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inchen 發表於 2024-10-25 11:57:37

1.2 倍每瓦效能!Intel Core Ultra 285K, 265K, 245K 測試報告 / 溫度更低 性價更高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8.jpg

驚心動魄的效能解禁測試!Intel Core Ultra 200S 系列處理器正式發表,首發的 Core Ultra 285K、265K 與 245K 在效能、功耗、遊戲性能與整體性價表現上,對比第 14 代相比能提升多少?再對上 Ryzen 9000 的效能可否再次全面壓制?這次採用 Windows 11 Pro 24H2 進行全面測試,讓我們來試試今年最強遊戲(運算)效能的處理器究竟是誰!


多元製程 全新出發 Intel Core Ultra 285K, 265K, 245K 正式推出

Intel 新一代 Core Ultra 200S 桌上型處理器、代號 Arrow Lake,將處理器分為 Compute tile 運算層、平台 I/O 層、SOC 層與 GPU 層,並採用第三方 TSMC 的多種 N3 製程打造,在藉由 Intel 自家的 Base Tile 封裝至基板當中。

Arrow Lake 的 Compute tile 運算層採用 TSMC N3B 製程、GPU 層則是 TSMC N5P、SOC 與 I/O 則是 TSMC N6,所有 Tile 小晶片藉由 Intel 的 1227.1 base tile 也就是 Foveros 3D 進行封裝。最後看到處理器溫度與功耗測試就能體現出採用多元製程的好處,廣泛運用 TSMC 製程優勢,以及自家微架構設計與封裝實力,藉此提升處理器的每瓦效能與每元性能比。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jpg
↑ 多個不同層的核心,透過 Foveros 3D 進行封裝。


10/24 正式發售的 Intel Core Ultra 9 285K、Core Ultra 7 265K 與 Core Ultra 5 245K 三款,再加上兩款無內顯的 265KF 與245KF 等超頻處理器,採用 LGA 1851 腳位需搭配 Z890 主機板才能使用,不過好消息是相容既有 LGA 1700 散熱器,讓玩家不論是空冷或水冷都可有著多元的搭配選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jpg
↑ Intel Core Ultra 9 285K、Core Ultra 7 265K 與 Core Ultra 5 245K 處理器規格與價格。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有著最高核心 8P+16E 的 24 核心 24 執行緒、最高 5.7GHz Turbo 時脈,建議的零售價格為美金 $589 元、台灣售價為 NTD $19,800 元 。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則是 8P+12E 的 20 核心 20 執行緒、最高 5.5GHz Turbo 時脈,建議的零售價格為美金 $394 元、台灣售價 NTD $13,600 元。

入門超頻款 Intel Core Ultra 5 245K 降至 6P+8E 的 14 核心 14 執行緒、最高 5.2GHz Turbo 時脈,建議的零售價格為美金 $309 元、台灣售價 NTD $10,400 元 。

至於兩款無內顯的 Core Ultra 7 265KF 則是 NTD $13,200 元、Core Ultra 5 245KF 最便宜 NTD $9,900 元的價格。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jpg
↑ 完整處理器規格。


Arrow Lake 每瓦效能提升 / Xe GPU 內顯 / 我加了 AI

Arrow Lake 採用 Skymont E-core 與 Lion Cove P-core 混合核心架構,並取消多執行緒換取 PAA 優化,以及更好的執行緒調度與功耗控制。Lion Cove P-core 有著 9% IPC 提升,並具備 36MB 共享 LLC 快取、更 AI 的電源管理、個別處理 INT 與 VEC 指令的 out of order engine、更寬 8x 預測 / 更寬的調度,以及 16.67MHz 的 Finer clock。

而 Skymont E-core 則有著更高 32% IPC 的升級、2x 加大 L2 快取容量,有著更靈活的擴充彈性與深度佇列提供更好的平行運算,同樣強化預測、加寬 Allocate 與 Retire,而且一個 E-core 叢集就具備 4MB 共享 L2 快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jpg
↑ Skymont E-core 與 Lion Cove P-core。


Arrow Lake 的 P-core 與 E-core 排列與上一代略有不同,這代排序將 P-core 與 E-core 混合著排列,主要目的應該是讓 Intel Thread Director 在調度核心時,P-core 與 E-core 間的距離不會離這麼遠,而是可以優先選擇較近的 P-core 或 E-core 進行調度。

