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飛翔,新造的水冷~」Arctic Liquid Frezzer III 420 A-RGB White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4709ca1ed9b03d879be1176f652ceac6.jpg【前言】
其實一直以來在 420 系列的水冷,台灣區內有在販售且享有保固真的不多,在兩三年前唯一能買到的就是 Arctic Liquid Freezer II – 420
在今年總算推出了新款第三代水冷!並且誠意十足,款式齊全,共有 240、280、360、420,而且還有分黑色與白色,甚至還有帶燈光與無光版本!我的數學不太好,這樣總共有多少選擇我算不出來,總之就是很多很多就對了~
延續著上一代的特色,依然是 38mm 厚的冷排與冷頭上帶有 VRM 風扇來協助主機板散熱!但是這次的三代在冷頭造型上做了比較大的改變,不僅比上一代更好看,在尺寸上也大了一些~
冷排上的風扇不用多說,就是被大家俗成平民版的貓頭鷹,P 系列的靜音風扇!而我也很好奇,加入了燈光效果的風扇是否還能依舊保有控噪相當不錯的體驗呢?
時間差不多囉!它果然該測!我跟文昌帝君請示過,當天祂給我九個聖杯,如果我房裡接下來九次測試都安靜,我走!如果很吵,那就是天意!那就是上天懲罰我玩弄水冷!
我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選擇留下來的人,結果就跟我一樣!
明天六點早課,有精神的話來參加~感謝尊者!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af5660e47242cf9a387705908121ebb5.jpg
▲本次開箱的版本為白色版本的 420 水冷且帶燈的款式!享有六年保固,屬於在眾多水冷品牌中數一數二久的了~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3c0c303132dd05fa1ded595cd0ef9041.jpg
▲巨大的 420 水冷在包裝上與常規的方式不同,相當特別!呈現一個三角形,但其實在上一代的 420 水冷包裝方式也是如此~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0ab6add0835bdc479a4bba0c99e70c07.jpg
▲另一面有附上了相當詳盡的規格表,樂維代理的六年保固,內附的散熱膏為 MX-6,38mm 的冷排厚度,27mm 的風扇厚度,80 mm 的冷頭高度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a81a5398a413b62456b0451bf4a7483c.jpg
▲相當與眾不同的包裝形式,對詩人來說雖然十分創新,不過總覺得在防護性上略顯不足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c9cf12883e45c55f9a56eb2213398f79.jpg
▲配件盒內的扣具相當特別,在 Intel 平台上需要拆除原廠插槽扣具,附帶了一個簡易螺絲起子可以操作,在 AMD 平台上則是採用偏移扣具,附贈了 MX-6 的散熱膏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93e4d2afe6b2b60c545f52a3b6db99eb.jpg
▲提供了兩組模組化控制線組,可將水泵、風扇轉速與冷頭上的 VRM 風扇各別分開獨立控制,或是集成於單一接口進行比例調整,如果不是控制狂的話,詩人建議單純用一個接口來調整即可~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08c687d0c2326f93f01670bc9d5b2b80.jpg
▲冷頭上的包裝有額外包材防護著相當貼心~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c4292408dfd1da7cb16972eeac242272.jpg
▲風扇已經預先安裝好在冷排上了,對於多數使用場景來說非常方便,只要直接安裝上機殼後固定冷排就好,少了需要自己來鎖風扇的步驟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5ea516df9ba2806b6c3df7402c9dede0.jpg
▲另一側可以看到就連線材在出廠時就已經先整理好了!雖然立意良善,但別忘了這可是 420 水冷呀!有非常多的機殼都無法上置安裝,裝在機殼前方的話,反而是預先整理好線材的這一側會面向機殼測透玻璃,所以其實預先安裝好冷排風扇不見得是個優點~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6198f0a1a24c7fa1b8f5efe4518c8535.jpg
▲冷頭上沒有預先塗抹散熱膏,貼有保護膜並有警告標語,安裝前務必撕除!非常重要!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da4ba97902a2659399cc4ad1998c5fd5.jpg
▲大面積的鏡面銅底,四角為沉頭螺絲鎖固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af63ba56b2a877778ffbdf0fdcc9d759.jpg
