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聽音樂為了不被打擾大多人們都會有個耳機在身邊,不過耳機分成好幾種類型,最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就筆者來說使用耳罩式耳機(開放式)。雖然開放式耳機人聲自然,可是非常容易受到外在聲音影響,這時寧願在安靜的地方仔細聆聽,另一個缺點就是攜帶出門相當不方便,以及高阻抗辦髓而來需要耳擴推,細節才能更完整。
剛好那時想購買一款數位播放器做為前端,則有機會試聽到多單體入耳式耳機後,想到以攜帶方便與好聲音體驗就準備要入坑。但是,現在多半入耳式都是公模,不同廠家有些佩戴上會有些不適,這也讓筆者興起尋找客製化耳機之旅,其中發現一款來自臺灣品牌Morear 3D列印,比較特別的是前期是以助聽器開發製作為主,後期也朝向客製化耳機路線進行,在實際到服務據點試聽過後,對其中的me6客製耳機相當心動,今天將會透過開箱與試聽來跟大家分享。
規格
單體:低*2、中*1、高*1、超高*2/四音路,兩階分音
頻率響應:10Hz~16kHz
阻抗:57歐姆
靈敏度:104.5dBA SPL/0.13V @1kHz
總諧波失真/噪聲(THD/N):<1%/100dBA @1000Hz
插頭種類:3.5mm(碳纖維無磁感鍍銠)
線材長度/材質:1.25M/Neotech UP-OFC高純度無氧銅
保固:30天適應期保證,1年有效保固
耳機製作過程
準備下訂單後就能開始選擇耳機外殼顏色,目前有純黑、純白、透明三款,另外就是耳殼表面的花樣,現場有36種花色選擇是相當多,這也讓使用者在挑選上會有點掙扎,畢竟一旦選擇後就無法再在修改了,除非多做幾副不同款式或類型。
↑在耳殼正面種類總攬。
↑特別的是包含手錶內齒輪零件花樣。
由於這次是直接到位於中和區3D列印實驗室,搭捷運在永安市場站下車後走1分鐘路程就能到交通相當方便。在取耳型方面Morear 3D有配合專業夥伴(科林助聽器)直接就能現場取模;先前詢問到Morear人員說到,每個人耳型都是截然不同,特別是耳道彎曲幅度/直通,聲音撞到耳道外壁再反射到耳膜,以及直接傳導到耳膜上都會是不同的結果,所以聽到的音色會有所差異,也是為什麼要針對耳型來推動客製耳機的原因之一。
在作業流程上專業醫師會先以耳內視鏡檢查,確認有無受傷或是耳垢過多,這都會干涉到取耳模的完整性。如果沒問題接著會以棉球塞到耳內至靠近鼓膜前,限制灌入填充物之盡頭,兩耳同樣方式取摸大約15~20分鐘內完成,相當的快速。以筆者第一次體驗來說感覺非常奇特,最後取下模具後能看到自己耳內形狀算相當稀奇,這時醫師也提到耳道部份個人算是相當直的。
↑耳內塞入棉球。
↑醫師以耳內視鏡確認。
↑灌入填充物時的感覺難以言喻。
↑等待凝固中。
↑當下製作的耳模也請Morear幫忙留下,筆者想做個紀念。
耳模取得完成後就準備進入製作耳機外殼階段,說到Morear比較不同的是,擁有自己的3D列印實驗室,以數位建模方式進行,透過目前正夯的3D物件掃描技術和光固化3D列印機來製作耳機外殼,相較於其他廠商用原模修改相比,成品能更趨近完整減少誤差。耳機製作時間為期14天,接下來就是靜靜的等待,事前參考過其他家製作時間大約要1個月,以Morear來說算比較快了。
Morear me6耳機開箱,包裝精美防護到位
在看到me6耳機前,相當值得一看的是包裝,外盒以黑/橘金雙色搭配,正上方morear logo燙金字體,低調沉穩顯得更尊貴,內盒耳機還有專用盒子收納,整體防護非常完整。
↑耳機外包裝。
↑內盒上下兩層:上層耳機收納盒四周海棉固定位,下層為配件。
↑配件總攬。
以耳機收納來說morear提供的並非一般盒子,則是潛水用防水殼四周橡膠材質防撞,在外盒正上方也能客製簽名。開啟收納盒後內部也有泡棉,針對耳機、線材、6.3mm to 3.5mm轉接頭、清潔刷,精確的定位開孔,由此可見在保護措施上做的相當不錯,攜帶方面也會方便許多,同時還有提供單純只放耳機的圓形收納盒,就看使用者如何去應用。
↑耳機收納盒。
↑內容物。
↑圓形收納盒。
以完全客製化來說針對個人耳型製作,比起一般耳塞式或是公模耳機來說,配戴的舒適度有蠻大差別,這也代表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配戴都會不舒服,筆者認為若想要一款久戴而不會不舒服,那麼客製化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針對耳殼材質、顏色,或是表面裝飾、個性化刻字,全都一應俱全,在造型方面變化能更多端。
Morea客製音樂耳機有me2~me6五款,如同型號般2~6顆動鐵單體,這次筆者選擇me6耳機,也是目前Morear系列中最高階的一款,不過單體數量多寡還是要實際聽過之後再選擇比較好,以動鐵種類耳機來說單體體積相較動圈耳機小,但可惜的是頻率響應範圍小,需要透過多顆單體的組合與分頻才能達到完整,再來調音也是一副耳機的靈魂之處,在人聲、樂器、監聽、三頻均衡等,針對不同需求使用者或工作者能有好的音效體驗。
接著看到me6耳機本體,耳殼方面選擇透明外殼能清看見內部,在動鐵單體擺放並非左右對稱,而是有限空間內調整出絕佳的位置,最後在耳管出音口有三個洞,分別是(超高音*2與高音*1)、(中音*1)、(低音*2),各別用導音管銜接至出音孔。在耳機內單體連接線,使用直徑較粗的多芯純銅導線,看的出來用料很實在。
↑耳機本體。
↑左右耳(藍、紅)顏色辨別。
↑耳管出音孔。
另外耳機採用的插針為CIEM 0.78可換線設計,線材方面為臺灣OC Studio ARES MK2,就評價來說是相當高水準的升級線,不過還是能更換不同種類線材,本身可玩性還是相當多。
↑CIEM 0.78耳機插針。
↑OC Studio ARES MK2線材。
↑分線塊特寫。
↑6.3mm to 3.5mm轉接頭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