Compute Tile 規劃是使用 36MB L3 共享快取連接所有的 P-core 與 E-core 核心,而每個 P-core 有著獨立 3MB L2 快取、每組 E-core 共享 4MB L2 快取。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5.jpg
↑ P-core 與 E-core 混合著排列。


Intel Core Ultra 200S 處理器,終於升級至初代 Xe-LPG GPU 架構,具備 4 組 Xe-core 核心、支援 XeSS 加速、4 組光追單元、支援 DX12 Ultimate、Xe Vector 引擎、具備 4MB L2 快取,能透提供 8 TOPS 算力,給予玩家一般文書使用或者測試亮機使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6.jpg
↑ Xe-LPG GPU 架構內顯。


此外,Intel Core Ultra 200S 系列處理器都具備 13 TOPS NPU,若算上內顯 8 TOPS 與 CPU 15 TOPS 可提供整平台 36 TOPS 的 AI 推論效能。Intel 也提到例如玩家在遊戲時可以藉由 NPU 來替視訊鏡頭去背、人物追蹤、眼神聚焦等輔助功能,幫忙降低 CPU 或 GPU 的負擔。就像拿內顯來算直播遊戲的影音編碼一樣的事情。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7.jpg
↑ 內建 NPU。


LGA1851 腳位、Z890 主機板標配、相容 LGA1700 散熱器

Intel Core Ultra 200S 處理器採用 LGA1851 腳位,需要搭配新一代 Intel 800 系列晶片組 Z890 主機板才能開機。目前首發的都是超頻處理器,因此也只推出可超頻的 Z890 主機板,至於主流與入門的非 K 處理器與 H / B 系列等晶片組,則可能要等到明年了。

但有個好消息是 LGA1851 可相容支援既有的 LGA1700 散熱器,因此在散熱器選擇上相對比較多。

I/O 規格方面,這代 CPU 與晶片組可提供總共 48 條 PCIe 通道、其中有 20 條 PCIe 5.0 的規格;而 Z890 晶片組主要提供 24 條 PCIe 4.0 通道、10 個 USB 3.2、14 個 USB 2.0 與 8 個 SATA 等 I/O,但最終數量還是由主機板廠商規劃而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8.jpg
↑ CPU + 晶片組 I/O 規格。


首發的 Z890 主機板幾乎都提供了 2 個 Thunderbolt 4 連接埠、很多的板載 M.2 擴充,但是傳統 SATA 數量基本都降為 4 個,至於無線方面則有 Intel 自家的 Wi-Fi 7 新規格,有線網路普遍也都升級至 2.5GbE 的新規格。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9.jpg
↑ Z890 平台升級。


測試平台與設定

這次測試重點則是擺在 Intel Core Ultra 285K、265K 與 245K 的多核心、單核心、AI 推論、電腦整體與遊戲效能等表現,同時比較 Ryzen 9950X、9900X 與 9700X,再加上第 14 代 i9-14900K、i7-14700K 與 i5-14600K 等處理器進行比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0.jpg
↑ 媒體測試版外盒。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1.jpg
↑ 提供 Core Ultra 285K 與 245K 處理器。


Intel Core Ultra 285K、265K 與 245K 處理器,表面的 IHS 金屬蓋高度與上一代相同,但這代金屬蓋的凸起寬度有點改變,因此只要是相容 LGA1700 的散熱器,都可直上這代 LGA1851 腳位。而這代處理器基板的防呆缺口有變,以防玩家誤裝處理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2.jpg
↑ 處理器表面的 IHS 金屬蓋維持同高度,但是寬度稍微減少了幾 mm。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3.jpg
↑ 處理器背面針腳。


由於這三個平台的處理器設定皆有不同,但都同樣採用 Crucial Pro DDR5-5600 16GBx2 記憶體,套用 XMP 參數並將時脈調至 6000MHz、1.35V 的設定,至於處理器的預設與功耗限制提供給大家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285K、265K 與 245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890 HERO、BIOS 0805
285K Intel Default Settings Extreme 250W/295W ICCmax 400A
265K Intel Default Settings Performance 250W/250W ICCmax 347A
245K Intel Default Settings Performance 159W/159W ICCmax 242A

