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RYUJIN II 240」 - 極致細膩散熱記錄文。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354f6a74f7b6acd8a6265bf88b6098b4.jpg▲
就在我裝好「ROG STRIX Z690-I GAMING WIFI」的前一刻
一位有段時間沒聯絡的朋友傳來訊息
說要送一組水冷過來給我
「NZXT跟ROG還有Corsair自己選,其他牌子你大概也沒興趣」
「ROG吧,但我快裝完12代牙膏了欸?」
沒過多久的時間他就來到我家門口
面帶懷疑的問我「我以為你一定會選NZXT,所以是為什麼?」
然而這是一段令我相當鬱悶的回憶
此文為「ROG STRIX Z690-I」 - 增建蓋滿ITX建築工藝文。的衍伸文章
閱讀本文前可於上文參與細節觀感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af59407569b1aa6b8eaf5a08b9c1419.jpg
▲
我的第一組AIO水冷是海盜船Corsair H100i V2
選購AIO水冷時我只在意兩項細節
其一是有沒有非人為漏水全機保固,其二是冷頭走線必須簡潔俐落
對於非人為全機漏水保,ROG、NZXT、Corsair三牌都有
其中NZXT與Corsair幾年來一直頗具盛名
而ROG在以前我輾轉詢問過,確認也同樣為全機漏水保
只是從來沒聽過有因為漏水而出保的案例
從我還不是「ITX」慣用者時水冷選購品牌一直都是Corsair
初次踏入ITX架構時,我曾經給了NZXT一次機會
那時我選擇NZXT Kraken X52,看著十分漂亮
當年十分流行那種「無限鏡面」的RGB特效
但我上機完馬上無比後悔,最後連過電都沒有就決定放棄
馬上決定出門買第二組Corsair H100i V2,也就是照片中那組
NZXT X52當時的管線與出線設計對「ITX」使用者沒有友善可言
字體正常擺放時,水冷管跟RAM注定擠在一起
而冷頭供電線材與USB 9Pin線材一定卡在十一點鐘方向
「用超大一坨線」去形容並不為過,且無論如何轉向
永遠也甩不開那坨線材直接躺在主機板臉上囂張的樣子
最後上機五分鐘,轉售給需要的朋友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他一臉喜悅撿到半價X52的表情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d32f23d4f5461ca4b7f53dd1e8b72e44.jpg
▲
而友人送來的版本內附了Intel LGA 1700腳位扣具
雖「ROG STRIX Z690-I」可以沿用舊型腳位的散熱器
但藉此機會就順應好意感受一下當代腳位水冷的壓制力吧
六年保、Asetek冷頭方案,聯名NOCTUA
既是友人餽贈,我也就心懷感激收下了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b28235ba1d28874566ba895f895d877.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b7c9aef14eabf8ae45b09d1017168a2b.jpg
▲
「ROG RYUJIN II 240」本體內容物為以下
當然還有一大袋必須給你,但你不見得會用到的扣具組
舉凡Intel當代1700,過往系列115x至1200等或是2011、2066
以及AMD系列的AM4、TR/X4等均可支援
兩顆12cm黑化貓扇、一組HUB
簡易安裝說明兩張,以及不見得用到但必須附上的貼紙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3df9261f2a121106f000a67967f17f3.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6285b250ca41352e14e90dfacfa35d78.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472f288e94ae446d434ef37b54ab9664.jpg
▲
初見「ROG RYUJIN II 240」冷頭時心裡覺得挺不妙的
這麼大一顆安裝上違建蓋好蓋滿的「ROG STRIX Z690-I」
然後又看著冷頭旁的傳輸與供電線
雖說出線的方向設計在水冷管旁相當優異且細心
但我擔憂的是我的機殼並沒剩太多的空間可以讓我藏線
想到此處心裡打了個冷顫