▲水冷頭下方的進出水管接頭能左右調整角度,不過有固定架的限制,最大角度大約就 120 度左右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4bcba34b13b236e365d898bd1293f304.jpg
▲UKCA 英國產品符合性標誌,標示了非常詳細的水泵、風扇、燈光、VRM 的電壓與電流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012156df61706adb1512de6779767ccd.jpg
▲水冷頭上的電路板,查了一下水泵的驅動 IC 為 Fortior Tech 峰岹 FT8213Q 無感正弦三相無刷馬達,支援 PWM 調速並提供過流/過溫/過壓/欠壓/堵轉/缺相等多項保護措施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768163c5a3e5cd01501af99ded260293.jpg
▲不得不說 ARCTIC 在白化細節處理上還是挺用心的,連電路板都願意採用白色 PCB 設計!冷頭上的彈簧針有保護貼,安裝冷頭 VRM 前記得撕除~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d1b7fd8933434f48a9ca5b68fee1efb1.jpg
▲厚度標示為 38 mm,實際測量時又再厚了一點點,來到了 38.7 mm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5d72cabe59fa94d55350aa6ee28b919e.jpg
▲風扇標示為 27 mm,實際測量時因為還有兩面減震膠墊的關係又再厚了一點點,來到了 28.6 mm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3637fe90b3e682cec1711b0720d577b1.jpg
▲理論上冷排加風扇的厚度為 38 + 27 = 65 mm,風扇鎖緊在冷排上後,實際測量時為 66.3 mm,不僅僅 420 冷排對於機殼相容性需要關注,在厚度上也需要特別注意!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3bfe22995705b5126a99c264ef156f0f.jpg
▲真的很喜歡 ARCTIC 的白化細節!通常在白色水冷上採用的是銀色螺絲,而他們則是選擇將螺絲給噴白,非常貼心~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74a92caf381d78b76aa2ab923b9fcbc0.jpg
▲冷排採用常見的單波紋設計,整體做工與白化噴塗質感相當不錯~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69b772b539332ecb605f17e236b8e784.jpg
▲搭配的風扇為 ARCTIC P14 PWM A-RGB White,LED 燈珠塞在軸心,由半透明五扇葉導光展示,在扇葉末端連接成環狀設計,詩人對它的噪音表現相當感興趣,後續會有實測~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b50b8df1cc0dfcb302bac730396786a8.jpg
▲兩根水冷管的其中一根巧妙地塞進了風扇的 PWM 與 ARGB 線材,連接到冷頭上進行總控,由於還有無光版本,所以 ARGB 線材是獨立的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796d22f0019832da51bb4e6da80df5a1.jpg
▲在某些角度上來看,其中有包覆線材的那一根水冷管就顯得較為粗壯一些,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很在意呢~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0a96db43fa57b29286b465cb490923b8.jpg
▲依照國際慣例,簡單列出本次測試平台與設定參數:
測試環境:室溫 25.6 度,濕度 53.4% 左右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主機板:Msi MEG B550 UNIFY-X
記憶體:芝奇 皇家戟 DDR4 3600 MT/s 16GBx2
顯示卡:NVIDIA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電源供應器: SeaSonic Prime GX-1300w
由於手邊沒有一個適合搭配的機殼
所以採用開放式平台進行測試,對於噪音的變量也較好控制
使用 Fan Control 來調整風扇轉速,AIDA64 單烤 FPU
燒機測試共 20 分鐘,擷取後半部 10~20 分鐘 HWiNFO64 的監測數據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28f766875d7e127fd6a300e66573df9d.jpg