處理器:AMD Ryzen 9950X、9900X、9700X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BIOS 0505 AMD AGESA PI 1.2.0.2.
9950X 與 9900X 維持主板 Auto 預設開啟 XMP-II
9700X 開啟主板 cTDP 105W 設定其餘一樣預設

處理器:Intel Core i9-14900K、i7-14700K、i5-146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BIOS 1602 microcode 0x129(效能降低)
i9K Intel Default Settings 253W ICCmax 400A
i7K Intel Default Settings 253W ICCmax 307A
i5K Intel Default Settings 181W ICCmax 200A

記憶體:Crucial Pro DDR5-5600 16GBx2、XMP-II 6000 1.35V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系統碟:Solidigm P44 Pro 1TB PCIe 4.0 SSD
散熱器:ROG RYUJIN III 360、ROG Ryujin III 360 ARGB Extreme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GX ATX 3 2024 10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4H2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4.jpg
↑ CPU-Z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5.jpg
↑ CPU-Z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6.jpg
↑ CPU-Z Intel Core Ultra 5 245K。


處理器運算效能 Cinebench、Blender 渲染測試

CINEBENCH 2024 新版本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這代測試的精準度更高,並且多執行緒的渲染場景運算量比起 R23 版本提升了 6 倍,因此要求 CPU 測試至少要有 16GB 記憶體、GPU 測試至少 8GB VRAM。

nT 多執行緒 285K 最高 2128 分、265K 2064 分、245K 1477 分;1T 單執行緒 3 顆處理器分別獲得 146、141、134 分的成績。這成績可證明 285K 即便只有 24C24T,也能在多核心方面贏過 9950X,而這代單執行緒性能也有著非常好的提升。

相比上一代處理器,285K nT 23% / 1T 13% 提升、265K nT 12% / 1T 16% 提升、245K nT 12% / 1T 16% 提升。

相比 Ryzen 處理器,285K 對上 9950X 在 nT 10% / 1T 6% 領先、265K 對上 9900X 則是 nT 15% / 1T 2% 提升、245K 對比 9700X 則是 nT 16% / 1T -1% 提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7.jpg
↑ CINEBENCH 2024,分數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3 與 R20 測試情境相同,採用新的編譯器,並有著壓力測試功能,玩家可自訂 Minimum Test Duration 時間,例如 10 或 30 分鐘測試電腦的穩定性;不過 R23 的成績無法與 2024 一起比較。

nT 多執行緒 285K 最高 42876 分、265K 36216 分、245K 25304 分;1T 單執行緒 3 顆處理器分別獲得 2399、2329、2169 分的成績。

相比上一代處理器,285K nT 15% / 1T 6% 提升、265K nT 12% / 1T 15% 提升、245K nT 10% / 1T 11% 提升。

相比 Ryzen 處理器,285K 對上 9950X 在 nT 6% / 1T 7% 領先、265K 對上 9900X 則是 nT 11% / 1T 4% 提升、245K 對比 9700X 則是 nT 11% / 1T -2% 提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8.jpg
↑ CINEBENCH R23,分數越高越好。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285K 分別在 monster 場景 266.57、junkshop 場景 172.74、classroom 場景 130.02 的成績,而 265K 則是 219.17、143.91、107.71 的成績,接著 245K 148.99、98.43、73.74 的成績。

三個測試項目平均來看,相比上一代 285K 多核心運算平均 20% 提升、265K 平均 11% 提升、245K 平均 9% 提升。對比 Ryzen 效能則是 285K -2%、265K 4%、245K 4% 提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19.jpg
↑ Blender,分數越高越好。


AI 推論測試 Procyon AI、Geekbench AI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則是針對多款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測試,並可選擇 Integer、Float16/32 等不同測試精準度。測試分別比較 MobileNet V3、ResNet 50、Inception V4、DeepLab V3、YOLO V3 與 Real-ESRGAN 等模型的平均推論時間與總推論計數等資訊計算總分。

測試時 Intel CPU 採用 OpenVINO 引擎,而 AMD 則是使用 Windows ML,推論精度都選擇 INT。

285K 獲得 445 分的成績、265K 447 分、245K 360 分,只不過這成績與上一代相比差異不大,至於跟採用 Windows ML 引擎的 Ryzen 相比則有著明顯的差距。