接著又想起把幸福兩個字寫在臉上,從我手接走半價水冷的朋友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b7c37e7fcedb671ada9afd25644b7ba8.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5272aaf66985b5f294a6584f0fd5e517.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df27b38887de4d54fe93c7f5cfeb68d.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bd726a6836bab814b0885fc2e72c65d.jpg
▲
仔細端詳會發現「ROG RYUJIN II 240」冷頭設計的相當有意思
同樣屬於另一種形式的表達出台灣建築工藝與精神
與「ROG STRIX Z690-I」基本上是如出一轍的增建蓋到滿
冷頭上方是全彩3.5吋的液晶螢幕上蓋模組
特別的地方除了螢幕以外,我認為工藝設計的細膩更引人入勝
冷頭上蓋採取磁吸式的安裝,稍微用力即可將其揭開一窺內部
於內部再藏了一顆小型風扇
這顆風扇官網表定最高轉速為4800 RPM +/- 10%
可以帶動CPU周圍元件如VRAM、M.2、RAM等做熱交換降溫
風壓為3.23 mmH2O,風量則為19.41 CFM
CFM是Cubic Feet Per Minute的簡稱,用於測量氣體流速
mmH2O的單位更為複雜,又分成動靜壓
兩者對我來說都是玄學單位
最不需智商的結論是同樣風壓風量下,轉速越高越涼快
螢幕上蓋模組同時肩負水泵、螢幕供電、以及傳感數據傳輸
總出線為兩條,加上兩條水冷管為四條
一條為Micro USB,連結「ROG RYUJIN II 240」提供的HUB
另一條為9Pin USB 2.0,連結主機板上的USB 2.0埠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055763b1fc4477283545255805aca580.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ba0ce643cf73b463d7d886b46ca41fa8.jpg
▲
如同所有「Asetek五代後的冷頭方案」
水冷管的朝向角度可以自由變換轉向
更加符合使用著對於安裝上的便利性與順暢度
同時也能降低水管刻意彎折過程中產生的反向應力
水冷管設計長度為38公分
供電線從螢幕上蓋模組中往下於邊角出線是相當聰明的設計
與市面上常見的「圓形冷頭」外觀的平行出線相異
走線位置無論上繞或下勾都能盡可能貼平於底部
對於我這類很在意整體外觀與走線俐落的使用者相當加分
水泵設計為「最新的7代Asetek冷頭方案」
轉速為800 - 2800 +/- 300RPM
而「Asetek冷頭方案」已是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AIO水冷頭結構
同時也是我選購AIO水冷的基本條件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3827bcd5c6501a169ef1a7e366f09596.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2747edbacd7fa33fe1e3ebf5399e2336.jpg
▲
冷頭預塗散熱膏
「ROG RYUJIN II 240」冷頭材質為常見的銅底冷頭
打磨與拋光相當工整,其用意在於最大限度的貼合CPU
以達到最佳熱交換效率進行降溫壓制CPU發熱
此處我想閒聊幾個我個人的概念
無論你習慣在CPU上用散熱膏塗O或X還是點9個點
請一定要記得一個概念,那就是「適量」塗抹,散熱膏不需多
撇除其他層面不談,冷頭最佳的散熱條件是與CPU完全「貼合無縫」
因為任何表面都會有孔隙,所以理論上不可能完美達成
此時才是借助散熱膏進而填補其中表面縫隙的主旨
實際上我看過網路上很多人在裝機時總是將其塗好塗滿
就像去「三商巧福吃牛肉麵把酸菜加到爆」的情境
把散熱膏塗到爆並不會增加制冷能力,不慎反而阻礙其導熱能力
市售所有的AIO水冷散熱膏預塗都是薄薄一層聊勝於無的概念
所以來到一個名稱意義結論
我不認為「散熱膏」的功能是散熱;其功能應為「導熱」
而實際上我習慣稱呼為「導熱膏」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6308da2b0e995d7709cb6bec582dd8ee.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4e5e5d49957c509599cc96f2c8450371.jpg
▲
冷排尺寸為240mm,同型號為「ROG RYUJIN II 240」
而這是多數「ITX」甚至是「A4機殼」類型使用者的極限尺寸
冷排選用材質為「鋁排」於此我相信一定有人提出疑問
以「銅」作為冷排材質的熱交換能力不是更高?
怎麼會冷頭為銅底,而冷排卻是鋁材?
