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顯示卡開箱 / 經典四風扇設計、流暢 4K 光追遊戲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0.jpg
對遊戲玩家來說 2021 年肯定不好過,不只因為礦工橫行、一卡難求,玩家期待的 LHR 低算力版本與強化版的 Ti 顯卡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跳票,直到現在 6 月初,才終於等到RTX 3080 Ti 登場。這次要介紹的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便是首發產品的其中一員,不但延續 4 風扇的設計、與全金屬裝甲風格外,更重要的是 RTX 3080 Ti 提升到 12 GB 的顯示記憶體容量。
規格:
圖像處理器:GeForce RTX 3080 Ti
CUDA 核心:10240
記憶體:12GB GDDR6X
記憶體介面:320-bit
核心 Boost 時脈:1710 MHz
記憶體時脈:19 Gbps
PCI Express:PCI-E 4.0 X16
輸出接口:1 x HDMI 2.1b、3 x DisplayPort 1.4a
HDCP 支援:2.2
供電接口:8+8-pin
建議電源供應:750W
高度:3 slot
長寬:300mm x 135mm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開箱
RTX 3080 Ti,終於將顯示記憶體升級到 12GB,比前一代的 RTX 2080 Ti 的 11 GB 還高出 1GB,亦比 RTX 3080 的 10GB 高出 2GB。RTX 3080Ti 採用 GA102 GPU,分為 6 組 GPC 單元與共 80 組 SM 單元,CUDA 核心則達到 10240 個,80 個第二代 RT Core、320 個第三代 Tensor Core。
而本次開箱的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延續上一款的設計,為一款長 30 公分、寬 13.5 公分與 3 Solt 的大杯顯卡。並且也把可拆式的擋板設計,變成只需要 2 Solt 的 PCIe 插槽就能固定,對於需要額外擴充 PCIe 拓展卡的玩家來說相當有彈性。
再來就是命名上「X4」的重點特色,除了正面 3 顆 9 公分的風扇外,也在頂部的尾端加上一顆 4.5 公分的小風扇,後者並不是單純的小裝飾,在底部也有特別跟熱導管接觸,強化整體散熱(後續拆解部分會補足)。再加上獨家電路紋透光版的設計,讓這款顯卡有獨樹一幟的霸氣風格。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1.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外盒。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2.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本體。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3.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配件一覧。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4.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側邊小風扇。
風扇部分,正面 3 顆 9 公分、11 片刀葉扇設計的風扇,中間風扇是 ICHILL 的雪花標誌,左右兩顆風扇則是 iCHILL 的字樣。側邊的 4.5 公分風扇則是 7 片葉片的設計,並且同樣是 ICHILL 雪花圖標。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5.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中央風扇。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6.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大面積散熱模組。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7.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正面金屬飾板。
接下來看到顯示卡的上邊,最右邊的小風扇旁邊是透光板(有上全黑的半透明漆,因此在未點亮仍可看到若隱若現的電路紋與 ICHILL 字樣,再來是印有 GeForce RTX 字樣的金屬擋板,這塊可以拆卸,拆掉後 PCIe 從 3 槽變成 2 槽。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8.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側邊一覽。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09.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雙 8Pin 供電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0.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上蓋拆卸(左下角在 RTX 3090底下是 NVlink,但 3080/3080Ti 沒有此設計)。
顯示卡背面則是大面積的金屬背板,前端也是每一款 RTX 30 系列都有的簍空設計,而這邊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是採用不規則的三角形簍空,而在晶片四周也有園點凸起的設計來增加散熱面積。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1.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金屬背板。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2.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前方簍空。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3.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圓點凸起。
最後看到顯示卡的剩餘三邊,在顯示卡的前方有額外的金屬裝飾擋板,跟金屬外框連在一起,且沒有跟散熱模組合在一起。在擋板上方還分別有 3pin 5V ARGB 和 4pin 12V RGB 轉接插頭,跟配件的連接線搭配由主機板控制燈效。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7.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前方擋板。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8.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底部金手指。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9.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後方有 3 個 Display Port 1.4a 及 1 個 Hdmi 2.1 接口。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拆解
