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harrylee42000
查看: 35636
回復: 5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GEX PRO 850W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卓越性能,超值選擇 GEX PRO 系列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實現高達 ...

體驗極速WiFi 7!MSI Roamii BE Lite Mesh

第一名 guanrung1110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988-1-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SSD 玩家體驗

[*]極致效能固態硬碟 [*]PCIe 4.0 速度大幅提升 [*]優化的電源效率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4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銷更快的遊戲速度! 利用低延遲遊戲記憶體的強大功能 利用 Cruci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電源 Cases&PSU] [開箱測試]曜越Termaltake V4 Black黑化版--V3小改再出擊版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harrylee42000 發表於 2010-7-8 07:06: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開箱測試]曜越Termaltake V4 Black黑化版--V3小改再出擊版
還記得當時曜越Termaltake V3黑化版的推出
開啟了機殼內黑化開始走向價格親民的導向風潮
現在曜越Termaltake V4 Black黑化版也剛好推出市面
趁著幫朋友裝機的時候
看一下裡面有什麼不同之處
從這個紙箱包裝可以看出承襲V3的包裝設計風格
當然還是有藍光風扇
紙箱這一側有圖解這咖機殼的各種不同特色之處
機殼內全黑化的設計也是有的
並且採用電源供應器下置式的安裝
這一面有放上V4的斜側面照
這一面有多國的語言說明
準備拆封吧!!
打開紙箱
機殼由大型透明塑膠袋包裹著
二端皆由保麗龍板保護固定著
可以看到機殼的面板
取出照
移除上下的保麗龍板
與V3的設計一樣
透側板位置有一層塑膠薄膜保護住
撕去塑膠保護膜
透側部分與V3相同
而透側下方網狀結構是純粹作為透氣的孔洞
機殼前方面板
有多處的塑膠薄膜保護
特別是保護住鏡面的烤漆部份
紅框位置表示有鏡面烤漆的部份
中間有2個3.5吋裝置的面板
上方是IO面板區的部分
紅框是2個USB PORT
綠框是AUDIO OUT(聲音輸出)
紫框是MIC IN(麥克風輸入)
而下方則有POWER與RESET按鈕
USB PORT當然要加個防塵套啊!!
機殼另一側面照
機殼後方照
採下置電源供應器
並且也有2個預留的水冷孔
機殼上方頂部位置中央有12公分風扇的預留孔
而在後方則設計成透氣網狀孔
可以加強CPU區域的散熱
像是現在非常炎熱的夏天
是可以提供散熱非常良好的機殼設計
打開側板後可以看到"全黑化"機殼的內部結構
並且採用霧面黑化
接下來看一下電源供應器放置區
紅框部位有電源供應器固定槽
而綠框位置這種"突出"設計也有協助穩固電源供應器的效果
藍框部份則是固定電源供應器的安裝位置
機殼內部後方有1顆透明黑色12公分藍光風扇
後方PCI槽位置有7組
上下2組透氣黑化擋板而且可以拆卸
隨後看到機殼前方位置
有提供6組快拆固定扣具
5.25吋裝置有2組(1,2)
而下方3.5吋裝置有1組(3)
可以安裝如讀卡機,軟碟機,風扇轉速調節面板等裝置
再往下3.5吋裝置有3組(4,5,6)
則是硬碟安裝位置
但是實際上是所謂四大二小四隱藏式的結構
(但是機殼底部還可以鎖"額外"1個2.5吋裝置)
看一下這咖機殼前方內部的空間設計
可以埋藏線材的位置在左側的下方位置
可以看到紅框位置CPU區域中間有一大塊的"中空"部分
方便玩家如果裝置比較大型CPU散熱器時
像是有防彎背板等等裝置
可以直接在機殼內拆卸
不用將整塊主機板從機殼內拆除後再安裝
綠框位置則多出一塊區域方便以後埋線
或是讓顯示卡可以多"突出"主機板寬度的部份
機殼另一面照
綠框位置就是剛剛位置的"反面"
淺藍色框位置就是這咖機殼裝機時