實際上這個疑問完全沒錯,銅的熱傳導能力遠高於鋁
但還需考量到加工時不同介質的加入,如銅排的鰭片中常見為「錫」
但「錫」的導熱能力更差,而冷排的表面基本都會有抗氧化處理
與室溫做熱交換時的效率會再下降一階
如以「工序難度相近」的銅、鋁冷排相比較,整體上反而為鋁排較占優勢
也因此只要有玩過「自組分體式水冷」的玩家
在採購評估時大多會發現優異的銅質冷排價位相當高昂且稀有
而鋁質冷排的價位則親民且選項多樣,從薄排到厚排都有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aae7c29344d09150f181a5b905df3318.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02fee32dd33614571a2f027ecdf480be.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3300627b5bac6cd4b1aaf8d6e49e6c7.jpg
▲
這組集線器可用於彙整「ROG RYUJIN II 240」的風扇控制
以及「ARGB」的分接整合
其大小基本上相近於2.5吋SATA SSD,且擁有相同的螺孔鎖點
可於機殼中的2.5吋硬碟安裝位置鎖上
採一個SATA供電,冷頭的Micro USB同樣連接在此
同時也有一組5V 3Pin ARGB 接上主機板實現一帶四ARGB Out
風扇接座同樣支援4Pin PWM,但需留意以下
如以HUB串接風扇,其風扇將不會被主機板辨認
調整PWM功能需從「Armoury Crate」內部進行
然而如果習慣以BIOS控制風扇,亦可略過集線器直連主機板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76729cb34cf07c82dec11f80802c12dd.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bcaab4027e30b360e7ee51e33b37a12.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1820fa3b31601851f3186a918c78fec.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70f713614045c227a13e80173b5342ca.jpg
▲
「ROG RYUJIN II 240」標配兩組黑化貓扇
Noctua NF-F12 IndustrialPPC 2000 PWM Fan為工業扇定位
其轉速為450–2000 RPM +/- 10%,3.94mmH2O、71.6CFM
外框、扇葉等為FRP玻璃纖維聚酰胺
放到這麼後面才介紹主要配件的原因只有一個
實際上我本來也不打算使用他,因為沒有任何「ARGB」效果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我盲目追求RGB過於膚淺
請原諒我嚴重生物趨光性的反應本能
然而後續在不得不使用的情況下,黑化貓扇給我相當程度的改觀
貓扇四周八個角均有橡膠減震墊
同時在背部框架以及扇壁的內側均有小幅度的三角開孔
就爬文得知的技術層面結論而言這種模式稱為「渦流刻痕」
這類型的不平整設計有助於降低風扇運作時的風切聲
而後續使用上也頗能體會養貓人士的堅持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beb4aa5692bace0d45312b282ce913c.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c83d73f1432802ea16a18de766e675ff.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ddda3311580a8076f9c5709a5103c5f6.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7402234e16d26391aac44d7c37a1fad.jpg
▲
Intel LGA 1700腳位專用的背扣如上圖
以孔位尺寸而言相較1200含115x版本會來的大一些
外觀為十字型,不同於舊型背扣外觀較為圓潤
而ASUS Z690系列主機板均能同時支援兩種背扣
意即舊式的散熱器也能安裝於華碩Z690系列主機板
若追求最佳程度冷頭貼合CPU,基本還是會推薦使用1700專用扣具
原因是公頭螺絲柱的長度與舊式115x版本有所不同
且冷頭本身的金屬扣具在高度上也有些微的差異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042a59669c3c89e3e8dcc4ed74fd321c.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6cb110b35c300478f6092f092ea60d90.jpg
▲
拆下競競業業陪我涼快很長一段時間的Corsair H100i V2
由於有習慣在進風處加上濾網的關係
扇葉的狀態與內部都維持得不錯,氣槍稍微噴一下就可以再次上工
沒錯,我本人就是有RGB就行
什麼貓扇還黑貓扇基本也沒興趣嘗試,管你吹到幾千轉都無所謂
反正「ROG RYUJIN II 240」冷頭夠強隨便吹都能壓的住CPU