▲由於這次相關測試涉及多個環節,需要經歷較多次的綜合比對,僅使用包裝內僅有 0.6g 的 MX-6 散熱膏顯然是不夠的,感謝 ARCTIC 與詩人的一拍即合,提供了 20g 超大容量 MX-4,質地水嫩不黏膩,不僅易上手好塗抹,也大大減少了 AM4 連根拔起的機會!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eb40363ef9caa13fd272d6c2ed832bdf.jpg
▲在 AMD 平台上的扣具安裝部分相較於 Intel 簡單了許多,並且在扣具上有特別標示方向,透過原廠預設的型式可以明顯看到有往下做了偏移!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637c41c00cf33b3eac3457e4d6af6422.jpg
▲在冷頭安裝上之後,可以看到 CPU 上方有一小部分並未被覆蓋到,可以先說其實這樣的偏移對於在 AM4 平台上沒有很明顯的溫度改善!至少在我的平台上將 L/R 支架對調後,測試溫度相差不超過 0.5 度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9e7009a0dbdb0e5a731ce3624c2aa2e6.jpg
▲由於整體位置往下偏移,水冷管出入口也是朝下安裝,在部分主機板上可能就會影響到較高的元件,像是 itx 主機板上常見的 M.2 疊疊樂就容易出現干涉的情況,這部分原廠也很貼心地列出與主機板的相容性列表!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8ccd5a9efd111edacf51b72c302a70de.jpg
▲與上一代不同,冷頭上的 VRM 風扇被獨立分離了出來,中間的 LOGO 僅有單一方向性無法調整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44f7dd3c66d9bb8dd72834160cf42d9a.jpg
▲左右兩個強力磁鐵,搭配上冷頭上的固定螺絲做磁吸固定方式,冷頭上的 VRM 風扇與 ARGB 燈光採觸點式設計,算是近年來常見的高端方案~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6b3d2e5102c45944930d1715009189f9.jpg
▲第三代的 VRM 風扇大小不僅比上一代更大,在厚度上也多出不少,可以預期在散熱性能與靜音體驗上都有更不錯的表現~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1a893c92e357e58909a08b955f99859d.jpg
▲在 VRM 模組上蓋的導流設計中,僅針對主機板的左側與上側進行排風散熱!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e8571033ce32d5a684fc61ce14721bc6.jpg
▲在靠近記憶體的右側部分為封閉狀態,無法對於記憶起到散熱作用,詩人推測主要是要讓線材可以往這一側來塞,就可以不用擔心線材被風扇捲到,並且只針對記憶體單一條的其中一側來散熱並沒有意義,可見得 ARCTIC 是真的有在用心做設計~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4acec2ca955e814be15e95730d0b56b1.jpg
▲在進入溫度實測之前,先來讓大家瞭解一下 ARCTIC 的噪音體驗,在我的房間中未開機狀態下,距離冷排約 20 公分,測得約 34 分貝左右的底噪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6352e6b945ac84cefac5cdfa57efd5d0.jpg
▲開機後,將 VRM、PUMP、FAN 的轉速皆調整到最低,顯卡風扇與電源風扇都是停轉,在維持待機狀態下,整機最低噪音接近約 37 分貝!算是相當安靜~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b824e120a6409d2082677dd087e9896f.jpg
▲我也特地整理了從最低轉速一路增加 10% 到滿速狀態下的噪音變化給大家做參考!在轉速 1000 RPM 之前基本上都維持相當安靜的噪音水平,噪音甜蜜點約落在 1500 RPM 左右,不過即使拉到滿速接近 1800 RPM,也僅僅只有 47 分貝左右,相信放進機殼內的噪音表現也是多數人很能接受的狀態~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73efca6038ba0be46b1cc0ea0d08acc7.jpg
▲在冷頭上的水泵聲音與 VRM 風扇噪音我也一並做了詳細測試!在轉速調整到最低時,靠近冷頭測得約 44.1 分貝,屬於沒把耳朵貼近就聽不到聲音的程度!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6fef91fe16158e1560048ad908022c3a.jpg
▲轉速變化也挺奇妙的,在 3500 RPM 之前,噪音基本上沒什麼太大變化!在 3800 RPM 左右有較大程度的展現,再往上就卡在了 4250 RPM 左右沒什麼變化了,即便滿速時也僅僅是 47 分貝左右,要知道這可是貼著冷頭才有這樣的噪音表現,平時基本上聽不到聲音!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88314a0a99d7fec0ee75586ebd41f8d7.jpg
