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第 13 代 i9–13900K 和 i5–13600K,Raptor Lake-S 效能測試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ZxUgT2zGIjZVbKhY20G6DQ.jpeg標題是 i9–13900K 和 i5–13600K,所以主要是從這兩顆處理器的角度出發。Intel 陣營有 i9–13900K、i5–13600K、i9–12900K、i5–12600K 這四顆,橫跨兩代,唯獨缺少 i7 等級。有關 Intel 第 13 代 Raptor Lake-S,i9–13900K、i5–13600K 以及新平台的優勢可以看之前的介紹。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QAoqtUtwpIxAnHKeuUPm1g.jpeg
AMD 陣營因為我們手上沒有 R9 7950X、R9 7900X 這兩顆 CPU,只有用過 R5 7600X,因此畫面和分數上會少一些 R9 Zen4 的衝擊,不過 R9 5950X 和 R9 5900X 是已有的處理器,所以總共有三顆橫跨兩代的型號。數據測試來源皆為 EnterBox 測試。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9PxMblWT9cH83zGDkYm9XQ.png
第一站 Cinebench R23。多核心,功耗限制:自動,運行 10 分鐘。i9–13900K 比 i9–12900K 提高 34.16%。i9–13900K 比 i5–13600K 高 67.05%。i5–13600K 對比 i5–12600K 提高了 32.79%,介於 R9 5900X 和 R9 5950X 之間。i9–12900K 比 i5–12600K 高 65.34%。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GhMKkuRUBCsAX-p1DC0MAA.png
預設功耗的情況下,單核心。i9–13900K P-Core 效能笑傲全場。而 i5–13600K 與 i9–12900K 非常接近,以 1% 左右的微小差距勝出。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1Bz1Fw7jsWLDuUKo1P3SWQ.png
功耗解鎖後,i5–13600K 與 i9–12900K 的差距就被縮小了。一方面是 13th Gen 翻倍的 E-Core,以及提高功耗帶來的效能提升。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U3wJ5HkVYYW5Az6cY_32lg.png
在功耗解鎖後,原本單核心 i5–13600K 相較 i9–12900K 有 1% 領先優勢,反被 i9–12900K 超車了。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bpyFTKFsEKaytoLXHsFwQQ.jpeg
接著將核心頻率固定在 3.00 GHz,測試 Cinebench R23 多核心與單核心。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zAd3pfJPNliQPB75YoiwIg.jpeg
以單核心來說,R7 7600X 的 Zen4 架構,對比 R9 5950X 和 R9 5900X 的 Zen3 架構,可以看到有約 7.25% 的提升。而 i9–13900K 對比 i9–12900K 僅提高 1.46%,i5–13600K 對比 i5–12600K 提高 3.21%。可以看出 Intel 第 13 代單核心架構進步不多,主要改動不大。一般使用情況下,單核心的效能提升主要來自於時脈提高了許多,以及 L2 Cache 增長。而多核心大幅成長,除了每個 P-Core 和 E-Core 時脈提高,另一方面也來自於 E-Core 數量的翻倍。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vEc4LeVvxMCKkJDBtjkPyQ.jpeg
第二站來到 3DMark CPU Profile,會設定功耗解鎖、固定頻率 3.00 GHz 兩種模式,測試全部執行緒與單執行緒結果。i9–12900K 基本與 R9 5950X 齊平,i5–13600K 則與 R9 5900X 差不多。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qdn2AKVXi3KqMcjNMSuo6Q.jpeg
單執行緒狀態下,i5–13600K 和 i9–12900K 依舊是差不多,與 Cinebench 狀態相似。i9–13900K 則拉開與大家的距離領先一些。R5 7600X 則介於同級的 i5–13600K 和 i5–12600K 之間。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GHWsvayW_vEUhovMdU_KQ.jpeg
