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craftoscar
查看: 26327
回復: 15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比賽] [機殼比賽]一直想分享卻沒時間又懶得PO文分享的土炮機殼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原先發這篇本來只是想拿來分享的,但剛好遇到再辦機殼比賽

再加上羽神翼大的認同,才發此文的

本篇在M01會稍後發文(怕發文時間不對很快就被刷掉了 )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
------------------------------------------------------------------

話說以現在中低階的組裝PC來說

大家的機殼多是在3C賣場組機時順便一起挑一挑的

比較龜毛一點的話,就是會挑一些知名的機殼,或比較符合自己需求或口味的來用

不過今天要分享的機殼並不是依循上述的狀況下誕生的

而是蘊含了DIY、土炮、克難、私人特殊要求而誕生的

以下就是這機殼的基本架構

8X6555.png


MB:ITX、U-ATX

3.5"HDD座X1

普通ATX型POWERX1

5.25"SOLTX3

接下來是實物照

DSC00004.png

側面

DSC00005.png

後端

DSC00007.png

三視角
這樣大家應該比較知道我這咖機殼大概是長得怎樣的了

接下來說這咖機殼的由來
-------------------------------------------------------------------------------------------------------------
當初家中有一台P4噴火龍的PC(家中的第一台PC),因為淘汰下來,我又捨不得將他丟了

但是現在家中是一人一台電腦,想說留著當備用,沒想到沒過多久我的NB掛了

於是這台老PC又只好重披戰袍,但是個人龜毛的個性就是想把PC放在電腦桌上

但我的老電腦桌再放下螢幕後只能勉強擠得下兩台BLADE SERVER的寬度

於是我便把腦筋動到了機殼上去了
-------------------------------------------------------------------------------------------------------------

然後我就找到了一片木板,然開始在上面排列這一些硬體,最後覺得這樣的排列比較有效利用空間

又因為P4噴火龍的熱情,加上當初的木材不夠多了,後來就變成這樣半開放式的機殼

大家一定會想說這樣子,應該會有很多零件都不能固定把?
DSC00012.png

事實上部分的零件都是這樣的固定方式

DSC00029.png

(此為光碟機的固定法)

再來就要邊拆解邊解說了

DSC00028.png

先拆POWER

DSC00018.png

兩點固定的POWER的固定架

DSC00013.png

藏在其下的多餘線材,因為大部分的線材都可藏在或經過這裡
所以這咖機殼不怎麼需要整線,POWER裝上去後整體看起來就不會有太多線材亂竄的感覺:)...

DSC00016.png

SATA光碟機的排線,因為SATA排線離旁邊那一條CPU12V的線材很近
所以特別用金屬導電膠帶包覆在排線外面,以防訊號受CPU12V的線材影響
PS上面那台在5.25"轉3.5"轉接座上的是閒置不用的軟碟機

DSC00019.png

ATX POWER的走線,上面那塊綠色的是長期用來當READY BOOST的雖身碟

因為X-560的線材頗粗的關係
可彎折的叫度不大,以此只好再POWER的支架壁上開一個洞讓他穿過

DSC00014.png

POWER的支撐架之二,下面藏著三組USB與HD-AUDIO,FRONT PANTAL與HDD的排線

DSC00015.png

MB的中下部分,線材都藏在HDD與MB間隙空間中

DSC00020.png

能符合HD-AUDIO的前端耳機-麥克風孔的面板(下方同MB用銅柱固定),及接地(放電線路)

這個音效面板很難做,光是改音頭座就讓我失敗了好幾次
目前看到是第三代的版本,已改用麵包板來做了完成度UP UP

而為什麼這個音效面板會設在機殼的中段,也是因為主機放在桌上
設在這裡比在前端還方便,而且我有預留夠長的線材,日後要改到前端處也是沒問題的

DSC00026.png

這是HDD的前端,SATA排線的地方因為跟前端音效面板的線材交錯
所以一樣的做了遮蔽,減低兩者的訊號互相干擾的情況

而因為HDD是緊貼著底板安裝的,排線的街頭通常都會超過HDD的下緣
所以我在HDD的前端地方開了一個深2-3MM的凹槽,來避免排線因此被HDD壓壞

PS:IDE的也適用,因為凹槽的寬度很夠,像現在大4PIN普遍都有壓退片的狀況下
這樣的設計很易於拆裝HDD上的接頭:)...