▲我其實也是很想再單獨測試 VRM 風扇的轉速與噪音表現,但可惜的是無論我在 FanControl 還是在 BIOS 中調整,VRM 接口的轉速就是固定在 2500 RPM 左右,嘗試更換了主機板上其他風扇接口也是如此,無論是目測還是噪音表現上都無法判斷 VRM 風扇是否有明顯變化,推測 VRM 風扇就是固定在 2500 RPM 了!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7904488236a3da62abb0627a8ae75dea.jpg
▲結合上述對水泵與風扇做的噪音測試,詩人更加傾向建議只單純一線通接 CPU FAN 即可,不太需要再額外控制 PUMP、VRM、FAN 接口!而且當你接三條線時需要全部都接上才能都正常運作,少一個都不行,若只單純拔除 FAN 接口則全部接口接為滿速運作!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9f429f702fb2220a9638d54361500f53.jpg
▲在進入散熱測試之前,我也相當好奇,ARCTIC P14 PWM ARGB 的單風扇噪音表現如何!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ca75bfb3ec51b094565ec889a4f780a7.jpg
▲在距離風扇進風面前約 15 公分測量分貝,在未接電停轉狀態下約為 34 分貝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37cb3969aaec726d722069094a8db77d.jpg
▲在少了冷排與三風扇串聯的狀態下,單風扇裸測時能夠達到其最高轉速 1900 RPM 的水平!甜蜜點依然落在 1500 RPM 左右,即便滿速時也僅有 44 分貝左右而已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7d8e36713a7f6b9d94f98377649f0933.jpg
▲要進行測試總得有個對手來互相較勁一下才過癮呀!我特地拿了放在倉庫塵封已久,已經快被我遺忘的瓦爾基里女武神 VK C420 進行對比,開放式平台上測試嘛 .. 線材凌亂的部分還請大家見諒!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e802e57c25e39042dbcbe39305401031.jpg
▲對於 VK C420 上的 V14F 風扇我也做了詳細的噪音數據收集!兩款在最高轉速上相近,相信透過與剛剛的數據對比之下,你一定也能夠感受到 ARCTIC 風扇的控噪能力有多麼安靜!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cb3c4dc7e1f6f6f4b1c1f76fcf3a3adb.jpg
▲實測結果出爐!可以分成上下兩個部份來看,新造的水冷 LF3 在滿速時,溫度上還是略遜於 VK 約 0.6 度,在風扇的噪音甜蜜點 1300 RPM 上拉鋸的更大,來到了約 1.4 度,但是 ARCTIC 在噪音表現上一定是大拇指的啦!並且有了 VRM 風扇的輔助散熱,在長時間的測試下 MOS 溫度要好上不少~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328406957e36bfa6a0e469d5963c8c91.jpg
▲為求公平,我還找來了追風者的 M25-140 D-RGB 來作為統一風扇的測試!來看看在散熱表現又會發生哪些變化~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eceaf69deb6249219b306d089c265be1.jpg
▲由於 M25-140 為標準的 25 mm 常規風扇,整體冷排+風扇厚度從原先的 66.3 mm 進一步縮減到了 64.8 mm 左右~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d223d275ac5fde6e764896de16f25691.jpg
▲在 LF3 上換成 M25-140 風扇的噪音數據給大家參考,在 1500 RPM 時就已經突破 50 分貝,屬於是比較有「精神」的那種!也從側面驗證了 Arctic P14 的風扇控噪表現是真的優秀~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c82edf845bbb5b4bc579084f0b66db7f.jpg
▲在統一風扇下,一樣做了滿速與 1300 RPM 的測試,VK 在這個環節中依然不落下風,不過差距有拉近了一些,僅 0.5 度左右,說明了兩款單純在冷排與水泵散熱方案上相當近似,差距主要體現在風扇與噪音表現上~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4/mobile01-835f65e144dde7d39063483082e60872.jpg
▲以上測試,均在原廠預設的往下偏移狀態下進行,在發文之前我也有特別做了一些功課,發現有網友的相關開箱文中有提及到,在預設往下的偏移狀態中發現溫度異常的高!靠著自己的靈機一動,將 L/R 扣具做對調交換位置,讓冷頭的銅底能夠完全覆蓋住 CPU 的表面,這才解除了高溫異常危機!
