放主板廠最多可加入 3 埠 M.2 x4 或 3 埠 SATA Express。不過光是可以「用」跟「軟體看」恐怕只會淪為另一個笑話,因此 100 系列額外新增了 PCIe Flash Storage 建構 RAID 模式的功能,提供 0、1、5、10 這四種任君選擇。且該功能為韌體層面下即可完成,也就代表使用者可以將之用於系統碟的安裝,提昇為更高速或者享有備援機制的系統環境。
組成技術原理
Intel 如何將 PCIe Based SSD 轉為可組建 RAID 的呢?這項重大改變,可能已經打破許多人 PCIe SSD 只能透過軟體建構 RAID 模式的刻板印象。如果你是定期逛電腦展,或者對業界動態持續追蹤的玩家。可能有相當多機會看到廠商在單一平台展出自家多張 PCIe SSD 時,旁邊大多會接上一顆 SATA 6Gb/s SSD 用於系統碟。美化數據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重要原因為 PCIe SSD 在之前的平台僅能透過軟體 RAID,也因此需要額外的系統碟來協助。
那麼 100 系列如何打破這個限制呢?歸功於 Flexible I/O 的特性,除了可提供 PCIe 訊號之外,也可轉提供 SATA 訊號,對於主板廠來說同一電路中,不再需要 Quick Switch 的存在,透過 PCH 韌體即可切換對應訊號。針對這個特性,Intel 將 PCIe root port re-mapping 至 AHCI HBA 上,透過這個方式,將 PCIe SSD 重新歸納至 RST 監管,因此能夠提供 RAID 的功能。
暫且不會成為購買關鍵
將 PCIe SSD 透過 RAID 的方式組成更大容量或更提昇頻寬看似對性能提昇相當不錯,不過仔細思考後,該功能並不可能成為左右購買的關鍵。其因有二,一為傳統硬碟與固態硬碟間差異甚鉅,確實有造成一股換碟潮,不過 SATA SSD 與 PCIe SSD 差異甚少,並無法成就下一波熱潮。其二為單一 PCIe SSD 在性能數字提昇足以滿足消費者的升級心態,建構 RAID 的誘因相對稀少,遑論資料存放仍可透過傳統硬碟協助,能成為大量採用的平台戰場恐怕不會是在桌上型電腦,而是可用空間相對少的 Ultra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