最主要"埋線"整理線材的區域
紅框位置顯示機殼底部還可以鎖"額外"1個2.5吋裝置
(如2.5吋硬碟,SSD等)
電源供應器區域下方還有濾網的設計
拆下機殼前方面板的背面照
上方5.25吋裝置四個
有網狀透氣設計
而且裡面有類似薄型泡棉的濾網結構
能夠有效防塵
下方有設計網狀透氣結構
可惜的是沒有"濾網"設計防塵
機殼面板下的機殼內部結構
藍框是電源顯示燈
紅框是硬碟運作燈
在二個3.5吋裝置的正下方
這咖機殼有1本說明書(白色)
保證書(黃色)
與螺絲組(可惜螺絲沒黑化耶!!)
為了安裝這咖機殼
還大老遠跑去地瓜店裡敗了2顆Actic Cooling的F12 Pro風扇
(這次僅用1顆,另1顆備用)
這顆風扇不僅安靜而且還有防共振設計
Termaltake V4機殼較薄
安裝這種設計的風扇很不錯
比較一下Actic Cooling的F12 Pro風扇
與Termaltake V4機殼附的透明黑色12公分藍光風扇
AC這顆中間高度較高
風扇結構較"厚實"
Actic Cooling的F12 Pro風扇僅有0.15A
轉速是1500RPM
Termaltake的透明黑色12公分藍光風扇有0.3A
轉速就比較高
難怪鎖上機殼後會比較吵了
其實Actic Cooling的懸吊扇有這個專利設計
可以有效的吸收風扇轉動的震動(紅框位置)
機殼後方鎖上Actic Cooling的F12 Pro風扇
機殼上方鎖上Termaltake透明黑色12公分藍光風扇
硬碟進氣端前方鎖上1顆透明12公分藍光風扇
(額外購入)
由於這次裝機是使用技嘉GA-880GMA-UD2H rev2.0
是屬於Micro ATX規格的主機板
所以要鎖上2顆銅柱(紅框)
而中央位置的銅柱有特別設計
銅柱中央採"突起"
安裝主機板時有"固定"效果
非常便利主機板的安裝
可是這時出了一點小"意外"
技嘉GA-880GMA-UD2H rev2.0主機板記憶體位置會卡到機殼上方的風扇位置
只好放棄鎖上這個位置
改採取鎖在機殼底部的這個位置
採取下方進氣
另外補充一下
這咖機殼有提供1條USB線材(2組USB PORT)
另外有支援AC97與HD AUDIO的接頭
安裝好技嘉GA-880GMA-UD2H rev2.0主機板
CPU的散熱器是使用Thermaltake的Contac29
雖然Thermaltake的Contac29是採取12公分風扇的散熱器
也不會頂到機殼側板
機殼後方擋板固定的方式比較特別
移除中間紅框位置螺絲後
就可以拆下後方固定擋板架
拆下照
擋板架上方照
紅框位置是電源供應器的"固定槽"
要將那2顆螺絲轉開卸下
電源供應器的"固定槽"就是紅框的這個位置
鎖上電源供應器
鎖上固定螺絲
由於這顆電源供應器較長
所以向右移動2格
可以看到電源供應器的"固定槽"的紅框位置
這次使用的電源供應器是Thermaltake的Thoughpower XT 575W
是80Plus銅牌規格
Thermaltake的Thoughpower XT 575W有模組化的線材設計
安裝時相當便利喔!!
這時才又把Termaltake透明黑色12公分藍光風扇鎖上
這時又"特別"幫朋友到拍賣網站購入"風扇轉速調節器"
上次我常用的那組被朋友先"凹"去使用
剛好這組單價也很便宜
剛好也是Termaltake的產品
恰巧湊成一組
包裝正面照
這咖風扇轉速調節器可是有"無線"的控制器喔!!
真的非常特別
應該是以前Thermaltake的高階產品吧!!
名稱是X Tuner
可以"同步"控制4組風扇的轉速
包裝背面照
說明書+面板+遙控器
說明書另一側照
面板裏面可以看到是外接大4PIN輸入電源
然後風扇的小3PIN直接由這裡接入
共有4組小3PIN
另外也有提供額外的線材盒
機殼上方鎖上DVD燒錄機
下方鎖上Thermaltake的X Tuner風扇轉速調節器
淺藍色框位置就是"輸入"電源的大4PIN接頭
裝上這個Thermaltake的X Tuner風扇轉速調節器感覺還不錯
最大的好處可以使用"懶人法"遙控風扇轉速
真是方便耶!!
LED顯示的亮燈數越少表示風扇轉速越低
接下來看到硬碟下方的這4顆螺絲孔
可以準備裝上SSD
鎖上4顆螺絲
宇瞻APACR A7 Turbo SSD 64G裝上照
再額外裝上2顆WD SATA3 WD1002FAEX 1T硬碟
因為只有裝2顆硬碟
所以隔開安裝
以利散熱
鎖上技嘉顯示卡5770UD 1G魔物獵人大刀版
這位朋友看上這個超帥氣紙盒包裝
說是要收藏
就趕快去敗一張
這張技嘉顯示卡5770UD 1G魔物獵人大刀版有佔2個PCI擋板喔!!
機殼背側稍稍理線一下
機殼這一面除了SATA線材還沒理好
準備先開機先試機一下
機殼前方面板照
開機試機跑一下
這次附的Termaltake透明黑色12公分藍光風扇
亮度沒有像上次V3送的那顆亮
這個角度來一張照
