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還要更快 Crucial T700 Pro 1T 簡單開箱
在 A/I 雙平台導入 PCIe Gen5 通道支援後,新一代的高速產品也開始能在零組件市場找到
首發的型號大多採用 Phison 方案搭配美光顆粒,作為顆粒來源的美光自己當然也是不會缺席
推出 T700 以及 T700 Pro,兩款最主要的差異在於 Pro 版本預先帶有散熱模組
這次要來開箱的是 T700 Pro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00.JPG
包裝正面一覽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03.JPG
代理部分同樣由捷元負責,提供 5 年保固
1T 版本官方數據表示讀取可達 11700 MB/s
不過包裝部分沒有特別寫上寫入,官網上的資料是 9500 MB/s
算是目前首發的 1T Gen5 SSD 裡面最快的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04.JPG
背面則是一些特色說明,例如速度比 Gen4 快 1.8 倍,比 Gen3 快 3.4 倍
可向下相容 Gen4 以及 Gen3
當然這些東西還是根據平台跟選用的方案而定,參考看看就好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05.JPG
包裝比較少見的是由側面打開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09.JPG
接著看到 T700 pro 本尊,比起 Gen4 帶散熱片的款式明顯長高不少
手邊有比這款浮誇的也只有雞排的 7000S Prem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11.JPG
斜上角看不出來的話,側面就蠻明顯的,SSD 連同散熱模組高度約 20.5mm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12.JPG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14.JPG
形狀蠻單純的,包含背面都是採用全黑化處理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16.JPG
型號貼紙位於散熱模組底部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18.JPG
SSD 上下兩面與散熱片均有加上導熱膠,由於不是採用傳統像 Laird 那類的貼片材料
除非你手上有什麼更好料的,不然散熱片版本不太建議拆
如果一開始就有打算改其他散熱模組或是用主機板的,建議選 T700 比較省錢省事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21.JPG
接著就來上機測試吧,Z790 PG SONIC 這張板子還蠻好笑,M.2 Gen5 才會是一般正面的方向
如果第一組插槽用預設 Gen4 的位置會是反過來的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23.JPG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13600K
MB:ASRock Z790 PG SONIC
RAM:Crucial DDR5-5600 16G x 2
VGA:MSI GeForce GT 1030
SSD:PNY CS3040 2T (OS)、Crucial T700 Pro 1T
PSU:FSP Hydro G Pro 750W
COOLER:TR PA120
OS:Windows 11 Pro
======================================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latform4.png
T700 Pro 採用 Phison PS5026-E26 搭配美光 (Micron) 232 層 TLC 顆粒 (B58R)
比起前一代 176L 的介面傳輸速度高了 50%,寫入能力則有 100% 的成長
至於為什麼都是這種微妙的數字,主要是因為這是用堆疊的方式達成的
(176L = 88L x 2,新的 232L 就是由 116L x 2 組成)
1T 版本用了 4 顆 256G 顆粒,搭配 1 顆美光自家的 1G LPDDR4 作為快取
由於 E26 可以吃到 32CE,所以 8 顆顆粒的 2T 版本可以有更高的讀寫效能
要不要買到 2T 甚至 4T 就看手骨夠不夠粗了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latform2.png
CrystalDiskInfo 資訊,確認跑在 Gen5 x4 通道上,用的是 NVMe 2.0 的新協議
接著跑些基本測試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cdi2.png
CrystalDiskMark 1G 循序讀寫分別來到 11760.45 MB/s、9601.32 MB/s
基本上符合官方標示的讀寫速度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cdi1.png
CrystalDiskMark 64G 基本上結果也很接近,循序讀寫分別為 11765.15 MB/s、9529.73 MB/s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atto.png
ATTO Disk Benchmark,讀 9.95 GB/s,寫 8.96 GB/s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3dmark_storage.png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總分 3747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aida64_disk_bench_linear_write.png
AIDA64 Disk Benchmark 全盤寫入,除了前面兩次速度短暫下降之外
比較明顯的是大概寫入 33-35% 時降到 2000 MB/s 附近
到 40% 後以 1000 MB/s 左右的速度直到寫滿
SLC cache size 推測落在 320 - 325G 附近
即便是緩外寫入其實也是比 gen4 SSD 快上不少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cdi_stress2.png
最後測一下發熱量,連續寫入最高溫大概在 69 度,速度部分沒有明顯降速
其實比一些 gen4 方案還低一些,不過如果長時間使用建議還是要注意一下周圍的對流
https://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23-9-7/P9030120.JPG
T700 應該目前是唯一 1T 容量讀取速度可以破萬的 Gen5 SSD
售價相對便宜之外,效能部分也沒有引此打折
不過就要留意一下前面提到的散熱片問題
如果想要配更強的散熱器,建議買裸條版本的 T700
對於想要體驗 Gen5 的使用者來說是個蠻好的入門產品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