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 186K IOPS成就獲得! OCZ Vector SSD 256GB*2 RAID 0
OCZ在2012年末替SSD市場投下了一顆相當強烈的震撼彈,那就是這款全新系列名稱的Vector SSD。這次,OCZ使用完全自主研發,代號為Barefoot 3的主控制器,可以說是結合了旗下Indilinx、PLX等廠商技術心血的經典之作,不僅是韌體,連IC都完全是由OCZ自主設計。
這次送測的Vector SSD容量為256GB,搭配兩顆DDR3 256MB的快取記憶體,總快取容量為512MB。FLASH方面,使用Micron 25nm製程晶圓,特別篩選之後,並自行封裝,這次直接在頂級產品上使用OCZ Mark的同步型顆粒,有別於以往的作法,看來是希望能藉此打破消費者對OCZ Mark的疑慮,也避免有"換顆粒"的聲浪出現吧?效能上,官方公佈的256GB規格為連續讀/寫:550/530 MB/s、4KB隨機讀/寫為驚人的100K/95K IOPS!為此,某競爭對手還特地發表了Extreme版的韌體,主要目的也是要能將4KB隨機讀取 IOPS推上100K大關,來與Vector一較高下。
除了猛烈的效能之外,OCZ Vector SSD還重新詮釋了耐久度標準,以企業級的方式來為這款消費級產品進行耐久度檢測,比起以往的產品都能有數倍以上的品質、耐久、穩定度提升,因此它能在每天寫入20GB的環境下,能有長達五年的使用保證(以每周7日計算,而非一般的每周5日),也就是說Vector SSD能有高達36.5TB以上的寫入總量耐力。而未來的韌體更新也會經過更長時間的測試,驗證無誤之後才會發佈。這次還附有Acronis True Image資料複製軟體序號,SSD也提供長達五年的保固。
<包裝與包裝內容>
與以往相同的包裝設計,但自從Vetex 4開始就拿掉了產品的速度規格標示,是比較可惜的。
包裝內容物一覽,標語貼紙換了,並還附上一份Acronis True Image的軟體序號。
OCZ Vector SSD擁有非常好看的外觀。
pOCZ VECTOR SSD規格與外觀
在外型上,OCZ Vector為7mm低厚度的設計,但卻使用鋁合金以及非常堅固的結構,因此重量也到達了115g,金屬材質的外殼能夠幫助散熱,且非常地有質感,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SSD造型設計最佳的一款產品。
這張Vector破地而出的圖片,筆者相當喜歡。
目前Vector推出有128/256/512GB的產品,以下是截自官網的規格表。
OCZ Vector是第一款達到100K IOPS成就的2.5吋消費級產品。
與Vetex 3 LP一樣的7mm外殼,但貼紙圖案的設計更勝以往。
背面除了產品的型號與序號之外,也多了個QR code。
雖是7mm低厚度,但堅固的鋁合金外殼讓它的重量比正常高的產品要重。
看起來比7mm厚,但實際量測得到的厚度為6.83mm。
p全新的Barefoot 3主控制器
Barefoot 3是一款委由台積電以65nm製程生產而成的RISC架構雙核心、八通道控制器,特別的是,這兩個核心將負責不同的工作,其中一個為ARM Cortex單元,另一個則是OCZ Aragon(亞拉岡)。Aragon單元用來獨立負責FLASH的控制與管理,在如此分工的設計之下,它將會是一款更有效率的雙核心控制器。Barefoot 3的每一個通道將能控制8CE,整體可達64CE,因此當最大容量高達512GB,使用上16顆32GB 4CE的記憶體(每通道控制兩個FLASH),也不會發生像以往控制器那樣傳輸速度以及4KB IOPS反而會下降的問題。
卸下螺絲,掀開背面的鋁合金片,可以看到主控制器上覆蓋了導熱矽膠。
小心移除導熱片,電路板兩面都各有八個FLASH顆粒與一個DDR3 256MB快取。
這顆就是Barefoot 3主控,編號為IDX500M00-BC。
Micron DDR3 256MB快取記憶體。
來自Micron 25nm製程晶圓的顆粒,2CE、單顆容量128Gb(16GB)、ONFI同步型。
p單顆Vector 256GB效能實測
這次所使用的測試平台資訊,為對SSD支援度較好的Intel Z77平台。
首先是OCZ Vector 256GB SSD的資訊,其SMART無法表示使用的時數。
在進行磁碟區格式化之前,先使用HD Tune Pro進行測試,以得到最原始的讀寫狀態。
可看到寫入相當穩定,而讀取則是在350~375MB/s之間抖動。