注意Thermaltake的X Tuner風扇轉速調節器的LED燈部位
綠框位置全亮顯示這2顆風扇"全速運作
由上往下看一下吧!!
Thermaltake的Contac29不會頂到機殼側板
將SATA線材盡量往埋線區里塞吧!!
還可以整理得更好
其實如果比較注意的玩家
會自行購入"黑色"SATA線材接主機板
顏色更一致
關閉機殼側板
可以看到透側的部份
下方的透氣孔洞也可以協助機殼內部降溫
上方的二個區塊的透氣孔洞
也可以協助機殼內部氣流向上排出
機殼前方面板照
機殼後方照
鼠墊是使用新款Tt eSPORTS的電競專用鼠墊--DOMINATOR
這款強調的是CONTROL
滑鼠使用羅技的M705馬拉松滑鼠
鍵盤使用新款Tt eSPORTS的電競專用鍵盤--CHALLENGER PRO
這款不僅有紅色背光功能
還有特別設計的"風扇"設計
左右二側總共有10個按鍵可以設定巨集的功能
玩遊戲真的蠻方便的
測試平台如下:
CPU:AMD Phenom II X2 555(Black Edition)
MB:技嘉GA-880GMA-UD2H rev2.0主機板
VGA:技嘉5770UD 1G魔物獵人大刀版
RAM:宇瞻APACER超頻用記憶體Giant II DDR3 2000(9-9-9-27-2T 1.65V)
POWER:曜越Thermaltake的Thoughpower XT 575W
DVD-RW :PIONEER A10XLB
SSD:宇瞻APACR A7 Turbo SSD 64G
硬碟:WD SATA3 WD1002FAEX 1T
螢幕:SAMSUNG 940NW
鍵盤:Tt eSPORTS的電競專用鍵盤CHALLENGER PRO
滑鼠:羅技的M705馬拉松滑鼠
鼠墊:Tt eSPORTS的電競專用鼠墊DOMINATOR
CPU散熱器:曜越Thermaltake Contac29
OS:WINDOWS XP SP3
測試程式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50.2183Beta
CPU-Z 1.54
GPU-Z.0.4.3
FurMark1.7 1.8
OCCT v3.1.0
ATI Tray Tools1.6.9.1481
測試平台一覽
使用宇瞻APACR A7 Turbo SSD 64G作為OS的測試用碟
下面是NOVA六月情報誌
封面是鄧紫棋
曜越Thermaltake的Thoughpower XT 575W
有模組化設計真的很便利
使用技嘉GA-880GMA-UD2H rev2.0的Micro ATX主機板
散熱器用曜越Thermaltake Contac29
宇瞻APACER超頻用記憶體Giant II DDR3 2000
技嘉5770UD 1G魔物獵人大刀版
這張顯示卡的用料也蠻不錯的
據說還是限量的
裸側平台Tt eSPORTS的電競專用鍵盤CHALLENGER PRO+羅技的M705馬拉松滑鼠
Tt eSPORTS的電競專用鼠墊DOMINATOR
先看一下桌面顯示資訊
CPU-Z 1.54
GPU-Z.0.4.3
CPU-Z 1.54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50.2183Beta
顯示裸機測試待機溫度
接下來使用OCCT v3.1.0
測試是選擇CPU:OCCT
並選擇Large Data Set以及優先權"高"的設定
燒機10分鐘
處理器一溫度由27度升至35度
處理器二溫度由27度升至35度
CPU表面溫度由37度升至47度
主機板溫度由39度升至40度
接著在技嘉GA-880GMA-UD2H rev2.0主機板
BIOS內的紅框位置"CPU Unlock"設定"Enabled"
未儲存BIOS前
CPU僅顯示二核心
按下F10後儲存重新開機
按下"Del"看一下BIOS內容
紅框位置顯示4個核心
表示開核成功
注意:AMD 555BE開核時電壓要自行設定加壓
CPU-Z 1.54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50.2183Beta
顯示裸機測試待機溫度
不過紅框位置的CPU核心溫度無法顯現
另外也可以看得到4個核心正確開啟
使用OCCT v3.1.0
測試是選擇CPU:OCCT
並選擇Large Data Set以及優先權"高"的設定
燒機10分鐘
CPU表面溫度由41度升至57度
主機板溫度由40度升至43度
GPU-Z.0.4.3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50.2183Beta
顯示卡資訊與驅動升級為最新8.741(10.6)版本CCC為10.6
GPU-Z.0.4.3與ATI的CCC內資訊
可以看到溫度及風扇轉速與時脈等規格