DSC00023.png

這張就可看出來接地線的狀況了,MB和POWER外殼都有接地

DSC00021.png

接下來拆掉MB,讓大家看看,底下是用一般的銅柱固定
但這些銅柱還有一些特別處,請繼續看下圖

DSC00024.png

這是從後端往前照的圖,有發現到什麼怪異之處嗎?

沒錯!支撐著MB的那片木板是彎的
為避免MB彎版,小弟每個銅柱都是用游標尺邊量邊鎖的

因為當初這個機殼的出身真的是很克難的製成的,所以連木材也沒得挑

DSC00025.png

然後這裡是擴充槽處,背板插入的地方我沒釘死,所以背板得底部是可以進去的


接下來看前端面板
DSC00030.png

從最左邊向右看分別是:
4PORT的USB2.0,藍色的RESET鍵,很大又(明顯)按觸感又好的POWER鍵
然後是預留或很久沒出現的TURBO鍵(現在此功能的有數MB都是用OS內軟體搭配POWER鍵來達成)

接下來是兩顆POWER和HDD的LED燈,然後是開機時POST時會叫的蜂鳴器,最後就是2PORT的USB2.0

DSC00027.png

這是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到每個SHWICH都用單獨的螺絲固定,並用金屬片加強固定
所以非常的穩固的歐[含情],絕對發生不會按倒按鈕掉進機殼裡的窘境

-------------------------------------------------------------------------------------------------------------
小弟其實USB裝置得用量不會很大,但是因為現在MB的USB PORT數越來越多

所以也是照著MB的進步一直進化下去[羞],前陣子其實還蠻想弄個SSUSB的前端街頭

可惜線材、接頭都沒材料可買,只能找成品來改,但這樣成本和佔據的面積較大

而且目標是雙PORT,一般成品線都是單PORT,因此只好先暫時作罷:lol

-------------------------------------------------------------------------------------------------------------



以上機殼的內部都介紹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看看機殼的最底部

DSC00041.png

很便宜、普通的橡膠防滑墊

DSC00042.png

這裡是HDD的正下方,這裡可看到HDD就是這樣(與光碟機相似)的固定方式
而這幾個孔位原先是設計裝HDD的散熱風扇用的(還有另一組是2.5"用的)
所幸這的設計在現在的HHD上還有保留,所以我就用此方法固定HDD




接下來介紹一個影響整個機殼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我自己覺得是可以代表這個機殼的精神所在就是這片,短小的"側板"
DSC00031.png

用來增加整個及殼的穩定度與剛性,因為這機殼的上下版是用鐵釘丁的,穩定性不夠高
就如上圖所看到的這片側板是用滑軌的

(細部處如下圖)
DSC00032.png

這樣在拆裝起來非常的方便

但這片側板的功能,不僅於此歐,他還擔負了固定、支撐顯示卡的功能
DSC00033.png

這是固定用的凹槽,正因如此這個機殼只能裝一般中低階,而且COOLER沒超過PCB上緣的顯示卡:lol

DSC00034.png

因為GT240以買掉了,所以這裡用公版4850的屍體來示範一下
裝上去後就大概是這個樣子了,基本上4850的6PIN已經快頂到POWER了,所以更長的卡就掰掰了

側板上來有另一個東西
DSC00038.png

各位猜得出來這是什麼東西嗎?