接下來將顯卡拆解,可以一覽顯卡用料與散熱配置。這款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堆料上十分霸氣,不只有厚達 2 槽的散熱鰭片,還有後方 2 根 U 型熱導管、5 根 S 型熱導管貫穿散熱鰭片,以及 1 個 L 型熱導管帶到後方小風扇,總計 8 條熱導管配置十分豪華。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4.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拆解一覽。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5.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散熱器。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6.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核心由銅熱導管直觸設計。
再來看到 PCB 的部分,這張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有高達 17 相的供電設計。顯卡核心 RTX 3080 Ti 代號為 GA102-225-A1,跟 RTX3080/3090 同樣是 GA102 家族的一員,具備 10240 個 CUDA 核心。旁邊則是代號為 D8BWW 的美光 GDDR6X 記憶體,總計 12 GB。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7.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PCB。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8.jpg
↑ GA102-225-A1。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19.jpg
↑ Micron 1BT77 D8BWW。
最後來看到顯卡背板,在金屬背板的前端有跟晶片周圍有一樣的圓形凸起設計,在 PCB 板背部對應顯示卡記憶體跟 MOSFET 背部不但有導熱貼片加強外,在金屬背板也有凸起增加散熱面積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0.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金屬背板。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1.jpg
↑ 導熱貼片。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2.jpg
↑ 顯卡背面也有 uPI 跟 PWM 晶片。
Inno3D TuneIT OC & RGB Utility 軟體 / ARGB 顏色展示
Inno3D 也有提供旗下顯示卡產品 Inno3D TuneIT OC & RGB Utility 軟體,讓玩家設定超頻頻率、風扇轉速跟 RGB 顯示等。可以看到顯卡在軟體雖然為 RTX 3080,但已經可以辨別出正確的 CUDA 核心數與記憶體數量。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3.png
↑ Inno3D TuneIT OC。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4.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正面燈效。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5.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前端燈效。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6.jpg
↑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頂部燈效。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效能測試
進入效能測試環節,這邊採用 Intel Z590 平台,處理器為 i9-11900K 搭配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主機板與 2 條 8GB 3200Mhz 記憶體,BIOS 設定僅開啟 X.M.P 與 Adaptive Boost 技術,其餘設定皆為 Auto。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主機板: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記憶體:G.SKILL DDR4 8GB*2-3200
系統碟:Seagate FireCuda 520 M.2 PCI-E 2T SSD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AORUS P850W 8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20H2 64bit
驅動版本:NVIDIA 466.54
GPU-Z 顯示顯示卡詳細規格,雖然截至文章上傳仍無法判圖核心內容,但已有著 10240 個 CUD A核心,以及12288 MB GDDR6X的美光記憶體,以及基礎時脈為 1365 MHz、Boost時脈為1710 MHz 等資料可供顯示。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7.jpg
↑ GPU-Z。
DXVA Checker判讀結果,最高支持到AV1、HEVC、VP9 VLD等級的8K解析度影片硬解。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8.jpg
↑ DXVA Checker。
3DMark Fire Strike測試,是模擬基於DirectX 11 API的遊戲,將電腦在運行AAA遊戲時的表現以分數化來評斷。而3DMark Fire Strike、Extreme與Ultra分別在1080P、2K 與 4K 解析度下運行。Inno3D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在 Graphics score 上分別獲得46411、23677 與 12328 分。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29.jpg
↑ 3DMark Fire Strike。