當然你也可以考慮將冷頭調整方向,調轉 180 度來嘗試安裝,我自己也實測了一下,在我的 AM4 – 5900x 上並沒有發生超過 0.5 度以上的變化!給大家做個參考~
「總結」
雖然詩人並沒有體驗過關於上一代 Liquid Freezer II 的水冷表現,但在兩三年前想要買到 420 規格的水冷, ARCTIC 絕對是在許多人的考慮清單之中!
散熱表現我不知道比上一代好了多少,但至少現在能夠與VK 的 C420 打的有來有回,或許不到平起平坐,不過風扇的控噪表現真的是好到出乎我意料之外!水泵的馬達聲與 VRM 風扇的噪音表現基本上是聽不太到的,但可能是我並沒有那麼敏感,所以提供了許多噪音測試數據給大家參考~
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那與眾不同的扣具安裝方式,偏移扣具其實早在貓頭鷹對於 AM5 腳位上就曾推出過,看過許多實測也僅有 1~2 度的溫度改善,這樣的優化也僅能是治標不治本,畢竟更多的因素還是在頂蓋的導熱以及 AMD 長久以來因為設計所導致的積熱現象!或許這就是我在 AM4 平台測不出差距的主要原因~
Intel 平台上採用的方法十分激進,需要用戶先移除掉主機板傳統自帶的 ILM 扣具,改用謠言止於智者的防壓彎扣具設計!如此一來僅能適用於 LGA 1700,較為舊款的 115X 或 2011 就無法適用,雖然附件內給了簡易的拆卸工具,但比較陽春且沒有磁吸,在拆裝過程中增加了不少針腳人損風險!
AMD 平台上的扣具偏移安裝方式加上水冷管方向預設朝下,導致在部分主機板上,水冷管與顯卡會有肢體接觸,甚至可能還有安裝衝突,建議選購前先到原廠網站上查詢主機板相容性列表!部分型號或許可以透過對調 L/R 扣具來改善散熱或是兼容問題~
在安裝測試過程中其實有發現,冷頭上的壓板壓力較大且螺紋較短,需要向下施力較重才比較好安裝,因此若是在機殼內站立安裝會非常困難!
我很喜歡 ARCTIC 的創新設計,在包裝內容物上並沒有附紙本說明書,都是採用線上版,只要掃外盒上的 QR-CODE 就能連結到網站上去看,甚至還有實際安裝過程的影片可以參考,比起較為死板的紙本說明書,影片的方式更符合現代!
內附線材有分為兩種,可以將冷排風扇、VRM 風扇、水泵轉速個別分開獨立調整,或是統一調節,經過實測後還是更加傾向建議採用統一調節即可,不僅輕鬆方便也讓視覺上更加簡潔乾淨~
在冷排與風扇的厚度上都並非常規標準,總厚度接近 6.7 公分,加上 420 的大體積規格,在機殼的挑選上也是一大課題!想要上置的話選擇會特別少,建議找前置或是側置類型的機殼來做搭配使用~
在保固部分,代理商:樂維提供了六年的非人為漏液損害賠償,可以安心使用~
ARCTIC 風扇主打的就是靜音散熱,被譽為有平民版貓頭鷹的美名,價格十分親民!本次開箱測試中的 420 白色款式算是價格最高的一個,也僅僅只要 $3800,樂維與 AC 原廠同步一起歡慶 23 周年的優惠,在價格上非常有競爭力!
以上就是我對
【「一起飛翔,新造的水冷~」
Arctic Liquid Frezzer III 420 A-RGB White】的開箱心得
有問題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
報告完畢,感謝大家耐心收看~
我是杜甫,我們下次見,掰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