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作者而生-TEAM T-CREATE CLASSIC開創者PCIe Gen4.0 1T
前言TEAM-十銓這個品牌,在台灣一直以來能見度都不算低,從接觸電腦零件以來就時常會在架上看到。近年除了強調性能、高速的電競T-FORCE系列,專門給遊戲玩家使用,也有強調穩定、高性能的T-CREATE系列,專門給需要高強度使用的各類創作者,而這次要開箱的就是T-CREATE創作者系列的CLASSIC開創者PCIe Gen4。
跟其他系列相比,為了對應創作者時常大量寫入素材的應用環境,使用特選的顆粒確保穩定性,規格更是直接給了1800TBW(約1DWPD)的寫入量保證,讓在意素材存取速度的影視創作者可以安心、大膽拍攝越來越高的解析度影片、相片,完成拍攝後回到家中把素材寫入到高速的T-CREATE CLASSIC SSD中,在編輯、後製時可以獲得理想的資料存取速度,並且在這樣時常寫入新素材的使用情境也不用擔心寫入量超過標示量破保。
T-CREATE 開創者SSD在市售價格跟主流PCIe Gen4差不多價格的同時,除了企業級的寫入量,性能方面也有高達讀5000MB/s、寫4400MB/s,IOPS讀寫750K/s的規格,讓創作者在相近的價格,就可以使用到高速、穩定的編輯用存儲媒介。
https://i.imgur.com/jVSS8xO.jpg
產品規格
●PCIe Gen4*4,NVME1.3
●1TB/2TB
●連續讀取最高5000MB/s,寫入最高4400MB/s
●隨機讀取最高750K IOPS,寫入最高750K IOPS
●標示TBW: 1800TBW,約等於1DWPD
●5年保固
T-CREATE 開創者 PCIe Gen4.0x4 M.2 SSD本體與包裝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容量與特色
https://i.imgur.com/1HSn7fy.jpg
▼背面表示了硬體規格及產品型號、序號,還有貼心的簡易教學圖示
https://i.imgur.com/53bw4LZ.jpg
▼為創作者而生,最高讀取高達5000MB/s,高穩定性,3D TLC,五年保固
https://i.imgur.com/vRNp6GZ.jpg
▼ 規格表,兩種容量皆為讀5000MB/s/寫4400MB/s、讀取寫入雙750K IOPS
https://i.imgur.com/YSkrqGt.jpg
▼本體型號及序號,右下角寫著MIT台灣製
https://i.imgur.com/T0wqfmH.jpg
▼接著就要拆開來看看廬山真面目
https://i.imgur.com/MWBq2p9.jpg
▼打開可以直接看到本體,包裝內很簡潔只有本體,下面那個槽位不知道是要裝什麼
https://i.imgur.com/GRgoi2R.jpg
▼拿出來後看看正面
https://i.imgur.com/zpaGrV0.jpg
▼表面有一層膜要記得撕掉,不然以後可能會黏住
https://i.imgur.com/WMIBQRB.jpg
▼撕完膜之後,表面的磨沙處理就完美的露出來了,質感看起來不錯
https://i.imgur.com/0hXPdQu.jpg
▼特寫一下磨沙質感的散熱片,試了一下黏滿緊的,怕影響保固就沒有拆開看顆粒
https://i.imgur.com/JEeFHUt.jpg
▼從側面看可以看到,1T型號也是使用雙面顆粒設計
https://i.imgur.com/fKZxs1c.jpg
▼上機測試
https://i.imgur.com/zrO96WL.jpg
T-CREATE CLASSIC開創者 PCIe Gen4.0x4 M.2 SSD上機效能表現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7 5800X
Cooler: 利民PA120
MB: ASUS ROG B550-F
RAM: 美光 Ballistix DDR4 3600 16G*2
System Storage: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GPU: Gigabyte RTX2070 GAMING 8G
PSU: EVGA 550 GD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21H2
驅動: Windows內建
散熱片: 原裝的鋁合金散熱片
▼本次測試硬體
https://i.imgur.com/1CQ7SsK.jpg
▼PCI-E Maximum Payload Size最高支援256bytes,這邊也可以看到主控使用PS5016
https://i.imgur.com/oL6CsTH.jpg
▼原廠有提供軟體可以看相關S.M.A.R.T.資訊
https://i.imgur.com/62osHyB.jpg
▼也有提供效能測試
https://i.imgur.com/xAdRHYw.jpg
▼AS SSD Benchmark分別測試檔案大小3G與10G,循序讀取4349MB/s、寫入3883MB/s,總分共獲得4735上下,可以看到4K的64 Thrd IOPS讀寫最大來到465K/217K