3DMark Time Spy測試,是模擬基於DirectX 12 API的遊戲,將電腦在運行 AAA遊戲時的表現以分數化來評斷。而3DMark Time Spy 與 Extreme 分別在 2K 與 4K 解析度下運行。Inno3D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在 Graphics score 上分別獲得 19098 與 9814 分。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0.jpg
↑ 3DMark Time Spy。
3DMark Port Royal測試,是模擬基於DirectX 12的DXR API遊戲,在2K解析度下,將電腦在運行光線追蹤遊戲時的表現以分數化來評斷。Inno3D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在 Graphics score 上分獲得 5179分。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1.jpg
↑ 3DMark Port Royal。
3DMark DirectX Ray-tracing測試,是模擬基於Microsoft DirectX Rayt-racing的光線追蹤場景,在2K解析度下,實際測試出顯示卡在運算光線追蹤時的幀數。這邊我們將取樣數量為預設的12組,而 Inno3D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能獲得平均 55.21 幀。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2.jpg
↑ 3DMark DirectX Ray-tracing。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7 款遊戲測試
實際遊戲測試部分,這邊都採用相對吃效能的 AAA 大作遊戲,包含《控制》、《電馭叛客2077》、《刺客教條:奧德賽》、《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地平線:期待黎明》、《Dirt 5》與《看門狗:自由軍團》7 款遊戲,並設定在 1080P、1440P 跟 2160P 三種解析度、預設畫質最高的選項。
首先在 1080P 解析度下,除了《刺客教條:奧德賽》這款 DirectX 11 的舊遊戲以外,各大作都能達到超過 100 幀的流暢體驗。而在 1440P 解析度當中,除了較吃效能的《電馭叛客2077》、《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在 80 幀出頭外,各款遊戲也都能維持在 100 幀左右的成績。
最後看到主戰場的 4K 解析度,幾乎各款遊戲都能有超過 60 幀以上的體驗,一些相對較不吃效能的《Dirt 5》與《地平線:期待黎明》甚至能有快 90 幀的平均幀數。但是《控制》、《電馭叛客2077》這兩款遊戲相比下幀數就不足 60 幀,若要更加流暢的遊戲建議玩家可以考慮開啟 DLSS。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3.jpg
↑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遊戲測試(單位:fps)。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4K DXR 遊戲測試
光追遊戲測試部分,這邊選擇在 4K 解析度下,挑選《控制》、《電馭叛客2077》、《看門狗:自由軍團》3 款遊戲與 3DMark DLSS功能測試做為參考基準。而在 DLSS 的部分,則分別選擇 Performance 效能與 Quality 品質兩種模式開啟。(《控制》這邊並沒有模式選擇,而是調整渲染解析度,詳細內容請看圖表。)
在開啟光追並預設最高的模式下,沒開啟 DLSS 的平均幀數相比未開啟光追幾乎砍半。但如果開啟 DLSS Quality 的幀數就能夠接近到 60 幀,而開啟 DLSS Performance 就能夠平均幀數突破平均 60 幀大關。總結來說,如果玩家想在 4K 解析度下想要光追特效全開並有平均超過 60 幀的流暢體驗,建議開啟 DLSS Performance 模式強化。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4.jpg
↑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4K DXR遊戲測試(單位:fps)。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溫度與公耗測試
再來進行溫度與功耗測試,溫度使用第三方軟體查看待機、3DMark Fire Strike 壓力測試,與 FurMark 4x MSAA 燒顯示卡,以及《電馭叛客2077》實際遊戲測試(開啟光線追蹤跟 DLSS。)總計 4 個場景進行測試。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待機時 GPU 待機溫度在 42°C,而在 Time Spy Stress test 壓力測試跟 FurMark 高負載測試下可以達到 71°C,不過遊戲時溫度有較低,控制在 69°C。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5.jpg
↑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溫度測試(單位:°C)。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待機時 GPU 待機功耗在 54 瓦,而在 FurMark 高負載測試下可以達到 409 瓦、Time Spy Stress test 壓力測試次高,在 457 瓦。而在《電馭叛客2077》達到最高,推測是在 491 瓦。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36.jpg
↑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功耗測試(單位:瓦)。
總結
https://p.xfastest.com/~brian/INNO3D/RTX3080TiX4/40.jpg
本次開箱的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延續著這代 RTX 30 系列 ICHILL 顯卡的帥氣外觀,除了霸氣的三槽厚度、金屬風格的裝甲設計外,側邊的獨家 ARGB 電路紋透光版加上小風扇的組合,也十分具有未來中二設計,相信對喜歡光害的玩家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選擇。
而本次更新的 RTX 3080 Ti 效能更是讓人眼睛一亮,相比 RTX 3080 的 CUDA 核心從 8704 顆激增到 10240 顆,十分接近 RTX 3090 的 10496 顆,玩家終於能在像《控制》、《電馭叛客2077》這些吃效能的 AAA 大作上把光追開到最高、並開啟 DLSS Performance 達到平均 60 幀以上的流暢體驗。
總結來說,本次 RTX 3080 Ti 在效能更新上十分有誠意,並非只是單純的記憶體容量也從 10GB 增加到 12 GB 的例行性升級。如果 Inno3D GeForce RTX 3080 Ti ICHILL X4 12GB GDDR6X 能將價格開在不錯的價位帶(不求跟 MSRP $36900 台幣相同,只求略高不過於 4 萬),那就十分具有競爭力。
頁:
[1]