DSC00039.png

其實這是用來固定電源線用的

DSC00040.png

壓下去後就可問固的把電源線箍住搂,要解開再撥左側的撥片即可

再來介紹,看似根本不存在,但卻隱藏在一些小地方的風扇散熱

先從剛剛的側板來說

DSC00034-6.png

有沒有注意到這裡有顆奇怪的螺絲出現在此呢?

首先先準備好一個14CM的風扇
DSC00035.png

我頂

DSC00036.png

我再頂

DSC00037.png

哈哈:)... 一個專門吹RAM,CPU的風扇就這樣固定好了
-------------------------------------------------------------------------------------------------------------

這當初是特別為P4噴火龍設計的,在14CM風扇的加持下,噴火龍的待機溫度可以降到40多度左右

當然換成i3以後,14CM風扇就沒有出動的必要了
-------------------------------------------------------------------------------------------------------------

另外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機殼後端,這邊有一個怪怪的東西呢
DSC00043.png


其實這個東西是拿這樣用的
DSC00044.png

他其實就是擴充槽區用來裝系統風扇的地方
前我有裝過GT240,因為在這MB下端常有廢熱堆積,所以弄了個可固定後排風扇的裝置
這上面還有一組螺絲,可以用來固定8-9CM的風扇(上圖示範的是7CM的風扇)


最後要說到這個機殼較弱的部分,就是HDD的擴充了:lol

因為我一向都是單碟闖天下,所以當然應碟的放置位置會很少
不過因為5.25"有三個,所以用轉接架的話裝到3葛3.5"HDD其實還OK喇:lol
DSC00045.png

若第四葛以後的話,就要開始找有木版且有空間的地方,鑽洞來鎖硬碟

DSC00046.png

最後當然連側板上都能開洞阿 ,不過這樣就違背了這個機殼原來小巧有簡潔的風格了

以上就是這次介紹,希望大家會喜歡,謝謝觀賞:lol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2#
a0854216 發表於 2011-5-28 15:56:57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天才...

這樣克難的機殼也別有一番風味呢

感謝分享
3#
 樓主| craftoscar 發表於 2011-5-28 15:58: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a0854216

感謝支持
4#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1-5-28 16:38:25 | 只看該作者
XXD 這樣就像只拖了一伴的衣服。不過這還挺酷的啦!只是說木板對散熱應該不怎麼好對吧!
5#
zumara 發表於 2011-5-28 16:45:44 | 只看該作者
DIY的精神
6#
x61055t 發表於 2011-5-28 16:54:09 | 只看該作者
這才是DIY啊
7#
 樓主| craftoscar 發表於 2011-5-28 18:20:10 | 只看該作者
XXD 這樣就像只拖了一伴的衣服。不過這還挺酷的啦!只是說木板對散熱應該不怎麼好對吧! ...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1/5/28 16:38


拖了一伴的衣服的衣服比全裸或沒脫更吸引人不是嗎?(不過不要想歪喔)
而關於散熱的話其實還好,之前裝P4噴火龍有加14CM的風扇在狂吹,所以散熱反而比舊的鐵機殼更佳

而最多也只是從背板摸起來溫溫的,主要的熱源還是在MB的正面
當然之後換成1156的平台後,就更不用擔心了,而因為是半開放的,所以硬體在運作的壯況也是一目瞭然:)...

DIY的精神
zumara 發表於 2011/5/28 16:45

這才是DIY啊
x61055t 發表於 2011/5/28 16:54

感謝支持
8#
刺郎 發表於 2011-5-28 18:52:06 | 只看該作者
給DIY的精神  掌聲鼓勵
9#
alexlam0011 發表於 2011-5-29 10:48:38 | 只看該作者
很有DIY精神啊
10#
 樓主| craftoscar 發表於 2011-5-29 11:04:14 | 只看該作者
給DIY的精神  掌聲鼓勵
刺郎 發表於 2011/5/28 18:52

很有DIY精神啊
alexlam0011 發表於 2011/5/29 10:48


感謝支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2-4 02:12 , Processed in 0.145717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