https://i.imgur.com/rnXLEh4.jpg
https://i.imgur.com/5ng01MN.jpg
▼Anvil Benchmark測試8G的檔案大小,分別使用不可壓縮檔案、46%壓縮(應用程式)、8%壓縮(資料庫),效能最高的是8%壓縮的22,566分
https://i.imgur.com/XB3uSlD.jpg
https://i.imgur.com/wYUi90e.jpg
https://i.imgur.com/COX2cMA.jpg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接近5.25G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4.1GB/s,在檔案大小256KB之後速度開始穩定
https://i.imgur.com/uSVz3MO.jpg
https://i.imgur.com/YlBWvqJ.jpg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4940MB/s、寫入4182MB/s
https://i.imgur.com/Vu3fONC.jpg
▼Crystal Disk Mark分別測試預設跟特別給NVME SSD的項目,最大效能在為NVME優化的測試項目,來到讀5009MB/寫4277MB,在這個項目4KQ32T16的效能讀2856.77MB/寫1144.15MB,換算IOPS也來到731.3K/1042.7K,讀取與官方給出的最大效能差距不大,寫入倒是高了不少
https://i.imgur.com/2zHzOFw.jpg
https://i.imgur.com/VgZYez4.jpg
▼AJA Video System 測試,讀取4446MB/s 、寫入4002MB/s
https://i.imgur.com/B0Uh730.jpg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2493.8MB/s,最大值為2695MB/s,最小值為一開始的1181.9MB/s,曲線不知道為什麼不怎麼平穩
https://i.imgur.com/WmHen3C.jpg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2208.4MB/s,最大值為2455.2MB/s,最小值為1320.7MB/s
https://i.imgur.com/SYerFVX.jpg
▼HD Tune隨機存取與寫入
https://i.imgur.com/dDoS6vh.jpg
https://i.imgur.com/tjgoPKq.jpg
▼使用原廠鋁散熱片測試過程最高溫度為66度,應付日常使用沒什麼問題
https://i.imgur.com/wRsFhvw.jpg
實際檔案寫入測試
▼這邊使用一個677G的壓縮檔測試
https://i.imgur.com/ZrfqP1W.jpg
▼初始速度不錯達到2.15G/s,寫入期間波動也算平順,在2.1G~2.2G/s之間波動
https://i.imgur.com/fg33Pow.jpg
▼寫入大概325G之後開始掉速了,之後在950MB~980MB/s上下浮動
https://i.imgur.com/CcNkcaR.jpg
▼在寫入420G後,速度降到了500MB~590MB/s上下,並維持這速度一直到677G寫入結束
https://i.imgur.com/MpzaATP.jpg
https://i.imgur.com/hq5NRBc.jpg
結語
逛拍賣看到這條PCIe Gen4 SSD,覺得散熱片的質感不錯就買來試試看。翻了一下規格表才發現T-CERATE這系列是為了創作者打造,除了散熱片有磨沙處理,讓整體外觀更有質感外,特別挑選的顆粒提升產品穩定性,讓1T版本也可以達到1800TBW的寫入量,大概是同價位大多產品的三倍寫入量,以1800TBW跟五年保固換算下來大概是1DWPD,也就是保固時間內,平均一天可以全碟寫入一次,這數值直逼企業級SSD,可見原廠對T-CREATE CLASSIC的信心,這也代表創作者可以放心的把素材放SSD裡面,除了不用怕寫入量很容易就超過保固限制,產品也有比同價位更好的穩定性保證。
不過1T版本也使用雙面顆粒的配置,有的主板或筆電如果要升級需要注意一下元件會不會干涉。散熱方面,原廠預貼的散熱片效能方面在日常使用也可以壓住,不一定要冒風險拆換,適合創作者隨拆即用,不用再多想辦法處理硬體設備的一些問題。
特點介紹
●3D TLC顆粒、連續讀寫最高5009MB/4277MB
●讀寫IOPS最高731.3K/1042.7K
●原廠標示TBW高達1800TB,大概是1DWPD(1天全盤寫日一次)
●寫入325G後,第一次降速也還有接近1G/s的寫入速度
●寫入420G後,降速後也還有500MB/s,依舊維持高速,符合創作者大檔傳輸需求
●在連續測試後,使用原廠的鋁散熱片最高溫度也只有66度,可為資料傳輸及保存帶來更穩定的體驗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