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代之前的筆電,基本上玩遊戲會把CPU的功耗壓低到45W甚至35W
到了10代之後,開始為了跑分的表現,放寬了CPU的運作功耗可能
電競筆電看名稱應該就能夠知道,是為了更好更棒的遊戲體驗去做的產品
但是到了現在12代的機種,一堆號稱電競筆電的機器,玩遊戲的時候
CPU的溫度基本上都是貼著溫度牆在運作的,這樣真的是挺搞笑的阿
LENOVO的Y9000X是對岸熱賣的薄型電競筆電產品
跑個TIME_SPY的CPU溫度居然能夠高到102度C,這款是將溫度牆拉高到100度的機器
目前將電競機種的CPU溫度牆拉高到100度C的還有DELL,其他大部份品牌還是95度C為主
12代的電競筆電機種很多都有玩遊戲時CPU溫度貼著溫度牆的問題
甚至包含了微星的GF和GL系列也都有這樣的問題發生
在11代或是之前的產品還沒有這樣的狀況,電競筆電往這樣的方向發展是對的嗎
相信有玩過電腦的都知道,任何一款電腦產品的溫度控制都是很重要的
特別是電競筆電,如果CPU撞溫度牆,甚至會讓GPU睿頻功耗被限縮
如華碩的G503系列搭配RTX3080顯示卡的版本,是75-25=100W的RTX3080
CPU的溫度如果壓在溫度牆的話,顯示卡可能就只能跑75W運作
那麼效能可能還比很多RTX3060的機種還要差了,電競筆電的發展真的只能這樣嗎
我們來看看一技嘉的15P XD規格是i7-11800H+RTX3070
全原廠的TIME_SPY的實測是這樣,這一款筆電的溫度牆原廠定的比較低
基本上玩遊戲也是會經常貼溫度牆在運作的,也算是目前普遍的狀況
處理好優化調整+散熱加強(CPU上液金,GPU用比原廠好的散熱膏)之後
可以是這樣的測試表現,我們看跑分測試還可以更高
當然CPU的溫度獲得了更為良好的控制,最高只有67度C
事實上我都有辦法做到這樣的成果,我相信那些國際大廠也不會太困難
基本上就是用了液金的品牌,散熱器的設計還是要夠用心
效能參數的設定也要合理一些,不要為了跑分漂亮給太激進的參數
甚至後面還運用BIOS更新去偷偷限縮效能,這樣我是真的不太好
事實上現在很多中階機種,處理好優化上液金之後的體驗會比買高階更棒
因為最後能跑到的那1-2個倍頻時脈,運作功耗的代價很大,溫度就是會高
中階機種可能原廠沒有用液金或是散熱差一些些,但是參數沒有那麼激進
處理好之後的使用體驗往往可以比貴很多的高階機種要更好用,使用體驗更棒
12代的電競筆電,一堆機種變成貼溫度牆運作的現況
我個人是覺得非常的怪,跑分之外還有更多要考量的就是使用者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