換句話說,在 AI 推論這新興的領域中,若能針對自家硬體優化各大 AI 模型的引擎(例如 Intel OpenVINO、NVIDIA TensorRT)加持,即可獲得相當不錯的效能提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0.jpg
↑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CPU,分數越高越好。


同樣採用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測試,只是這次改為使用 NPU 進行運算。在同樣 OpenVINO 引擎、INT 精度下,NPU 相比 CPU 普遍可達到 60% 的效能提升。而 Intel 也提到這三顆 Core Ultra K 處理器都搭載同樣的 NPU 核心,因此測試結果三者相當。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2.jpg
↑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NPU,分數越高越好。


Geekbench AI 支援各種 AI 框架、引擎與硬體的跨平台測試工具,囊括各種 AI 應用情境 Image Classification、Image Segmentation、Object Detection、Face Detection、Pose Estimation、Depth Estimation、Image Super Resolution 與 Style Transfer 等進行測試,並提供單精度、半精度的成績與量化 Quantized 分數。

測試時 Intel CPU 採用 OpenVINO 引擎,而 AMD 則是使用 ONNX。

285K 量化總分獲得 15596 分的成績、265K 15307 分、245K 12253 分,只不過 Geekbench AI 在分數互相比較上相對有點參差不齊,提供給各位玩家參考。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1.jpg
↑ Geekbench AI,分數越高越好。


創作 Davinci、LR 與 PS 照片編修效能測試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285K 獲得 9967 分、265K 9733 分、245K 9222 分的成績,整體成績表現都相當不錯,但是對比上一代或 Ryzen 9000 來說有點差強人意。

這項目新一代 285K、265K 與 245K 都輸給上一代約 -5% 的效能,只不過輸給 Ryzen 9000 約 -20% 的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3.jpg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標準測試總分 285K 獲得 10457 分、265K 10282 分、245K 9578 分的成績,同樣有著相當不錯的成績表現,整體效能略輸上一代與 Ryzen 9000。

這項目新一代 285K、265K 與 245K 都輸給上一代約 -3% 的效能,只不過輸給 Ryzen 9000 約 -8% 的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4.jpg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越高越好。


AIDA64 記憶體、C2C 延遲、WinRAR / 7-Zip 壓縮測試

AIDA64 記憶體測試,這次測試統一使用 CRUCIAL PRO DDR5-5600 16GBx2 記憶體,手動超頻至 6000MT/s 與 1.35V 電壓,不過目前軟體還未針對 Core Ultra 或 Ryzen 9000 處理器優化。

285K、265K 與 245K 記憶體性能與上一代差不多,而記憶體頻寬這塊確實 Ryzen 9000 比較吃虧,畢竟兩者架構大有不同。

記憶體延遲方面,反而 285K、265K 與 245K 較高 94.8ns、90.1ns、91.7ns,相比上一代或 Ryzen 9000 都高了許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5.jpg
↑ AIDA64 記憶體測試。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6.jpg
↑ AIDA64 記憶體延遲測試。


Core to Core 延遲使用 github/nviennot/core-to-core-latency 來進行測試,衡量 CPU 核心間傳輸延遲表現。

285K、265K、245K 平均延遲是 42.4ns、42.5ns、38.7ns,最大延遲則是 78.3ns。相比之下平均延遲略高於上一代,但相比 Ryzen 9000 則有著更佳的表現。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7.jpg
↑ Core to Core 延遲。


WinRAR 最常用壓縮工具,效能上 285K 達到 42583 KB/s、265K 35370 KB/s、245K 24897 KB/s 的性能表現。但整體性能相比上一代降低了 -20% 的效能,對比 Ryzen 9000 則是低了 -28% 的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8.jpg
↑ WinRAR,越高越好。


7-Zip 另一款也相當知名且免費的壓縮工具,能夠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效能上 285K 壓縮 / 解壓縮效能為 164.824 / 196.579 GIPS、265K 150.564 / 153.544 GIPS、245K 117.99 / 113.318 GIPS 的性能。

同樣整體表現略輸上一代壓縮 -7%、解壓縮 -13% 的效能;對比 Ryzen 9000 則是 -8% / -21%,整體在解壓縮速度上差異較大。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0.jpg
↑ 7-Zip,越高越好。