直到我膝蓋中了一箭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29fd2a6f465fab4d99815440aa7b51f.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d34d78a0aeed8d1c5ddd1b5ab2854027.jpg
▲
冷排與風扇搞定後,開始模擬「ROG RYUJIN II 240」的冷頭朝向
以藏線美觀作為條件來思考,兩者的擺放都很方便我處理線材
同時也能維持水冷管的平整,基本構想一切完美
後來我膝蓋中了一箭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bcf43bb91146c316499e335d93f09edf.jpg
▲
初次測試時一切美好,熟悉的「RGB」以及特別安靜的LianLi扇
真的特別的安靜,什麼貓頭鷹大概也就如此而已
起初我還以為是換了新的「ROG RYUJIN II 240」冷排降低了風切聲
後來安靜到超乎我預期了,才發現其中一個風扇根本沒在轉
「………」我在剪束帶的時候沒留意把風扇線也剪了
2022年的今天沒想到我率先在電腦上取得無線風扇的科技
讓我想到有個人買了文書滑鼠,剪開包裝時順便剪成了無線鼠的蠢事
然而我當時一點都不想出門,看了看晾在一旁的兩隻黑貓
「………」就當試用看看吧
最終,我膝蓋中了一箭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5a0c48c4ad9da25eb3d54fd1c54108f.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366ea40edaa544570ca65f779ea782cf.jpg
▲
考量到風道走向以及黑貓扇擁有較高轉速的特性
我決定維持如同過往的吸風打冷排
同時順便帶走主機板周圍的廢熱
截至目前黑貓扇對我而言都沒什麼吸引力
只有在扇壁上渦流刻痕讓我好奇高轉速下是否真能降低風切聲
然而後續加減燒機的效果令我挺驚艷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0ea8170b1626570e3026aea55527ec1.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ee5202e3269e2bdefc5c8366999dbf24.jpg
▲
將「ROG RYUJIN II 240」冷頭鎖上CPU也是個相對特殊的模式
在冷頭螢幕上蓋模組尚未拆下的條件下
沒有足夠的操作空間去轉動螺帽鎖緊
必須先將冷頭螢幕上蓋模組拿下後才能進行動作
「ROG RYUJIN II 240」的冷頭雖然體積不小
但整體尺寸配合「ROG STRIX Z690-I」可謂嚴絲合縫
基本上完全不干涉其他任何硬體元件
這台主機絕對是「ITX界」台灣建築工藝與精神最完美的加蓋體現
另外對於新手加減提供些鎖冷頭的技巧與重點
想讓銅底在最大限度內貼合CPU以達到最佳熱傳導效率
首先是「適量」的散熱膏,如同前段文章所述
而在準備將散熱器鎖至定位時,採取對角上鎖
首先是盡量攤平其表面壓力
再者是每顆螺帽在鎖到底時至少需預留一圈的鬆份空間
等四顆螺帽都已定位後才依序以對角方式將其鎖緊
如此基本都能讓冷頭在最大限度內貼平CPU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4ad6c439cda30d7f7c16d5a1f6e07612.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9036c549920741e4f0b6ef81a94b69e1.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609be696a4154bf24f4a9b4085b3358d.jpg
▲
此時我想稱讚一下「ROG RYUJIN II 240」以及「ROG STRIX Z690-I」
首先是「ROG RYUJIN II 240」出線簡潔且沒有大面積的線材接頭
再者是「ROG STRIX Z690-I」違建加蓋的技術完美配合出線
將M.2上蓋散熱模組取下後得以將冷頭的線材由此走線
之後再繞進PCIe延長線的下方藏入背板空間中
鎖上後就能相當優秀的獲得CPU周圍簡潔俐落的外觀
「ROG RYUJIN II 240」基本上應屬市售AIO冷頭產品中
功能性最為出眾,同時也具備深度優化的代表作品
我相信像我一樣在意外觀簡潔的使用者或玩家肯定不在少數
然而「ROG RYUJIN II 240」的整體外觀設計優異讓我沒得挑毛病
除了黑貓沒有RGB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2842145422caca11dbc9821fe8ac03f4.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ea18ab0ef4e228ebd31125a345bfc2e5.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2319e9a6187f6f2126b1c19db6421350.jpg
▲
HUB的大小基本上等同於2.5吋SATA SSD
所以可以塞入我少的可憐的藏線空間
大致上都還算相當平整
將來若有冷排夾漢堡的需求或是增設ARGB設備
