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SWIFT PG278Q - G-SYNC搭載薄邊框WQHD螢幕
因為顯示器相對電腦主機而言, 可以使用較久的時間, 所以我更願意將預算放在顯示器上面.
本來以為一次攻頂是個好選擇, 沒想到卻也是煩惱的開始. 解析度高於顯示卡強度, 跑起遊戲就會出現狀況.
就單卡單核來說, 還是WQHD 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怎麼也沒想到顯示器已經攻頂的我, 卻也會注意到這台ROG SWIFT PG278Q.
除了WQHD以外, 更重要的是搭載了 G-SYNC. 解決畫面撕裂和不順暢的一切問題.
再配上個薄邊框, 還有會發亮的底座, 我根本是被一波帶走.
ROG SWIFT PG278Q.
WQHD 2560x1440, 1ms, 144Hz, 5向搖桿操控.
垂直旋轉, nvidia G-SYNC, 3D ready.
這是第一台 ROG 顯示器, 相信非常有內容!
配件部份, 使用者手冊和光碟, USB 3.0線材, DP線材, 90W電源.
展開使用者說明, 多國語言是必須的.
但是國際語言 - 圖示法是最直接有效的. 這邊主要說正面右下方有五個功能鍵.
在顯示器背面, 由左至右是 電源, DP, USB
喜歡怎麼轉顯示器, 圖示通通有示意.
在最佳解析度WQHD情況支援 144Hz.
這次的擺設方式比較好, 好拿好放, 整體保護也非常充足.
秀個ROG 給大家看下, 顯示器的背部有很多的菱線, 外觀有加分.
底座左下方有nvidia G-SYNC & 3D ready, 右下方是ROG 衡式的logo.
底座的中央有著紅色的圈, 對於旋轉角度還有刻度.
顯示器正面高度壓至低點.
顯示器正面高度拉到最頂.
支援垂直顯示,
轉身欣賞這外型設計, 確實是美.
所有接頭都在這三角型邊.
當然想要更換璧掛也是沒問題的, 先將四顆螺絲卸載.
拆下顯示器本體.
底座支援的旋轉角度都記載於此.
顯示器的接口真的配置的很有型.
規格標示.
安規標示.
除了提供給使用者的接頭, 還看到了給服務中心用的特殊通道.
打開來看看, 估計是接其他裝置使用.
所有功能鍵是放置在顯示器背面的, 但是連背面的按鍵都有造型.
顯示器背面特寫.
展示時需要的 Kensington鎖孔也有預留了.
顯示器正面右下方, 功能鍵示意位置.
顯示器背面和底座接口, 這兩個金屬片估計是給底座供電使用.
值得一提, DP線材採用 Amphenol.
AC ADAPTER 採用19V 4.74A , 90W
線材走線示意. 藍色USB線材是示意, 原廠提供黑色線材.
Cable management
線材安裝示意, 再次提醒藍色線材非原廠提供顏色.
這才是原廠提供的黑色皮 USB 3.0線材.
底座這紅色圈, 是會亮的! 而待機時還會呼吸呢!
待機情況功耗為12W
開機顯示時, 功耗為29.2W
當顯示卡效能較好時, FPS 大於30 以上, 就會有機率性產生照片中這種撕裂情況.
而為了解決撕裂情況, 可以選擇開啟 V-SYNC, 但是這也導致降低了 FPS. 看靜止畫面好像是漂亮的. 但是連續動作就會很不協調.
開啟G-SYNC以後, 除了解決撕裂畫面, 又可以發揮顯示卡的所有效能, FPS可以完全同步.
這邊要花點時間解釋 V-SYNC 和 G-SYNC的不同了. (會撕裂的no V-SYNC相信不需要解釋了)
是的, V-SYNC開啟後可以解決撕裂畫面. 但是這是降低顯示卡FPS達成的效果, 如果顯示卡非常利害, 永遠 FPS > 60. 那 V-SYNC就可以滿足玩家.