PCMark 10、Office、CrossMark、WebXPRT4 電腦效能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285K 總分達到 9736 分、265K 9579 分、245K 9314 分的成績。這性能表現對比上一代可說是成績相同,但相比 Ryzen 9000 則是小輸 -11% 的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29.jpg
↑ PCMark 10,分數越高越好。


Procyon Office 生產力測試,基於微軟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Outlook 等文輸工具,分別測試 Word 文字編輯、圖像、搜尋取代;Excel 載入儲存、自動計算、插入資料、排序、資料透視;PowerPoint 載入文件、新增複製圖像和文字、預覽動畫、匯出 PDF 影片;Outlook 電子郵件的搜尋、儲存等日常工作任務。

285K 總分達到 8887 分、265K 8918 分、245K 8682 分的成績。這性能表現對比上一代約提升 3%,但相比 Ryzen 9000 則是小輸 -7% 的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1.jpg
↑ Procyon Office,分數越高越好。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285K 總分最高 2659 分、265K 2481 分、245K 2357 分的成績。這性能表現對比上一代約提升 7%,相比 Ryzen 9000 更有著 5% 的效能提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2.jpg
↑ CrossMark,分數越高越好。


WebXPRT4 瀏覽器效能測試,基於 HTML 5、JavaScript 與 WebAssembly-based 情境,模擬日常網頁的照片處理、AI 整理相簿、股票期權定價、基於 Wasm 的筆記加密與 OCR 掃描、銷售圖表、線上作業等測試情境,測試統一使用 Edge 瀏覽器。

285K 總分 385 分、265K 373 分、245K 370 分的成績。這性能表現對比上一代表現相當,但相比 Ryzen 9000 則降低 -18% 的瀏覽器效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3.jpg
↑ WebXPRT4,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CPU 效能與 Fire Strike、Time Spy 跑分測試

電腦繪圖遊戲效能測試工具 3DMark,主流的 Direct X11 測試 Fire Strike 與 Direct X12 的 Time Spy 測試。

Fire Strike Physics 成績,285K 55061 分、265K 48340 分、245K 40819 分的成績。至於 Time Spy CPU 成績則是,285K 17677 分、265K 17419分、245K 14817分的性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4.jpg
↑ 3DMark,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CPU 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的效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效能會屬於 3D 渲染、影音輸出才會用到,一般 Direct X12 遊戲偏好 8T 執行緒,而以下的執行緒則是舊遊戲的偏好。

1T-4T 的測試上 285K、265K、245K 有著更好的效能表現,而在主力 8T 表現上也依舊壓制 Ryzen 9000,而在 MAX 最大執行緒上也試一樣一路壓制的好成績,但是…。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5.jpg
↑ 3DMark CPU,分數越高越好。


11 款 AAA 電競遊戲對處理器性能測試

9 款 AAA 遊戲效能測試,分別入門的《F1® 22》賽車遊戲、冒險類的《古墓奇兵:暗影》,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境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以及支援光追的《極地戰壕 6》、《漫威星際異攻隊》、《電馭叛客 2077》與《黑神話:悟空》等遊戲。

測試都以 1080p 解析度與遊戲最高預設設定進行 In Game Benchmark 測試,統一關閉 DLSS 或 FSR 加速。

9 款遊戲中 285K 平均 197.1 FPS、265K 190.7 FPS、245K 183.4 FPS 分的表現。相比自家上一代處理器遊戲提升約 3% 左右。只不過在 Windows 11 Pro 24H2 加持下,Ryzen 9000 整體平均竟可達到 200 FPS 的表現,這也難怪 AMD 會急著推出 Ryzen 9000X3D,打鐵趁熱。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6.jpg
↑ 9 款遊戲平均,越高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7.jpg
↑ 遊戲測試 -1- 平均 FPS,越高越好。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8.jpg
↑ 遊戲測試 -2- 平均 FPS,越高越好。


電子競技類的遊戲注重於玩家、團隊間的戰術與技術的較勁,因此對於遊戲的畫質要求不大,也讓這類遊戲在高階 CPU 與 GPU 有著相當高的平均 FPS 表現,尤其在 1080p 解析度下,對於 CPU 效能、時脈的提升更能增加遊戲 FPS 效能。

