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book 系列甫上市以來就是許多消費者選購 Notebook 的考慮名單之一,但對於需求更為專業取向的消費者呢? 這類消費者可能不需要太經常得移動位置,需要一個夠大的螢幕以及一個全尺寸的鍵盤,最好能為他帶來休閒時的聲光娛樂效果,主機的性能當然更不能馬虎...
Zenbook UX501 J 由此而生,擁有著與 Zenbook 相同工藝水平的金屬髮絲紋,也有著足以稱上輕薄的表現...當然,你得體諒他是一個具備全尺寸鍵盤的 15.6 吋筆記型電腦啊!
仔細端詳著 UX501 J ,他有著一些全新的細節,足夠讓你拿著他研究他一陣,以國產品牌的筆記型電腦來說這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美感、觸感都有著不平凡的表現!
翻開他的上蓋,Intel Core i7-4720HQ 四核心處理器帶來的 2.6GHz 與 獨立顯示晶片 GTX 960 GTM 帶來的強烈效能,不論是修圖編輯文件、放鬆時間的遊戲時光抑或是工作偶爾穿插必要的剪輯影片,筆者對於性能的要求 UX501 J 以高標準通過了,而 Zenbook 獨有的散熱技術,使得他整台機器在大量處理檔案之後,仍不會有令人煩膩的燥熱感。
UX501J 令筆者非常有愛的還有他的鍵盤,這個也是引發筆者覺得可以拿來跟筆者自己的 MBPR15 比較的部分:鍵盤手感! 有著相當深且反應Q彈的感覺,同時全尺寸的設計也使得許多可能不熟悉筆記型電腦的用戶可以快速地使用數字區域的功能,這絕對是生產力的一種體貼設計。
對於一個慣性使用 OSX 的筆者而言, 反過來適應起 Windows 筆電的觸控板...,過往經驗是厭惡的。為何呢?反應慢以及對多指的辨識總有些煩人的誤會是重點....,在 Zenbook 登場以來筆者不斷觀望的也是那塊觸控板,UX305 給筆者印象非常好,這次借到的 UX501 J 也果然一樣好...,整體來說相當的直覺也好用,就是 Windows 8.1 會讓人有點氣結.....,OK,這篇文章打到這裡時 Windows 10 似乎已經準備登場了!
左側的介面包含了電源輸入、 Mini DisplayPort、HDMI 以及很重要的 USB 3.0!為何重要?筆者在借測 UX501J 的有一天,一大早便搭高鐵往台中出差去,回程時發現手機快沒電了....,這個時候處在關機狀態的 UX501 透過華碩獨特的 Super Charger + 成了一台行動電源! 當然,能連續工作六小時的 UX501 J 其夠強的續航力到功不可沒,不然斷了網的世界是有那麼一點黑暗的...。
右側是兩個 USB3.0 加上 SD卡讀卡機以及耳機麥克風共用孔....。 USB孔前面寫的 SS 代表的是 USB 3.0 的 Super Speed....沒別的意思! XD
整台機器的燈號位於觸控板方的側面,燈號相當的漂亮,四個小點露出的白光配合切角削邊的處理,有那麼點鑽石閃閃發光的感覺,整合性與質感處理都相當的讚,不會感到厭惡或是突兀
華碩引以為豪的 Sonic Master 自 N55 這台筆記型電腦後就有越來越強大的趨勢...,結合了 ICEpower 、B&O 技術,其實老實說,不走性能對筆電專業度有限的筆者,有很大的因素就是想要一探 UX501 J 能為只在意使用體驗的筆者帶來多大的震撼而借來玩玩的....。 UX501 J 的喇叭呢? 跟許多人作為標竿的 MBPR15 比較起來,音量差不多都很大...音質上 UX501J 比較細緻柔順一些,跟 MBPR 15 的感覺有明顯的差異。 BTW! UX501 最大的缺點就是鍵盤背光真的很糟糕!
寫到這裡,似乎該給個規格表...,其實我很猶豫有沒有必要透過規格表去檢視一台筆記型電腦,尤其是 UX501J 本身來說不是一個規格表能表現他讓人心動的機器: CPU 採用 Intel Core i7 4720HQ /Intel HM87 Express 晶片組 / DDR3L 1600Mhz 最高支援到16G / PCIE x4 512G 硬碟 然後那個 15.6吋的 4K螢幕以及喇叭更讓這台機器顯得精華啊!383mm 寬度 以及 255mm 長度與大部分 15.6吋筆電相仿,但僅 2公分的厚度,稱不上薄但是絕對不是削薄邊的那種灌水,兩公斤的體重你說他重?其實真的也還好而已,這是一台 15.6 吋的筆記型電腦耶!
帶上 UX501 出差,引來的好奇跟話題遠勝於 MBPR15 ,為何? 因為沒有人想過原來華碩也有一台那麼漂亮的大筆電,當其他人跟你借來把玩,很快地被他的細節深深的吸引著,讚嘆螢幕好漂亮說著外觀如何漂亮,放起音樂也讓許多本來對Windows筆電不屑的朋友為之一振..., UX501 是一台規格表以外你可以去細細玩賞他的筆記型電腦,就像許多人推崇 Macbook 一般,或許當 Windows 10 登場後,才更能彰顯 UX501 的價值吧! 當然,五萬起跳的身價也是足以挑戰消費者的價值選擇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