3DMark CPU Profile 所有執行緒,時脈固定 3.00 GHz。前面功耗解鎖的多執行緒情況下,R5 7600X 還沒有脫隊太多。到這邊固定 3.00 GHz,與倒數第二名的 i5–12600K 都有不小差距。R9 5950X 則介於 i9–13900K 和 i9–12900K 之間。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ATFKk06MdzHyg4WIbdhuzA.jpeg
3DMark CPU Profile 單執行緒,時脈固定在 3.00 GHz。i5–12600K 直接矮了一截。而 i9–13900K 和 i9–12900K 在同樣 3.00 GHz 時脈下,效能表現其實差不多,也說明其架構基本沿用。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oH2sZLq_onJgLoQJ6f0MrQ.jpeg
在我們已有的處理器來說,i9–13900K 在 V-RAY 拔得頭籌。不過比較一下其他人測試的結果,若將 R9 7950X 加入,則會壓過 i9–13900K。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9stq29EfF8kNHGHMKDAcKg.jpeg
i9–13900K 的分數低得嚇人,比 i5–13600K 的 126481 MIPS 還要低很多。看別人測大約是 180000 多,推測應該是個案 bug。但測了幾次都是這樣,所以只能先這樣紀錄。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lTYMUms9LODwGTPT-glsoA.jpeg
在 7-Zip 解壓縮項目中,看來 i9–13900K 終於發揮應有水準。不過 R9 5950X 依舊是高過 i9–13900K 一點,如果有 R9 7950X 可以測試,大概又會再多出一大截。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N2weXzoQAdAkfKTimXWqTw.jpeg
由於 i9-13900K 在壓縮部分的分數不正常,因此即便解壓縮有正常發揮,總分仍被拉低不少。就測得數據來說,R9 5950X 保持第一名。即便不納入測試可能有問題的 i9–13900K 數據。R9 5950X 與同時代的 i9–12900K 來說也是拉開一段差距,連次旗艦 R9 5900X 也能略超 i9–12900K。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cg6xMdrXn0LHOc-KtGW-tw.jpeg
這邊沒有放 i9–12900K 以及 R9 5900X 的測試數據,主要是之前測 Blender 的版本、項目不同,無法沿用比較。而 R5 7600X 當時時間有限,缺席此項目測試。因此只有放出 i9–13900K、i5–13600K、i5–12600K 以及 R9 5950X 的數據。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SoOnAc7OOmLTnmbNwDN62A.jpeg
CPU 皆在功耗解鎖情況下進行。測試 Blender 的 monster、junkshop 和 classroom。雖然部分場景與舊版名稱相同,但數據無法沿用比較。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QDvGtM1nG8iPBBbdvmoRw.jpeg
在 Blender 所有場景中,i9–13900K 皆是一騎絕塵,遙遙領先自家產品。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vwqqDihX1K9RGZI6KqK7Fg.jpeg
在功耗解鎖下,以 Chrome 瀏覽器測試 JetStream 2。i5-13600K 小超上代 i9–12900K。R5 7600X 也與上代旗艦 R9 5950X 拉出一段距離。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uMILprcoPnIMiPGm4rCqjg.png
CrossMark 中,三顆處理器的分數也整理如圖。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pWIcxUvutSGu338E-5kONQ.jpeg
關於這幾顆處理器效能比較,沒想到 ChatGPT 也能聊上兩句。雖然回覆的內容不一定正確,但也講得有模有樣。比較娛樂的是,他認識 i9–13900K 卻完全不認識 R9 7950X。後來隔一陣子測試,似乎有更新,認識 AMD Ryzen 系列的產品,大家可以再去試試。
https://miro.medium.com/max/700/1*P9cs6Bf_8kijsIHOwO-wow.jpeg
總結來說,Intel Raptor Lake 憑藉製程改善,顯著提高了時脈,以及 L2 Cache 大放送,讓單核心效能顯著提高。除了單核心上的優勢,翻倍且強化 L2 Cache 的 E-core 核心,再加上一點點記憶體控制的進步,讓整體效能非漲。比較可惜的是雖然 AMD Zen4 產品比較早推出,但沒有能拿到旗艦產品來做測試,因此無法在此一時代做出更直觀的比較,希望之後可以補齊這塊資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