測試則使用《Counter-Strike 2》(CS2)與《Tom Clancy Rainbow Six:Siege》(R6)兩款遊戲,並以 1080p 解析度、遊戲最高設定下進行測試。

285K CS2 平均 329 FPS / R6 平均 649 FPS、265K CS2 平均 314 FPS / R6 平均 554 FPS、245K CS2 平均 272 FPS / R6 平均 497 FPS。詭異的事 CS2 成績輸給自家上一代與 Ryzen 9000。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39.jpg
↑ 電競遊戲測試平均 FPS,越高越好。


Core Ultra 285K、265K 與 245K處理器溫度與功耗測試

壓力測試方面,使用 360mm AIO、風扇水泵全速設定,分別比較 AIDA64 CPU、FPU 與 Cinebench R23 燒機;一般電腦使用,比較接近 AIDA64 CPU 測試的溫度表現,而 FPU 測試則是最高負載與較高的耗電狀況。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285K 溫度 61°C、265K 溫度 59°C、245K 溫度 55°C,這溫度表現遠低於上一代將近 20°C。

至於 FPU 壓力測試 285K 溫度 81°C、265K 溫度 87°C、245K 溫度 79°C,這溫度表現與上一代限制功耗時的表現相當。

不過 Cinebench R23 燒機測試下,285K 溫度 76°C、265K 溫度 73°C、245K 溫度 70°C,溫度表現相比上一代降低 10°C。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0.jpg
↑ 溫度測試。


CPU Package Power 功耗方面,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285K 137.2W、265K 109.6W、245K 80.5W,整體功耗相比上一代降低接近一半。而在 FPU 測試下,可見 285K 與 265K 僅來到 238.5W、232.9W 還未觸碰到 PL1/PL2 的功耗牆,而 245K 則是 153.2W。

而 Cinebench R23 負載下 285K 229.9W、265K 201.9W、245K 134.5W,相比上一代功耗表現有著相當不錯的提升,但對比 Ryzen 9000 來說還差了那麼一點。

透過 Cinebench R23 nT 成績與功耗計算,285K 對比 i9-14900K 每瓦效能提升 1.28x 倍、265K 對比 i7-14700K 則是 1.43x 倍、245K 對比 i5-14600K 則是 1.4x 倍的每瓦效能提升。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1.jpg
↑ 功耗測試。


手動超頻 OC 解鎖功耗、DDR5 CUDIMM 超高時脈記憶體

超頻方面,P-core 與 E-core 具備 16.6MHz Step 提升 Turbo 時脈,而且 SoC 與 Comcpute 層個別採用獨立的 BCLK 基頻,此外也提供 Fabric 超頻的可能(一般家用這個先別動);而極限超頻玩家也可 bypass DLVR,提供更誇張的液態氮超頻。

手動超頻方面,針對 285K、265K 與 245K 都設定為電壓自動、解鎖功耗限制,並將 P-core 超頻至全核 5.5GHz、E-core 全核 5.0GHz 的時脈,在不額外加壓的情況下這代普遍都能通過這超頻設定與測試。

測試後,285K 不加電壓、解功耗超時脈的情況下,多核心提升約在 6-9%,其餘測試差異不大;265K 狀況也試多核心 6-9% 提升;至於 245K 相對多核心 9%、單執行緒 7% 提升,而且在電腦效能測試上也有 7% 的提升,可見 265K 超頻後獲得的效能較多。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50.jpg


在 BIOS 超頻設定中也可看到 CPU / SOC BLCK 與 PCIE CLK 的獨立基頻設定;而在調整超頻時脈時,每一階從 16.6MHz 開始起步,讓玩家可更好的控制超頻時脈。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2.jpg
↑ BIOS CPU / SOC BLCK 與 PCIE CLK。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5.jpg
↑ Intel XTU 時脈調整。


超高時脈的 DDR5 CUDIMM 也在這代支援,可輕鬆套用 XMP 8200 的高時脈,甚至也有到 XMP 8933 的記憶體模組,但是投資高時脈記憶體對於整體效能提升、體感上真的有限,除非玩家是想挑戰超頻高時脈記憶體,否則一般 DDR5 6000MT/s 的記憶體就相當夠用。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6.jpg
↑ G.SKILL Trident Z5 CK DDR5 CUDIMM 24Gx2 8200。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7.jpg
↑ 記憶體 SPD 資訊。