只要接上HUB基本就能完事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fde755e213e0a7afad37a2160d31f201.jpg
▲
將顯卡鎖回後就算完工
在此還是相當感謝友人將其餽贈予我的心意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243a4fc2af1caa620b2814e52c562a3f.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c7afec3988f661e25d4fa0a579e9d9c5.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e03f815d6757ca6390023138d6e10bdb.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5ca2af941b12f84d2af8c6e045eb886e.jpg
▲
參考一下正面各種擺放方式
不諱言在完工後我個人相當喜歡「ROG RYUJIN II 240」
方正且帶螢幕模組的冷頭設計獨特
且不同於市售多數水冷的圓頭外觀設計已近俗套
並且無論從任何角度檢視,基本上都不會看見多餘的走線
而別忘了,這是藏線空間不到一公分的「ITX開放式機殼」
「ROG RYUJIN II 240」擁有相當高調的辨識度與獨特性
就標新立異這點而言,十分符合我的喜好
而這是我在接觸過多數產品中對「ROG」系列的印象
「心思細膩,並勇於創新」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2429e82732650e0394b72475913c5a0d.jpg
▲
比較遺憾的大概是我在光源不夠明亮的環境
無法縮短相機快門速度提供較清晰的螢幕動畫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049773dc02bd2edf6718dbf63c3ae9a2.png
▲
開啟「Armoury Crate」後再裝置選項中可以找到「ROG RYUJIN II 240」
無論是動畫或是系統監控功能、水泵、風扇轉速調整等
都可於該分頁中完成設定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b2e66d04e951237cc8736a52b1ffc7c2.pn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9b8f27ea9880af00fd4e7ea2f801cce0.png
▲
以內建設定的選單項目來說也算相當多元
監控系統可自行設定檢視項目
如果懶得從冷頭螢幕中取得資訊
也可將其設定為時鐘、或是動態GIF圖、靜態圖片等
甚至將其關閉也行
同時也能依照安裝的方向調整冷頭螢幕模組的方向性
旋轉成直向與橫向都能配合
但我個人有發現其不夠完善的缺陷
設定中均無法達到顛倒擺放的功能
倘若採取主機板倒裝的模式使用「ROG RYUJIN II 240」
「Armoury Crate」中的內建功能是無法正常顯示其效果的
而我指的就是華碩自家產品「ROG Z11」ITX機殼
如果我沒記錯,該架構設計的主機板就是倒裝結構
雖然市面上倒裝結構屈指可數,但我認為以ROG的品質不應有此缺失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567f7bfc31b984338f4e22996a75354.pn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b53d429d634248f7082bd06e8fb8bce7.pn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3779d32eb1c1aff287f42f07e106b990.png
▲
如果對內建的圖示或資訊都不喜歡
有動手能力也可以選擇自己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樣板出來
「ROG RYUJIN II 240」購入即贈一年的「AIDA64 Extreme」
若曾有過評測或超頻經驗的玩家相信都對此軟體不陌生
而「ROG RYUJIN II 240」可搭配該軟體的應用自行在螢幕編輯畫面
可顯示的內容以「AIDA64 Extreme」傳感器偵測到的內容為選項
整台電腦從頻率、溫度、使用率、甚至到電壓、功耗等
大到CPU,小到網卡上傳下載速率均可顯示
字體也能依電腦內安裝的字體更換,文字的顏色、大小同樣不在話下
因著以前有事沒事喜歡搞些小作品,所以隨手生了一個出來
除圖片是網路上借來的,從無到有完工只需花不到兩分鐘
如果已經購入「ROG RYUJIN II 240」
我非常非常的推薦使用者去操作「AIDA64 Extreme」LCD這項功能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d6c218ce2edddab0547f6a7363725d36.png
▲
透過HUB連結黑貓扇以及「ROG RYUJIN II 240」控制轉速曲線
水泵轉速、冷頭內輔助扇、以及冷排扇都可以自行決定
如果一開始沒有概念,也可以選用上方的預設曲線
從靜音、標準、加速到全速等選項都有
「Armoury Crate」也會協助判斷風扇的轉速範圍
並以曲線表黃點讓使用者明白當下轉速與CPU溫度