另外開啟ATI Tray Tools1.6.9.1481作為參考數據使用
測試開始
先用FurMark1.7甜甜圈燒機10分鐘
溫度從46度左右至78度
FurMark1.8甜甜圈燒機10分鐘
溫度從46度左右至76~78度
(忘記提早截圖僅燒機6分鐘多)
接下來換成是裝機在曜越Termaltake V4 Black黑化版的情形表現
先看一下桌面顯示資訊
CPU-Z 1.54
GPU-Z.0.4.3
當然也要換一下桌布轉換心情喔!!
使用OCCT v3.1.0
測試是選擇CPU:OCCT
並選擇Large Data Set以及優先權"高"的設定
燒機10分鐘
處理器一溫度由29度升至36度
處理器二溫度由29度升至36度
CPU表面溫度由39度升至49度
主機板溫度由43度降至41度
這張測試出來的數據蠻奇怪的
應該是由低溫升至高溫才對
然後開啟AMD 555BE的四核心測試
CPU-Z 1.54
EVEREST Ultimate Edition 5.50.2183Beta
顯示機殼內待機溫度
不過CPU核心溫度是無法顯現
另外也可以看得到4個核心正確開啟
使用OCCT v3.1.0
測試是選擇CPU:OCCT
並選擇Large Data Set以及優先權"高"的設定
燒機10分鐘
CPU表面溫度由42度升至57度
主機板溫度由42度升至44度
接下來開始測試顯示卡溫度表現
先用FurMark1.7甜甜圈燒機10分鐘
溫度從48度左右至80~81度
FurMark1.8甜甜圈燒機10分鐘
溫度從47度左右至80度
最後製作一個Thermaltake V4黑化版測試溫度表現參考表
總結
這咖Thermaltake V4黑化版機殼具有以下的優點
(1)機殼具有機殼內外全黑化設計
(可惜的是螺絲沒黑化處理)
(2)機殼的IO面板區設置在機殼面板中間區
蠻方便讓玩家使用
(3)機殼擁有6組快拆扣具
5.25吋裝置有2組
3.5吋裝置有1組
硬碟3.5吋裝置有3組
(4)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
且在電源供應器下方有設置濾網
可以避免下方灰塵長期吸入
(5)機殼下方有電源供應器有加強固定槽的設置
可以在鎖上電源供應器時更加穩定牢靠
(6)固定主機板的中央銅柱有突起設計
安裝主機板時可以協助固定
(7)實際比較裸測平台與裝機時的溫度表現
在炎熱高達32度的夏天
溫度變化並沒有很大
顯示機殼設計的散熱效果有達到
但是這咖Thermaltake V4黑化版機殼也有一些缺點
(1)由於機殼較薄
最好安裝靜音或是防震風扇
甚至安裝風扇轉速調節器
或是購入或自行做降壓線材
將12V降成7V或是5V
也可以使用橡膠拉釘固定
而非傳統螺絲固定風扇
都可以讓風扇共震的情形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
(2)缺少濾網的設計
如硬碟前方進氣區可以設計1組
機殼底部進氣處可以設計1組
在進氣區前方多加一層濾網防塵
真的會讓使用者的購買意願增加
不過Thermaltake V4黑化版機殼的確在面板的設計
較V3在視覺效果上搶眼
V3的外觀曲線設計較為傳統
而且快拆扣具從3組增加到6組
也有替消費者裝機時考量到
風扇改用黑色透明12公分藍光風扇
但是價位要多台幣100元左右
就看消費者能否接受啦!!

2#
knighter9999 發表於 2010-7-8 23:39:12 | 只看該作者
從規格上看來
這款機殼跟 V3 比較之後
雖然貴了100元
但是應該也會讓人購買欲望升高吧!!!
3#
david455467 發表於 2010-7-10 18:09:22 | 只看該作者
最近有考慮購入 請問線材走背板空間夠嗎
4#
kimojiyi 發表於 2010-7-10 22:29:53 | 只看該作者
感謝老大詳盡的裝機分享
Tt頭到Tt尾 都是Tt 看來機子的主人是Tt的愛用者
5#
make.believe 發表於 2010-7-11 03:52:35 | 只看該作者
圖文並茂的精采分享!!

推一個~
6#
 樓主| harrylee42000 發表於 2010-7-12 21:02:38 | 只看該作者
最近有考慮購入 請問線材走背板空間夠嗎
david455467 發表於 2010-7-10 18:09


這咖機殼由於設計關係
走背線要很小心
不然就是關不了殼

如果線材如果不是很粗
還是可以"勉強"走一下背線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11-27 16:53 , Processed in 0.123782 second(s), 65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