格式化出磁碟區之後,進行零、隨機、混合三種不同的資料型態進行測試,
不論資料型態為何,都可以得到相當好的效能表現,這樣的特性更為實用。
而4KB QD32隨機讀取也已經能得到97K IOPS以上了。
使用ATTO往往能得到最大讀寫數值,左方為預設,右方為檔案長度1GB、QD10。
AS SSD的部分,單顆就能擁有1224的高分。在壓縮率上,也可以看到並不影響效能。
使用CDM一樣進行三種不同資料模式的測試,4KB QD32讀取也都能突破400MB/s。
接下來是現在相當夯的Anvil Benchmark,目前最新已經出到RC6版,
以下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的測試,
所得到的測試結果並沒有落差,但可惜預設只有進行QD16的測試,無法逼出極限IOPS。
Anvil中也有類似iometer一樣的IOPS測試,且不需經過繁瑣的設定,
4KB隨機QD32的測試可以得到讀/寫:97.8K/91K IOPS。
將讀寫分別拉到最高QD128/QD64,讀取衝到了98.6K IOPS,而太多工的寫入已經讓它無法負擔而下降了。
最後則是使用PCMark 7與Vantage來檢驗做為系統碟時的效能。
p使用IRST來建立磁碟陣列
既然這次拿到兩顆同樣為256GB的Vector,不架個RAID 0來展現其效能好像也說不過去。
將主機板SATA改為RAID模式,而系統內也有RAID驅動時,就可以正常用原先系統開機,
否則就要重新安裝作業系統。接著使用Intel快速儲存技術(IRST)來進行磁碟陣列的架構。
若想要架構出的陣列擁有更好的效能,請先到裝置管理員中,關閉磁碟機的快取排清。
接著當然就是選擇能獲得最大效能的RAID 0模式,也是這次測試的目的。
勾選要架構的磁碟機,先前有將快取排清功能關閉的話,則可啟用回寫式快取,
筆者有關掉快取進行測試過,Vector RAID 0的寫入成績大約會比開啟時少了200多MB/s。
確認之後就架構好RAID 0磁碟區了,剩下就是進入磁碟管理進行磁區分割與格式化。
pRAID 0實力測試與結論
首先當然是未格式化的原始讀寫效能,寫入還是一樣地平穩。
既然是進行測試,所以也就將整個RAID 0格式化為一個磁碟區就好,
OCZ Vector架構為RAID 0的特性上,寫入的效能會比讀取要好。
接下來是ATTO,左邊一樣為預設,右方的QD10狀態下,寫入衝破了1000MB/s。
而在AS SSD當中,可以有超高的2169總分,光是寫入的分數就能破千了。
4KB QD64寫入的IOPS也來到了167K,隨機搜尋更只有0.014ms。
在CDM當中,終於出現了四位數的整數來將能顯示的區域填滿。
接著是Anvil Benchmark,QD16的4KB隨機寫入就能有183K IOPS了!
使用QD32來測試,寫入升到了184K IOPS,但讀取效能,筆者還是不甚滿意。
各自拉到能測試的最高QD值,QD128 4KB 隨機讀取將近180K IOPS了,
而QD64 4KB隨機寫入則更是突破186K IOPS!RAID 0的優點就是擁有更好的多工處理能力。
最後一樣是PCMark的部分,Vantage裡得到了誇張的168702分,PCMark 7裡則是僅增加212分。
<結論>
OCZ Vector SSD的效能實在是非常地強大,經過筆者的單顆與RAID 0初測,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成績,光是使用Intel快速儲存技術(IRST)所建構而成的RAID 0,就可以有1000MB/s的最大寫入,以及超過186K IOPS的4KB隨機寫入,而且不論資料型態的可壓縮率為何,都不影響其效能。更何況,拿到的這兩顆256GB產品並非是全新品,雖然是市售版,但也已經被許多媒體給揉佞過了,但它依舊能保有猛烈的效能,可見這次全新的Barefoot 3主控搭配Indilinx為其量身設計的韌體,可以有非常好的成效!
然而OCZ在新產品上還是保留了高初期售價的策略,目前主流的128GB容量,市場售價就要4900元新台幣,看來一般使用者想要體驗Vector的強大效能,還需要等一陣子囉。還有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OCZ從以往的產品上,SATA傳輸線連接埠上就一直沒有為扣具型SATA接頭而設計的溝槽,若是使用這樣的傳輸線,還是會比較不穩固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