總結 / 每瓦效能贏、溫度更低

Intel Core Ultra 200S 系列採用 Skymont E-core 與 Lion Cove P-core 混合核心架構,帶來相當不錯的效能提升,在無多執行緒的幫助下 285K 8P+16EC24T 即可贏過上一代 i9-14900K 8P+16EC32T 多核心 15%、單執行緒 6% 的性能提升,以及壓制 Ryzen 9950X 16C32T 的多核心效能提升 6%、單執行緒 7% 的提升。

只不過除了 3D 渲染的多核心、單執行緒測試外,上述的 Procyon Photo Editing、PugetBench DaVinci、WinRAR、7-Zip、PCMark 10、UL Procyon Office 與 WebXPRT4 等測試,都出現效能略低於上一代的狀況,僅 Crossmark 測試保有平均 7% 的效能提升。

從這些測試結果來推斷,或許 Intel Core Ultra 200S 系列可能還需要後續的微調與系統優化,畢竟 P-core、E-core 混合架構的設計下,加上 Intel Thread Director 的調度與系統的優化密不可分。就像當初 Ryzen 9000 效能解禁時由於系統還未更新,所以普遍效能相對較低的狀況,但在後續更新後縮短核心延遲也讓整體效能更亮眼。

遊戲方面,目前只能說 Ryzen 9000 有著相當不錯的優勢領先,而且未來若 X3D 推出勢必會讓 Intel Core Ultra 更難應對,因此這就看未來 Intel 如何補強了。

https://p.xfastest.com/~sinchen/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Intel-Core-Ultra-285K-265K-245K-49.jpg
↑ Intel Core Ultra 9 外包裝。


最後,這代 Intel Core Ultra 200S 處理器的最大特色莫過於,每瓦效能 1.2x-1.4x 的提升(對比上一代),以及 285K、265K、245K 目前台幣價格對比降價的 14 代處理器,依舊能保有每元效能的領先,這代性價最高的莫過於 265K 與 245K。

只不過尷尬的若比較每元遊戲效能則是 i5-14600K 領先 > 245K > i7-14700K > 265K > i9-14900K > 285K,只能說降價的 14 代處理器突然比較香一點了,只要乖乖更新 BIOS 不解功耗就一樣順順用。

但現在 Intel 要擔心的是 AMD 宣布 Ryzen 9000 降價,以及準備推出 X3D 這件事,只不過截稿時台灣 Ryzen 9000 的價格還沒變,因此每元(遊戲)效能還是相對低於 Core Ultra 200S,但如果降價後就不是這樣子了。

Intel Core Ultra 200S 採用多元製程、3D 封裝的設計下,讓處理器功耗、溫度更好壓制,從這代起一般空冷也都可很好的壓制 Core Ultra 9 處理器的溫度,這點或許才是對 DIY 玩家最省事的升級特色。

至於文章開頭所說的:「驚心動魄的效能解禁測試。」,這次測試遇過幾次藍頻的狀況,以及測試時沒有啟用 APO 導致遊戲效能更低的狀況發生,但今天解禁開賣後板廠應該都會釋出更穩定的 BIOS 更新,衝首波的玩家記得更新 BIOS 先。

來源: 1.2 倍每瓦效能!Intel Core Ultra 285K, 265K, 245K 測試報告 / 溫度更低 性價更高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93597-1-1.html

cggcgg 發表於 2024-11-2 05:51:03

自己家縮肛的14代都跑不贏,趕快主打Coldplay
拿 CoWoS 做出這種東西,趕快拿跑分數據嚇嚇叫
11代浪費沙子15代浪費膠水

lin.sinchen 發表於 2024-11-2 10:42:16

cggcgg 發表於 2024-11-2 05:51
自己家縮肛的14代都跑不贏,趕快主打Coldplay
拿 CoWoS 做出這種東西,趕快拿跑分數據嚇嚇叫
11代浪費沙子1 ...

封裝是 Intel 自家的技術喔!

核心那些才是用 TSMC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1.2 倍每瓦效能!Intel Core Ultra 285K, 265K, 245K 測試報告 / 溫度更低 性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