但是實際上最常發生得情況是FPS 會跳動的, 40 < FPS < 60. 在這區間就會發生很不協調的事, 當FPS高的時候一切都順暢, 但是當FPS 低於60, 畫面的不協調感就會馬上出現.
如果文字解釋的不理解, 可以參考下方V-SYNC影片.
因為考慮到網路速度, 我是手持行動電話採最低規格錄影. 影片開始是穩定 FPS = 60 在跑, 所以非常順暢.
影片在 7秒時, 切換到 FPS = 50.
影片在16秒時,切換FPS = 40.
最後是影片24秒時, 切換FPS動態 40-60區間.
大家可以反覆仔細的觀察鐘擺在搖晃的不協調感, 只要FPS不是保持在60. 就能有感的 看出不協調.
VSYNC
一樣的配置, 開啟G-SYNC, 影片開頭也是設定FPS = 60.
影片 9秒時, 切換為 FPS = 50
影片 15秒時, 切換為 FPS = 40
最後是影片 23秒時, 切換FPS動態 40-60.
整段影片可以看到開啟 G-SYNC後, 鐘擺的非常自然, 這就是顯示器和顯示卡同步速度所帶來的順暢.
GSYNC
影片有可能因為畫質不好和手持攝影晃動. 想要自行體驗的玩家可以至nvidia下載程式, 親自體驗.
不過沒有G-SYNC的顯示器, 會無法點擊G-SYNC功能.
https://www.nvidia.com.tw/coolstuff/demos#!/g-sync
跑完了鐘擺測試, 實際以BF4 體驗, 影像可以固定在 2560x1440 144Hz.
再來介紹一下OSD. 顯示器主要的功能. 色彩可調 亮度, 對比, 色溫.
系統設定裡可以看到多國語言支持, 選單位置, 選單透明度, 選單時間, 顯示資訊, 動態透明, 恢復出廠模式.
Game Plus, 提供兩種功能, 第一個是固定在顯示器上秀出輔助準心, 再來是定時器.
準心有兩種款式, 兩種顏色可選, 位置也可以自行調整.
計時的部份有30分, 40分, 50分, 60分 和 90分鐘的選項. 當然顯示的位置也是可以調整的.
功能頁裡的影像, 在不是144Hz情況下可以調整
ULMB (Ultra Low Motion Blur):調整動態模糊抑制的程度。更新
頻率為 85Hz、100Hz 或 120Hz 時,可使用此功能。
而在 144 Hz情況下又可以調整OD.
OD:提升 LCD 面板的灰色層級回應時間。
最後發現一個彩蛋, 原來這螢幕在通電的時候會有個ROG 眼睛閃亮的開機畫面.
閃亮完以後就正式開機完成, 要看到這畫面, 請斷電再來一次XD
結語 :
坦白說現在進場4K確實太早了, 除了顯示卡效能還無法單卡單核穩跑FPS >60, 作業系統的配置和網頁也都沒跟上.
對於畫面比較有要求的玩家我還是建議此刻鎖定WQHD, 當然如果Full HD就能滿足你的話, 當然更美好, 省了不少錢.
ROG SWIFT PG278Q 薄邊框, G-SYNC, 美型外觀. 當然還有底座會亮美麗的紅色圈, 真的是表現很不錯的一台顯示器.
以WQHD的選擇來說, 這台PG278Q算中等價位, 不過確是唯一擁有G-SYNC的. 這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在FPS 介於40~60區間. 整個畫面的順暢就是讚!
當然也不是沒有缺點, 只提供DP接頭非常的不方便. 不過這是為了相容性考量. 這台顯示器就是主推G-SYNC, 如果給了不支持G-SYNC的接頭. 那肯定是反效果的.
而且在WQHD 的FPS可以有40-60實力的顯卡, 也一定有DP接頭. 如果跑不到40-60, 那真心推薦還是回去跑Full HD, 不要自己找麻煩.
只有DP接頭這件事, 如果使用者是可以接受的, 顯示卡效能也撐的起WQHD, 那真的要選搭載G-SYNC的PG278Q.
by shihwo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