以個人的使用習慣,冬季時常會設定於55度以內最低轉速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d1a80a89fc81023f39e6dab88c450e10.jpg
▲
文近尾聲,換水冷不燒機對不起爸媽
因此放著給他燒一個半小時去忙其他雜事確認一下壓制力
軟體使用為「AIDA64 Extreme」雙烤CPU與FPU
預設為XMP 3.0,其餘不作任何更動
兩隻黑貓放給他全速轉,2000 RPM的條件下雖然運轉聲音略偏大
但風聲聽起來不尖,果真其渦流刻痕有降低風切聲的效果
就耳朵自己聽起來,2000 RPM的音量與舊風扇的1500 RPM幾乎相同
等同兩隻黑貓的音量在相同轉速下是相對小的
其溫度壓制能力相當優秀,全核心100%負載Package溫度65
過半數的核心溫度則連60都沒,而圖中當下Package功耗值為146.22W
同時主機板的傳感監測溫度只有37度
相信是歸功於冷頭內的小風扇輔助散熱
整體評價相當優秀的散熱能力,並顧及多方面的降溫功能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03fa6e4ba1038535d266bcd61cf9f680.png
▲
實際上我本來想放螢幕截圖的
但最高溫截圖不慎被我洗掉了,因此只能從相機中撈圖
留下的截圖只剩這張高負載結束後迅速回冷的數據
散熱能力以各方面條件來說應該都挺驚人的
因此就自行檢閱吧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73327c34a05f29774f658a28f8e84d74.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141c84bd50b119ef4965384230454883.jpg
▲
最後針對讓我相當驚艷的兩顆黑貓量化一下其音量數據
設置於一般轉速時,分貝為45.3dBA
等同比正常人家庭中的環境音再低約5dBA
而滿載2000RPM時,則為67.7dBA
相較1300轉的風扇而言也許不是很安靜
但以2000轉的工業扇比較,這樣的數據絕對是其中佼佼者
得到量化的數據後也終於明白
「ROG RYUJIN II 240」寧可風扇沒RGB也要選擇聯名黑貓
因為成績跟表現確實的攤在數據之中
這組AIO水冷,除外觀上的標新立異與獨一無二的個人化展示
已經把所有散熱的因素與條件發揮到極致
早些時間我曾斷言RGB終將被華麗的動態微型螢幕取代
然而再次回顧,進化早已發生在「ROG RYUJIN II 240」上
以上即是本次評測與開箱內容
感謝將其贈予我的友人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a4a4577f3003c0762b0ccc05d3d1f0d5.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c5d15ce4e28e35f49d33fa9cfb842f47.jpg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e4671e25e780b85904551308513d49c8.jpg
▲
能閱文至此,本人由衷感謝您耐心檢閱內容與聆聽抱怨
適逢春節將近,因此禮輕情意重,如幸運得獎還請笑納
由於我不知道您喜歡什麼,所以由幸運的您自行挑選其一
首獎選項如下,得自選其一:
第一項是
「XBOX Wireless Controller - 20th Anniversary Special Edition」
參考開箱,品項全新傳教用 Mobile01 / Bahamut
第二項是
「曾被我隨意加工過的機殼副螢幕」
參考開箱,品項二手被玩過 Mobile01 / Bahamut
二獎運氣不夠好,沒得挑
「PBT黑色透光鍵帽標準104鍵列配一組,除拍照以外未使用過」
這玩意沒開箱可參考
三獎運氣更背一點,也沒得挑
「Intel記事本、以及ROG的尼龍鑰匙圈、外加肥宅快樂水」
於2022年2月6日抽出兩位,得首獎請自行決定獎項
抽獎名額受理記錄於2月4日23:59到期
得獎名單會公布於本段,獎項最遲於2022/02/10前寄出
本文發表於Mobile01、巴哈姆特、XFASTEST
「回覆」即有抽獎資格,同站同文重複回覆不累積計次
同時為符合不同網站運作公平「留言」並不計於抽獎資格內
於任一站回覆均可,於三站回覆等同抽獎基數+3
另同日發表的「ROG STRIX Z690-I」 - 增建蓋滿ITX建築工藝文。
亦參與累積計次,規則相同於本文活動
請尊重各網站站務管理辛勞,如回覆內容違反站規遭刪不計名單內
寄送限定「全家店到店」,運費或運送過程損壞均由我負擔
來新竹找我當面自取則再送一瓶肥宅快樂水
以上兩篇文共抽出兩位得獎者
規則如上不會刪減,視參與人數再決定是否加碼
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1/mobile01-8799e1cacebcf71125805197ce66ece1.jpg
▲
標新立異且透心涼的「ROG RYUJIN II 240」
加上優異的走線方式與主機板的連帶散熱
以效能數據為證的黑貓扇相佐,優異到無可挑剔
除了風扇沒有RGB
22/01/29,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若可以,下輩子希望能當螢火蟲,帶冷光打電競的那種。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